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副品红和甲醛反应:闷热夏季凌晨是中风的危险时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1:53:09

闷热夏季凌晨是中风的危险时段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20362 

 

  很多人以为脑中风只发生在寒冷的冬天,夏天一般不会发生。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夏天也是中风(特别是缺血性脑中风)的高发季节,每年此时,都有不少老人被脑中风夺去生命。因此,建议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在闷热的夏季要注意室内多通风,适当增加饮水量,以防血液黏度增高而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临床统计发现,脑中风有两个高发期。一是在寒冷的冬季,即11月至次年的2月;一是在闷热的夏季,即5~8月。两个高发季节相比较,夏季的高发期并未被大众所重视。

  冬季由于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收缩致血压升高,最易诱发出血性脑中风。为什么在夏季中风也高发呢?专家提示,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人体大量出汗,血液黏度增高,对于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极易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闷热的夏季也是脑梗的高发季节,而凌晨4点至6点则是缺血性脑中风发病的危险时段。

  在医院经常会遇到一些脑中风患者的家属,他们时常会说,患者睡前还好好的,早晨一觉醒来,发现一侧肢体麻木不灵,有的甚至不能说话。一去大医院做检查就被确诊为脑梗。

  研究认为,人体经过夜间长时间的睡眠,其间没有任何液体的补充,清晨血液黏度达到高峰,所以老年人容易在凌晨发生脑梗。因此,为减少发生脑梗,建议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最好在睡前喝些水,使血液得到稀释。

  此外,常见病人在清晨起床时出现中风的现象,因为起床过快,一下站起来,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容易脑缺血、心肌缺血。所以,老年人醒来后不要马上起来,在床上躺半分钟,慢慢坐起半分钟,在床边两腿垂下再坐半分钟,然后才起来。

  中风的发生与高血压、劳累、饮酒、情绪等相关联,因此预防中风应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就是要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高血压早已被公认为中风最重要的易患因素”,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压,按时服药,把服药当做吃饭一样重要。这样才能长久持续地稳定血压。”

  ■温馨提醒:

  夏季预防中风五要点
        1.天气炎热时,注意改善居室通风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减少缺氧引起的憋闷感。

  2.外出时,要注意防强烈阳光,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气温高时,老年人尽量减少室外活动,以免高温引起脱水而中风。

  3.情绪激动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中风,生气、吵架、恐惧、兴奋都可成为中风诱因。为预防中风,老年人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4.过饱进餐和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会使血液中的脂质一下子增多,血压突然上升,可导致中风的发生,因而吃饭七分饱即可。

  5.切勿过度疲劳,工作、生活、学习等不要过度劳累;避免搬动重物、用力排便或过量运动等,这些都会引起血压升高,成为中风的诱因。

 两脚划圈防中风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中风的预防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两脚划圈“,就能预防中风。

  两脚划圈主要是踝关节的运动,中医认为,踝关节为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和阴阳二跷脉的通过之处,经常活动踝关节,不仅可以疏通相关经络,还可刺激关节周围的腧穴,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开窍醒神、补益肝肾的作用,使得肝阳上亢之气下降,从而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

  医学研究发现,大部分中风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足部距离心脏位置相对较远,经常活动足踝部,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从而预防中风。

  两脚划圈时要自然站立,旋踝时,其中一脚站立,另一只脚旋转,双脚交替进行,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进行,最好是站立旋踝。一般,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或只做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为宜。  

盘点巧克力防病功效:每周吃可防中风

  预防中风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黑巧克力中含有一种化合物,它能在病人中风3.5小时内降低大脑的损伤程度。研究人员表示,每周吃一份巧克力,中风风险可减少22%。

  降低血压

  德国科研人员对44名健康成年人的调查表明,每天吃热量不高于30卡路里的黑巧克力,18周后这些人的血压平均降低2.9毫米汞柱。不过白巧克力和过量食用巧克力却没有这种功效。

  有益心脏。

  《美国药物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含有一种天然抗氧化剂黄酮素,能防止血管变硬,同时增加心肌活力、放松肌肉,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积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缓解腹泻

