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钻芯抗压强度:中国模式的优势是“百国之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9:26:08
         中国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如果历史上的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都能够延续至今,并实现现代国家的转型,那么它们今天也可能是“文明型国家”。环顾今日之世界,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中国“文明型国家”具有八大特征,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这些特征本质上反映了中国漫长历史整合而形成的“百国之和”大格局。这一切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所有特点。

  以独特的政治为例。中国的人口、疆土、历史、文化这四大“超级因素”决定了中国政治形态也是独特的,因为治理这样的“文明型国家”只能以自己的方法为主。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观,普通百姓把国运昌盛、国家长治久安看得很重。很难想象多数中国人会接受每四、五年换一个中央政权这种源于西方的所谓多党民主政治。

  中国执政党亦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政党。中国执政党本质上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儒家执政集团传统的延续,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体进行互相竞争的西方政党。如果执政集团只代表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是人民的整体利益,那么国家将陷入混乱和分裂。“文明型国家”本质上是历史上形成的“百国之和”,这种国家如果采用西方多党竞争制度,定会陷入党争而四分五裂。

  西方不少人只认同多党竞争产生的政权合法性,这是十分浅薄的政治观念。纵观人类历史,最常见的合法性就是历史合法性。一个“文明型国家”数千年形成的政治理念和历史传承是最大的合法性来源。中国合法性的论述关键是两个理念:一是“民心向背”,二是“选贤任能”。这是中国在数千年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内都远远领先西方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体现。在今天对外开放、国际互动的全新基础上,这种源远流长的合法性来源仍然是中国超越西方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我们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那么中国“文明型国家”的最大优势就可能很快变成我们的最大劣势:“百国之和”变成“百国之异”,强调和谐的政治变成强调对抗的政治。“百国之和”的人口将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和”的疆土将成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国之和”的传统将成为无数传统纷争和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和”的文化将成为不同文化族群大规模冲突的根源。世界上很多人,包括“藏独”势力、“疆独”势力、“台独”势力、西方的所有反华势力,天天都在盼着这一天。不过他们会失望的,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实在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        

       相关新闻

  中国模式为何会笑到最后

  法国《欧洲时报》6月5日载文《“中国模式”能走多远?》,文章说,中国模式发展到今天,在令举世赞叹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争议。中国模式能够走多远,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笔者个人感觉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中国模式遇到巨大问题无法解决而失败。这对中国自然是灾难性的结果。        第二,西方的模式继续受到危机的冲击,而迟迟无法摆脱。唯一一个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的华人经济体台湾进一步内耗、衰败。最终这种模式在国际社会失去道义性、正当性和支持。这个时候,不管中国模式有多大问题,只要不严重到西方这个程度,就会得到主流民众的拥护而继续下去。今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刚刚公布的世界竞争力排名中,亚洲的新加坡、中国香港都超过长期位居第一的美国。而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有两个共性:都是华人社会,都未实行西式民主制度。“金砖四国”中,中国也是唯一的非西方民主国家,但排名最前,居第18位,印度巴西俄罗斯的排名依次为31、38、51。

  第三,在20年之内中国不发生大的问题,并终于成为综合国力全球第一的国家。此时,从国外的角度讲,已经无法再否定中国,因为总不能说第一应该向落后者学习吧。

  依笔者个人的判断,第三种可能性最大。理由如下:第一,中国的城市化刚刚接近50%,还有相当长的增长空间。而城市化对经济的拉动是全方面的,也自然包括房地产。

  第二,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仍然有相当的空间。

  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其基础设施增幅居世界前列,但却远未达到西方今天的水准和规模。这就是为什么面对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可以迅速实施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方案。至少在笔者看来,投资这驾马车在中国应该还有30年的用武之地。

  消费的情况颇类似于投资。30年来,消费不振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隐忧,而且一直是通过全球化贸易,也就是外需来解决。目前,中国的消费比重仅占gdp的3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正好表明中国内需的空间极为庞大。2009年在进出口贸易萎缩的情况下,中国消费竟然增长了15.5%就是明证。

  至于进出口贸易,考虑到中国巨大的劳动力以及勤劳的国民性,其竞争力将可长期维持。而随着产业升级,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竞争力将会更加明显。中国的高铁就是一个例子。而中国的大型民用飞机项目,一旦技术成熟,其竞争力在世界上也将无人能敌。        澳报:中国模式影响力与日俱增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l1月16日发表题为《新兴的中国模式对其他国家来说优劣并存》的文章,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中国崛起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以至于现在受到考验的不是北京的体制,而是我们的体制。

  中国成为强有力的替代模式和一种挑战,甚至让西方国家以及我们有关民主自由怡然自得的想法相形见绌。

  虽然中国的权力体制有赖于对公民实施高压政治,但“中国模式”的效力有赖于吸引力。        曾任《时代》周刊记者的乔舒亚·库珀·雷默说,中国“以其令人震撼的榜样力量和令人生畏的辽阔幅员”走在各国前头。他给中国模式起了另一个名字——“北京共识”。

  中国模式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原因何在?主要因为西方重要经济体——美国日本和欧洲仍然不景气,而中国却很兴隆。

  美国领导层明显觉察到,“美国模式”受到了挑战。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上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有些人注意到了中国,说‘天啊,他们的年均增速有百分之九、百分之十,盖过了别人’。如果你有独裁主义心态,或者历史上存在独裁主义心态,觉得这种状态更加舒服,那么中国模式就可能有吸引力…”

  “考虑到全球经济危机,这一点尤其突出。世界上许多人都说,‘看看美国,他们的金融发生了大崩溃,他们不能控制市场的无节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对比很明显。”

  那么中国模式赢得了市场吗?当然。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上月说,民主是一种“失败”的意识形态。他在一次会议上说:“‘北京共识’说明非民主国家也可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南非前总统姆贝基曾在一篇文章说,中国模式适用于非洲。

  就连西方最重要的经济劝诱者世界银行也承认中国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示范效应:“中国的举措…让这些国家有机会从中国获取大量知识和经验致力于本国的发展。”

  仅仅充当榜样并不能让北京满足。它还对外援助和投资,并通过自己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提供政治保护,由此培养附庸国。

  缅甸就是一个例子,它与北京的关系蓬勃发展。缅甸的将军们确信中国决不会要求他们恢复民主。

  因此,北京不仅给予资金和政治支持,他们还可以支持“北京共识”,假装是一种突破性的国际发展模式的推行者。

  希拉里提醒受到中国模式引诱的国家,“如果你真的关心国家的发展,如果你希望你的人民获得长远的福祉,那么就必须让政治自由和尊重人权与经济发展匹配”。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转变。当希拉里还是美国第一夫人的时候,也就是1993年到2000年期间,难以想像美国的国务卿不得不摆出理由证明美国模式优于中国模式。如今,轮到西方国家证明自由国家也可以成为兴旺的经济体。

  当然,澳大利亚加拿大愿意证明这一点。但是如果自由世界的大国和集团——美国、日本和欧洲不接受挑战的话,中国模式就是冷战后的第一也是最佳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