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十大好人名单:[转载]《悟真篇注解集成》即将出版?附:书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52:49
悟真抉要---道教经典悟真篇注解集成》——即将出版,定价98元,上下册

 



 

《悟真抉要》序

董沛文

 

http://www.tsyqg.com/ReadNews.asp?id=88

 

道教内丹学是中华道教文化中的瑰宝,是道教修道的精华与核心内容,不了解内丹学,则不明修道真实意义,更不会认识道教文化的整体。通过内丹修炼,不但可以收到养生全形、延年益寿、却病强身的益处,同时具有净化人的心灵,塑造人的道德,化解心中的恶念,达到至善的真人境界。

 

在人类社会中,生与死是人类所有问题的核心,也是一切宗教产生的源头。悦生恶死是每个人的根本属性,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理念和美好向往,无不时刻在向往着“长生不死”的美丽憧憬,回避着死亡的降临。道教“重人贵生”是最鲜明的特征。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说:“要当重生,生为第一,余者自计所为。”《无量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陈撄宁先生也曾指出“仙家唯生的宗旨”,“神仙之术,首贵长生。”[1]充分体现了道教的“唯生论”和贵生度人的特点。古代内丹家们大胆的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2]的伟大口号,敢向命运与死亡挑战,夺天地造化之功,争自然法则之权,追求长生,躲避死亡,最大限度的保证生命的存在,健康快乐的彰显生命的价值,一反其他宗教对待社会人类的消极态度,构建起极具道教特色的“长生不死”的宗教信仰,使内丹仙学成为道教最主要的修炼方式,形成了建立在道教文化上的一套严密的、实践性的内丹学修炼体系,为人类生命科学、预防医学、健康学、养生学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平均寿命增长,我国将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道教内丹学必将会在老龄化社会中显示出独特的价值,成为众多老年人延年益寿、却病健康、陶冶性情的重要选择,成为养生文化的主流。

 

内丹学产生于远古时代,是原始先民追求长生、回避死亡,在与大自然做斗争中不断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内丹学拥有几十万年的历史,渊源流长。《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汉书·艺文志》中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神仙之学,就是内丹学,与道学同源,肇始于伏羲、神农、黄帝上古时期,老子、庄子集其成,阴长生、魏伯阳、葛洪、魏华存奠其基,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刘海蟾将内丹学理论体系发展成熟,大开法门传道,从此内丹流派纷呈。

 

《老子》、《庄子》、《周易》、《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多藏有丹道法诀,但都是一鳞半爪,非常不系统。唐·刘知古在《日月玄枢论》中说:“道之至秘者,莫过还丹;还丹可验者,莫若龙虎;龙虎之所自出者,莫若《参同契》焉。”北宋·高象先在《金丹歌》中盛赞:“又不闻(淳于)叔通(徐)从事魏伯阳,相将笑入无何乡,准《连山》作《参同契》,留为万古丹中王。”《参同契》成为“万古丹中王”的学术观点逐渐确立,自唐朝以来,降至今日,未曾动摇。魏伯阳总结东汉以前炼丹学的经验,汇通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说,著成《周易参同契》,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炼丹理论体系,为后世内外丹修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外丹炉火之术,是古代化学,所阐述的内容在当时属于最尖端的自然科学范畴,由此所建立起来的炼丹理论体系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被历代内丹家所推崇。然而,《周易参同契》是用隐语韵文写成的,文字古朴,其辞难解,其理难明,其诀难彻。宋代著名学者朱熹都称其“词韵皆古,奥雅难通”,曾为研读该书“终夕不寐”,却也叹息“眼前见得了了如此,但无下手处”。

 

