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都市2结局什么意思:慈溪市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00:25
 慈溪市介绍     慈溪市位于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东南紧靠宁波,西南与余姚接邻,北与上海隔海相望,地处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迅速崛起的新兴城市之一。面积11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0.6万人,辖17个镇、3个街道,市政府驻地浒山街道。

    慈溪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年10月撤县设市。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慈溪历史上名人荟萃,文化底蕴丰厚。汉高士严光、唐书法家虞世南、南宋哲学家黄震、清代文人高士奇、近代革命家马宗汉、教育家杨贤江、画家陈之佛、爱国华侨吴锦堂等蜚声中外。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上林湖越窑遗址和虞洽卿故居,以及浙东名刹五磊讲寺、秦代徐福东渡启航地达蓬山遗址等,慈溪“围垦文化”、“青瓷文化”、“移民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勤劳智慧的慈溪人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形成的“四千精神”更被广为传诵。

    历史沿革

    唐开元以前

    慈溪历史悠久。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远在公元前约5000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春秋时属越,并吴后置句章城,为句章地。战国时楚灭越,又属楚。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置句章县,属会稽郡,县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东5里),历两汉、三国不变。东汉并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句章城为所残破,遂迁治小溪(今鄞县鄞江桥)。隋开皇九年(589),省余姚、鄞、?3县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七年,废姚州仍为余姚县。八年,废鄞州,复?县,属越州。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县至唐武德四年废,凡842年,慈溪地域归其属。此后百余年,先后属鄞州和?县。现境姚北部分,自秦汉至唐初,先后属余姚县、姚州、余姚县。

    top

    唐开元至解放初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经唐初百余年之休养生息,浙东州县户口日繁,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浣奏请分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县4县,并分越州别立明州以辖之,明、越均隶江南东道。此为慈溪设县之始。县治设今宁波市之慈城镇。县名据《延四明志》载:“汉句章董黯,母尝婴疾,喜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旁,以便日汲。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天宝元年(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慈溪县历为所属。同年,江南东道下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慈溪县隶浙江东道。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明州刺史黄晟卒,钱奄有其地,置节度使,设明州望海军,慈溪属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

    北宋建隆元年(960),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国除。太宗平诸国后,因唐之旧置13道,慈溪县隶属江南东道明州奉****。淳化五年(994)罢道。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15路。天圣八年(1030)增为18路。元丰中(1078~1085)又析为23路。慈溪县历属明州,隶两浙东路。南宋绍兴二年(1132),复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慈溪属明州,隶两浙东路。绍熙五年(1194),宁宗即位。明年,改元庆元,以明州为宁宗潜邸,遂以年号为名,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县属之,仍隶两浙东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于庆元府置宣慰司。十四年改庆元路总管府。大德六年(1302),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自婺州(今金华)移庆元,慈溪县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隶浙江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四年,避“明”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谿,仍属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省县之间设4道。慈谿县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曾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

    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谿直属浙江省军政府。3年,于清宁绍台道范围置会稽道,道尹行政公署驻鄞县,慈谿县隶属浙江省会稽道。16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废道制,慈谿直属浙江省政府。21年,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谿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鄞县。24年后,又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24~35年,专员公署驻鄞县)、第三行政督察区(36~37年,专员公署驻余姚)、第二行政督察区(37年4月以后,专员公署驻余姚)。

    1949年5月24日,慈谿县治孝中镇(今宁波慈城镇)解放。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谿属宁波专员公署。

    top

    1954年以后

    1954年为建设商品棉基地,对县境作了调整。将以植棉为主的镇海、慈谿、余姚3县之北部划为慈谿县,并移治于浒山镇。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复慈谿为慈溪。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并入宁波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慈溪县属宁波市。

    1979年9月,为完善水利条件,县境再度调整,以泗门区划归余姚县,余姚县以龙南区(今横河区)划入慈溪县,形成现有境域。

    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慈溪县建制,改设慈溪市(县级),仍属宁波市,区、乡(镇)行政区划不变。

    建置沿革表

    朝代、纪年建置名称隶属关系附记

    东

    周春秋

    (前770-前476)越国地《国语.越语》:“句践之地,南至句无,北至御儿,东至鄞,西至姑蔑”。

    按鄞今奉化、鄞县一带,故慈溪春秋时属越

    战国

    (前475-前222)句章先越后楚阚《十三州志》:“句践之地,南至句余,其后并吴,因大城句余,章伯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

