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冰雪奇缘电影完整版:大师沙龙 艺林纪事:(7)【岁月印痕】高庆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4:18:32



大师沙龙 艺林纪事
  
   7。【岁月印痕】      ·高庆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多了一些对先贤和经典的敬畏,少了一些浮躁。对篆刻经典的理解和探究深度是决定作品品位高下的关键,从创作风格和取向上,我更侧重于对古玺、陶文,吴昌硕、齐白石、易大厂、来楚生的研究。对古玺重在深入挖掘其内涵及本质,陶文注重开拓理念与启发思路,取吴昌硕之气韵、来楚生之拙厚、齐白石之爽利、易大厂之谋篇,从这些经典作品或资源中捕捉信息,得到启迪,取一点为我所用足矣。

     几年前我开始关注陶文。在以后数年间的探索中,我的印在原来古玺的基础上,融入了陶文的元素,也因此增加了些许新的味道。陶文的字形趋繁尚简,可塑性强;章法变化繁复新奇,毫无拘束;刀法则不拘一格,独具拙、野、生、朴情趣。可以说,陶文为古玺印的创作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使塑造自我风貌成为一种可能。我一方面在努力寻求陶文为我所用的“点”,汲取她鲜活、生动的养分;另一方面使之在保持原有印风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在基调的统摄下渐进和融会贯通。我对陶文的吸纳重点在章法上,当然字法和刀法也不放过。一般平时多读陶印,遇有新奇或感兴趣的就用毛笔勾摹下来,多做积累。待有适合此类章法的词句或适合用陶文的形式来表现时,则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创作,有水到渠成之效。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力随之拓展,表现技法也日趋多样和稳定。

      以初具个性的、带有简帛书味道的大篆入印虽然是我的长处,但我对熟悉的篆字不满足于照搬入印。孙其峰先生的只有“新”与“好”才有生命力的教诲常给我以警醒。我无法做到完美,但不放弃追求完美。我在设计每方印稿时都力求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注入印稿内涵,“印化”到位,使我的印不致于落入俗套。熟事要当生事做。我刻印很少一蹴而就,一般是反复推敲印稿,考虑成熟后再动刀。有些印反复推敲、一刻再刻、推倒重来是常有的事。
    我一直以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是有底线的,那就是尊重秦汉至明清以降的传统脉络,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展。恪守这一传统,复古不变不行;完全抛开这一底线,演绎出新的花样,也不足取。守住这一底线,按艺术规律行事,下融会贯通的功夫,开拓出既古又新的天地来,才算有真本事。这是我们这一代印人肩负的责任,这需要岁月的滋养,急不得。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甘愿坐冷板凳。

    篆刻这门艺术,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这些年在不断地积累、充实、调整、思考中渐悟渐行。说到我当下的状态,可谓:尊先贤、去浮躁;强内质、勤思考;重修行、展襟抱。我的这些作品无论是老子、孔子、荀子等经典名言或是“独自闲”、“洗尘心”等自拟词句,都是用心来刻的,篆刻技法也服从自身感受,真实再现了我各阶段的想法和状态。我一贯重视边款,边款的布局、笔意、刀趣均潜心为之,与印文相得益彰。刻不出来时也绝不硬刻。这些缘于我不断追求“印”与“人”的契合,追求自身修养与作品的协调一致。这些印传达了我的心迹,是我内心世界的印化反映,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及岁月遗痕。




(图:高庆春 篆刻作品)  



高庆春,1966年生,黑龙江人,中国书协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篆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黑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书法赏评》社长、《中国书法》杂志副社长、黑龙江社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