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锤和阿蛋愉快的一天: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0:31:51
23下一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大约成书于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三字经》来历无从精确考证,但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了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而且经后世学者不断增补,历久弥新。《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获得了崇高的文化地位,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本帖最后由 liujin52 于 2009-1-28 22:34 编辑]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的相关文章
·老婆们生活中的七种武器·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跟我一起学田楷)·《出师表》的白话文,诸葛亮看了要吐血了[讨论]·中国古代刑罚为什么要株连九族?
相关词条三字经钱文忠解读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1-28 19:28 
·俄罗斯性感女间谍(图) ·酷车相约性感姐妹(图) ·日本少女浴照(图) ·男人最喜欢看的网(图) ·网上激战300回合! ·汽车音乐发烧专业CD
  


踏萍戏鱼
等级: 长老辈
帖子:2294
花生:569 粒
威望:195 点
魅力:4671
注册:2008-8-2
第2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说得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28 20:47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3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价值观将影响孩子一生。首先,对于孩子道德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塑造、人格的健全,母亲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段《三字经》就讲述了孟母是如何三易其居以教育孟子的故事。另外,父亲往往就是孩子在家庭中无形的榜样,尤其在传统社会,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三字经》还讲述了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为什么都能考中科举的故事,这也就是成语五子登科的来源。但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是合格的,也不是父亲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那么对于父亲的教诲,是不是无论对错都要统统接受?如果父亲的观点是错误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钱文忠先生给出的答案是:“小杖受,大杖走。”
《三字经》强调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给他们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而与其留给他千两黄金,不如留给他能让其安身立命的知识,给他创造一种受教育的机会,培养他对学习的渴望。应该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依赖,而不是对财产的渴望。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儒家思想讲究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中国传统社会中教师地位之高,从天、地、君、亲、师的排序就可以看出:上有天,下有地,有皇帝,有父母、有祖父母,天地君亲,第五就是老师。尊崇教师体现的是对教育的重视。学生应该以一种尊敬老师、刻苦学习的心态,领受知识和教育。在中国的传统当中,老师必须严格教育。教书先生甚至可以责罚不认真读书的皇子。但是同样地,人非圣贤,为人师表者未必都合格,当教师有错误时该如何对待?我们现代人,又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点呢?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1-28 22:45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4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穿越了历史的沧桑,至今仍然在教育孩子方面极具价值。《三字经》作者认为,应该趁着孩子年纪尚小、记忆力好的时候,督促其抓紧读书,尽早接触圣贤之书,这样对其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大有好处。按照传统的教育理论,13岁以前是学习的最佳年龄和黄金阶段,千万不能放松。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把教育孩子比作打磨玉器。“君子比德玉”,严是爱,宠是害,即使是美玉,也要下功夫雕琢。
《三字经》强调应该从尊师、择友、习礼这三个方面着手,来开始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首先,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亲近良师。第二,古人强调朋友的重要性。儒家的学说一向认为,朋友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道德追求、共同人格基础上的一种友好关系。第三,古人还非常重视礼仪,中华民族一直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应该教孩子习礼仪,懂规矩。
在现代中国社会,父母多对孩子宠爱备至,希望后代能够出人头地,但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古人教育孩子的方 法,对我们现代人能不能有所启迪?孩子究竟多大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如何才能让孩子把学习变成自愿自觉的呢?钱文忠先生强调,我们要讲礼仪,要真正把握中国传统礼仪的精神实质。而我们的那么这种传承了千年之久的“礼”,它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1-28 22:52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5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从这段《三字经》中可以看出,传统中国启蒙教育把孝悌之道作为最重要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孝敬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道德品质。黄香就因为温席扇枕的事迹被称为“天下至孝之人”。对父母的孝敬缘于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高贵或贫贱无关。宋朝黄庭坚虽然已居庙堂之高,但依然长期坚持清洗母亲的便桶。培养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对长辈的尊重,其实就是在培养他们对传统的尊重。
同样,悌道也是古人评价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尊敬友爱兄长,一时容易,然而利之所在,最易使人忘形,把悌道融入思想中,贯穿在言行中,时时谦让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之所以传诵千百年,也正是因为它所提倡的悌道。孔融值得人称道的不仅仅是让梨的事迹,他很小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在与当时鼎鼎有名的李膺的交往过程中,唇齿间的睿智让人们赞叹。然而却是让梨的小事得以传颂前年,成为家喻户晓的美谈,这足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悌道的重视。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孝和悌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古人对于教育和学习讲究先后次序,“首孝弟,次见闻”,一个道德上残缺的人不会有大的成就,在端正态度、砥砺意志之后,才能真正开始学习。明白孝悌之道,算是为接受教育迈出了第一步,做好这些最基本的考量和准备以后,应该怎样开始学习呢?按照《三字经》的说法,传统中国的读书儿郎应该研修哪些知识呢?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1-28 22:59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6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在前几期节目中,钱文忠教授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故事,与我们一起重温了古代日常礼仪规范,为我们揭示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三字经》的以上部分,强调的是在砥砺意志、端正态度之后,才能真正开始学习。那么,作为古代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接下来要教给孩子们哪些具体知识?传统中国人最应该掌握的学问是什么?在不分学科和课程的古代,《三字经》是如何把语文、数学、自然、历史这几类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在这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刻道理?
