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创精品特色名校 办人民满意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25:43
——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发展纪实 姜绍强 杨庆宇     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始建于1958年,地处沈阳市东陵区,是一所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在一校三址,分为中学部、小学部和王宝分校,总占地面积9.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8个,学生2800余名,教师200余名。

    学校以“帮助每一个学生增进知识和智慧,并为他们具有自由、充分、和谐、持续地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提供一切需要”为办学宗旨,用现代学校的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完成人才层次化、多样化的培养目标,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示范校,成为东陵教育的增长点,加快自身教育的现代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进程。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中语会创新写作教育与研究课题先进实验校”、“辽宁省电子图书馆示范学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课题实验校”、“全国创新管理示范学校”等,并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创新建设一等奖”、“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奖”。

办学理念

创建精品名校的灵魂

    在教育改革中抓住机遇,把学校办成一所精品名校,就要有超前的办学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办学宗旨。

    六十一中是一所农村中学,生源主要来自于村镇,如果按照旧有的观念、模式去教育学生,那就会出现少数尖子生升学,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流入社会、走入农村,甚至有些学生中途辍学的现象。常此以往,思维落后-条件简陋-希望渺茫-望前途而兴叹就成为农村学校走不出的怪圈。“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学校在现实基础上不断探索,抓住教育改革这一契机,勇敢地向前迈出了一步。学校依据教育的规律,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在上级部门对教改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打造精品名校的战略构想”,制定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振兴六十一中学行动计划》,确定了“实施名师工程、名校工程,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精品名校”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同时结合实际,依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确立了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树立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办学模式:学校-规范加特色,教师-优化加特点,学生-合格加特长,校园-美化加文化;培养目标:让学生有思想、有知识、有信念、有品格、有修养、有判断力,成为适应社会,并能服务于社会的人。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六十一中认识到:一个学校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立足实际、放开眼界,把学校发展与时代紧密结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处于时代前沿。这样,学校才能真正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管理创新

创建精品名校的保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活力之源。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发展。

    目标规划管理。六十一中在《学校发展战略》中,确立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实施打造品牌学校的战略构想,确立现代学校制度和模式,实现学校质量认证,争创现代农村精品名校”的发展总目标。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优质化、教育特色化进程,要在学校发展的大目标下实现六个方面的突破:办学模式的突破、学校文化的突破、学校内部管理的突破、新课程理念的突破、办学特色的突破、办学条件的突破。在实施学校战略目标的实践中,学校不断地探索、总结,推出了《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丛书》,成为学校管理与实践的总结,是对学校文化和精神的传扬与诠释,更是创新管理的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

    思想管理。首先体现在学校的培养目标上。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学会最基础的本领,要“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自立、学会创造。”学校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幸福,谋划未来。学校思想管理的第二个层面是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的管理。教师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决定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能否很好的贯彻。同时,因为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他们也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为此,学校确立了教师工作的价值观:对人感恩、对物珍惜、对事尽办、对己克利。同时大力提倡五种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执着精神。

    文化管理。学校实现了文化的两个突破:一是用人文思想打造学校文化;二是用哲学的视角塑造学校文化。精神倡导无所不在,加上人格上尊重、情感上亲和、精神上感召、灵魂上呼唤,这些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品牌。学校出版了《学校文化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涵盖了“学校文化发展历程”、“学校文化要义”、“学校文化管理思想”、“学校文化的修炼”、“学校文化绩效考核”等方面内容,形成了系统的学校文化管理体系。

    制度管理。学校需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要求管理制度符合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要求管理制度的形成要有一个科学的体系,让制度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整体的效能;要求管理制度体现人文性;要求各级各类人员都参与制度的制定、检验、实施,根据学校的大制度确定本岗位的制度;要求制度管理要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学校出版了《学校管理制度》一书,分二十五章共539条制度,覆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致入微,指导性强。学校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能了解和掌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其约束自己的言行。当教师们不知如何去做或处理某事件时,不要急于请示或询问,应请教“制度和章程”,真正做到“有规可循”。

    团队管理。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它是团队的中坚力量,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领导班子要建设成为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公平、公正、无私、无畏、善于合作的集体;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要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人格修养,能够潜心研究教育的规律,引导学校的教育发展;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

