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强度的单位:彰显学校特色内涵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18:17
彰显学校特色内涵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发布日期:2010-03-25

 

“现代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被列为南通市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该项研究从2006春着手,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得到了教育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家较高的评价,现作如下阶段总结。一、研究的意义⒈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人类的文明史是一个不断追求和谐的发展史。中华民族自古“贵和”,孔子主张“和而不同”,方孝孺提倡“除所患苦,济所不足”,这些都闪耀着和谐思想的光辉。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党既定的发展目标。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同样担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担。 ⒉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教育场”作为学校灵魂的和谐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能规范师生的行为,对教师、学生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性、导向性和暗示性,起着激励、凝聚、自律、自省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师、学生所有活动进行衡量和判断的标准。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催人奋进,甚至对人的思想和精神产生深远影响。 ⒊ 和谐校园文化教育是“价值观”的教育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形成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共创发展的和谐氛围,形成以诚待人,充满友情、亲情,团结向上的和谐集体,形成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共处的文明大家庭。⒋ 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熏陶和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容校貌的优美舒适,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身心愉悦,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热爱大自然,热爱学校,热爱社会的积极情感。和谐课堂、和谐活动文化的创建可以开发心智,陶冶性情。这些感染熏陶虽然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但它是深刻的、沁人心田的教育,所以和谐校园文化的感化功能是其他方法难以相比的。二、研究的主要内容⒈ 和谐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过程的准则要求等,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制度文化建设反映学校的管理是否规范、科学,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高低。它可以培养人们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和习惯,使遵守一定的规范成为一条可普遍化的原则。⒉ 和谐的校园环境建设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师生的审美情趣,对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力开掘本土化的物力资源,力求学校硬件建设与客观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精心打造特色校园环境建设,优化设计板报橱窗、宣传栏、特色景点,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和谐。
    ⒊ 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形成关心帮助,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和谐氛围。营造教师爱生如子的职业风尚,不歧视后进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创导“蹬下身子看孩子”的理念行动,真诚和每一位孩子交朋友,从学生的成长发展着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垫成功的基石,践行陶行知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教学真谛。⒋ 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课堂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气氛的基础,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上,努力追求师生心灵和谐共振的境界,达到相互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境地,从而释放出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坚决革除沉闷乏味的呆滞课堂,让风趣幽默走进课堂,把微笑撒进课堂,用爱心融入课堂,让民主平等在课堂彰显,创造充满灵气的和谐课堂氛围。 ⒌ 和谐的班级文化 和谐的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特定范围中的小环境、小气候,是一种氛围,它会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不断优化教室物化环境,创设整洁、美观、优雅的和谐班级,形成班班有内涵,个个争特色,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心境、和谐的学习生活空间,不断积淀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浓郁的和谐班级文化氛围。 ⒍ 和谐的活动文化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提升学生的素质的有效载体,创设和谐的活动文化氛围。