后世丹家能诠释《参同契》的,惟有北宋•张紫阳所作的《悟真篇》。该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丹道理法学说,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丹道修炼次序,并强调丹道的地位和作用,为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奠定的理论基础,大大推动了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在内丹学发展史上占据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因此可与“万古丹中王”的《周易参同契》相提并论。清•刘一明在《会心外集•参悟直指吟》中就说:“丹经尽是祖《参同》,独有《悟真》辅魏公。一个孩儿兄妹抱,承先启后德无穷。”甚至有的丹家认为,丹道理法偏离了《参同契》与《悟真篇》,那么他就不是纯正的丹法。

 

丹道门径,旧传有清净、阴阳两途。清净丹法,一己独修,调和神气,采自家肾府之真阳,点化自身心田之阴质,铅汞凝和,结成大丹,属于自力更生法门。阴阳丹法,必用鼎器,调和龙虎两弦之气,追摄采来,种在交感宫中,得金丹一粒,饵而服食,点我家之灵汞,变换形体。因有彼家协助,属于外助栽接工夫。宋元以来,丹家无论是主清净丹法的,还是倡阴阳丹法的,都皈依于《悟真篇》一派门下,以自己所修所证所学稀释《悟真篇》丹道思想,因此历代丹家注释《悟真篇》者代不乏人。在众多的《悟真篇》注解中,以《悟真篇注疏》、《悟真篇三注》、《悟真篇讲义》、《悟真篇小序》、《悟真篇集注》、《悟真篇约注》、《悟真篇阐幽》、《悟真篇正义》、《悟真篇直指》等最为著名。

 

余酷好丹道之学,身列道门,穷研道教文化,尝游洞天福地,寻仙访道,研习养生秘术,体悟丹道奥妙。所主持的《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选题主要方向就是以道教文化中的精华学术——道学和内丹学为主。余早有心将内丹学中的扛鼎之著《悟真篇》的各家注解搜集整理,精心点校,汇编成册,以馈丹道同好。无奈事务缠身,分心乏术,心愿一时难遂。2009年春,盛君克琦与余商议,愿意发心倡议整理《悟真篇》注解集成,甚合我心,一拍即合。盛君复荐以四川周全彬君参与该事,共襄盛举。

 

周全彬君四川绵竹人,身处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渡尽劫波,能鼎力襄助《悟真篇》注解的整理工作,余甚感激动。短短灾后不足一年,惊魂可能尚未全定,身处困境中的周全彬君能鼎力襄助,岂不让余感动?校点道书需要静心,需要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忍耐坐冷板凳的寂寞和痛苦,身在抗震自救中的周君能完成文字量相当浩大的《悟真篇》注解汇编整理工作吗?

 

转眼间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心中的疑惑久久不能释去。8月6日,盛君发来手机短信,告知周全彬君已经将《悟真篇》注解全部点校整理完毕,定名为《悟真抉要——道教经典〈悟真篇〉注解集成》,可以定稿了。余捧读送来的打印稿,喜悦万分,工夫不负苦心人呀!展读之下,不禁赞叹,周君点校精良,校勘严谨,改字必有据,发论必依典,充分彰显了周君深厚的道教文化修养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诚为道教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也!

 

《悟真抉要——道教经典〈悟真篇〉注解集成》的校刊整理,可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学术工程。读曾传辉博士《元代参同学》[3]一书,是研究《周易参同契》的专著,提出以《参同契》所汇集而成的学术系统称为“参同学”。今由周全彬君、盛克琦君携手完成的《悟真抉要》的出版,将掀起《悟真篇》研究之风潮乎?抑或将来学术界也形成一门“悟真学”乎?是为序。

2010年8月9日序于唐山玉清观

 

点校凡例

 

