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轩最近专访视频:治理校园内部暴力行为的对策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7:48:55
治理校园内部暴力行为的对策初探

           当今,中学校园内部暴力行为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常常使学校管理者诚慌诚恐,广大教师提心吊胆,受害学生心蒙阴影,施暴学生走向堕落。对此,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根治,其后果不堪设想。

一、校园内部暴力行为的主要表现

这里所说的校园内部暴力行为主要指发生在学生之间,施暴地点常发生在校园内,走读学校在上学、放学途中也多有发生。参与者以往以男生俱多,如今有相当部分女生亦参加进来,甚至有的就是引发事端的导火索;施暴形式有单打独斗,更多的是群殴,多对一或多对少,有时甚至全班出动;矛盾双方有的是本班同学,更多的是班际间、跨年级、跨学校,甚至是“聘请”校外青年为“打手”;施暴手段不限于以往的拳脚相加,而更多的是砖头石块、木棍钢管,甚至是管制刀具;打击部位常常为头部,并且猝不及防。

二、校园内部暴力行为的严重后果

从上述校园内部暴力行为的各种表现不难看出,其行为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且不说它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给管理者带来诸多纷扰,最为可怕的是使许多同学没有人身安全感,心理受挫,常蒙阴影,而施暴的同学的成长将会受到更严重影响,将会导致他们的性格更为偏执,暴力倾向更为严重,难免会走向犯罪的深渊。更可怕的是对于行为能力尚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说,难以考虑其行为后果,在情绪冲动的状况下,极易使受害者致伤、致残、致死,上演人生悲剧。

三、校园内部暴力行为的诱因

导致校园内部暴力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笔者认为诱因如下:

1、家庭教育的失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严重偏差,在孩子幼小时,唯恐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亏受欺负,从小就灌输“别怕他,敢下手”等不良思想,逐渐成了孩子成长的隐患;个别家长本身就有暴力倾向,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满不在乎,在和发生暴力行为的学生家长的几次接触中,不难印证这一点;家庭环境不和谐,有的家庭成员间缺乏亲情,父母常打架;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学生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

2、社会教育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早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52”现象,学校正面教育五天,不及社会负面影响两天,一些社会现象、影像资料、不良读物等,时常侵蚀着幼小的灵魂,使他们极易模仿,有的便充当起了“校园江湖老大”。

3、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最重要阶段,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启蒙阶段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施暴”现象常常以欺凌弱小为主要表现形式,人们往往觉得孩子都小,没有什么大不了,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到了中学便显现出来,这种行为也开始升级了。

4、学校管理教育不到位。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没有认真研究中学生心理,采取科学有效地教育方式方法。二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重堵轻疏、重治轻防、重惩轻教,不能从内心唤醒行为偏差生;三是班主任工作缺位,入校入班教育抓得不实,摸不清初中生的心理承受力,由于社会、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对老师的教育行为高度关注,致使部分教师不敢管,管严意恐发生教育事故,最终由不敢管,导致管不了。四是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观念没有变为实际行为,没有形成德育合力。一些科任教师只教不管,没有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没有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5、学生的校园生活不幸福、不快乐。一是校园生活单调乏味,没有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二是学校缺乏正面引领,学校教育只注重强调规范与约束,而轻视了正面典型的树立与学习,法制教育、前途理想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青春期教育等严重缺课。三是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严重束缚着学校的办学行为,进而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致使学习较差的同学在学习上难有成功的体验,常常被边缘化,受到教师的长期漠视与冷落,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因而有的学生在心理上为了能够引起“关注”,体验“成功”,自然要做些出格的事,以期让同学“认可”。

四、治理校园内部暴力行为的措施

治理校园内部暴力行为的基本思路为:部门联动、群防群治;防疏并举、德法兼治;立足校本,重在教育。

1、校园内部暴力行为,已不是单单某一所学校发生的现象,所有学校都普遍存在,已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就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群防群治,方能凑效。首先,应有公安部门的介入,才能起到强劲的震摄作用。每所学校都应安排至少两名专业警察,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设立校园警察,在那个文化多元的国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财政部门应划拨专项经费予以物质保证;再次,地方政府会同法制部门应有所作为,每一个旗县区创办一所青少年教育特别学校,对问题学生提前进行警示教育,对已犯规学生进行特别教育改造,以避免其成为“惯犯”。

2、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后,应立即警醒,强力整改,这就要求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和自身素质,但是相当部分家长错误地以为,我的孩子送到学校,无论出现啥事都应由学校负责,不然要你学校干什么?殊不知,学校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社会、家庭、学校只有紧密联合,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家长第一要高度重视,以身作则,为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第二密切家校沟通,对班主任提供的信息家长要高度重视,且不可不负责地说“我们孩子以前不那样呀!”,无形中在为自己的孩子开脱。第三,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往往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孩子太不争气,回到家里(有的就在校园的某一角落)便对孩子大打出手,学生迫于家长的威力,表面决心痛改前非,但实际上对教师产生了敌对心理,为了报复老师和同学,有时会变本加厉地制造麻烦。

3、学校要加强管理。第一,学校要研究制定长效防范保障机制,事前能捕捉苗头,加强警示教育,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事发时能及时发现,采取得当措施及时制止;一旦事发,要处理好善后事宜,吸取教训,亡羊补牢,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第二,要加强正面引导。以先进人物影响人,以典型案例警示人,以优秀学生激励人,以良好师德教育人,以兴趣活动吸引人。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让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那些贯于惹事生非的学生注意力受到迁移,把过多的精力用在正道上,使他们逞能逞强的心理得到满足。第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导他们团结友爱,文明礼让,胸襟宽广,相互包容。第五,加强二十四小时全程监管,各个时间段、各个环节,必须认真负责,毫不懈怠,齐抓共管,不要缺位,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六,学校教育最终要归结到班级教育和课堂教学。班主任是班级全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也许是制止校园暴力的最有力武器;全体教师都应首先关注德育,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德育资源,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如语文教师教授《智取生辰纲》时,就应引导学生什么才是义气,怎样的形象才可谓英雄好汉等等;课堂教学要真正面向全体,从最后一名抓起,一个都不要放弃。后进生本来就很令人怜悯,可有的老师就是铁石心肠,给予后进生不是热情的关怀,而更多地是冷漠、蔑视,甚至是讽刺与训斥,“阳光”照耀不到他那幼小而冰冷的心灵,心理哪能不“ 阴暗”?

学生毕竟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旁逸斜枝,只要有关各方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我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