    学校想办法帮助教师去实现理想,为他们的成长铺路。想办法调动教师的激情并保持这种激情。及时、切实的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多种培训方式的组合,会给教师们提供良好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空间。引导教师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引导教师多读书,读教育、哲学、人物传记、自然科学、人文书籍等等,让教师在文化素养,精神修养,知识结构,教育理念等方面有不断的进步。建立教师服务措施,开展多项温暖活动,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质量管理。学校明确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师中倡导树立六种教学观念:新课程观、新教学观、新教师观、新学习观、新人才观、新评价观;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健康的课程文化,最终创造高质、有效的校本教学效果。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把德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德育实践,激励学生自律、自尊、自爱、自信、自主、自强,让他们在德育实践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使之更科学、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

    学校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开拓挖掘、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信息教育设施,并施以科学有效的管理。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建立信息技术教育联系,并有效地管理好校园网站,校园宽带网络系统、远程教育接收系统,使全校师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传播,培养了他们作为现代人的素养,向现代学校又迈进了一大步。

学校文化

创建精品名校的基础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师生在教和学的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使学校成为管理之优、育人之范的名校的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和谐进取的精神文化。自1958年建校,六十一中至今已经走过50年的风雨历程,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确立了“诚信、务实、创新”的核心精神,“为国家而准备,为人生幸福而准备”的校训,“敬、静、净、竞”的校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的校风,“深入扎实、团结协作”的教风和“自觉自信、勤奋创新”的学风。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学校文化资料的积累,不断总结经验,先后编写了《学校文化传承》、《学校章程》等50多种学校成果丛书。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学校建筑整体综合命名并挂牌:食堂命名为知味堂——要通过教育让学生知晓并体验人生百味,从最简单的吃饭做起;学生公寓命名为省身楼——每天在就寝前,要思考一天的得与失,告诫自己要天天有所进步;原教学楼命名为成思楼——为人行事、德行修养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精于思考,而因循苟且随意、不谨慎就会使之败毁;新教学楼命名为竞芳楼——思维的发展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学生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能自由快乐成长,积极向上。

    校园内四条道路命名并设置标牌:伯苓路不仅是为了纪念“张伯苓”这位中国基础教育的创史人,更是为了发扬忠心为国笃志向教的精神;行知路一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二是取“行”、“知”本身的教育意义;永新路(“朱永新”)是新教育的发起者、推动者,当代教育家、苏州市副市长,以他的名字命名,意在表明学校是“新教育”的实践者、探索者,同时告诉师生要永远追求新目标,永远向新天地迈进;未名路表明世界永远有探不明的事物,物无穷,追求亦无穷。

    立孔子雕像:在竞芳楼前10米处立一座高3米的大理石孔子塑像,一为纪念先师孔子,二为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

    建校史纪念门和校史陈列馆:在进入学校的通路处重修校史纪念门,此门高7.5米,长13米;在校园内原校址处建一座120平方米的校陈列馆。通过校史纪念门和校史陈列馆展示建校初学校风貌,纪念老领导、老教师为学校作出的巨大贡献。

    安放刻有古代经典思想的景观石:在竞芳楼成思楼之间安放两组景观石,分别刻上“天、地、国、亲、师”和“仁、义、礼、智、信”两组字,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思想的教育。

    校标雕塑:在学校竞芳楼与成思楼之间建有一座高10米的不锈钢雕塑。基座为圆形平面,意为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全体师生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主体以“人”字为造型,三根柱子从三个相等的距离向上延伸至相交处合为一点后耸入空中。顶端为钛金球体,意为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的未来如钛金球般光辉灿烂。整个雕塑寓示着具有悠久历史如日中升的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全体师生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必将创造出更辉煌灿烂的明天。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学校管理机制。学校在遵照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先后编写了《学校章程》、《学校制度汇编》、《学校质量管理手册》等关于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编写了《学校教育漫话》、《一所学校教育的思考》等关于学校管理成果的经验丛书。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和遵守,逐渐使教师和学生认同,并自觉遵守的积极向上的制度文化,从而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开展多种育人活动,追求多彩的校园行为文化。学校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等国耻纪念日,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毕业、入团、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保证共青团每周的活动时间和条件,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活动有机结合,支持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动,并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每学年都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科技节及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

课程改革

创建精品名校的生命线

    学校在认真领悟新课程改革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一些国内知名的课改名校认真考察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三五”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教学中以“学习目标书”为一条主线。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结构,查找相关资料,制定“学习目标书”。在“学习目标书”中,教师主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课后,教师要在“学习目标书”上填写“课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学生填写“学后记”,为复习提供指导。测试时,教师从“学习目标书”上选择题目,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目标书集”这一优质资料进行复习。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三大教学特点。所谓自主是指教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探究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设置五个环节。明确目标:课前下发“学校目标书”,在“学习目标书”中的第一部分就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自主感知: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学习教材,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主要知识点。合作探究: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的各个成员把自己自主学习过程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和各种疑点拿到小组中来进行讨论、探究,最后形成一致的看法和意见。成果展示: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进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学习成果。达标测评:以“学习目标书”的达标测试题为主要依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经过不断尝试,学校在教学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教学质量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2008年,学校九年(1)班郑欣同学夺得了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棋盘山三个区的中考状元。

