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争霸孤岛求生:三级医师诊疗制度该休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21:53
医师的教育和培养,执业方式有其世界通用的模式。医学教育为7-8年,医学生通过一般的本科教育后才可转至医学院,毕业后参加住院医师培训,依专业之不同,时限为2-6年,此阶段工作强度非常大。如此之目的是使独立执业的医师在业务上臻于完善,生理和心理上都磨练到极限。成为一位attending doctor(主治医师)。大多数主治医师虽然会在医师群体中工作,然而在业务上并不存在绝对的上下级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主治医师负责制。

而我国目前医院中大量采用的模式是“三级医师诊疗制度”,也就是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的医师组成共同体来执业。这在世界上大抵是个孤例,在“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是条虫”的国度;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制度?我难以考据其来源,猜测大概是因为大量的医师因各种缘由不能单独执业所致。从国情来看,也许是不得已之举;然细究开来,弊端甚多。首先,有违医疗的基本原则。医疗是在人体上进行的医学干预,力求严谨和循证(evidence based),因此要求主治医师需能胜任执业范围内的医疗行为,也就是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的目的。而“三级医师诊疗制度”采用纠错制,其假定低年资医师是可能犯错误的,需要高年资医师来纠错。这样无疑违背医疗的基本原则,医疗得不到最佳保障,医师合理成长的机会也很渺茫。其次,导致临床和科研能力低下。医疗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化的工作,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南(guideline),但实施起来还是有无数的细节需要把握,而群体性工作,难免互相依托,很容易忽略这些细节,而能够让细节发出理性之光,并进而促进医学研究的进步,在没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状况下更是奢求。再次,难树医德,医者父母心,“三级医师诊疗制度”类似目前的独生子女教育难题,很容易造成“溺爱”(过度医疗)。医德缺失的情况下极易导致群体无意识。最后,阻碍医患交流。患者在本来就信息失衡的情况下置于众多医师的高压态势中,加之业务等级职称业已成为行政制度上的“官”,病患大抵只能被管理,何谈交流?大概只能等到既成医疗事故之实,上法庭罢了。医师等级森严,高级职称者高高在上,难以全面照顾患者,而一线工作的医师顾虑重重,与患者交流实为传话筒角色,难以形成有效沟通。

当下,重点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育和部分大城市的住院医师培训已经按照世界通用模式逐步开展起来了,但“三级医师诊疗制度”仍是国家颁布的医院执业制度之根本。此制度不变革,则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只能是无果之花。其实国内少数老牌医院的部分科室,他们的核心诊疗制度沿袭主治医师负责制,并能保持国内最高的诊疗水准,这应当是最好的例证。部分外资民营医院也积极推行主治医师负责制,我能亲身体会牵强推行主治医师负责制的弊病,打破旧有制度是会伴随阵痛,然前景仍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