中国虽是人文大国,但从来没有忽视过对数学的教育。秦朝以前,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便规定贵族子弟六岁必须入学,至于学习内 容,有六艺之说,也就是说学生应该研习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功课。
《三字经》就在简单的数字序列中,传达了丰富的人文思想,表达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尤其是“三”这样一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内涵。三是万物之母,三才指天、地、人。另外,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同样,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亲、师,这都是以“三”来说明观念、传达思想。
重视人本,是传统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三”这个数字同样用来调节社会关系。三纲者,君臣义,父子轻,夫妇顺。《三字经》倡导温馨和谐的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虽然在社会和家庭中,君臣、父子、夫妻的地位不同,但在人格上大家是平等的。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古人的这种教育智慧,让我们佩服和敬仰。钱文忠先生强调,千万不要以为《三字经》是很简单的一本书,它对传统的东西有自己的判断和抉择。如何进一步体会《三字经》的深刻内涵,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1-28 23:09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7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1913年,袁世凯在紫禁城称帝,国号洪宪。当他坐上皇帝宝座时,抬头突然发现,太和殿殿顶的蟠龙藻井中,神龙衔着一颗巨大的宝珠正对自己的头顶,袁世凯担心这宝珠掉下来砸住自己,所以叫人把宝座往后移了十几公分。然而民间流传,正是这一移,违反了“应乎中”的规矩,使得洪宪闹剧83天,袁世凯落得一个暴病而亡的下场。当然,袁世凯一命呜呼,没有能够如他所愿当上千秋万代的皇帝,当然不能用移动皇帝宝座来解释,然而这一故事却显示出了中国人把方位与政治命运相联系的传统思想。
《三字经》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以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为基础。春夏秋冬为四时,东西南北为四方。我们的老祖先刚刚开始对自己居住地球的探索,认为地球是方的,而自己就居住在地球中央。中国人讲究顺应天意,往往把对自然界的认知,来对照解释社会所发生的事,比如用五行来解释世间万物的发生和发展。五行学说是古人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和工具。他们认为,水火金木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并用它们的相生相克,来解释变幻无穷的一切事物。五行又与五数:一、二、三、四、五,五脏:肾、心、肝、肺、脾,五官:耳、舌、眼、鼻、唇,五情:惊、喜、怒、悲、忧以及五色:黑、赤、青、白、黄分别一一对应。五行学说甚至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一整套政治学说,如秦朝是水德,所以秦朝尚黑,按照数字“六”建置郡县,而汉朝是土德,所以尚黄,每个年号只使用五年等等。
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时期甚至现在,都深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科学尚未发展的时代,古人会把各种事物与五行学说相联系。我们生活在现代,应该从中发现其合理的成份,体会古人用这种哲理性的思考去了解世界、解释世界的努力,但如果把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当作相信迷信的借口和依据,那么恐怕连古人都会嘲笑我们。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神秘的五行学说对于现代人究竟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1-28 23:18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8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
人们常用一句俗语“吹牛皮”来表示说大话,但实际上,现代人已经淡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吹牛皮”的本意没有这么简单,它与八音有关。这一集,钱文忠先生为我们讲述五、六、七、八、九这几个数字,但是与很多俗语一样,这些数字的文化内涵已经被许多现代人淡忘了。在五常、六谷、七情、八音、九族这些概念背后,其实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
讲完了对自然界的认知,《三字经》就开始告诉人们应该怎样为人处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与自然界的五种元素——五行相对应,五常的说法源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之所以把这五种道德准则叫做“常”,是因为古人认为它们应该是永恒的,超越一切时空限制的道德规范。《三字经》特别强调,五常的顺序不容紊乱,智和信必须以仁、义、礼为前提,才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如果没有仁、义、礼为前提,没有对物质贪欲的控制,智和信反而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国儒家文化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而制约的标准是“止乎礼”。一个合乎礼仪的社会才会和谐平稳、井井有条。古人用匏、土、革、木、石、金、丝、竹将传统乐器进行分类,并把它们叫作八音。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古人十分看重音乐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认为音乐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位,能够使人相互理解沟通,成为朋友。比如我们直到现在都还把最好的朋友叫作“知音”。