    按越灭吴在公元前473年,楚灭越在公元前334年

    秦

    (前221-前206)句章县会稽郡《宝庆四明志.郡志一》:“秦灭楚,降越君置会稽郡,句章、鄞、始建县”。

    西汉

    (包括新莽,前206-公元25)句章县扬州

    会稽郡据《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县二十六。句章其一。

    东汉

    (25-220)句章县

    阳嘉间曾为会稽东

    部都尉治扬州

    会稽郡《后汉书.郡国志》:“会稽为扬州剌史部。”《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句章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作阳朔元年(前24)。王国维《汉会稽东部都尉治所考》:“阳朔元年乃阳嘉元年(132)之误”。此据王说。

    三国.吴

    (222-280)句章县扬州

    会稽郡洪亮吉《三国疆域志》:“句章隶会稽如故。”

    晋

    (265-420)句章县扬州

    会稽郡据《晋书》刘牢之、孙恩等传,晋隆安四年(400),孙恩由海道入浃口,句章为所残破,因迁治于小溪(今鄞县鄞江桥)。

    南朝(宋、齐、梁

    陈,420-589)句章县扬州

    会稽郡宋、梁、陈3朝曾置东扬州,会稽郡或隶扬州,或隶东扬州。

    隋

    (581-618)句章县会稽郡曾改吴州又改越州《隋书.地理志》:“平陈,并余姚、鄞、入句”。会稽郡注:“梁置东扬州,陈初省,寻复。平陈改曰吴州,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置越州”。“《宝庆四明志》:大业三年(607)复隶会稽郡”。

    唐

    (618-907)县(七世纪上半叶曾入县建置内)越州《新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621)析句章置鄞州、姚州”。“武德八年废鄞州置县,隶越州。”(其时句章在县封内)

    唐

    (618-907)慈溪县越州江南

    东道越州

    明州余姚

    郡

    《新唐书.地理志》:开元二十六年(738)置15采访使,明州隶江南东道采访使。《旧唐书.地理志》:“开元二十六年于越州县置明州。天宝元年(742)改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

    《元和郡县志》:“开元二十六年,采访使齐浣奏置慈溪县”。

    五代.吴越

    (907-978)慈溪县明州

    望海军《十国春秋》:“吴越明州领慈溪”。

    《吴越备史》:“明州,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刺黄晟卒,武肃巡之,遂有其地”。

    《舆地广记》:“梁开平三年,升明州为望海军,时盖吴越之天宝二年也。”

    北宋

    (960-1126)慈溪县两浙路明州奉****《宝庆四明志》:“太祖建隆元年(960)改望海军为奉****,授钱亿节度使,持节明州”。

    《宋史.职官二》:“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天下为十道。”今浙江地属两浙道。“淳化五年罢道”。《宋史地理志》:“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三。”两浙为一路,“熙宁七年(1074)分为两路,寻合为一,九年复分,十年复合”。

    南宋

    (1127-1279)慈溪县两浙东路

    庆元府《宋史.地理志》:“南渡后,以绍兴、庆元、瑞安三府,婺、台、衢、处四州为两浙东路。”

    《宋史.宁宗纪》:“绍熙五年(1194),宁宗即位,明年改元庆元,升明州为庆元府”。

    元

    (1271-1368)慈溪县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浙江东道宣慰使司庆元路《元史.世祖纪》:至元十三年(1276),宋王降,以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立浙东西宣慰使司于临安。六月壬申,罢两浙大都督府。立行尚书省于鄂州、临安。至元二十一年徙江淮行省治于杭州,改称江浙行省。

    《元史.地理志》:“宋庆元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置宣慰使司,十四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领县四:鄞、象山、慈溪、定海(今镇海)”。

    明

    (1368-1644)慈谿县浙江布政使司宁波府(朱元璋改元前为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明州府)《明史.地理志》:“太祖戊戌年(1358)十二月置中书分省,丙午年(1366)十二月罢分省,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

    《大明一统志.宁波府》:“本朝吴元年(1367)改庆元路为明州府”。

    《明史.太祖纪》:“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明史.地理志》:“洪武十四年改明州为宁波府,领县五:鄞、慈溪、奉化、定海(今镇海)、象山”。

    《嘉靖宁波府志》:“鄞单仲友奏,明州同国号,乞改名。上以郡有定海,海定则波宁,因改为宁波府”。

    《天启慈谿县志》:“令有失印者,请于朝,诏更铸。恐失印复出,致滋奸利,故更印文从谷,而名‘慈谿。按《明史.地理志》印文改溪为谿事在永乐十六年(1418)

