斯特凡萨尔瓦托:西沙海战:你不知道的细节 2011-11-10 07:5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52:09

西沙海战:你不知道的细节

2011-11-10 07:54

    西沙海战是1974年1月,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与陆军分队、民兵协同,对入侵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的南越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这是一场维护中国领土和领海主权的正义斗争,也是1949年后中国海军舰艇第一次同异国海军作战。这场海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战略态势却影响深远,足以永垂史册。而且这场海战本身堪称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
    这次海战,是中国海军首次远离海岸,在陌生海区作战。装备处于劣势的中国海军,官兵战斗英勇,战术运用成功,击沉南越海军护航炮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击毙其官兵100余人;在登陆作战中俘虏南越官兵48人。中国军民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18名官兵英勇牺牲,67名参战人员受伤,389号扫雷舰重伤抢滩。


                                 邓小平指挥的西沙之战
    1月17日深夜,周恩来打电话给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李力,问有关西沙的细节,说西沙可能引发一场战争,这个问题很大,需请示毛主席定。1月18日20时,周恩来召开作战会议,总的方针是:后发制人,政治上争取主动,既要寸土必争,又不使战争扩大。
    已经到达西沙的魏鸣森在艇上召集紧急战备会议,转入战时状态。
    1月18日凌晨3时,从情报中得知南越军舰准备拂晓前强行登陆晋卿岛。南越军舰总吨位在6000吨左右,装备有127毫米口径以下的火炮约50门。我们虽然也是四艘军舰,但总吨位才1600吨,火炮数量少,口径也小,又处于被动的内线阵位。但小也有小的好处,机动灵活。魏鸣森运用近战原则,贴上去,钻到敌舰火炮的死角,敌舰就只能乖乖挨打了。最终我们的小艇取得胜利,将五星红旗插到岛的最高处。
    1月19日一大早,四艘南越军舰分左右两群又来了。5时40分,周恩来再次给总参作战部打电话,看来西沙情况发展很快,恐怕今天就有打起来的可能,原计划调动的兵力不一定来得及了。中央研究决定,由叶剑英、邓小平、王洪文、张春桥、陈锡联、苏振华六人组成领导小组,叶剑英、邓小平负责,代表党中央到总参作战部指挥西沙海战。
    周恩来的电话刚放下,邓小平、叶剑英等就到了总参作战部值班室。副总长向仲华、海军副司令员孔照年、空军副司令员张积慧也来了。此时,邓小平经毛泽东提议刚刚复出,1974年1月5日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是他停职7年后指挥的第一个重大军事行动。邓小平第一句话就说,先把情况汇报一下。然后说,要首先明确一下指挥关系,陆海空参战部队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接着,邓小平口述作战命令,作战参谋复诵一遍,他改动了几个字和个别标点,问其他领导,有没有不同意见。然后,邓小平把手一挥,果断地说:“发。”就这样,一份份电报发往广州军区。
 
                               临时拼凑的两艘猎潜艇
    1974年的南海舰队家底单薄堪称贫寒。榆林基地也是全舰队最有战斗力的护卫舰大队4条舰,日降炮舰“南宁”号早已超期服役,百病缠身,正在广州厂修,另3条新式65型火炮护卫舰(舷号214、231、232)由于辅机、炉灶、通信电台等设备存在故障已确定日期准备返厂修理。其余炮艇、鱼雷艇吨位太小,航程有限,难以出远海作战。这样一来,魏鸣森手里只剩下6艘6604型猎潜艇了,这6条艇原本就要被新式037型取代,只保留少量用于训练。但是此刻她们的命运发生逆转。海军士兵们选出舰况较好的2艘,再把各艇状态最好的设备攒在上面,拼出了271和274。
   6604型猎潜艇是根据我与苏联“六四协定”引进建造的小型猎潜艇,1954-1957年间共建成14艘,其中6艘在榆林73大队服役。该型艇长49。5米、宽6。2米、排水量319吨,设计最大航速18节,但经年使用,到1974年时,最高只能跑到12节了。
   作为一艘百吨级舰艇,6604型艇火力比较了得,前主炮为1门单管85炮,后甲板2门单管37炮,另配12。7毫米机枪及火箭深弹。85炮为苏制1941年式52倍径舰炮,该炮曾广泛装备于二战苏军小型舰艇。该炮最大射程15000米,射速15~18发/分,采用液压式复进机,设有后部敞开式炮罩,可抵御炮口冲击波及炮弹破片,一个85炮组共有成员8名。由于生产年代早,自动化程度低,开火时,炮组几乎全员都在甲板作业,易受敌火伤害。
   该艇名为猎潜,但在我军实际使用中,更多地是在做低烈度的日常巡逻、护渔等任务,不属一线战斗舰艇。然而此时情况急迫,我军已别无选项。当时正值冬季,东北季风盛行,南海海区风大浪高,小艇出海困难较大,6604出海效果究竟如何,不能不令人蹇眉。
    掌握准确的情报是战斗胜利的重要前提,但此时的榆林基地,由于越海情报站被撤,不仅无法提供实时情报,甚至连南越舰队的详细情况也难以提供,编队出发前,能找到的全部越军资料只有一本《美军舰艇识别手册》和一本《美军飞机识别手册》,十年动乱对海军战斗力的影响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蒋介石说"西沙战事紧"纯属以讹传讹

