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颗粒土配椰康:温州民间借贷问题 深层原因和应对之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5:53:05

温州民间借贷问题 深层原因和应对之策


日期:2011-11-07 作者:黄复兴 来源:文汇报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黄复兴
    
    温州人,既是民营经济模式的成功开拓者,又是捕捉一切暴利的炒家。近期频频曝光的温州企业破产和老板“出逃”现象,因其牵涉众多而备受关注。有必要简要阐释和细究借贷风波的深层原因。
    
1、部分产业资本追逐风险利润
    
    改革开放初期,在先于其他地区获得制度松绑溢价的过程中,精明的温州人凭借对金钱的敏锐嗅觉与过人胆识,艰苦创业、勤劳肯干,缔造出令人惊诧的财富传奇。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沿海地区迅速发展,产业竞争趋于剧烈,产业资本利润逐步下降。进入21世纪,国际市场复杂多变,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温州产业资本回报率徘徊在1%-3%。此时,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虚高房价,加上国家解除民营企业投资煤炭业的限制,部分温州商人顷刻涌入这两个行业,暴利的示范效应诱使大量投机者跟风而入。资金市场开始转向高利贷,民间融资利率记录一路推高。
    
    200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煤炭业遭遇“沸点到冰点”的逆转,山西地方政府对煤业的行业整顿,使得后续跟进的民间资本割肉而逃;另一方面,让普通百姓诟病不已的虚高房价逼迫政府出手,银根收缩和限购令等打压政策出台,致使房产流动性下降、房价滞涨。部分借高利贷者无法支付利息与本金,只能落得“跑路”的结局。
    
2、始于宽松条件下的漫长扩张转型期,遇到宏观紧缩
    
    自2003年开始,温州企业就在考虑如何转型。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倡导下,部分具有相当规模且业绩优良的民营企业走上转型之路。而此时商业银行倾向于锦上添花,都乐意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四周皆山好水好的资金氛围。不少温州企业都希望能借助银根宽松时,做大做强,或转型做其他产业,可是盲目扩张投资,导致主业资金更加贫乏;当寒流袭来,宏观环境趋紧的日子逼近时,这些企业只得从民间借高利贷应急,只要一家破产倒下,由于同业间紧密的互相担保,瞬间引发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
    
3、多头贷款、关联贷款形成资金富裕泡沫的假象
    
    不仅仅是温州企业,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所处的金融环境极其恶劣。在现行金融体制下,融资难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一般来说,企业拥有多个银行的贷款渠道。个别集团为了筹集低成本资金,通过开设众多子公司的形式,进行相互担保的关联贷款,当贷款到位后再由集团公司集中调用。在宏观经济欣荣繁茂的年份,银行往往会主动提出向企业贷款,使企业的资金池非常充裕,形成资金富裕的假象。然而,一旦遇到银根收紧的状况,银行开始出现惜贷,企业资金池开始干涸,集团资金链就变得十分脆弱。如若投资失误,势必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只能在民间借高利贷,即便他们知道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4、短贷长投,还贷敞口衔接不上出漏洞
    
    由于自有资金无法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加上银行监管条例中关于贷款政策的严格规定,一般情况下,现金流并不充沛的中小企业习惯将短期贷款进行长期投资,以满足固定资产投资的需要。当由于经营不善或外部竞争环境挤压而出现暂时性的现金流缺口时,短贷长投的企业就会遭遇无法衔接的时间敞口。企业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势必在民间进行短期的高利贷借款填补还贷时间敞口。一些企业通过民间高利贷归还银行贷款后,无法从银行再获得后续贷款资金,像吸食毒品一般继续依赖高利贷资金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或维系生产。
    
5、行政权力参与民间高利贷,银行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加大整治难度
    
    目前,正常从国有控股大银行获得的贷款年利率约为6-8%左右,而民间借贷年利率大约在20-30%,显而易见的巨大利差诱惑使个别掌握这些金融资源分配权的利益人恣意妄为,利用强大的行政权力参与两个系统间的利差分配。不少权力人通过非正当关系从大银行拿到贷款规模指标,再通过一定形式的技术处理,使得这些资金以看似合法的途径流入民间,参与民间高利贷行为,无形中扩大民间高利贷的市场规模,增加了整顿民间借贷金融市场秩序的难度。
    
    此外,温州许多公务员也参与其中,特别是某些实际拥有处罚权力、限制权力、或者拥有某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在职公务员,或多或少参与了追逐利益和权钱交易的游戏。一边是国有控股大银行手握富余资金,一边是亟须补血的民营企业运用各种手段谋求出路,他们在实现各自利益交换的过程中必然会把风险转嫁到银行存款人乃至整个社会。
    
    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向我们昭示的深刻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银行利率存在严重双轨制,利率市场化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如果温州民间借贷风波仅仅局限在民间,也许不会引起高层领导如此重视与关注。“投资有风险”,或许没有人比温州人更有体会,也没有人比温州人更能承受!正是因为金融市场存在利率双轨制,那些拥有金融资源分配权力的人员,就可以寻求各种机会参与获利。存款人的血汗钱,竟然可以在国家信用担保的名义下,堂而皇之地借某种权力以合法形式被转化为私人谋财的工具。因此需要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从根本上降低民间借贷系统性风险。
    
2、金融资源高度集中垄断,结构严重畸形,必须尽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我国近80%金融资源集中于国有大型银行与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此,金融资源高度集中垄断,中小金融机构极其匮乏。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很大程度上迫使民营企业转向民间借贷。研究数据表明,温州9成以上的家庭、个人,近6成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规模超过1200亿元。其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的规模高达40%。
    
    如果大量合规中小金融机构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应运而生,不但可以打破大银行的垄断局面,也可以将整个社会金融资产纳入可监控范围内。因此,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发展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典当行等,是缓解民间借贷危机的治本之举。相较其他省市,上海这样的金融市场厚度,几十万家中小企业聚居地,对小额资金需求那么大,设立几百家村镇银行,几百家小额贷款公司,几百家典当公司又何妨?作为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理应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步伐,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3、坚决打击个别人利用手中拥有的公权力参与金融资源利益分配
    
    温州银行业中,利用手中公权力参与金融资源利益分配的并非个案。问题在于,有能力对此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者,或者也参与其中,于是陷入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由谁来制约规范这些违法行为?通过加大刑法处置力度,并加大对举报者的保护和奖励,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而更多惩治的有效途径和完善机制,还有待继续探讨和研究。
    
4、及时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减少民间借贷风险尤为重要
    
    上海正处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快车道上,各类金融活动十分活跃,任何金融行为出现偏失,都可能引发后果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从本次温州借贷事件中,上海至少可以吸取教训、借鉴警示的是,风险防范在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网状民间借贷观察烽火站点,及时传递民间借贷市场情况;按月、按季度及时汇集民间借贷信息和出现的问题;建立“银监-银行-企业”的通信管道,及时监控企业资金流向,特别是关注大额资金流向非合同关联方的领域。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工商管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的作用,建立一个集信用征集和信息发布于一体的专业机构,对守信企业予以表彰,对失信企业予以曝光,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