    清

    (1644-1911)慈县浙江布政

    使司、浙

    江省宁绍

    台道宁波

    府《雍正浙江通志》:“浙江布政使司领府十一”。《大清会典》:“顺治初,定宁波府领鄞、慈谿、奉化、象山、定海(今镇海)等县五”。

    中华民国

    (1912-1949)慈谿县会稽道浙

    江省第五

    行政督察区《续纂浙江通志》民国元年(1912)废府,三年置道,属会稽道。十六年废道,直属浙江省政府。二十一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后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5-1946)、第三行政察区(1947-1948)、第二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慈溪县慈溪市(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后,谿复为溪)宁波专区

    宁波地区

    宁波市1954年将原镇海、慈溪、余姚3县之北部划为慈溪县,县治由慈城镇移驻浒山镇。属宁波专区。

    1970年,宁波专区改宁波地区,属宁波地区。

    1979年,为水利完整,又以泗门区与余姚县之横河区对调,横河区划入慈溪县,泗门鞠划入余姚县。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属宁波市。1988年10月13日撤县建市,改为慈溪市。

    top

    唐开元以前

    唐开元至解放初

    1954年以后

    建置沿革表

    自然环境

    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介于北纬30°02'~30°24'和东经121°02'~121°42'之间,为沪、杭、甬三角地区结合部。市境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不含海域,未计入1954年后新成陆土地),海岸线北凸成弧形,长66公里(1986年图版量标为77.56公里)。2000年总人口101.09万人。

    全境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朝杭州湾展开。南部丘陵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走向,绵延40余公里,约占全境面积的十分之二。东端低丘,海拔100米左右;中部300~400之间;至石堰乡,地层下陷为东横河;逾河西端,高100~200米。主要山峰有大蓬山、五磊山、大霖山、老鸦山、东栲栳山,最高峰老鸦山塌脑岗海拔446米。地层成因单一,属侵蚀剥蚀地貌。平原为宁绍平原之一部,东西长55公里,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七。地势自西向东缓缓倾斜,西部地区北高南低,东部地区南高北低,以大古塘河为界分南北二部分,两者面积之比为2:8。南部近山平原成陆于900~2500年前,由全新世晚期湖海相沉积物淤积而成。

    慈溪土壤为典型的组合型平原土壤,类型单一,成土年代晚近,分布规则,土层深厚,肥力稳长,生产利用率高。近山平原母质复杂,多属水稻土,结构层次分明,棱柱状结构发育,潜育性现象普遍,土层深厚、土质均细、粘粒含量高、蓄水量足,质地以重壤为主,丘陵区多为自然土壤,正逐步红壤化中,有红壤、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多石砾,粘粒含量高,质地为中壤至轻粘,酸性重,养分贫乏,保肥保水性能差。

    慈溪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短。平均年日照时数203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气温16.0℃,7月最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9.3℃。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平均年径流总量5.122亿立方米,降水高峰月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以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9.6天。夏秋间多热带风暴。境内灾害性气候以水、旱、风、潮为主,另有气温异常等。

    慈溪海面居杭州湾主流隐蔽区,水层浅薄,海水咸度低于外海,含沙量高且变幅大。海岸地貌形态变化和泥沙搬运的主动力为潮汐和潮流。潮汛属不规则半日潮,历年平均潮位2.1米,历史最****位5.33米,最低潮位-0.55米。杭州湾为我国潮差最大的海湾,湾顶潮差8.93米,慈溪海域年平均潮差:海黄山2.53米,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介于北纬30°02'~30°24'和东经121°02'~121°42'之间,为沪、杭、甬三角地区结合部。市境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不含海域,未计入1954年后新成陆土地),海岸线北凸成弧形,长66公里(1986年图版量标为77.56公里)。2000年总人口101.09万人。

