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电影豆瓣排行榜:激发兴趣的几种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43:31

激发兴趣的几种方法

作者:翟坡中学 李新爱  时间:2008-10-1 22:11:4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04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教育家吕叔湘也曾告诉我们:“我们做事情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就决不会好。”兴趣之于学生至为重要,学习有无兴趣,成绩大不一样。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效果也就一定是好的。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让学生好学、乐学。
  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学有所得法
  据我了解,学生“轻文”多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中学阶段趋于严重。小学高年级或中学,以阅读教学为重点,有的老师上课往往没有重点,教学目的不明确,课上啥都讲。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语文课产生了厌倦之感。有的学生说,数学课落下一节就接不上,语文课落一周也跟得上。
  因此,要想解决兴趣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学目的要明确具体。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哪些知识,培养哪方面的能力,都要心中有数。例如,我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定下以下学习目标:1、复述文中的三个故事,2、分析本文选材上的特点,3、学会判断设问、疑问、反问句式。由于目标明确,问题集中,学生学得非常主动,轻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心中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二、亲身示范法
  老师文学修养高,表达能力强,他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浓厚。老师写一笔好字,写一手好文章,或具有高水平的朗读能力,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吸引力。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就会听得津津有味,从而可以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老师善于写作,每次作文,都亲自写一篇下水文,指导就更有力,这样,他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较其他班级浓厚。可见,教语文的就应该是学语文的榜样。
  三、因势利导法
  青少年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循此恰当地引导到学习语文上来。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对那些故事性强的教材,在起始课时可以从讲故事梗概开始。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卖油翁》等都可以从讲故事梗概入手。有的教材,学生对其情节较为熟悉,就让他们先讲。有的精彩场面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就从精彩场面讲起,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以先从高潮讲起,然后回过头逐步讲打镇关西的原因。当然,不可由于强调故事兴趣而忽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四、不断激励法
  心理学家认为,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讲,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呢?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抓住恰当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表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遇到连课文都不愿读的学生,当他能站起来读下来,尽管不流畅,我还是表扬了他,因为他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的学生喜欢发言,但不愿动脑筋,我就看肯定他发言积极,又鼓励他要仔细考虑,引导他得出准确的答案来。
  五、真情感染法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名篇佳作皆因有情而发,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一个语文教师,要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披文以入情”,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当我饱含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次讲演》时,学生被我那激愤的感情深深感染,不由自主地在文中标明鼓掌的地方鼓起掌来,此时,老师的朗读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真情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闻一多先生的文章中来了。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能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学生怎能不被吸引住呢?
  六、梯度设疑法
  “学贵有疑”。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如何给学生设疑使其有问,这就要创设“问题的情境”以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心里有想求通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再去启发他,效果就会好一些。所以,教师要设“愤”与“悱”的情境,也就是要求教师善于设疑。
  预习课文、分析课文等各个环节都可以设疑,关键在于设疑必须得法。设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使问题过浅或过深,要达到“跳一跳,够得着”才行。
  例如,在讲《变色龙》时,教师要学生带着这样几个问题阅读课文:
  1、 小说以“变色龙”为题,有什么意义?
  2、 在处理狗咬人时,澳楚蔑洛夫有几变?因为什么而便的?
  在阅读中,学生就情不自禁地争论起来,有的说“四变”,有的说“五变”,有的说“六变”。学生在争论中,认真地阅读了课文,熟悉了故事情节,认识了澳楚蔑洛夫趋炎附势、欺压百姓的丑恶灵魂。
  七、设置悬念法
  悬念是艺术创作技巧之一,文学作品、戏剧、电影、评书表演经常使用这种手法,使读者、观众对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产生关切心情。语文教学也可以适当运用,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杨修之死》一文,板书过题目后,我设置悬念“杨修为什么被杀?真正的杀人者是曹操吗?”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积极阅读、讨论,逐层深入分析,十分投入,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八、适度竞赛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存在着争强好胜心理,荣誉感强,竞赛的胜利往往能激发人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成功的喜悦又往往激发人们求知的兴趣,而青少年时期,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适度使用竞赛的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探求语文知识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由于需要记忆的词语等知识很多,所以,我经常把学生分成两组或几组,分时记忆、背诵,然后进行解词比赛、背诵比赛,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热烈,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努力为组争光,在不知不觉中把平时认为较困难的东西学会了,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广大学生轻松求知,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