        一、本书共收录《悟真篇》注本十二种,依次为:《张平叔悟真篇集注》、《悟真篇注疏》、《悟真篇讲义》、《悟真篇指要》、《顶批悟真篇三注》、《悟真篇小序》、《悟真篇玄解》、《悟真篇集注》、《悟真篇约注》、《悟真篇阐幽》、《悟真篇正义》、《悟真篇直指》。这十二种注本除《悟真篇指要》系意解《悟真篇》而非注释体例,其十一种均收录《悟真篇》文本。为了便于读者能直观了解各个注解本的《悟真篇》文本的原貌,所以对《悟真篇》文本均全部收录,而不校勘其异同(极特殊的情况除外)。但是对《悟真篇》文本的前后序言以及禅宗歌颂等部分,则予以酌情的保留与删除:即有版本价值的前、后序言及歌颂,则予以留存,无版本价值的序言、歌颂则存目而删削之,以省篇幅。

        二、在点校过程中,发现底本有错误处,则依据校本改正。但是有的注本既无校本可以参校,也无其它资料可以考核,校者则不轻易更改原文,开罪作者。所以有时候底本明明是错误的,但是仍旧保留原貌,或者以脚注的形式标出,提醒读者于此处留意,以自作解读和抉择。

        三、为了避免繁琐的校勘,凡篇中的古体字、异体字、通假字,如“涂”,改为“途”,“已上”改为“以上”,“子细”改为“仔细”,“般运”改为“搬运”、“黄牙”改为“黄芽”“傍门”改为“旁门”等等,均径直改正,其中“炁”字,校者原拟作保留,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注本“炁”、“气”混用,并无特别所指,所以一律全部改成“气”字。对某些常用的通假字则作保留,不再更改。又,因为原书系繁体竖排,称上、下文为“左”或“右”,今均改为“上”、“下”,不出校记。

       四、原本有圈点之处,校者也不忍舍弃,此或即古人读丹经之心得。所以圈点文字,在整理点校时,以着重号标注于下,读者务必留意此等文字,是乃古人注解时之要义,岂容滑过不加细味乎?

        五、如上所言,本书共收录注本十二种,每种版本取舍或多或少,情况各有不同,兹将各注本的底本和参校本介绍如下:

        1、《张平叔悟真篇集注》,无名氏辑注。本注以民国十二年十月(1923)上海涵芬楼景印明《正统道藏》之《修真十书》本(卷二十六至卷三十,即“李”字号下至“柰”字号上)点校整理,无参校本。虽然台湾国家国立图书馆藏有此书的抄本,内地国图等图书馆也皆藏有此书刻本,因系善本,点校者无缘得见,若他日觅得善本,当再作校勘。

        2、《悟真篇注疏》,宋翁葆光注,元戴启宗疏。本注以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至1986年景印国立故宫博物馆所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简称“底本”,校本有四:甲、《道藏》“岁一”至“岁八”,题名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武夷陈达灵传、集庆空玄子戴启宗疏《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八卷,以及《正统道藏》“律六”,题名象川无名子翁葆光述《紫阳真人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一卷,这两种注本简称“道藏本“。乙、《道藏》“吕一”至“吕四”,题名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渊明注《悟真篇注释》三卷,简称“注释本”。丙、中国书店1990年影印明崇祯年间刻本《道书全集》中题名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集庆空玄子戴启宗疏、紫霞山人涵蟾子编辑《悟真篇注疏》三卷,附《直指详说三乘秘要》一卷,简称“全集本”。丁、中华书局影印《古今图书集成》第298卷《博物汇编·神异典》,题名薛道光注《悟真篇注》,简称“集成本”。按:四种校本中,“注释本”为翁注《悟真篇》之别本,文字与《悟真篇注疏》多有不同处,校者酌情采录与《注疏》差别比较大的文字附于校记中,以便对照比较二本之间的差异,追溯翁注本流传之变迁。