    慈溪名人

    东汉隐士严子陵

    抗清志士孙嘉绩

    “孙鬼头”孙如法

    博学多才孙月峰

    抗倭勇士杜氏父子

    初唐书家虞世南

    东汉隐士严子陵

    南宋名儒黄东发

    辛亥先烈马宗汉

    爱国侨商吴锦堂

    教育前驱杨贤江

    园艺巨擘吴耕民

    韩公羽

    洪荒

    一代画师陈之佛

    神经生理学家陈宜张

    铁骨丹心林汉达

    经济学家蒋学模

    宓汝成

    童玉民

    徐进

    乡镇街道

    ·横河镇·匡堰镇·崇寿镇·周巷镇

    ·长河镇·天元镇·庵东镇·逍林镇

    ·胜山镇·新浦镇·附海镇·桥头镇

    ·三北镇·范市镇·掌起镇·龙山镇

    ·观海卫镇·浒山街道·宗汉街道·坎墩街道

    风景名胜

    达蓬山风景区

    白洋杨梅观光园

    五磊山风景区

    浙东区党委成立旧址

    鸣鹤古镇

    天叙堂景区

    ····························

    陈桥驿宁绍平原是春秋越国的基地。越国的首都,建在平原的西部。平原东部的今宁波市附近,当时已有两个见于记载的地名,一个是鄞,另一个是甬句东(或称甬东)。虽然鄞和甬句东都不是现在的宁波,但是说明这个地区在春秋时代已经有所开拓。

    秦统一中国后,在这个地区建立了属于会稽郡的三个县:鄞、、句章。这三个县的具体位置:鄞县在今奉化县东鄞城山脚的白杜,县在今宁波市东山和阿育王山下;句章在今宁波市西的城山。今浙江省境在秦代是一片地广人稀的海疆地区。秦始皇在今省境以内所建的县只有十五个,但在这不过五百平方公里的范围以内,却有三个县的建置,说明这个地区在当时已经相当发达。晋朝的陆云曾说秦始皇南巡到今绍兴后,曾去县住了三十多天。这种传说也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发展程度。不过,这三个县的具体位置,都在今宁波市的外围。那么,今市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从秦会稽郡在这个地区建立的三个县的具体位置,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发,即宁绍平原是一片潮汐出没的沼泽平原,在这个地区建立城邑聚落,地形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三个县治的所在,就都在潮汐不能波及的比较高燥的山麓冲积扇上。在这片平原上建立的其他城邑也是一样,绍兴、上虞、余姚,也都利用了平原上的孤丘地形。在海塘没有修建,沼泽没有疏导以前,要在山麓冲积扇和孤丘以外的平原上建立城邑聚落,这是不可设想的。当然,水土资料丰富的广大平原,对于活动在地形狭窄的山麓冲积扇上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平原上的孤丘,正是他们进入平原的跳板。今宁波市区,恰恰就是这类跳板中的一块。当鄞这个地名在春秋出现时,说明这一带的山麓冲击扇地区,已经由于开拓而出现了大型聚落。这些聚落,在秦代就建立了县治。这个时期,人们纷纷在平原上的孤丘周围站稳了脚跟,开始对平原的垦殖。今市区一带聚落的出现,也正在这个时候。

    从今天的宁波市区来看,除了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三江汇合以外,根本看不到什么丘阜。但是,这片在古代称为三江口的地区,是分布着不少丘阜的。清初的著名宁波学者全祖望在其《东四明地脉记》一文中说得很清楚:“黄南山佥事以鄞脉出于锡山,至桃源,次于崇法寺冈,入南门,历镇明岭,直抵候涛山而止”。这里,黄南山所说的崇法寺冈,又名关祖山,位于今宁波城西南火车站南侧,至今土丘尚存。城内南部的另一孤丘叫做镇明岭,约位于月湖东岸,直到1935年修筑镇明路,才完全铲平,而以此孤丘为名的镇明路,至今仍在,可以为证。除了这两座小山以外,今市区范围内,在古代存在的孤丘还有府后山和四明小山。据清末方志记载,府后山在府后堂,此山下的泉水,即是府河的水源。府后堂的位置在今中山公园偏东。四明小山又名城北山。据明乌斯道的《四明小山记》一文中所说,在“郡北一里”,即今中山公园以北偏西之处。乌斯道说:“其山始颇峻锐。”但到了清朝,全祖望在《城北小山诗序》中说:“今城北之山妄被居民夷为平土矣。”可见此山在清初已被削平。这说明,在这片三江汇合的地区,原来曾经富于丘阜,古代人们在开拓平原的过程中,利用这些丘阜建立聚落是可以设想的。

    古代人们在这一带建立聚落,还可以从这一带发现的古代墓葬中获得证明。当1956年在今南门附近建造火车站时,清理了上起战国,下至东汉的古墓百余座。这些古墓,就营葬在古代所称的关祖山一带。据宋宝庆《四明志》的记载,汉代著名的句章孝子董黯的母亲的坟墓,就建在关祖山上。直到民国《鄞县通志》所附的地图上,仍然标明了这座古墓的位置。说明在今市区范围内的古代聚落,至迟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而到了汉代,则可能已有大型聚落的建立。这就是日后东晋建城的基础。

