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压实验: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29:51
发布日期:2011-08-20 点击: 2539次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咨询)所•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完成了“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部分,为继续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和县域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1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有2001个,其中县级市369个、县1460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1.1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1.1.1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或简称全国百强县(市),在18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河北省3个、山西省1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10个、吉林省1个、黑龙江省1个、江苏省29个、浙江省24个、安徽省1个、福建省8个、江西省2个、山东省26个、河南省6个、湖南省4个、广东省2个、四川省2个、陕西省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江苏宜兴市、浙江绍兴县、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3.1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75.6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0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0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2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056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0.53%、18.97%(当年价比,下同)、30.67%、18.77%、13.56%、14.47%。
新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有8个:江苏新沂市、辽宁凤城市、辽宁大洼县、四川郫县、辽宁调兵山市、湖南醴陵市、江苏高淳县、福建闽侯县。
1.1.2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变化特征
全国百强县空间分布上继续存在着“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在第十届评价报告中,已对“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进行了专题分析)。在本届评价中,辽宁省有3个新进全国百强县,江苏省有2个新进全国百强县,东部福建省、中部湖南省和西部四川省各有1个县新进全国百强县。
1.1.3  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福建五省百强县对比
在第九、十届评价报告中,对江苏-山东-浙江三省百强县进行了连续比较。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和福建五省数量最多,各有特点。本届评价报告将对五省进行比较,为全国其他省市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参考。
(1)百强县数量:江苏省的百强县数量最多,比例最高,规模最大,见表-1。
(2)百强县经济发展速度:辽宁省最快,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率均远高于其他四省。
(3)百强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比:浙江省最高,江苏省次之,山东省最小。
(4)百强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浙江省最高,百强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均是最高级A+级,其他省份都有A级存在;辽宁省富裕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居民富裕指数偏低,尤其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
(5)百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山东省百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等级A+级县(市)数量最多,江苏省其次,福建最少。
(6)百强县居民满意度:山东省百强县居民满意度等级A+级县(市)数量最多,远高于其他四省,江苏、浙江和辽宁三省比较接近,福建省较少。
1.2  中国西部百强县
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西部十二个省市区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1.2.1  第十一届西部百强县评价
第十一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在西部十一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内蒙古自治区17个、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重庆市7个、四川省20个、贵州省8个、云南省11个、陕西省12个、甘肃省1个、青海省1个、宁夏回族自治区6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个。

西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四川双流县、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陕西神木县、新疆库尔勒市、陕西府谷县、四川郫县、四川西昌市、内蒙古鄂托克旗、内蒙古霍林郭勒市。
西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51.6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6.3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4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2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1.23%、19.94%(当年价比,下同)、30.33%、18.65%、13.71%、16.66%。
新进西部百强县(市)有6个:甘肃华亭县、陕西凤县、广西田东县、宁夏永宁县、贵州福泉市、宁夏中宁县。
1.2.2  第十一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变化特征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中国西部百强县变化的最突出特征是甘肃华亭县进入西部百强县,实现甘肃省西部百强县零的突破。
1.3  中国中部百强县
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中部六省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1.3.1  第十一届中部百强县评价
第十一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6个、安徽省13个、江西省12个、河南省36个、湖北省13个、湖南省14个。
中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湖南长沙县、【河南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禹州市、登封市】、湖南浏阳市、山西孝义市、湖南宁乡县、江西南昌县、安徽肥西县、河南永城市、江西丰城市、湖南醴陵市。其中河南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禹州市、登封市地理位置相连的五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中部第二位。
中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71.7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00.2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8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2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0.11%、19.54%(当年价比,下同)、25.54%、19.41%、10.98%、14.48%。
新进中部百强县(市)有3个:山西汾阳市、安徽怀宁县、江西上栗县。
1.3.2  第十一届中部百强县变化特征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虽然中部百强县竞争程度没有西部百强县激烈,但是可以看出河南省中部百强县的数量优势在减弱。
1.4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
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东北三省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东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三十强县(市),简称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
1.4.1  第十一届东北三十强县评价
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在东北三省的分布是:辽宁省22个、吉林省5个、黑龙江省3个。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前十名是:辽宁瓦房店市、辽宁海城市、辽宁庄河市、辽宁普兰店市、辽宁大石桥市、吉林延吉市、辽宁东港市、辽宁开原市、黑龙江肇东市、辽宁凤城市。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63.4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82.8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4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9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0.10%、26.28%(当年价比,下同)、64.60%、26.29%、22.61%、15.76%。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辽宁凤城市、大洼县和调兵山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1.4.2  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变化特征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辽宁省强县异军突起,中国东北三十强县数量增加6个席位,总数达到22个,超过三分之二。
2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
为了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对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科学发展进行深入评价,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包括“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和“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与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评价等三个方面。
2.1  第十一届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
为倡导“强县富民”的理念,促进“强县”与“富民”的统一,对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进行评价。“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是以“居民收入水平”为基础,结合消费、储蓄、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等方面来开展的反映富裕程度的评价工作。
2.1.1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和东北三十强县)共326个,其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在四个等级中分布是:A+级96个,占29.45%;A级 89个,占27.30%;A-级119个,占36.50%;B级22个,占6.75%,见表-2;其中A级数量比上届增加,B级和A-级数量有所减少,说明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得到较快提高。从连续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比例比较图中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这一变化。通过对比第九届、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B级比重在逐年下降,A级比重增加较快,见图-1。