        3、《悟真篇讲义》,宋夏宗禹注。本注以《道藏》“吕四”至“吕十”,点校整理,无参校本。末后附录了宋刘克庄“跋”文一篇,以见与夏元鼎同时之人对彼著作及人之评价。

        4、《悟真篇指要》,宋李简易著。以《道藏》收录《玉溪子丹经指要》为底本,无参校本。

        5、《顶批悟真篇三注》,宋薛道光、陆墅、元陈上阳注,清傅金铨顶批。本注以巴蜀书社《藏外道书》第10册影印清刊本为底本,校本有四:甲、《道藏》“律一”至“律五”题名《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五卷,简称“道藏本”。乙、清光绪年间二仙庵刻本《道藏辑要》“奎集二”,题名《紫阳帝君悟真篇三注》三卷,简称“辑要本”,丙、台湾自由出版社《道藏精华》第六集之一,影印上海扫叶山房校印、题名济一子傅金铨圈点《四注悟真篇》三卷,简称“扫叶本”,丁、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珍藏古籍道书十种》之清刊本,题名济一子傅金铨参撰蜀北和溪醒三居士重订《悟真篇三注》三卷,附外集一卷。

        6、《悟真篇小序》,明陆西星注。本注以中医古籍出版社《道教五派丹法精选》第3集影印民国铅字本为底本。另,参考了巴蜀书社《藏外道书》第五册影印民国刊本《方壶外史》本、台湾自由出版社《道藏精华》第二集之八影印民国刊本《方壶外史》。按:这三种版本,均同为民国刊本,民国初,黄邃之据明刊本重刊《方壶外史》,但是缺《悟真篇小序》一种,后黄邃之据汪乐川抄本及《悟真篇约注》抄补成全帙,再次刊印《方壶外史》时补入了,据王松龄云,民国第二次刊印《方壶外史》,系丹道刻经会所为。底本所以未采用《藏外道书》本,因《藏外道书》系缩印本,《道藏精华》则因萧天石自行编排原刊顺序,且无原本刊误表,而中医古籍出版社本字大清晰,故采用为底本,特此说明。

        7、《悟真篇玄解》,明彭好古注。本注以台湾真善美影印明刊《道言内外秘诀全书》本为底本,无参校本。巴蜀书社《藏外道书》第六册所收录的《道言内外秘诀全书》据真善美本翻印,但翻印效果太差,不甚清楚,远远不及真善美影印本,故未采用《藏外道书》本。

        8、《悟真篇集注》,清仇兆鳌辑注。本注采用道教宫观影印中国道教协会陈撄宁藏清同治广东三元宫重刻本为底本,无校本。参考了台湾自由出版社《道藏精华》第六集之一及上海古籍出版社《悟真篇集注》,三本均本于同治刊本。因宫观本系陈撄宁藏书,且有少量陈撄宁之顶批,故选为底本。本注之末增加了附录四种:①、明朝李文烛《金丹四百字解》,系从明陈眉儒辑录《宝颜堂秘书》录入;②、明范景文为甄淑作的《参同悟真译翼序》;③、从仇兆鳌《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中摘录出“十二雷门测候图”及“周身六关三脉图”,此二图确能发金丹之秘旨,颇觉重要,故将之收录。

        9、《悟真篇约注》,清陶素耜注。本注采用巴蜀书社《藏外道书》第10册影印清刊本为底本,校本有四:甲、清嘉庆五年庚申(1800)瀛经堂镌,题名甬上仇沧柱辑《道言内外秘录五种》之《悟真篇约注》,简称“瀛经堂本”,清咸丰四年甲寅(1854)郫筒紫云堂较镌《悟真篇约注》,简称“紫云堂本”,丙、上海翼化堂民国十九年十一月(1930)发行的《增批道言五种》,简称“翼化堂本”,丁、今人蒲团子校辑,存真书斋自印《道言五种》,虽然也是据“翼化堂本”整理点校,但其“翼化堂本”为陈撄宁珍藏本,上有陈先生少许批注,弥觉珍贵,故据之录入,不遗其珍。