  黑巧克力的可可含量从50%—90%不等,可可富含一种叫类黄酮的多酚成分,能抑制肠道内蛋白质、氯离子以及水分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水分流失、防止人因腹泻而脱水的功效。

  平稳血糖

  据《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报道,意大利一项研究发现,健康人吃黑巧克力连续15天,每天100克,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有所增强。医生们估计,黑巧克力对糖尿病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帮助。最新一项研究还发现,黑巧克力中的黄烷醇能起到平稳血糖的作用。

  预防感冒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显示,巧克力的香甜气味能够降低患感冒的几率。巧克力所含的可可碱有益神经系统健康,止咳功效胜于普通的感冒药。

  缓解压力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巧克力能提高大脑内一种叫“塞洛托宁”的化学物质的水平。它能给人带来安宁的感觉,更好地消除紧张情绪,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保健误区:“闻鸡起舞”易致中风

 

  在第五届世界养生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提醒,公众要注意保健中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血脂高不能吃蛋黄。王陇德说,有位老同志16年没吃过鸡蛋。其实,胆固醇是生理上非常需要的一种物质。人体里面的胆固醇绝大部分是自己合成的,只有20%是体外摄入的,而胆固醇的摄入不取决于胆固醇本身的量,而是取决于食物中脂肪的含量。蛋黄里面含有的胆固醇是比较多,但是蛋黄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对人体非常有好处的营养,特别是卵磷脂。

  误区二:水果是零食,可吃可不吃。王陇德表示,水果是对身体非常好的食物,应该作为每天每顿饭的必备食物,水果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素,可以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生率。比如说肺癌可以降低50%左右,冠心病可以降低39%的危险度,脑中风可以降低31%。

  误区三:动物油吃多了不好,植物油吃多了对身体没有影响。王陇德说,国人有个习惯就是炒菜油少了不香,很多人炒菜油放很多。实际上并不如此,植物油的热能和动物油是一模一样的,每二两都是900千卡热,你吃进去只要消耗了就会变成自己的脂肪酸。所以很多人就是因为吃过多的油而造成自己身体的肥胖和超重。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植物油每天每人25克,就是半两,但是现在全国平均人均44克,北京市人均83克,如果北京市每天人们多吃的这些油要把它消耗掉的话,需要慢跑一个小时,快走一个半小时才能把热能消耗掉。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并没有这么大的运动量。

  误区四:爬山是最好的锻炼。王陇德说,55岁以上人群中有80%的人有一个或多个关节退化病变。但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欢爬山,爬山的时候关节负重非常厉害,因为有一个腿从曲到伸直的过程,在伸直的过程会造成一些关节断裂,或者是关节软骨软化,过度负重活动加速其退化和磨损。所以,中老年人尽量少登山、爬楼。应选择关节负重少的运动如游泳、平地步行等运动。

  误区五:闻鸡起舞。许多老年人喜欢晨练,尤其是在树林里。王陇德说,早晨空气里氧相对含量比较少,特别是在树林,因为植物在夜里和人是一样的,是吸氧排二氧化碳,只有光合作用以后才排氧气,而且,低温也可以使突发事件增多。另外,清晨血粘度高,血压容易升高,在这个时间段内像中风、心梗都是发生率比较高的。所以,老年人应避开这个时间段锻炼。 

短暂性失语很可能是“中风”先兆

         原来说话很流畅的人,如果突然出现短暂性失语,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要迅速到医院检查。专家提醒,短暂性失语是短暂性脑缺血引起的,这种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往往是发生中风的重要信号,患者千万不要忽视。

  今年65岁李先生半年前突然出现短暂性失语,伴左侧肢体发麻,且最近频繁发作,每次发作时间、发作次数不固定,症状持续几分钟至30分不等后便自行缓解。由于症状持续时间短,李先生并没太在意。日前,他突然左侧肢体瘫痪,头昏严重,被家人紧急送到武汉协和医院,被诊断为中风。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邢宏义说,短暂性失语发病原因有两种:一是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因血压波动而导致远端一过性脑缺血,血压升高时症状缓解;二是微栓塞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血管阻塞,因微栓塞被体内酸性物质分解或自行移动造成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脑缺血症状缓解而消失。

