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人fox套件改装视频:站桩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07:24

站桩,是各门派武术必需的功力训练,对于武功的进展很有助益,练拳不如站桩。看少林功夫,其中有专门练习桩功的,并说功久即使站在悬崖,多人推挽也不会失足。两腿如铜浇铁铸一般。足见站桩之重要。


我看少林秘籍上说:未习武之人,气多上浮,一旦和人较技,站立如僵硬之碑,着手即腾空。足下无根。且一旦动起来,气喘吁吁,别说动手了,自己就手忙脚乱。站桩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修炼的。过去站桩多为马步。四平大马,根据体力持续一定时间。更有甚者,为了增加难度。头上顶碗,两臂上放两只碗,两大腿上也放两只碗。屁股下面烧着一炷香,一旦偷懒,必挨烫。所以下了功夫的,会有很大收益。不仅武功得到真正的提高,就是身体也能练成金刚之躯。昔日铁桥三腰马功夫硬,双臂挂六个人能行百步,足见功力之深!

 

站桩,就是使运动中不再气喘。两脚有力。稳如泰山。功架腰马合一。发出拳来才能有摧毁性的力量。宛如大炮,炮弹出去了,跑身必须坚固,否则会散了架。气功家马春先生曾说:青少年每天坚持半个小时就能出功夫!他说她年轻的时候曾站得全身热气腾腾。全身发紫。正是由于下了大功,才在战争年代从城墙跳下来时,生命没有受到大的伤害。我在电视上看过他的讲座,说每天站桩后,用掌打树。坚持一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我虽然没有下很大的功夫,但是坚持下来了。我家门前有一棵直径20几公分的高大梧桐树,我有时间就去打它,一年后,那棵梧桐树树皮被打得光滑、变了形,裂开了。与周围区别很大。树身明显向被打的另一方向倾斜了。我的掌根变得厚厚的,掌纹变得不清晰了。有一次和同学开玩笑,一掌拍在他的背上,据他说疼了一个星期。说是最害怕我的掌了。

 

站桩很艰苦,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轻松,但时间一长,双腿痛苦不堪,酸麻难忍。但这时候应该坚持下去,每日增加时间。站的时候心脏跳得厉害,脉搏的跳动不用摸就能感觉得到。呼吸加深。站后感觉腿上肌肉很紧,但觉得有力。一周后反觉没有力了。这是在换劲的缘故,不要怀疑,坚持下去。因为是浮力,站桩后变得沉实。形意拳的三体式也是这样,比马步要更困难。站的过程中保持功架很不容易。站好了桩,练拳就有基础了。才能渐渐体会到力从足下生。起于腿,发于足,纵于膝,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看了和听了不少练武人的体会,站桩却是对于腿部的力量有很大帮助,对于内功也有很大益处。且脚下有根。不容易摔倒。例如人走在路上、雨后的泥里,有时候觉得脚下一滑,就要倒下,但这时候平时站桩的功夫就显现出来了,自动调整重心,两腿一倒换,马上站稳。即使一只脚滑出去,身体下坐也不会倒在地上。既保护了自己的安全,也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惹人看笑话!这样的经历在练武人那里不止一次了。

我们现在虽然不至于去练什么武功,但练练站桩,不仅对身体是大有益处,而且在面对特殊情况时的应急能力就会有一个相当的帮助。

 

 

 


