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求生砍刀:清初齐鲁派宗师:张在辛|金石鉴赏,张在辛,篆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12:25
【金石鉴赏】二十二、清初齐鲁派宗师:张在辛
更新时间:2008-11-11 关键字:金石鉴赏,张在辛,篆刻
张在辛(公元1651年—1738年),清初书法家、金石鉴赏家,字卯君,一字兔公,号柏庭,又号予舆,山东安丘人,为清初齐鲁派篆刻的代表人物。他是篆刻家张贞的长子,张贞工篆刻,精鉴赏,在辛幼承家学,13岁学画,镌刻印章,后随父北到燕赵、南游吴越,结交天下名人,常与王渔洋、魏禧、王岱、曹贞吉、尤侗、朱彝尊论诗谈文,与高凤翰、金农等人研究绘画、篆刻。集名流所长,遂得“扬州八怪”之奇风。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张在辛35岁时,选为拔贡,后屡试不中,遂厌恶官场。朋友推荐他为观城教谕,也坚辞不就。他在安丘城郊建起庭园,与其弟在戊、在乙两人及诸多地方名士一起终日饮酒赋诗,不谈名利。张在辛诗、书、画、印方面的成就和同情百姓之举,得到了蒲松龄的赞赏。蒲松龄曾收集他的奇异之事,写成《张贡士》一则,收在《聊斋志异》中。

风软茶香一研花
康熙三十年(1691年),张在辛步行至南京,拜郑簠为师,书法大进,并师从篆刻名家周亮工受印法,深得个中三昧。张在辛家有“墨宝楼”,喜收藏书画、古玩。他的篆刻效法秦汉,小印尤工,当时四方求者,踵门不绝。张在辛有《渠亭印选》、《望华楼印汇》、《隐厚堂印谱》、《相印轩印谱》、《篆印心法》、《隶法琐言》、《汉隶奇字》、《隐厚堂诗集》传世。
他的绘画写山水、松石、梅竹,随意点染,皆有逸致。也爱画人物,他的《九老图》、《张伯庭86岁自画小张》很有功力。鹅翎画更是独具匠心,被视为珍品。他在病危之际,尚展阅图卷,吟咏诗词,且构思八大山人画轴,刻画栩栩如生。他的诗既有唐宋格律诗的严谨,又有汉乐府诗的清新,格体自由,对仗工整,声韵协和,寓意深刻。他85岁高龄时写的一幅“五花欲就龙为友,万里高飞鹄不群”的对联,反映了他不与封建官场同流合污的品质和桀骜不驯、傲视权贵的思想。
张在辛在《隶法琐言》中说自己:“作字正襟危坐,肃然以恭,执笔在手,不敢轻下,下必迟迟,敬慎为之。”这当然是指书学的基础,靠点滴累积、辛勤耕耘,最重要的是诚心笃实,持敬为之。还说自己“半日一画,每成一字,必气喘数刻,始知前辈成名,原非偶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创作时严谨肃穆的态度。
张在辛在《篆印心法》中写道:“宜锋利者,用快刀挑剔之;宜浑成者,用钝刀滑溜之。要括利而不得精彩者,可于石上少磨,以见锋棱。其圆熟者,或用纸擦,或用布擦,又或用土擦,或用盐擦,或用稻草绒擦,相其骨格,斟酌为之。”“快刀挑剔”、“钝刀滑溜”,可以归入刀法之中,但在石上磨,以各种异物擦印面的特技,分明做印法无疑。为求得篆刻线条不同的审美质感,而采用不同的技巧,其中刀法与做印法常常是糅合在一起的。
做印法是指为制造印面特殊的金石效果采用的一些特殊技巧。从古代的印章制作到明清以来的篆刻创作中都普遍采用做印法。篆法、章法、刀法构成了篆刻艺术的三要素,而对于采用做印法,历来颇有争议。出于不同的审美思想,历来印人对做印法有两种态度,一种持否定态度,如赵之谦等;另一派则在技法中广泛使用,如文彭等。其实,刀法与做印法只是概念区分,在具体技法、具体作品中有时是相互渗透而存在的。张在辛印作,将篆法、章法、刀法及做印法融为一体,自成一家,达至完美境界。(《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10-20 第15版 ))

张廷玉砚斋氏

太保伯大学士

安丘张在辛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