   西沙海战爆发后,护卫舰18大队奉命通过台湾海峡南下增援。
   网上盛传所谓蒋介石以“西沙战事紧”而“放行”之说,其实纯属以讹传讹,其流传之广只能说它恰好符合了某种民间期盼。
   那么真实情况是怎样呢?
   史料记载,在1974年1月19号西沙海战爆发当天,海军紧急对东海舰队下达预先号令,确定驱6支队所属的护卫舰18大队(下辖01型护卫舰4艘,即505昆明、506成都、507贵阳、508衡阳)立即南下,支援南海舰队执行轮战任务,20号必须启程。
    当时507贵阳舰正在厂修,东海舰队遂确定505昆明、506成都和508衡阳舰组成编队首批南下。驱6支队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紧急备航工作。
   19号下午,驱6支队进行了图上作业,仔细研究了台湾海峡的水文气象和敌情动态,确定了各种情况的处置方案,以及航渡中的作战原则,决定通过台湾海峡南下。
    在紧张准备了一昼夜后,20号下午,舟山基地在码头送别编队南下。1974年的春节是1月23号,也就是说编队在大年除夕前的年二十八起航出征。各舰官兵在甲板列队,神色严峻。码头上,来队过春节的家属们也来送行,不少人眼泪汪汪。
    60年代中期国民党海军连续遭受了我军沉重打击,4个月内损失3艘主力舰,此后即停止了对大陆的骚扰作战,两岸逐渐呈现隔峡对峙的局面,但双方仍然处于紧张的政治军事斗争之中。
    为安全通过台湾海峡,编队在出航后即实行灯火管制,不准使用无线电和雷达,烟囱不准冒火星,电报只抄收不发。由沿海各雷达站测定编队的舰位,再以密码通报我舰。
    编队首先到达福建沙埕港,并补给油料淡水,同时做好夜间隐蔽通过台湾海峡的准备。
    21号下午4点,编队从沙埕港起航继续隐蔽南下,各舰前后主炮均炮弹上膛,随时准备对付突发状况。当晚9点多,通过了东引岛(国民党军队控制)以东数十公里外的海域,岛上守军毫无察觉。随后又在马祖列岛以东26公里外静静驶入台湾海峡的航路。当夜下半夜,又驶过了金门以东海域。
    为保障18大队安全南下,福建基地组织了32艘舰艇、多个岸炮和高炮营以及十多个观通站执行警戒保障任务,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粉碎敌人任何可能的挑衅。
     22号拂晓,经过一夜高速航行,编队终于进入南海舰队辖区。7点13分,1艘前来接应的汕头水警区猎潜艇向先导舰昆明号发来灯光信号:“海军刘道生副司令员祝贺编队顺利通过台湾海峡。”
    在途中数次停泊补给后,23号傍晚5点30分,护卫舰18大队编队缓缓驶入湛江港,各舰官兵在甲板列队,信号台发出“祝贺顺利到达”的欢迎旗语。码头上数百名南海舰队的官兵列队欢迎,敲锣打鼓,号声喧天。南海舰队司令员和政委亲自登上昆明舰,热烈欢迎18大队到来。
    此次护卫舰18大队南下,由于计划周密,准备工作充分扎实,实行了一系列隐蔽措施(包括利用夜间隐蔽航行),大陆一侧的敌占岛屿并未发现编队行踪。退一步说,从当时的敌我力量对比看,国民党军队即使发现我舰编队,也不敢或者没有能力制造大的麻烦。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从头到尾没有蒋介石什么事。所谓“西沙战事紧”之说缘自90年代初某篇文艺作品的戏说,没想到斗转星移,三人成虎,大家宁可信其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