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动画百度云1950:明朝怎样反贪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48:43

明朝怎样反贪污



明朝有特务机构实行监视,一但抓到你贪污,惩罚方法可多了去了比如:把人皮扒了往里塞稻草然后挂起来警戒他人;还有凌迟什么的。而且后来朱棣又设立一东厂,里边当官的尽是太监,这帮人身体有缺陷从而引发的心理也有缺陷,仇视正常人,那折磨人的手段更多了。

好评率:100% 明朝的反贪污贿赂实践

1,皇帝可以任意而为,人为定“刑”

从反腐败思路上,朱的原则就是一个字,“杀”。但是根据明朝的刑罚典《明大诰》,明朝的法定型只有五种:笞--鞭打;杖--棍打;徒--监禁;流--流放;死--处死。

但是朱元璋显然觉得这些刑罚不够“有震慑力”,他手下的一帮官员,在“一把手”的指示下,发明了很多今天看起来,简直变态的刑罚:①刷洗,把沸腾的水浇在人体上,然后用特刷子刷,最后只剩下一具骨骼为止②称杆,用铁钩子将人心窝钩住后吊起示众,直到风干③抽肠,其含义是于肛门处将人的肠子抽出,直到掏空内脏④锡蛇游,将熔化的锡水灌进人口,直到灌满腹腔⑤剥皮实草,把人皮剥下来,将里面塞满草,然后放置在官衙门的办公桌旁。据说,当时,差不多每一个地方的官衙门前,都有一个剥皮场和一个挑贪官人头的长竿。需要指出一点,上述这些酷刑,一般只对官员适用。

2,朱元璋在重典治吏时,总是尽可能扩大打击面,采取最严酷的刑罚,也造成了很多冤案。

比如,公元1382年,当时朱元璋已经做了15年皇帝时发生的“空印案”。案情是这样的,明朝的户部,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财政部,在每年审核各地例行财政报表时,要求严格,精确到了小数点以后好多位,如果下面报上来的数字和上面的统计不符合,就要求重新申报。当时没有电话,传真,从最远的西南省份来一趟南京需要几个月时间。于是,各地进京申报报表的财务人员为了少跑冤枉路,就在进京时,携带了盖好本地公章的空白报表,以便与中央机关核对过数字之后,如果有问题,就地重填。因为这种报表无法用来牟利,里面数字上的差别可能有些搞点猫腻的机会,但是空间十分小,最大不过上百两银子的差额,在一个省的财政里面,实在不算什么。但是朱元璋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认定自己发现了一个惊天腐败大案,认定各地的财政官员(布政使司)集体勾结作案,把1013个县所有的财政部门的官员,正职的全部满门抄斩。

1385年,户部再次爆发腐败案,这次贪污的是户部侍郎郭恒,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朱元璋龙颜大怒之下,把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员全部处死,也就是中央各个部副部长开始,所有的财政官员全部被朱元璋杀了个干净。《明史》里面记载,大约杀了上万人。

这样一种靠“杀”治贪的思路下,明朝官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戴罪办事”。许多审案的官员,都戴着镣铐,本人就是秋后就要问斩;茹太素曾经被称为明初名臣,据说因为为人忠厚正直,官至正二品户部尚书,他就曾经享受这种待遇,戴罪办事。后来,他还是受到手下腐败的牵连,被朱元璋一个不爽就诛了全家。戴罪办事的官员,有史可查的,就有328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高级官员。

3,朱元璋的反腐败实践中也有保护群众监督积极性,鼓励信访的一面

虽然朱元璋的反腐败思想过分血腥,而且人治色彩严重,但是他很早就明确提出“最应该受到监督的,就是政府官员”,而且还鼓励基层的老百姓捉拿贪官污吏和扰民的官员,甚至可以直接向他本人反映。

明朝明确规定,政府官员不可下乡,只能呆在官府所在的县城里面,不可以到处跑去骗吃骗喝。在鼓励信访方面,朱元璋也作出了很多即使今天看来也让人拍手称快的举动。据史料记载,河北农民赵罕辰,曾经率领三四十个农民将一帮县里的贪官抓起来,原因就是这个县的主薄(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县委办公室主任),联合县里面各个机关,找由头,策划一些项目,然后称这些项目和全县人民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然后巧立名目,摊派收钱(“要想富,搞项目”看来历史源远流长),规定每个县民都要交5匹绢。结果搞得民怨沸腾,老百姓把这个不遵纪守法的县长抓将起来,送到了京师。朱元璋简单听完汇报,马上下令杀了这个主薄。

这样的例子不只一次,朱元璋不但从没有批评这些农民越级上访,还亲自撰写《大诰续编》,通报褒扬他们。规定,凡是这样做的,赏银20两,购买力相当于现在1000多块,并免除“杂泛差役三年”,还要在全国予以嘉奖。

在保护举报人上,朱元璋,更是用了很多非常手段。江苏常熟有一个叫陈寿六的农民,也“如诰擒恶受赏”。为防止这个人被打击报复,朱元璋明确警告下级官员,敢无事生非扰害陈寿六者,满门抄斩;敢捏造罪名诬陷陈寿六者,满门抄斩。如果陈寿六真有违法,下级官员职能报告朱元璋,由他本人亲自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