在练习站桩中,“松”是强调最多的一个动作要求,不仅因为只有身体各部位都放松了,站桩的时间才能够持续较长,才能够站得住,站得久,更重要的是,只有身体各部位彻底地放松了,体内气血才能够更好的运行,站桩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各种“桩法”在要求练习者如何做好“松”这个动作时,都花了不少的“笔墨”。但是无量感到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免过于繁杂,不仅不好掌握,反面会增加初学者的精神负担。在站桩中,为了能够放松,往往顾了这边又顾不了那边,这个动作做好了,那个动作却变了型,要么就是酸胀交替出现,要么身体某部位僵硬,要么就是脚板灼热难挨,“火烧火燎”。有了这些情况,初学者要想做到身体放松,是完全不可能的。无量通过实践发现,站桩的“松”并不是想松就能够松得了的,也并不是只要按照站桩要求站了就“松”的了的,而是在循循渐进,持之以恒的站桩过程中站出来的,练习站桩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做到“松”,并且也很容易体会到这个“松”字的含义,更能体会到全面的放松身体在站桩中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初练者来说,与其花时间去仔细研究(适当看看是可以的)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增加站桩练习的时间长,恒下心来,坚定不移地“傻站”,用不了多久就会“功到自然成”,轻而易举地就能够体会和感觉得到这个“松”字的内在含义。
  那么怎样的站桩动作才能够符合要求,并且达到身体放松呢,虽然一些桩法的动作要求很多,但无量实践体会到只要在站桩中注意时时保持身体成为“一条线”的状态,那么就很容易在不长的时间里使身体放松。这一条线是指:百会穴—膻中穴—下丹田穴—会阴穴。这四个穴位在站桩中都必须要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站桩中心里头一定要有这个意念,站桩时的动作就能够按照达到“一条线”的要求来做,这样我们的身体就能够做到“站如松”,身体就不会前后左右摆动,就容易使我们的身体彻底地放松了。
  当然,在站桩的前一个星期(因人而异,每个人时间有长短),所有练习者都有一个身体适应的过程,出现肢体的“僵硬、酸胀、麻木,局部的疼痛和动作变型”等情况都是正常的,站桩时间越长,这些感觉越明显和越突出。所以,在练习站桩前都要对站桩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在心理上准备一个“提前量”,这样,站桩中遇到这些情况后,就不会有任何的精神负责和心理疑虑,就不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甚至担心站桩会不会出偏等问题。无意念桩是万法之基础,是万法之根(详见无量《站桩与入静的关系》一帖),且又因为在练习中不加任何意念要求,是非常的安全的,只要练习者在站桩过程中,不擅自和随意加入任何的意念,盲目求成,“拔苗助长”,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无意念桩是当今最值得信耐和推举的老少皆宜的健身之法。

 

 


