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迁入手续:和中学生朋友谈写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5:08

和中学生朋友谈写作

吴同和

《文心雕龙·知音》曰:“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圓照之象,务先博观。” 意思是说,演奏了上千支乐曲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佩剑后才会识别宝剑。所以说,全面观察事物的方法,首先要 “博观”。写作活动自然也不例外。同学们都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作家,但这是一条光荣而又布满荆棘的路,无论是学写诗歌、散文、小品、杂感,无论是构制微型小说、小话剧……都需要积累和历练。没有“操千曲”“观千剑”的积淀,没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勇气和意志,想写好作品,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阅读大量古今中外作品,这是最基本的一步。就像进少林寺学武功一样,首先必须得学会站桩,扎马步,伸拳踢腿……然后才有可能系统学拳,进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但是,有些同学,不愿博览群书,常常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还有些同学,好高骛远,满足于“快餐式阅读”,不看原著,无法领略作品的精华。这些就是同学们写作的障碍。

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就是说,读书而外,要有生活,要学会观察、体验、感悟生活,然后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自己的审美感受。

清人郑板桥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对于画竹,郑板桥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这段话,对于我们写作,启发极大。

初稿写成,修改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常言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契科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 巴金则明确表示:“我愿意做一个‘写到死,改到死’的作家。”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作家,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曹雪芹写《红楼梦》,自言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美国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了近200遍才最后付印。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12次精心修改,而一篇《为克莱赛尔乐章而作》,全文只有5页,手稿却有800页之多……大量的事例说明:要想使自己的作品经得起时空检验,使自己获得的审美愉悦传递并感染读者,就需要对作品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甚至考虑平仄音韵。唐诗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谨以此文与爱好写作的同学们共勉。

 

                           (本文刊于《同学少年》2010年10期封二)

 

 

 

题赠《同学少年》

析疑解惑赖贤哲师长

悟道作文皆同学少年

 

吴同和201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