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为什么不出动画了:真气流向窥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0:43:08

         真气流向窥视

 

我们身体里的真气,就象人体的卫士,每天都在巡视着人体表里上下,哪里需要就首当其冲,流向哪里。通过修炼,体察身体内部,我们可以明确感知到在不同状态下,人体真气的不同流向。

我根据自己的修炼体会,对此进行了总结,详细如下:

(一)静功时,气归于内——练静功时,根据练功的要求,身体要处于放松状态,精神则处于入静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络畅通无阻,没有病气激惹,引起真气亢奋的话,由于体表肌肉放松,对真气能量的需要量最低,真气往往潜于内,以充实脏腑机能,帮助脏腑产生出更多的真气。

由于真气归于内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内脏产生出新的、更多的真气,所以,静功时的松与静,是培育和制造真气的基本保证。我们常常说,静生气,松生气。只有在静功修炼时,把放松、入静做到位,做得更好,才能创造条件,制造和培育出更多的真气来。

(二)动功时,气流于四肢——在做动功时,四肢以及体表对真气的需求量陡然增加,呼吸要比静功时深而有力。通过呼气的动力推动,将大量真气输布至体表,由于动功比起一般运动来,其优势在于肢体肌肉处于舒缓、放松状态,真气运行受阻碍小,真气在全身运行更为均匀、通畅,同时,也没有一般运动时对肌肉的收缩挤压,对真气的消耗也少。所以,动功形式的运动是最值得提倡的。

(三)动脑思考时,真气大量涌入脑——大脑的思考活动是神识的活动,是人体各种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消耗的是经高度凝炼的高级能量。经常动脑的人,真气向大脑的流动呈自然优势,大脑有着很强的摄取真气的能力。以脑力活动为主的人,要多做动功,让真气一部分向肢体分流,使真气能够尽量保持全身各部分的均匀一致,防止形体部分的气虚或气滞。

(四)进食后,真气向胃肠消化道集中——食物的刺激,反馈于大脑,大脑对真气进行全身性整合,使其大量向消化道流动,以助消化吸收。因此,为保证消化功能不受影响,不宜在饭前和饭后马上练功。由于真气大量向胃肠道集中,也会使流经脑部的真气量下降,出现一时性的食后困倦反应。所以,饭后也不宜立即从事脑力活动。

(五)患病时,真气直奔病所——真气是我们身体最忠诚的卫士。一旦发现身体内的异常,便会全力以赴,奔赴战场,与病气作战。如果病势急,来势猛烈,真气大量聚集,正邪相争,战斗至激烈时,会出现发热征象。真气祛病时,对真气的消耗最大,即使对体内的陈旧性病灶,采取比较和缓的蚕食性作战方式,也同样会带来较大的慢性消耗,使人疲乏、困倦,并引起种种不适反应。因此,在真气调病期间,最好的养生法是休息,以节省真气使用,集中真气力量,一致抗病。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真气不是单独运行的,真气总是与血行如形随影。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至之处,血必至。两者同亏同盛,气盛血必旺,气衰血必虚。所以,我们在关注真气运行时,还要常常考虑到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