把升旗仪式、校会、晨会、班会、专题教育作为和谐校园文化生活的常规活动来探讨;把“桃花读书节”、“雪松体育节”、“香樟劳动节”、“棕榈艺术节”等“月季文化”活动作为和谐校园文化的特色活动,强调智慧与创新;把家长会、家长学校、海边实践活动等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的延伸部分,力求拓展与合作。 三、研究的思路与过程⒈ 以健全教学制度为抓手,聚焦“人品”素养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健全了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如“教师职业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课堂教学十要十不要”,“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礼仪教育”等,并依此作为对教师、学生的量化考核。我们制定了青年教师读书组行动计划,与每位读书组成员签定三年读书责任状,以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为行动纲领;以勤学、多思、求实、创新为学习作风;以创建南大门窗口学校,打造饮小特色文化为行动口号。每逢双周四,青年教师正常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在活动中读书组同志畅谈学习收获,探讨教学得失。学校每学期为他们提出明确的读书奋斗目标,如去年上半年,我们主要要求认真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畅谈读后心得,研读新课改相关论文,积极投身新课改实践,参与“我与新课改”心得交流会并作专题发言。去年下半年主要要求系统学习行知理论,立志教育事业,举行我与行知思想研讨会,举办行知思想知识竞赛,我用行知思想育人的故事交流等。今年上半年,我们专题阅读《走近名师》,进行了多次荷池沙龙研讨活动,五月份我们将组织阅读《行知教育论著百篇》、《缤纷行知路》。 学校以陶行知思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德育方针,全体师生学陶师陶,更新教学理念。利用政治学习,学校开展“感恩国庆”“陶行知思想与校本文化”“校本文化与环境文化”“校本文化与服饰文化”“校本文化与服务文化”“校本文化与读书文化”“校本文化与人品文化”“校园文化与学科文化”“校园文化与精致化管理”“校园文化与市县课题的管理策略”“校园文化与读书征文”“教人求真与创新认识”“校园文化与大文科建设”等系列讲座,提高教师的认识。同时邀请市县专家来校进行校本培训,尤其是“陶研与心理健康研究”讲座让全体老师茅塞顿开,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共求发展”的饮小精神已逐渐进入老师们的心田,并在教育中发挥德育之功效。⒉ 以建设和谐校园环境为依托,追求“园林”意境和谐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师生的审美情趣,对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大力开掘本土化的物力资源,力求学校硬件建设与客观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我们着力精心经营荷花池塘、扩建休闲广场,优化设计板报橱窗、宣传栏、特色景点,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逐步创建了饮小“十八景”,“臭水沟尘飞湮灭,荷花池亮丽而生”,校园景色别具一格,和谐一体,让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成为一张亮丽的品牌。校园荷池花开,芬芳烂漫,倩丽迷人;行知乐园,曲径回环,相映成趣;四季花坛,杨柳依依,绿草成茵。特别是金秋季节,丹桂飘香,沁人心脾。漫步校园,令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油然而生一种热爱大自然,热爱学校浓郁情感。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每一个学子,起到了很好的和谐育人功能。在此基础上,师生以此为素材,写出了不少优美习作,在描摹特色景点意境中,培养了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小荷初露》校本作文集在大家的努力下应运而生,同时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陶冶,取得了“景人合一”的效果。⒊ 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阵地,打造“绿色”课堂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追求师生“心际”和谐共振的境界,达到相互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境地,竭尽释放出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我们坚决革除沉闷乏味的呆滞课堂,让幽默撒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让爱心融入课堂,真正彰显课堂中师生平等、教学平等的理念,创设充满灵气的和谐课堂氛围,打造现代绿色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全面关照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在具体操作中,力求体现“情智合一”,体现人文性;“以学定教”,发挥自主性;“遵循差异”,体现多元性。教师能根据学校的要求,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学校广泛开展教师文明用语的活动,教师已习惯了用“老师喜欢你、老师也有说话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你真行”等关爱型、平等型、赞美型的爱语,真正摒弃“你真笨、你真没救”等16类辱骂性、打击性、推却性、怨恨性的忌语,让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⒋ 以开展活动为平台,构筑“爱心”家园学校各部门工作围绕课题研究,设计、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月季文化”教育活动,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启学生的智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所谓月季文化就是以月为单位开展系列性的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的学习生活。“月季文化”系列教育活动成为校本文化的载体和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三月桃花读书节,校园溢满书香,涌现出众多的读书之星;四月雪松体育节,让校园充满青春活力;五月香樟劳动节,让全体师生走进火红的五月,激情的五月,享受劳动的快乐;六月棕榈艺术节,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己才华和潜能的舞台,在艺术的天空里放飞心灵,收获希望;九月紫薇感恩节,让所有师生懂得了做人的真谛——“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十月桂花读书节,让所有的饮小人又一次收获读书的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十一月菊花作文节,我们竭力让静态的校园生活变成充满文化内涵的活化的教科书。