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集团水稳搅拌站:大朴南新仓 大雅《牡丹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53:25
云 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1月10日   第 08 版)

皇家粮仓的《牡丹亭》海报

图为皇家粮仓的演出大厅
出北京地铁东四十条站西南口,向西不远,有一排古老的青砖大瓦房,其恢弘气度,丝毫不逊于林立四周的高楼大厦,这就是南新仓。南新仓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清两代京城的储粮官仓,是古代京杭大运河南粮北调的终点。
历经600年的南新仓76厫房,只遗存了9厫。而这9厫的古老建筑,给人一种十分独特的美感:粗拙、袒露、悲壮、沧桑……
一位热爱古文化的性情中人,对南新仓一见钟情,他斥重金租赁修缮这遗存下的皇家粮仓,在这里上演昆曲《牡丹亭》。
夜幕低垂,当杜丽娘感叹“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迤逦委婉的唱腔,回荡在两丈多高的皇家粮仓屋顶时,刹那间,我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梦一般地回到了明朝。
古老的粮仓里,没有雕梁画栋。擎天柱般的圆木大柱,裂纹布满柱体,如老树干的沟壑,一眼便知承载了数百年的光阴;戏台像极了古代官宦人家的厅堂,没有帷幕,四壁是被岁月磨去棱角的青灰砖墙。
八盏宣纸扎的宫灯分悬舞台两侧。没有人报幕,8个章回的开始和幕间,都是由一位身着明代长衫、头戴黑漆方巾的儒生,用毛笔在灯笼的纸壁上,狂草写就:惊梦、言怀、写真、离魂、叫画、幽媾、冥誓、回生等剧目,中国笔墨纸砚的意境油然而生。
中国古人曾形容乐声之妙:“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素以为这只是一种心领神会,并无真正的情境。可当杜丽娘衣袂飘飘、云步轻点地绕柱而行,且舞且唱时,真的是余音绕梁,令人痴醉。
这样隽永的意境,在皇家粮仓里,因了《牡丹亭》,俯首即拾,无处不在。只见戏台方寸之间,简洁古朴。一只明式小案,线条流畅,在灯光下,泛着古色古香。案上一只古瓷瓶,插一枝梅花,多一枝繁,少一枝空,意境之美妙,暗合着窗外的园林春色。梅瓶边,参差放着一方砚台,两尺绢纸,一个铜镜,一块镇纸。杜丽娘时而对铜镜顾影自怜,时而举笔题诗作画。此时,古琴悠扬,横笛幽怨,把个笔墨纸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伶人仕女的古典文化元素烘托糅合得交相辉映、酣畅淋漓。
开场的惊梦,杜丽娘的举手投足、水袖翻转、一颦一笑更把中国女子最美的姿色诠释得一览无余,尤其是端坐在椅子一角的梦中姿态,优美典雅,令人过目不忘。
90分钟的演出,完全没有电声,场内经常是乐声深沉、唱腔凄美、此起彼伏。古老高大的粮仓与古典的美丽融为一体。
精心营造氛围是皇家粮仓厅堂版《牡丹亭》的特点,花红纷落,春雨淅沥,红鱼浅游,这些古诗文里最美的意境,也都在演出现场一一呈现。
南新仓自古就是收粮纳谷的皇家大仓,雄浑拙朴,出入的都是些粗壮汉子;而《牡丹亭》历来是书香门第钟爱的精美戏文,吸引的多是文人墨客;这两者之间本是南辕北辙,如今碰到一起,非但毫不突兀,反倒浑然天成。也许同是古文化的脉络,也许大拙即是大雅,大雅蕴涵了大拙。也许正是南新仓的大朴大拙,映衬了《牡丹亭》的唯美优雅的浪漫。
温馨提示:
《牡丹亭》每周五、周六19时30分在皇家粮仓演出,需提前订票;演出时不许拍照,演出后可与演员免费合影,照片于一周后发至您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