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水电定位尺寸:冷冶夫:中国纪录片与国外优秀片有三大差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19:38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传播学 > 业务研究 正文

冷冶夫:中国纪录片与国外优秀片有三大差距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6年09月05日

  新华网昆明9月4日专电(记者陈鹏)在云南玉溪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环保纪录片周上,终评委之一、中国广电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冷冶夫坦承,中国纪录片与国外优秀纪录片尚有很大差距。

  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刻意的情节……法国影片《帝企鹅日记》近日登陆银川,刷新了宁夏影院票房的新记录。这部以看起来憨憨笨笨、似乎有些“沉默”的动物为主角的影片顷刻间征服了观众的心……>>>>《帝企鹅日记》:爱的誓言要用一生讲完/图

  冷冶夫说,第一个差距是投资。国内一部50分钟纪录片投资顶多几万元,而国际制作平均在12万欧元,即120万元人民币。

  其次,国外优秀的纪录片是通过完美的画面与声音共同营造的氛围去吸引人、感染人的。而国内各类纪录片都比较热衷“头接头”、采访接采访、声音接声音,很多纪录片的创作进入一种语言泛滥的误区。

  第三,中国纪录片受说教传统影响,节奏太慢,乏味冗长。其实,“好看”仍是纪录片的关键,纪录片要懂得设置兴奋点。反观国外优秀纪录片,每一到两分钟就有伏笔和悬念“引诱”你层层深入。国内纪录片需要改变创作观念。

  冷冶夫认为,促使纪录片的商业化将有助于解决目前国内纪录片存在的诸多不足。目前我国只有两个纪录片频道,中央10套勉强算一个,另一个是上海纪实频道,这使纪录片摄制、播出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冷冶夫透露,今年年内我国将出台《关于促进纪录片发展的若干规定》,可望在央视开通我国首个“纪录片频道”。

  新闻延伸:

  [调查]电视纪录片:谁来为中国“写”日记?

  2006年5月,当“低收视率”“亏本”“困惑”依旧是描述中国电视纪录片现状的关键词的时候,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一部反映普通百姓快乐工作的系列电视纪录短片,却在五一黄金周创下了一个个记录:收视率突破1%创近期纪录片收视新高,网络专题页面点击突破1000万次,观众热线电话平均每天50人次以上……“《我的太阳——创新360》是让我看了很兴奋的一本用镜头语言为中国‘写’的日记。”一位观众留言说。

  生存危机当前纪录片:“富矿”怎会穷困?

  虽然几乎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纪录片制作机构,但是纪录片市场尚未形成,电视台往往各自为政,每年只有五六家购买兄弟单位制作的纪录片。以上视纪实频道为例,10多年间制作的500多部作品只有20部左右卖了出去,其价格是每分钟二三十元,不到直接开销每分钟250元以上的12%。而0.3%到0.4%之间的收视率,位列上海15个电视频道末尾,难以形成规模收视群体和营建品牌优势。

  9个半小时纪录片用了11年:解密没有痕迹的浩劫

  经历11年制作,9个半小时的纪录片揭示了60年前发生在纳粹灭绝营鲜为人知的历史……镜头里,西蒙站在一块草地边上,周围树林环绕———在波兰的乡村,这样的地方有很多,丝毫看不出什么特殊的迹象。“这里总是如此安静。”他喃喃说道,“以前,每天烧2000犹太人的时候,也这么安静。没有人叫喊,干活呗。很安静,没声,像现在一样。”《浩劫》就这么开始。9个半小时之后,它会将人拖进更加复杂难解的心绪,和永无穷尽的思考。

[发表评论]

 相关稿件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陈鹏  编辑: 陈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