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撞凹陷了怎么修:(转)万事真的皆有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47:31

(转)万事真的皆有原因

(2011-11-11 09:10:57)

(转)万事真的皆有原因                       

作者:1955;原题:我翻译校对的文章,有意思

 

万事真的皆有原因

万事的发生真的皆有原因吗?毕竟,这么说是很令人惊异的——即不管你遇到什么事,它不仅确有内在价值,而且恰是你需要的。

尽管听上去很令人惊异,事实的确如此。对此的彻悟花了我很长时间,但我现在认识到,即使是最糟的灾难——我是遇到过一些灾难的——也含有令人惊叹的馈赠、隐藏的机会或可令人生升华的教训。

当然,我们有时很容易相信万事皆有原因。我们会通过小事情看清这一点。例如我们可能计划某个晚上出去玩,但在最后一分钟却无法实施,于是我们发现自己真正希望的是当晚待在家里

有时,我们也会通过较大的事情认清这一点。我认识的一个妇女扭伤了腰,只好卧床休息一个月。她感到自己的生活中绝不需要这个,尤其是因为她当时正要做一些重要决定。然后,她突然想到这正是她需要的。她一向的习惯是匆匆做决定,根本就不认真思考。而现在,似乎生活在说:“如果你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我会给你这种时间。”

我们都非常想认为我们遇到的事情很有意义。我们感到生活就应该如此。是的,我们有时候认为自己的生活就是一场(无趣的)肥皂剧。但是我们希望——我们需要——感到生活有目的和价值。我们这么想是对的。

我要向你保证:当你发现自己生活中诸事的真正意义时,一切就改变了

你会感到更强有力了,因为你感到一切事情都有意义,于是这让你非常自信。

你会感到更聪明了,因为你认清了事情是如何互相发生联系的。

你会更能体会自我,因为你知道自己的生活是你应该有的

你会更加幸福,因为你能忘掉伤痛,并能感到前途的美好。

在你有这种美好心态之前,你会总感到不对劲。就好比你在室外,突然感到头上落了一滴水。你只有判断出发生了什么,才会感到安心。这水是来自高处的空调机?是要下雨了吗?是(童话里)“神勇小飞猴”的尿吗?你必须要知道这滴水来自何处,因为否则你前行就无安全感。

当落到你头上的是灾难时,我们就需要问个究竟,如果你不能搞清灾难的由来,那你的生活就是赌博——如果一切都毫无疑义,一切都是偶然发生,那么,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如果你无法搞清你为什么上次大病一场,或你为什么上次失恋,那你活着是很痛苦的——比人们想象得更痛苦多了。我认识的一个妇女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坐飞机回家过感恩节,当飞机飞在 2万英尺高空时,她突然感到耳朵里面非常痛。这本身并不是她哭泣的原因。她在夜航班机上无声地哭泣了,原因是这种痛居然如此难忍,似乎根本没有节奏或理由。

有一个男人以不同的口吻形容了这种感觉:“当我想到自己生活中的坏事时,我感到自己是傻到家了。这真让我无地自容!在人潮汹涌的人行道上,居然唯有我踩上了一摊狗屎。没人像我‘一样’傻或不走运。问题是:如果我认为自己又傻又不走运,我怎样才能前行,怎样才能信赖未来?”

知道万事的发生皆有原因,会使我们免于充满自责。自责是一种凡人皆有的行为企图,目的是想理解某种灾难。但是我们基本上不喜欢它带来的感受。然而,当我们遇到坏事时,我们几乎不由自主地认为“是因为大家都恨我,因为我是失败者,因为我要完了。于是,这种自责就开始了。”

我们还会责备他人,于是,我们最后就认为世人没一个是好的。我们会自责,不认为自己健康、有力量和完整,而是认为自己有病、虚弱和分裂。而且,我们会责备生活本身,如果感到自己必定老遇到坏事而无力回天,这种想法对我们的精神打击再大不过了。

自责和飞去来器一样,会返回来击中我们的墙。你可以试着这么做:如果你看到某人很悲哀、焦虑和消极,你就听他的讲述。你很快就会发现他陷在负面世界里了,他看到的一切都是要责备的,因为他遇到的事全是负面的。这时候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他认识到:万事的发生皆有正当理由。

解释那一点,为什么你不这么做呢?

如果多年之前,你告诉我“万事的发生皆有正当理由”,我就会说你是骗人。我生活中有颇多很痛苦的事情,因此也难怪我难以看清其意义,而且我也拒绝寻找其意义。我现在知道我那样做是个大错。

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情都证明,我们关于万事皆有因的看法是说不通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你会在最关键的时刻大病一场。你会以为已经找到理想的爱人,但你们有可能因不投机而分道扬镳。你有可能童年过得很痛苦。你有可能因出错而损失很多钱。你的亲人有可能去世。

是的,我们可能认为万事有可能皆有原因,但这件事是例外。

即使我们仍有一些相信这些事有意义,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发现这种意义。毕竟,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是不挂标牌的,难以知道哪个好哪个坏。

感情的历史——变化和影响的问题

描绘感情的变化就分析而言,充满挑战而又令人困惑,与此同时,它会使人们对感情有关键性的理解。它作为一个领域而言,是感情之历史的核心,而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正越来越多地广泛研究它。我们将有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种说法,说明这种分析战略的主要特点。然后,我们将以更一般的方式探讨它。

在新教改革之后,西欧对感情重点的研究凸显了忧思气氛的无处不在。鉴于世上充满陷阱和罪恶导致的恶果,这种忧思被认为是一种适当的宗教举止。绘画经常以忧思为主题,而人们的日记也非常典型的体现出寂寞和悲痛。但在到18世纪时,这种格调开始变化了。

 

旁观者言:将世界看成是一个偶然过程的人,是决不可能认为“万事皆有原因”的。这种人不了解世界的真相,更不理解他自己生活的内在的真实性,哪怕是一点一滴!

人的生活不是随心所欲的,人往往被情感和欲望支配,也就是他对生活的许多选择都是出于非理性目地的。但他会发现他的许多愿望不仅实现不了,反而被客观世界所否定。

你的某种想法果真就是你自己的真实意愿吗?它是不是一时的冲动呢?是不是情感蒙蔽的结果呢?如果你能够理智看待一切的话,你总会发现客观世界的某些否定很可能预示了你应该选择的道路。

有个电影明星叫徐静蕾,高考的志愿本是服装或艺术设计之类。当她与同学到中央戏剧学院来打听消息时,被中戏的一位教师误认为是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在同学的鼓动下,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她本没有表演基础,但与她合作的男生有一定水平,结果小品通过了。她跌跌撞撞地连过几关,居然进入最后一论考试——笔试。这时她才告诉父亲她报考了电影专业。父亲立刻帮助她准备第二天的笔试,只复习了一道题:世界三大戏剧体系。没想到翌日的题目就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别的同学很少通过,只有她顺利闯关。

后来的事实证明徐静蕾是天生搞电影的料。如果她从事了艺术设计之类的职业,也许今天还在默默无闻——她最初以为自己是干那个的。于是,客观世界就用种种提示促使她走上了现在的道路。

你是干这个的,不是干那个的。你非要干那个,你的人生质量很可能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