报告还显示,第十一届的“强县富民指数”为114.60,比上届提高了0.68个百分点,也说明“强县富民一致性”继第十届又得到进一步改善。
2.1.2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在四种类型中分布是:Ⅰ类156个,占47.85%;Ⅱ类22个,占6.75%;Ⅲ类34个,占10.43%;Ⅳ类114个,占34.97%。Ⅳ类数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县域经济强县的居民富裕指数和统筹发展指数有待加强。

2.1.3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前十名是: 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江苏江阴市、福建石狮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太仓市、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江苏常熟市、内蒙古准格尔旗。
2.1.4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为A+级、类型为Ⅰ类的县域经济强县共有96个,浙江省24个、江苏省19个、山东省18个、内蒙古自治区9个、福建省5个、陕西省4个、山西省3个、湖南省2个、河北省2个、辽宁省2个、四川省2个、广东省1个、河南省1个、吉林省1个、青海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云南省1个,其中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19.79%、18.75%,具体情况见表-3。

2.2  第十一届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
为了倡导“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在第十一届评价中,继续对县域经济强县开展“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宜居等三个方面,参照国家有关部门业已开展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县(市)、绿化模范县、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工作理念和有关指标,制定出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的基准指标值,再评价各县域经济强县的相对绿色指数。
2.2.1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分四个等级,分别为A+级、A级、A-级和B级。在第十一届评价中,最高等级A+级有46个,占14.11%;A级有172个,占52.76%,比例最大;A+级和A级比例占到66.87%,说明大部分全国县域经济强县比较注重绿色县域建设。详情见表-4。
2.2.2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类型分四种,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在第十一届评价中,绿色经济和绿色环境均突出的Ⅰ类有14个,占总量的4.29%;绿色经济和绿色环境一般的Ⅳ类有203个,占总数的62.27%;说明在绿色县域建设中,应该进一步强化绿色经济和绿色环境工作。

2.2.3  第十一届与第十届县域经济强县相对绿色指数平均值分别是87.45和86.81,县域经济强县绿色指数总体有所提高。但是,分地区来看,全国百强县和中部百强县以及东北三十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平均值都有所增长,而西部地区有所下降。希望西部县(市)在西部大开发进行中,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应更加关注生态与绿色县域建设,具体见图-2。

2.2.4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相对绿色指数A+级的46个县域经济强县分省分布是:山东16个;江苏12个;辽宁5个;四川3个;浙江3个;安徽1个;福建1个;广东1个;重庆1个;新疆1个;湖南1个;吉林1个。名单见表-5,顺序按汉语拼音排序。
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等五省百强县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A+级个数占该省百强县总数的比例分别是:山东省61.54%、辽宁省40%、江苏省41.38%、浙江省12.5%、福建省12.5%。),其中,山东省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A+级的县(市)数量最多、比例最高。