陈氏太极拳中的每一势,大可无外,小可无内,无形无象;但都是先有中定,而后才有变化的。因而,把每一个定势,都作为桩功来练习的话;在拳术中,变化才能如行云流水,达到一动而周身无有不动。古训:练拳无桩步,房屋无顶柱。
      通过太极混元桩的锻炼,不但能治疗多种慢性病,达到健身效果;而且能产生周身如一的整体内劲,直接提升武术功力;还可以使身体沉稳,丹田之气充足。自古以来,习武者若不经过桩功的修炼,仅凭拳械套路的练习,是很难修成周身如一的整体内劲。古训: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
      太极混元桩的外形要求:两脚平开,与肩同宽(脚尖微微内扣,足趾似有抓地之意,但不可用力);屈膝松胯,开裆贵圆(膝不过足尖);双手在胸前屈肘环抱,高与肩平,手心向内呈抱球状,手指相对微微松开(两手中指相距约两三拳远);松肩沉肘,腋下虚开(用双手拇指微微上翘的劲,领住两只胳膊);两眼微合,下颌微收(舌尖轻抵上腭);头正颈直,虚领顶劲(用百会穴似有线上提的意念,领住全身);含胸塌腰,尾闾下坠(心窝微微内收,臀部略向后、向下,如坐高椅);立身中正,心气下降(会阴穴和百会穴形成对拉)。
      太极混元桩的心法要求:意念胸前怀抱着一个气球,用双手臂和胸腹,去感受这个球的存在。若用力,气球会瘪;若无心抱,则气球会飘去。要让气球既不会瘪,也不会跑掉(用意不用力)。
以上这些要求不可刻意追求,须在自然中逐步形成。站桩的姿势很重要,虽然有“重意不重形”之说,但也有“形不正则气血散乱”的说法。因此,姿势的正确与否,对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对习武者来讲,就关系到能不能练出功夫。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整理出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参考。
      首先,在准备站桩前,要做一些热身运动(最好是在练完拳,身心都放松下来时);再做一做采气、抓气培元的方法,就可以开始站桩了。每次站桩,运动量控制在七八成左右,到无法忍耐住肌肉的酸痛为止,以腿部感到酸胀烧热为宜。而后,再循序渐进地延长练功时间,逐步加大强度。总之,站桩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可随身体状况去灵活的安排,只要不超出身体的承受能力;一旦练过了头,就可能会食欲减退,气血虚弱,还可能伤及下肢的某些关节和肌腱。
      其次,在站桩过程中,要正确对待气感。站的时间略久一点,就会出现手累、腿酸、腰胀,胸闷等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反映。身体的酸痛感、冷凉感、麻胀感、温热感、沉重感、颤抖感、振动感、舒畅感、鼓荡感等等,都是内气引起的机体生理活动;当体内起变化时,自然就会出现这些气感;也许是畅通经脉时的自然生理反应,或许是正在对病灶部位进行着治疗。而当气血急行肢体皮表经脉时,可能还会浑身发热出大汗,气感很强,脚底麻木,膝关节烧热,大腿酸胀无比,汗流浃背,甚至是身体不自主的颤抖。其中,有一会是最为受力的,熬过这难受的时刻,功夫自然见长。总之,对于气感,既不要忘记,也不要强想,做到:勿忘勿助。
      最后,在站桩结束时,收功也很重要。先是做一做丹田内转运气法,然后搓热双手干洗脸、双手交替搓颈后等等,直至做完了松臂弹腿,才算完事。
      站桩时,松静自然,虚灵挺拔,气沉丹田,浑圆一体;最终达到全身舒展,微有挺拨之势。当心静体松的做到了肉降骨升时,便是气生力;当做到丹田鼓荡时,就能够力生劲。而只有心静下来,身体放松开来,气沉得下去了,才能做到这些啊!但是,生活中的竞争压力,导致了诸如“树欲止而风不停”的现象,人们又如何才能心静体松呢?好就好在,武林先辈在这方面早有总结,拳经曰:大动到小动,小动到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练太极拳,首先就要求你的动作,比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放松一点、缓慢一点、柔和一点;久而久之,身体因松、缓、慢而变得柔;练拳时,也才会有太极的韵味。如此,便算是“大动不如小动”。
而后,在练拳过程中,有时慢悠悠的,忽然意念一顿,连小动都不想了,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这就是“小动不如不动”。
      不动的时候,就如同在站桩。虽然,身体因气机萌动而在发抖发颤、汗出如雨;但,内心的一片祥和宁静是永恒的;这就是“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大动若做得不正确,小动是不可能正确到位的;那么,在站桩时,身体肯定有不正之处;其反应就会不舒服,且很容易累;如果,硬挺着不动去站桩,坚持下去是会练出毛病的,这也就违背了练功健身的目的。因此,如果有人不会太极拳,身体也没有松的感觉,心还静不下来,却想练习站桩的话;此时的权宜之计,是减少每次站桩的时间,而以增加站桩的次数来过渡一下。
      其实,种种修炼的步骤和过程,都是源于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启发。比如:在部队,一个士兵升至军官,再升到将军、元帅、统领、国家元首,也是经过了类似“大动不如小动”的过程的。作为士兵,那就要满世界跑;而小军官比士兵,跑得要少一些;官级越大,那就跑得越少。因为,都是下属来向你汇报工作嘛!
      然后,在“小动不如不动”的过程时,那就等于是已升为将军、元帅,基本上不用自己亲自出马啦!
到了统领、国家元首时,那就是“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的境界。虽然,不用像士兵一样跑来跑去,也不用像军官、将军一样事事亲为的莅临第一线啦!但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国泰民安的事,无论你是在哪一个地方,都必须时时刻刻地在深思熟虑之中。所以,人们就知道你总是在休闲娱乐、度假玩耍,而其实,你内心的压力比谁都大,这种压力甚至还会经常导致你的情绪失控呐!
      站桩,既单调又枯燥。其中的意念假借,非得有明师言传身教,方能心领神会;若仅仅通过观看书籍、视频的解说而练,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习者便很容易放弃。还需要注意的是,身心在得不到安宁的前提下,就做不到心静、体松、专一的去站桩;此时,若非要强迫自己去站桩的话,结果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慢慢便会厌恶这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