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y 柏油路贴图素材:冯兆基:辛亥思潮极具民族主义色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5:34

冯兆基:辛亥思潮极具民族主义色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0日13:48  环球时报 微博

  【澳】冯兆基

  辛亥革命不仅是伟大的推翻帝制的革命,也是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一代知识分子为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提出思路。众所周知,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但还有很多没有得到成功实践的思想激荡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思想对中国后来的现代化历程,或多或少提供了思想资源与理论基础。

  提起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往往会以为他们不是崇俄,就是崇西,其实当时就有中国学者赫然提出“东方文化救世论”。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在《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讨论“东方化”的问题。书中写道:“在西方化的压迫下,东方化会不会被‘废绝’?这东方化废绝不废绝的问题,就是问东方化能不能复兴,能像西方化发展到世界上去不能?”他把西化与“东方化”相提并论,他追求的不仅是儒学复兴,而且是中西文化价值的平等。他认为西方文化有普世价值:自由、平等、民主、科学。东方文化亦同样具有普世价值:仁义道德、孝娣忠信、博爱、刚毅。梁漱溟要为“东方化”在世界上争一席位,堪称中国近代与西方争夺话语权的第一人。

  民国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不论哪个流派,都存在一种社会主义冲动。英国哲学家罗素1920年访华时,遇到不少大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他注意到他们“几乎每一个都是社会主义者”。那时候除了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有温和的改良社会主义者,他们主张采取和平、渐进的手段推动社会政治改革以及经济发展。中国民盟创建人之一张君劢认为社会主义含三方面内容:一,土地与生产机关之公有;二,公共管理;三,以利益分配予公众。1921年,张氏更发文指出中国应实行社会主义,批驳了种种认为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的观点。但他所讲的社会主义,是魏玛德国式社会民主主义。

  那个时代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可能要算“西化激进主义”。它的特征是:一,承认西方文化优越,即是说中国“万事不如人”;二,文化圣像破坏主义;三,反对复古思想,反对中西文化折中调和论,等等。西化激进派一般都接受过西式教育,他们企望中国成为一个像法英美那样的民主国家。但不是每个西化人士都是文化圣像破坏主义者,如胡适、陈独秀、鲁迅等其实都没与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决裂。胡适就没有勇气去追求恋爱和婚姻的自由,相反,为了尽孝道,不得不遵从母命,与一个自己不喜欢,既无学识又缠足的旧式女子结婚,还违心地表示“享受闺房之乐”。陈独秀“五四”时根本未排斥礼教,只反“三纲”而已,亦未否弃“五常”和“五伦”。

  辛亥前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处于一个转型年代,对中国的过去与未来抱有责任感。他们的思想错综复杂,往往不能真正与中国传统割裂,可以同时为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者及社会主义者,但他们有个共性:都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作者Edmund Fung是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教授,本文来自中山大学“辛亥百年名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