2.3  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和幸福县域建设指数比较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转变,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调查基础上进行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评价。
2.3.1  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
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是进行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评价的重要方面。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联合陕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东北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于2011年7月对全国百强县进行了“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调查使用标准问卷,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对每个百强县随机抽取100个有效样本,取得初步调查结果。
2.3.2  县域居民满意度等级
县域居民满意度分居民自我满意度、县域发展满意度和政府服务满意度三项,依据调查资料,经统计分析、计算因子载荷系数和权重,得到每个县(市)的县域居民满意度。具体参阅《2011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调查报告》。
经统计,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平均值为77.76分。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县域居民满意度按分数划分为四个等级,依次是:80分以上为A+级,80~平均值(77.76)为A级,平均值(77.76)~60分为A-级,60分以下为B级。
经汇总,A+级有27个,占21.60%;A级有36个,占28.80%;A-级有62个,占49.60%;均高于60分,平均线上下县(市)数量基本相当。
2.3.3  县域居民满意度前十位县(市)名单
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前十位的县(市)是: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山东莱州市、山东茌平县、山东广饶县、河南永城市、山东诸城市、辽宁开原市、山西孝义市、辽宁庄河市、江苏江阴市,见表-6。
2.3.4  县域居民满意度A+级县(市)名单
全国县域居民满意度等级A+级县(市)(即居民相对满意的百强县(市))共有27个,其中山东有13个,江苏有3个,浙江有2个,内蒙古有2个,河北2个,辽宁2个,河南1个,山西1个,新疆1个。具体见表-6。

2.3.5  幸福县域建设指数比较
依据《一壮大三提高 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文中《3.5 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和幸福县域建设指数比较》的要求,把社会调查得到的县域居民满意度与已经评价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结合起来,通过无量纲标准化处理,计算得到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必须与居民满意度、富裕程度和绿色指数结合起来才有实际意义。
我们将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组建成幸福县域基础指数,然后将幸福县域基础指数与县域居民满意度做成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坐标分析图,见图-3。通过对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坐标分析图的分析,可以非常直观地告诉县(市)可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加快幸福县域的建设。

依据县域居民满意度等级和幸福县域基础指数等级,图中BB区域是幸福县域基础指数(富裕程度、绿色指数)和居民满意度最差的,是警示级区域;A+A+区域是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富裕程度、绿色指数)和居民满意度最高的区域;处于其他区域的县(市)应向A+A+区域方向努力工作。任何县(市)都可以通过评价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和调查县域居民满意度,在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坐标分析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幸福县域基础指数等级划分为A+级(85以上)、A级(85~基准值)、A-级(基准值~60)、B级(60以下)等四个等级。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全国百强县的幸福县域基础指数均高于基准值,其中A+级26个,A级99个。
本报告提出的幸福县域建设指数是一个相对数,其数值会随样本总数和计算方法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报告中只列出幸福县域建设指数排在前十位的县(市)名单,供交流学习。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前十位县(市)名单是: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江苏江阴市,山东文登市,山东莱州市,浙江义乌市,江苏昆山市,山东广饶县,山东招远市,山东诸城市,辽宁庄河市,见表-7。
从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前十位县(市)的数据和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坐标分析图可以看出:提高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必须从客观基础和主观满意度两方面加强工作,弱一不可。
2.3.6  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评价展望
本报告提出的“幸福县域建设指数”是一个仅供在调查样本中进行比较分析的数值,是一个相对数,不是绝对数,意义在于强调指数的建设性,强调建设幸福县域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幸福指数评价是一个探索性工作,本报告提出一个思路,进行料初步探索,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特别是如何将富裕程度和绿色指数转化为以“居民幸福感”为基准的数值,进而与居民满意度结合起来形成可以用来直接比较的幸福指数是一个艰巨任务。
幸福在于进步,幸福在于具体,幸福在于可持续性最大化。
幸福在路上!

2.4  全国相对富裕绿色幸福百强县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等级和县域居民满意度等级都是A+级的全国百强县(全国百强县的竞争力等级为A+级)单列出来,组成全国首批具有4个A+级的全国百强县名单,即全国相对富裕、相对绿色、相对幸福的百强县。
经统计,第十一届全国相对富裕绿色幸福百强县数量只有6个,数量比较少,说明要想取得4个A+级、同时做好“强、富、绿、福”四门功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作。有的强但不富,有的富但不强;有的强而富但不绿色,有的绿色但不富强;有的富强而绿色但满意度不高,有的满意度高但富强和绿色不够。因此,建设幸福县域,第一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第二要强县富民一致,提高富裕程度;第三要统筹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第四要在物质生活进步的同时,加强人的全面发展,居民满意。
第十一届全国相对富裕绿色幸福百强县(市)是:江苏江阴市、山东文登市、山东诸城市、山东莱州市、山东招远市、山东广饶县。
版权所有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 制作维护 中国县域经济网站
Tel:010-88111629 E-MAIL:county@china-county.org
京ICP备0503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