    今市区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城,在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这是东晋将领刘牢之为了防御当时的孙恩农民起义军而修建的。这就是宋乾道《四明图经》所记载的:“西城外有城基,上生竹筱,俗称筱墙,即城基也。”刘牢之在三江口筑城,当然是利用了这里的自然条件的。因为这个地区的南、北、东三面,有奉化江、余姚江和甬江环绕,已经起了城垣的作用,所以他只要在西面筑一道城垣,就可以把这个地区的所有聚落都包围在内。这是事半功倍的方法。不过,由于工程是在战争时期匆匆赶成的,可能比较简陋。为了防御敌人的攀越,墙垣上插以当时最容易取得的材料竹竿,因此称为筱墙。今宁波西门外的筱墙基,大概就是东晋城垣的所在。刘牢之在这里所筑的城垣虽然简陋,但是却可以说明,当时这片地区已经不是潮汐出没的沼泽,而是一片聚落列布、居民众多的重要战略地。假使当时这个地区还是一片居民稀疏的沼泽平原,则敌对双方都无争夺的必要,刘牢之筑城就成为多此一举了。

    自刘牢之建城以后,今宁波市区加速了发展。南北朝初期,宁绍平原的西部,即今绍兴一带已经人满力患。据《宋书》所载,地价已到达“亩值一金”的程度。当时的会稽郡守孔季恭曾采用“徙无资之家于余姚、鄞、三县界”的措施。据记载,这些移民到宁绍平原的东部是去垦殖湖田的,说明当时这一带的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很有进步。至于这个地区的海上活动,历史记载开始甚早。据《史记·东越列传》所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因为东越王反,“天子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浮海从东方住。”《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记载吴黄龙二年(公元230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自会稽浮海,求夷洲及洲。”过去也有人认为《史记》和《三国志》记载的海上军事行动都是从宁波出发的,因而把宁波作为我国造船与航海的发轫地。这些当然都是猜测的话,并无具体证据,而且今慈溪、鸣鹤场、浦一线,沿海港口众多,未必一定从三江口循大浃江(今甬江)出海。不过,随着今市区范围的扩大,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手工造船业的建立,今市区作为一个海上活动的基地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增加了。

    自从东晋第一次建城以后,到了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今市区终于从越州分离出来,建立了明州。开始,明州州治建在县,即今市区西南四明山麓的鄞江桥。到了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州治就迁到今市区。从此直到宋代,宁波一直成为一个州(府)级城市。

    州治迁到今市区的当年,刺史韩察在今中山公园一带修建了一座内城,俗称子城,周长“四百二十丈”,以今鼓楼为其南门,作为刺史的公署。唐朝末年,刺史黄晟又在子城以外修建了一座罗城,周长“十八里”,其范围大致与今环城马路相当。从此,宁波城的格局基本上就确定了。当时,州治所在的子城是全城的政治中心。罗城东北从三江汇合处迤北的余姚江一带是市肆和港埠。这一带还有手工造船业的船场。在城内设有丝绸局,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

    从唐代开始,宁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港口条件,宁波位于三江之口,虽然不是什么深水巨港,但是由于港口即是市区,船舶停靠、货物销售等都很方便,对于古代的航行贸易十分相宜。宁波每年六月到十月盛行东南风或偏南风,十月到翌年二月常吹西北风或偏北风,这对古代木帆船的航行更是一种有利条件。因此在唐代就已经“海外杂国,贾舶交至”,成为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当时,我国瓷器向海外输出的这条“陶瓷之路”已经形成。据日本陶瓷学家三上次男所著《陶瓷之路》一书的记载,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波斯湾沿岸、阿拉伯半岛沿岸、埃及、埃塞俄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沿海岛屿等地,都发现越窑碎片。越窖的主要中心在余姚(今慈溪)上林湖一带,显然是从宁波港出发的。人们常把西安作为从我国北方横贯中亚的一条“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宁波就是在我国南方与“丝绸之路”遥相呼应的“陶瓷之路”的起点。“陶瓷之路”远达埃及和东非沿岸,不仅比“丝绸之路”更为漫长,而且从唐代直到明、清,持续时间也比“丝绸之路”长久。