特色教育

创建精品名校的关键

    特色教育就是一所学校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具有明显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要求学校办学有个性、有特色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人的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艺术特色教育。鉴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情况相对好一些,学校首先就从艺术教育着手,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先后开出电脑美术设计、书法、摄影、剪纸、器乐、舞蹈等课程,通过“学一点摄影、学一种乐器、懂一点艺术欣赏、掌握一点美术、习得一些书法技能”等活动,从而形成并发展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足球特色教育。1988年学校开展足球特色教育伊始,条件十分简陋,技术薄弱,接近零起点。在“先天不足”的劣势下,学校足球教练组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向知名教练学习,边请教,边揣摩,边练,边教,边总结,并在训练中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训练方法。为了使足球队员增强比赛的经验,找出自己的技术、战术上的不足,学校经常组织队员同市内其他学校的一些足球队进行对抗赛。不管成绩相差多少,队员们都会认真打好每场比赛,赛后认真总结,寻找差距。尽管学校经历了几任领导班子的调整和学校发展目标的不断规划,但学校始终没有放弃学校足球特色教育的发展。如今,学校爱好足球的学生已经超过学生总数的80%,超过总数50%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足球技术。学校女子足球代表队19次获得东陵区比赛第一名,15次获得沈阳市比赛第一名,2次获得辽宁省中学生足球比赛第三名。在多年积累与探索的基础上,学校还开发了一整套的足球训练校本课程。学校被命名为“全国百所足球学校”,《沈阳日报》等5家媒体都曾报道过学校的足球特色教育。

    劳动技术特色教育。在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特色过程中,学校坚持“彰显个性,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来发展学校的劳动技术特色教育,既保证每个学生的文化学习质量,又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各种潜能,为学生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通过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现代化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被命名为“中科院中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由沈阳农业大学的教师定期为学生绿色实践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现已经形成实验区、种植区、养殖区、果园区四个功能区,开发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基地的四个园区涵盖了基础农业的大部分内容,因其布局合理、产品种类齐全、富有地域性、科学管理无公害而成为市农村中学的样板。目前,基地已有实验项目30多项,已取得成果的有18项,都是新、奇、特品种。

    学校还改革内部评价机制,采用“双证”并发的验收、评价方式,即在初三学生毕业前,对其所学的农村实用技术进行验收,既考理论知识,又检测实践能力,成绩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和“绿色证书”。几年来,学校对初三毕业生的农技培训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8%。每名毕业生都能熟练掌握两至三项农村实用技术,如食用菌栽培技术、葡萄栽培嫁接技术等。

学生社团

学生素质拓展的平台

    学生社团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活力,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营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从而培养了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六十一中学生社团随着学校事业的蒸蒸日上也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学生素质拓展的新载体,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形成了各方共同参与、协同配合、责任明确、保障有力、推动社团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在不断的尝试与实践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三个一”学生社团运作模式。即每个学科都要成立至少一个与其学科相关的学生社团,每一名任课教师都是相关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每个学生社团在每个学期都要搞一次大型的展示活动,展示其社团活动成果。

    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注重对成果的积累和总结。首先,建设各种学生社团活动专用教室。学校现已经建设了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劳动技术教室等,为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其次,开发系列学生社团校本教材。针对已开展的学生社团活动,学校组织编写了足球、校史、航模、舞蹈等共计30种校本教材。第三,形成了系列展室。学校在学生社团活动中不断聚集成果,先后形成了体育展室、航模展室、郭松龄事迹展室、武术展室等。最后,编印校刊校报。学校校刊《基石》由学校团委主办,月刊,主要刊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论文及科研成果;学校校报《希望周报》由学校办公室主办,周刊,主要刊登学校日常学生社团活动、学生作文、学校新闻等。

    各类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了高雅情趣,增强了艺术修养,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加强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树立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净化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年5月17日,学校科普社团在沈阳市“为奥运喝彩”体育项目连锁反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一等奖;2008年7月29日,学校足球社团在沈阳市中学生足球赛上获得冠军。

    几年来,《辽宁教育》、《大公报》等多家媒体都对六十一中精品名校创建之路进行了报道。

    在改革的今天,充满了挑战,更充满了机遇。已经走过了50年风雨路程的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必将奋发前进,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