在中国古代,“九”被认为是最具神秘色彩的数字。古人以九为大数,汉语中关于九的词汇也很多,比如九五至尊、九霄云外等等。然而在封建社会,还有一个词与九有关,那就是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就要株连九族,那么,这里的九族到底指的是哪些人呢?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1-29 19:17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9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现代人把交往的对象统称“朋友”,然而,在古人眼中,朋和友是需要严格区分的:同样类别的人是友,而只有具有同样操守、同样德行的人才可以叫做朋。友朋关系是十义的一种。所谓的十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处理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之间相互关系的恰当方式,具体的要求是父慈子孝、夫和妇随、兄友弟恭、朋谊有信、君敬臣忠。汉朝的赵孝、赵礼兄弟,在遭遇食人强盗的时候,竟然为了保护对方,争相赴死。这种兄友弟恭的事迹不但震撼了狰狞的强盗,还感动了天下,赵孝争死的故事也被传为美谈。在这十义当中,有一种关系与现代人的生活体验有一定距离,那就是古代的君臣关系。钱文忠先生通过孟子君敬臣忠的观念,为我们揭示了儒家文化提倡平和的人际关系。
儒家文化认为,要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再做一个有知识的人,所以《三字经》先把应该怎样为人处世的道理阐述清楚,然后再教孩子们应该怎么读书。孩子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训诂和句读。训诂是指用现代语言解读古文,而句读就是用标点符号断句。因为早期的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便有人故意利用句读,把写作者的原意更改为成为自己的用意,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甚至留下许多笑谈,有的借此混口饭吃,也有的借此救了性命。
明白了训诂和句读的重要性,孩子们开始读书了。古代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是从规矩开始学起的。不仅是对礼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塑造。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古人认为汉字是神圣的,写字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字,更是一种对人的品格和性情的熏陶和磨炼,字写得如何,是和人的修养品德,密切相关的。那么,古代贵族子弟入学,首先要学习哪三种生活规范,学校都为他们开设了哪些课程呢?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1-29 19:23 

hxq511
等级: 大虾辈
帖子:388
花生:37 粒
威望:290 点
魅力:3698
注册:2005-11-30
第10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今之蒙学读物虽多,但无一能及三字经。时至今日,三字经乃不失为蒙学优秀教材之首。
发表于 2009-1-31 09:08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11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谈及《论语》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时,人们总爱提到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名言随同赵普的故事被转述了千年,更多的人们却不知道,望文生义使大家根本上误解了这话的原意。那么,“半部论语治天下”真的是赵普说的吗?这句话原本 是什么意思呢?在讲述这句话以及《论语》的文化价值之前,钱文忠先生先从《论语》成书和孔子的三千弟子说起。
《论语》是把孔子及其弟子听说的话编纂起来的集子。这种口耳相传、交叉论证的编纂方法与佛经类似。孔门弟子年龄相差极大,年龄最大的是子路,最小的是子张,他们相差三十多岁。孔门弟子分批进入师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批,这与孔子一生的命运有关:孔子早期的弟子,与孔子一样,都满怀政治热情,要用自己的学说去辅佐君王实行仁政,所以他们基本都是从政的,而直到中晚年,孔子郁郁不得志,潜心著书立说,所以这第二批弟子,几乎都是从事文化事业的。《论语》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对我们有决定性的影响。
而“半部《论语》治天下”被许多人认为是宋朝宰相赵普之语,但钱文忠先生认为,赵普并没有说过这句原话。赵普由于为起兵的赵匡胤出谋划策,从私塾先生一直做到了北宋的丞相。而赵匡胤总认为赵普学识不够,有一次竟拿毛笔给赵普画了个花脸,不久把他赶出了京城。几年后,赵普第二次出任宰相,面对人们对于他学识不足的风凉话,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本是一句解嘲的反语,但却被以讹传讹了一千多年。不过,正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让我们认识到,《论语》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而却不是一部万宝全书。《论语》究竟教给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的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智慧呢?