去年,第一期“饮小十八景”校本教材作为活的教科书已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十二月龙柏健身节,让所有的师生和着快乐的节奏,投身于全民健身运动中去;一月翠竹收获节,畅谈一年来的成果,分享收获的快乐。我们同时针对地区实际,生动有效开展“同在蓝天下,共享人间情”活动。各班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对贫困生进行排查摸底,根据第一手资料,各班以班队活动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我们以此为契机,把这一活动向纵深化推进。去年,学校和通师二附结为连理,二附友贫帮扶学校47名贫困生。去年年底,市教研室、市陶研会的领导也纷纷捐款捐物,前来慰问。在此背景下,学校启动“9.19.19”计划,号召全社会帮助贫困生,关心贫困学子的成长,帮助贫困生自强自立,为和谐社会大家庭出一份力。多家电视媒体、报刊报道了我校精彩的艺术表演活动。今年棕榈艺术节期间,我们将与通师二附、通州姜灶小学进行“爱流黄海之滨,情系贫困学子”三校联谊活动,届时社会政要、企业老板、有识之士将同唱爱心主题之歌,共撒人间真情,共谋教育资源的和谐。今年三月,通师二附各扶贫中队纷纷组织队员来我校与贫困生见面,走访贫困生家庭。四月份,学校隆重举行了南通市名师导师团送教下乡暨献爱心活动。活动中名师导师团全体成员及南通市部分名师为饮泉小学特困生奉献爱心,捐助人民币一万多元,一封封沉甸甸的信封装载着名师导师团全体成员对贫困生的爱心与期望。“爱流黄海之滨,情系贫困学子”活动还会继续…… 四、初步效果⒈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思想在师生中立根学校以陶行知思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德育方针,全体师生学陶师陶,提升了办学理念,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具有文化特质的教师队伍正逐步形成。“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共求发展”的饮小精神已逐渐进入老师们的心田,并发挥着教育作用。青年教师读书群体氛围已经形成,在组织的研讨活动中思维碰撞,智慧迸发,共寻教学真谛。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积极撰写学习心得,并结合教学实践撰写随笔论文在沙龙研讨时交流,不断修炼自身。一年多以来,我校就课题研究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各级获奖二十多篇。其中《践行行知“小事思想”,打造特色德育文化》在县石甸小学德育现场会交流,得到了县领导的好评。⒉ 典雅和谐的环境已具雏形走进校园,从“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五学内容”的警示语到“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都是一种活生生的墙壁文化。教学大楼上的“手工制作”、“绘画作品”、“剪纸作品”、“心灵的寄语”、"理想的教育”、“淡淡的书香”、“甜美的劳作”、“致饮小”、“我在国旗下”无不洋溢着浓浓的和谐文化氛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校园“十八景”中“棕榈列队”、“香樟引路”、“竹影婆娑”、“常规八字园”、“冬球迎日”、“美丽的大花坛”、“八坛花景”展示了饮小的风采。校园荷池花开,芬芳烂漫,倩丽迷人;行知乐园,曲径回环,相映成趣;四季花坛,杨柳依依,绿草成茵。特别是金秋季节,丹桂飘香,沁人心脾。绿色的和谐校园打造了一方净土,营造一片天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温馨的乐园。⒊ 以人为本的绿色课堂正在形成课堂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建立,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正在形成。与往日课堂教学相比,课堂不再沉闷乏味,教师把微笑带进了课堂,把爱心融入课堂,风趣幽默撒向了课堂,充满灵气的和谐课堂正成为每位教师的努力追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力求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突出了课堂教学中人的地位和作用,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不断满足学生的有效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最富活力的充满灵性的生命个体。 ⒋ 活动文化彰显魅力,爱心氛围已成气候和谐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诠释了农村小学办大教育的理念。学校联谊、师徒结对、三年课改成果展示、两镇一校活动、青年教师读书沙龙、青年教师八项基本功培训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犹如一盏盏明灯为每一位饮小人的发展照亮了前进的道路。荷池文化、小事文化、月季文化、健身文化、读书文化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彰显出独具的魅力。以月为单位,以校园植物命名的饮小“月季文化”活动为每位学生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平台。2006年6月“棕榈艺术节”活动获得县镇领导以及广大家长的好评。2006年11月份,如东县精致化管理现场会表彰了饮小的月季文化活动。学校“9.19.19”爱心计划启动后,南通导师团、通师二附多次来校慰问。帮助贫困生,关心贫困学子的成长正向纵深化推进。 “爱流黄海之滨,情系贫困学子”活动还在继续。 我们在实践研究中,也存在困惑,比如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一系列与“和谐”课堂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学生的文明素养等等,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与研究。让和谐的校园文化成为一方水土的文明窗口标志,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必须得到社会、家长的配合,如何减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落差,如何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窗口,创造条件去影响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我们将孜孜以求,寻觅教育教学真谛。(转载: 南通市“现代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