        10、《悟真篇阐幽》,清朱元育注,纪大奎批注。本注采用光绪二十五年(1899)成都守经堂刻本为底本。底本版心题名“南宗书”三字,共计三卷,编次与它本迥异。整理时,校者删去了张伯端的前、后序言,以及《张真人本末》、《石薛二真人纪略》、《悟真篇杂著》、《悟真篇拾遗》等篇,只保留了《阐幽》正文部分。校本有二:甲、清咸丰二年(1852)壬子镌、本家藏版的纪大奎《悟真篇》,本注纪大奎首先节录《悟真篇阐幽》注文,次之再作批注。整理时,将纪大奎之批注也一并录入。乙、《道藏辑要》本,简称“辑要本”。

         11、《悟真篇正义》,清董德宁注。本注据丁福保《道藏精华录》本整理,并参考了台湾自由出版社《道藏精华》影印《道藏精华录》本,无校本。整理时,删去了原本的张伯端序及《悟真篇外篇》。《悟真篇外篇》的子目有:《悟真篇后序》、《读周易参同契》、《赠白龙洞刘道人歌》、《石桥歌》、《金丹四百字并序》、《玉清内丹宝籙删定二十四章》。《道藏精华》本增录了《雍正御制序》、《张真人本末》、《石薛二真人纪略》三篇文字,也均删除未录。

         12、《悟真篇直指》,清刘一明注。本注以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春月湖南常德府护国庵重镌本为底本,校本有二:甲、清光绪六年庚辰(1880)春月上海翼化堂《道书十二种》,简称呼“翼化堂本”;乙、民国二年(1913)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悟真篇直指》,简称“江东本”。按:《悟真篇直指》目前所见的嘉庆二十五年本是重刊本,而再早的刊本却未见有著录。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太谷遗书》第3辑第4册收录了清张积中《参悟直指节释》一书,前有刘一明《参悟直指序》一篇,当系张积中抄录自最早之刊本,为诸本所无,极为难得,故采录列《悟真篇直指》之首,可与原注之序对照比较阅读。

 

 

 

《悟真抉要》---道教经典《悟真篇》注解集成


张平叔《悟真篇集注》…………………………………无名氏辑(   
卷一
《悟真篇》序…………………………………………………张伯端(  )
丹房宝鉴之图………………………………………………………(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悟真篇》注疏………………………宋翁葆光注·元戴启宗疏(  )
《悟真篇注疏》序………………………………………戴启宗疏(  )
陈达灵序………………………………………………宋·陈达灵(  )
翁葆光序……………………………………………………翁葆光(  )
《悟真篇》序………………………………………………张伯端(  )
卷上…………………………………………………………………(  )
卷中…………………………………………………………………(  )
卷下…………………………………………………………………(  )
附录1:……………………………………………………………(  )
《悟真篇直指详说》………………………………………翁葆光(  )
《悟真篇直指详说》序……………………………………翁葆光(  )
强兵战胜之术…………………………………………………(  )
富国安民之法……………………………………………………(  )
神仙抱一之道……………………………………………………(  )
三乘秘要诗……………………………………………………(  )
附录2:………………………………………………………………(  )
白云子序………………………………………………宋·白云子(  ) 
张真人本末事迹……………………………………………………(  )
薛紫贤事迹…………………………………………………………(  )
《悟真篇》注辩……………………………………………戴启宗(  )
后序………………………………………………………元·戴顺(  )
金丹法象……………………………………………………戴启宗(  ) 
《悟真篇》后序……………………………………………张伯端(  )
附录3………………………………………………………………(  )
《悟真篇注疏》提要……………………………………四库全书(  )

《悟真篇》讲义………………………………………宋·夏宗禹(  )
真德秀序………………………………………………宋·真德秀(  )
曹叔远序………………………………………………宋·曹叔远(  )
张宓序…………………………………………………宋·张 宓(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附录:………………………………………………………………(  )
跋夏元鼎《悟真篇》、《阴符经》、《入药镜》注…宋·刘克庄(  )

《悟真篇》指要………………………………………宋·李简易(  )