[本帖最后由 liujin52 于 2009-2-27 22:49 编辑]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2-27 22:48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12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做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做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一次读《孟子》,看到一句话时,他突然龙颜大怒,不但下令把《孟子》里面类似的话全部删去,而且命令马上把孟子撤出孔庙。而在他风烛残年的时候再读《孟子》,读到了另一句话,让左右吃惊并且不解的是,这次朱元璋竟然拍案叫绝、非常感动,即刻下令把孟子的牌位再搬回孔庙去,重新享受后人的献祭。朱元璋究竟读到了两句什么样的话,让他有如此匪夷所思的举动呢?
第一句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他所倡导的仁政、爱民的治国理念,是“以德治国”的思想源泉之一。但是,在古代帝王中,难以接受这种思想的又何止朱元璋一个人。而朱元璋晚年读到的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孟子及他著作《孟子》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坎坷颠沛。
与《孟子》不大相同,《中庸》原来只是一篇三千多字的小文章,但是宋朝大儒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提取出来,变成了单独的一部书,并且赋予了它极高的地位。人们认同,中庸思想已经融在了中国人的血液中,但大多数人并不明白中庸的真正内涵。《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孔子去世后,儒家产生了八个主要的派别,而子思之儒就是八派中相当重要的一派。简单说来,“中庸”就是不走极端。不偏不倚,以一种比较持中的态度来处事,这是永恒的德行。
《大学》提出了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三纲领和八条目。这两个概念,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核心观念。上到天子,下到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修养好自己的品行,这是最中间的一个环节。钱文忠先生认为,对于三纲领和八条目,我们今天怎么评价都不会过高。那么,什么是三纲领和八条目呢?宋代大儒朱熹又为什么会把《大学》列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书之首呢?
[本帖最后由 liujin52 于 2009-2-27 22:55 编辑]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2-27 22:53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13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十一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汉朝末年,黄巾军遍地起义,宫廷里讨论要出兵镇压。朝中有位一向以怪诞闻名的大臣叫向栩,竟然提出不用出动一兵一卒,只用派一个将领到黄河上,朝着北面去朗诵《孝经》,叛贼自然就会被消灭了。《孝经》究竟是怎样一部经典,让向栩认为它有这么大的慑服力量?朗诵一本书真的能把起义军吓退吗?
