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伊甸园 1983年:句子排序题巧解精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23:41

句子排序题巧解精练

    排序题在中考中是经常出现的,主要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排序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有较强的区分度。因此为多数中考命题人所青睐。但我们也完全不必害怕这种题型,只要掌握了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够很好地解答这类题目的。下面就结合具体的题目来说说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题】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解题指导】

解答这类句子排序题可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进行: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做排序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明确这段话的体裁。这对找准所给材料的中心和后面理清作者的思路有很大帮助。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一段话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如上例,通过阅读,我们不难知道,第⑤句是该议论性文字的论点,其它几句主要是举例来进行论证。

第二步、理清思路。语言表达都应该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排序题更是如此。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如上例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思路,⑤句是论点,故放在开头;⑥句是总结句,故放在末尾;①②③④是论证论点的材料,故放在中间。

第三步、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① 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② 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③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④ 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⑤ 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如上例中我们抓住①②③④句“一次”、“接着”、“几年以后”、“这样下来”这些词语,结合句子内容,不难确定这四句的顺序为:①③②④。

在给句子排顺序时,感到比较困难时,我们还可以先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化零为整;然后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单元”进行组接整合,从而完成排序。

  第四步、联读语感检验。通过前面三步,顺序排为⑤⑥①③④,最后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