    到了宋代,作为港口城市的宁波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早在北宋,钱塘江口航道就日趋恶化,正如宋姚宽在《西溪丛语》中所说:“海商航舶,畏避沙滩,不由大江,惟泛余姚小江,易舟而浮运河,达于杭越矣。”当时,海外各国,例如日本、高丽以及南洋各国的来华使节、商人、僧侣等等,多乘船到宁波登陆,然后改乘内河船舶,从浙东运河西行北上。因此,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朝廷就在今宁波市区设置市舶司,管理国际贸易事务。此外,许多外事机构也都纷纷建立,例如位于今东门外奉化江沿岸的来远亭,专为外国旅客办理签证入境手续。外国使馆,例如高丽、波斯等使馆,也在城内建立。据乾道《四明图经》所说:“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船舶往来,物贸丰衍”,宁波俨然成为一个国际都市。

    南宋建都于临安(今杭州),宁波实际上成为首都的外港,因而又一次获得很大的发展。绍熙五年(1194年),明州成为庆元府。据记载,府城之内,分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厢,主要街道超过五十条。除了紧靠城市的三江以外,城内也有一个完整的城市内河水系,供市内交通和城市给水之需。又在这些河流上设置了桥梁一百余座,以联络街市交通。南宋一代中所形成的宁波街市布局,一直延续到现在,许多街巷地名,也至今沿用不变。

    随着这个港口城市的进一步扩大,与港口城市相适应的手工业,也获得迅速的发展。首先当然是手工造船业。这里的造船业,前面已经指出,具有悠久的历史,到了北宋已有官营的造船场,为朝廷建造各种船舶。早在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为了派使节出使高丽,曾在甬江口的招宝山下建造万斛船两艘。据近人推算,这类巨舶,其载重量已经超过千吨。南宋高宗由于被金军尾随追赶,仓卒间从宁波下海到章安(今临海东南的台州湾口)和温州避难,曾于建炎三年(1129年)在宁波获得海船千艘之多。据日本学者斯波义信的统计,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活动于宁波沿海的各类船舶达八千艘之多,这一带造船业的发达可以想见,当时今余姚江、甬江和奉化江沿岸,船场林立,除了官营造船场之外,还有许多民营造船场。近年以来,在这一带曾有大量宋代造船场和船舶的出土,足以证明当时造船业的盛况。

    除了造船工业以外,其他例如著名的平罗、花罗等绸缎,双鱼酒、十洲春等名酒,还有铸冶、制袋、制药、石作等,也都在城内建立了许多作坊。为这个港口城市服务的服务性行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在今新桥一带出现了称为“瓦子”的公共娱乐场所,演出各种戏曲杂技。瓦子附近并开设各种店铺,形成一个繁华的集市。

    元代,宁波是庆元路治所和鄞县县治所在。由于同当时最重要的贸易对手日本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因而海上贸易在初期曾受到影响。不过在以后,双方的民间贸易仍然有所发展,而且元朝开国不久又先后把温州市舶司以及上海、澉浦两市舶司都并入庆元,使这个港口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显得重要。明朝初年改庆元路为明州府,旋又易名宁波府,这是宁波一名的开始。由于当时沿海倭寇骚扰,明太祖曾下令禁止通蕃下海,并在浙东沿海修建卫、所以御倭,宁波港就处于半封闭状态。到了嘉靖二年(1523年),朝廷又下令停止市舶,撤销宁波市舶司,这样,宁波港就完全封闭了。因此,明朝一代是宁波港的停滞时期。由于宁波当时已是一个腹地广大的府城,所以城市发展并没受较大的影响。在明朝一代中,宁波城市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天一阁。这是嘉靖年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私人藏书楼,有藏书七万卷,其中特别丰富的是明版地方志。它为这个商业繁荣的港口城市带来了书香气。今天,天一阁已经修筑得焕然一新,藏书也增加到三十万卷,内有善本书八万卷,是我国现存的最早藏书楼之一。

    清初解除了海禁,改市舶司为海关,宁波港口的国际贸易又开始好转。鸦片战争以后,宁波被作为“五口通商”的港口之一,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辟江北岸为商埠。从此,港口区从余姚江和奉化江沿岸移到甬江沿岸,江北岸顿时形成了一个繁华的街市区。不过,当时上海港已经兴起,由于它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宁波优越,使宁波港终于退处一个二等港口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宁波城市和港口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除了城市的扩展以外,港口也作了全面的整治。鉴于泥沙淤积对港口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困难,考虑长远的发展,进行了港口布局。港口建设已推向甬江河口,而北仑港十万吨级深水码头的建成,标志宁波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它必将给予宁波城市以有力的影响,促使宁波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发展。1984年,我们国家已经宣布宁波为我国开放的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之一。宁波的飞跃前进,将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