当然,这个历史上著名的“诵《孝经》以退黄巾”最后成了一场闹剧,向栩也因此被投入大狱,丢了性命。不过,对于如何用正当的方式去理解经典,这个故事倒是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钱先生曾经讲过,三字经最推崇孝道,把孝作为一切德行的根本。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推崇《孝经》者大有人在,而反对者也同样不在少数。一些思想独立的学者对于《孝经》的评价历来很低,甚至在十三经里《孝经》得到的评价是最低的,这和皇帝对于这部经典的倡导形成了鲜明对比。透过表象,人们体会到皇帝们弘扬孝道,本质上是为了推衍出忠君的思想。
不光是《孝经》,诗、书、易、礼、春秋这样的经典同样有人持保留态度。这些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熟读六经可以使人气质温厚,通达世事,端庄有礼,聪慧有为。然而,六经也不是完美的,《礼记?经解》就提到:“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假如学习不得法,假如我们对经典的理解有偏颇,那么六经有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感悟哲理、汲取精华的同时警惕这些不良影响?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2-27 22:58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14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十二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开始焚书坑儒,要烧的主要是六国的档案材料,而《尚书》就是焚烧的重点。《尚书》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记录的是六国的政府档案。秦朝的查书令很严酷,当时别说私藏六国史料,就是谈论《春秋》这样的书籍,也会被当街杀头。为了能保留《尚书》,许多读书人经历了不为人知的坎坷和辛酸,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凄凉故事。
所以,《尚书》是古时候几代读书人担着杀头危险,躲过一场场浩劫,拼死保存下来的。西晋初年,战乱开始,《尚书》又一次散失。东晋建立后,一个叫梅赜的人进献了一部《尚书》,让世人喜出望外。我们今天看到的《尚书》就是以此为蓝本流传下来的。然而谁都没有想到,一些清朝初期的学者居然找到确切的证据证明保存至今的这部《尚书》是伪造的,但是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抛掉它。《尚书》的坎坷命运告诉我们,对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百倍珍惜,一部书得以流传下来是多么的艰难,所以摧残传统文化典籍是一种罪孽。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礼教有利于人格的修养。孔子一生提倡克己复礼,就是希望恢复《周礼》,以建立有秩序的礼仪社会。《周礼》是中国第一部组织管理与典章制度专著。直到今天,我们政府的序列、组织管理体系的架构,还深受《周礼》的影响。《周礼》中一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被人们望文生义,误用了千年。其实《周礼》要告诉我们的精神实质恰恰是,礼法不应该把老百姓排除在外,不应该把老百姓放下不顾,刑法不应该优待或者照顾贵族官员。那么,这么重要的一部著作,为什么没有被列入四书五经之中呢?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2-27 23:02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15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十三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礼记》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很多中国人虽然没有读过这部书,但由于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在有意无意地使用着书中的词汇和成语,比如“瑕不掩瑜”、“放之四海而皆准”、“至死不变”、“诚以正 心”、“格格不入”、“不共戴天”等都语出《礼记》。《礼记》里的观念与思想,就是通过这些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成语,深深地刻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待人接物和立身处世。
常听很多现代人说自己不读诗,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新婚燕尔”,“忧心忡忡”,“辗转反侧”,“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等,这些被我们司空见惯的成语都来源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许多诗歌反映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毫无疑问,《诗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诗经》的价值可远不止此。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读过《诗经》,但是人们的文化血液当中就有《诗经》。所以钱先生认为,《诗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融化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之中。《诗经》中的诗歌,不仅语言凝练优美,而且记载了周朝诸侯国所发生的许多故事。比如《新台》和《二子乘舟》两首诗是如何对卫宣公荒淫无耻的行为进行嘲讽的,钱文忠教授又是如何对这两首诗进行解读的?