《悟真篇》三注………………宋·薛道光 陆墅 元·陈上阳(  )
《悟真篇》序………………………………………………张伯端(  )
《悟真篇注》始末…………………………………宋·元王真一(  )
《悟真篇注》序………………………………………宋·陆 墅(  )
《悟真篇注》序………………………………………元·陆上阳(  )
《悟真篇》后序……………………………………………张伯端(  )
 跋…………………………………………………………薛道光(  )
卷上………………………………………………………………(  )
卷中………………………………………………………………(  )
卷下………………………………………………………………(  )
《悟真篇》外集……………………………………………………(  )
附录1:……………………………………………………………(  )
《悟真篇》筌蹄………………………………………元·张士弘(  )
余慕纯序………………………………………………清·余慕纯(  )

悟真篇诗小序…………………………………………明·陆西星(  )
跋………………………………………………………民国·黄邃(  )

《悟真篇》玄解………………………………………明·彭好古(  )

《悟真篇》集注………………………………………清·仇兆鳌(  )
《悟真篇》原序……………………………………………张伯端(  )
张紫阳事迹本末……………………………………………………(  )
张真人传道源流……………………………………………………(  )
陆彦孚记………………………………………………宋·陆思诚(  )
翁渊明序……………………………………………………翁葆光(  )
陆子野序……………………………………………………陆 墅(  )
陈观吾序……………………………………………………陈致虚(  )
《悟真篇集注》序…………………………………………知几子(  )
《悟真篇集注》例言二十条………………………………知几子(  )
《悟真篇》提要七条………………………………………知几子(  )
集注姓氏……………………………………………………………(  )
上卷…………………………………………………………………(  )
七言律诗一十六首……………………………………………(  )
中卷…………………………………………………………………(  )
  中卷上…………………………………………………………(  )
七言绝句三十二首……………………………………………(  )
中卷下………………………………………………………………(  )
  七言绝句三十二首……………………………………………(  )
下卷…………………………………………………………………(  )
  五言律诗一首…………………………………………………(  )
  西江月一十二首………………………………………………(  )
  七言绝句五首…………………………………………………(  )
  悟真法语………………………………………………………(  )
《悟真篇》增录……………………………………………………(  )
  张真人《金丹四百字》………………………………………(  )
  读《周易参同契》……………………………………张伯端(  )
  赠白龙洞刘道人………………………………………张伯端(  )
石桥歌…………………………………………………张伯端(  )
《浮黎鼻祖经》序………………………………………张伯端(  )
附录1、《金丹四百字》解………………………………明·李文烛(  )
附录2、《参同》、《悟真》译翼序……………………………明·范景文(  )
附录3、十二雷门测候图………………………………………仇兆鳌(  )
附录4、周身六关三脉图………………………………………仇兆鳌(  )

《悟真篇》约注………………………………………清·陶素耜(  )
《参同》《悟真》注序……………………………………仇兆鳌(  )
《参同》《悟真》注自序……………………………………陶素耜(  )
《悟真篇约注》原目录……………………………………………(  )
《悟真篇约注》杂议………………………………………陶素耜(  )
卷上……………………………………………………………(  )
卷中之上………………………………………………………(  )
卷中之下………………………………………………………(  )
卷下……………………………………………………………(  )

《悟真篇》阐幽………………………………………清·朱元育(  )
   序………………………………………………………朱元育(  )
   卷上……………………………………………………………(  )
   卷中……………………………………………………………(  )
卷下………………………………………………………………(  )

《悟真篇》正义………………………………………清·董德宁(  )
   序……………………………………………………清·周飞俦(  )
   自序………………………………………………………董德宁(  )
卷上………………………………………………………………(  )
卷中………………………………………………………………(  )
卷下………………………………………………………………(  )

悟真直指…………………………………………………清·刘一明(  )
《参悟直指》序……………………………………………刘一明(  )
《悟真直指》序……………………………………………刘一明(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悟真性宗》直指……………………………………………(  )

消息
http://www.dandaowh.com/bbs/viewthread.php?tid=7964&extra=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