[本帖最后由 liujin52 于 2009-2-27 23:07 编辑]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2-27 23:06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16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十四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西周最后一代天下的共主是恶名昭著的周幽王,他为了博得宠妃褒姒的一笑,竟然不惜用通报战事的烽火,来戏弄拱卫京都的诸侯,美人最终是笑了,然而昏庸无道的周幽王彻底失去了天子的信用,最后导致国破身亡的结局。周幽王之死,带来的是天下的大乱。东周时期,天子成为傀儡,整个中国失去了统一的象征,陷入绵延的战火当中。而随统一大势一起远去的,还有诗歌的精神。孔子认为《诗经》的精神是非常美好的,所以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但是天下大乱后,孔子绝望地看到,《诗经》中美好的精神随着统一大势一起消亡了。孔子作为一介文人,对于分崩离析的社会没有回天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编订《春秋》。
“春秋”一词被用来形容时间的流失。古人的称谓背后,常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孔子用词极其讲究,其“春秋笔法”是指是用寥寥几笔最精炼,表面上最不带个人好恶色彩的文字,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作出结论。孔子《春秋》中一个字的评语,既可以表彰伟人,也可以将乱臣贼子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正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孔子作《春秋》,用心良苦,寓意深刻。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春秋》之中感悟到孔子对那个时代中各种事件的鲜明态度。《春秋》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麟经》。当年,孔子见到被猎杀的麒麟为什么会抱头痛哭,从此停笔《春秋》了呢?又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标志着中国一个时代的结束呢?《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这三大《春秋》的注家又各有什么特点呢?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2-27 23:09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17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春秋中期,中国的文化史上发生一场巨大的变动——学在官府变成了学在民间。那时各种学问在民间开始传播,到了战国时代,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民间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著作,议论政治、鞭辟时事、激扬文字,由此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洸洋恣肆的一页——百家争鸣。
《三字经》作为儒家思想的启蒙教材,在将儒家的经典全部讲完以后,开始向我们介绍先秦诸子的思想。先秦诸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代表人物,而“百家”是指成名成家之家,并不是指流派。诸子百家各抒己见,言论观点各不相同,尤其是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尤以儒、道、墨、法、名五家的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他们的思想不仅体现人文主义关怀,同时还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另外,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几何学、物理学、光学、工程技术等都有重要贡献。而法家始终用一双冷眼直面人生,管子、商鞅、韩非等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当时中国西北一个并不算强大的诸侯国率先发展壮大,为其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韩非同样是集法家大成的人物,他的理论对今天的说服学也有巨大贡献。另外诸子百家中,还有一家尤以诡辩见长,那就是名家。他们的言论常令人瞠目结舌、哭笑不得,就连被称为语言巨匠的庄子也甘拜下风。比如惠施的“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和“白狗黑”,名家的思想证明了中国曾经一度有非常发达的逻辑精神。那么,《三字经》对经史子集中的“子”有怎样独到的看法呢?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2-27 23:12 

踏萍戏鱼
等级: 长老辈
帖子:2294
花生:569 粒
威望:195 点
魅力:4671
注册:2008-8-2
第18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你真能干,不惜力气,夸奖一下。
发表于 2009-2-28 14:08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19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踏萍戏鱼 于 2009-2-28 14:08 发表
你真能干,不惜力气,夸奖一下。
不要夸奖,转的<<百家讲坛>>上的。三字经很好,值得读!
----------------------------------------------
我是认真的 不喜欢说假话 说得不好请不要笑
发表于 2009-3-1 20:09 

liujin52
等级: 准元老
头衔:护士总长
帖子:5848
花生:99 粒
威望:155 点
魅力:10272
注册:2006-12-15
第20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瘦客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十六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三字经》告诉我们,读书求学必须遵守次第,要先通读儒家的经典之后,方可涉猎诸子百家的内容,接下来, 《三字经》就向我们推荐了诸子中五位重要的人物,他们分别是荀子、杨雄、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荀子是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级人物,时人尊称他为荀卿,后来为了避汉宣帝的讳,也有写成孙卿的。值得玩味的是,身为儒家的荀子,却教出了两位法家的学生——韩非和李斯。研究了荀子的思想脉络之后,不难得出结论。荀子虽儒家继承人,但并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学说全盘接收,反而将其融会贯通、加以发挥,提出性恶论。荀子提倡制天命而用之、法后王等思想,赞成用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来治理国家。另外,荀子把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地位的重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杨雄(扬雄)在今天虽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在当时他却享有盛誉。司马光曾经将杨子的著作和孟子、荀子加以比较,足见其学说价值之高。杨雄是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他之所以被历史掩藏,主要原因是朱熹六个字的评语给杨雄以致命一击——“莽大夫杨雄死”。对其人品的否定,使得杨雄在中国文化史上被快速遗忘。但钱先生认为,杨雄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还是应该有其一席之地的。
接下来提到了文中子,他本名王通,潜心研究孔子思想,主张振兴儒学。虽年纪轻轻,却辞官著书,志向高远。但是这样的一位少年才俊,却不幸英年早逝。就凭借着在人世间短短的38年,这位文中子就奠定了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那么,这五子的代表学说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三字经》的作者会对他们如此重视?他们的思想对于后世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

 

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