  邢宏义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越多,间歇时间越短,发生中风的可能性越大,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如果反复出现失语、说话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头晕,步履不稳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李先生如果半年前出现短暂性失语时即来就诊,很可能不会出现中风。
  

研究表明父母65岁前患中风其子女发病危险高4倍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父母亲在65岁前发生过中风,其子女在65岁前发生中风的风险是其他人的4倍;母亲在65岁前发生中风,其女儿发生中风的风险很高,而父亲发生中风与其子女发生中风的关系相对弱一些。另外,因脑血管阻塞发生中风的“遗传性”比出血性中风更高。

  专家指出,有些中风因素是无法控制的,如家族史等。但要引起注意,加强预防,如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不吸烟、少喝酒;适当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中风后九十分钟是“黄金急救期”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老人中风后如能在90分钟内接受治疗,可大大提高完全康复且不留后遗症的几率,这段时间是中风患者的“黄金急救期”。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柳叶刀》医学期刊上报告说,他们调查了3000多名中风患者的治疗记录,他们都接受了常用溶栓药物阿替普酶的治疗。分析显示,在中风发作后90分钟内接受这种药物治疗的效果最好,患者完全康复且不留下残疾等后遗症的几率是未接受治疗者的2.5倍,但其疗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后而降低。

  据介绍,目前医学界一般认为使用阿替普酶治疗中风的有效时间是3个小时内,而此次研究还显示,在中风发作后4个半小时之内接受这种药物治疗仍有一定效果,但超出4个半小时后,它的副作用就可能会大于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说,阿替普酶虽然是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中风患者,医生需要对患者扫描检查后才能决定是否使用这种药物,因此及时将中风患者送到医院是至关重要的。

  中风常因大脑中血管出现栓塞而引起,老人是高发群体,如治疗不及时常留下偏瘫等后遗症。        及早发现中风先兆           中风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和治愈率低为特点。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王新志主任医师说,中风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直接影响它的治疗效果、预后及复发情况,但很多患者出现了中风先兆,甚至已发展为中风,自己还不知道,直至病情非常危重才去就医,这时往往已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呢?该科李燕梅主任医师说,“山雨欲来风满楼”,许多中风患者在发病之前的数日、数月或数年中往往会显露出中风的一些蛛丝马迹,如果能够及时识别出它们,对于预防中风的发生非常重要。常见的中风先兆症状有:头晕、头痛、耳鸣耳聋、麻木、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等。

  该科刘向哲博士说,预防中风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看,中风是可以预防的。中风的危险因素很多,除了年龄、性别及遗传因素外,大部分是可控的。其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平衡心理等。同时,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必要时做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头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检查,以及早发现动脉血管硬化、狭窄或斑块,从而采取措施预防中风发生。 

中风为啥频繁打嗝

     中风之所以出现打嗝的症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中风后,颅内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呼吸中枢、脑干迷走神经核,调控呼吸心跳的延脑血管发生阻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才会造成迷走神经异常放电,横膈膜的肌肉不断收缩,一直打嗝;另一方面是脑中风后常会发生应激性溃疡而致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后刺激胃黏膜,殃及膈肌,膈肌痉挛而出现呃逆。而脑中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必须及时处理。对中风后因脑部病变引起的顽固性呃逆,可采取非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

  

中风以后饮食要注意哪些

  中风以后饮食要注意哪些?能够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吗?  福建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梁晖主任医师:规范的饮食控制对脑血栓患者的治疗和预防都起到了辅助治疗的作用。注意事项:a. 控制总热量摄入b. 限制脂肪摄入量 c.适量增加蛋白质d.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e.脑血栓的病人有的合并高血压病,要采用低盐饮食f.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  

每周走2小时患中风几率降3成

 

  经常步行可显著降低女性患中风的危险,其中,每周步行2个小时以上的妇女,患中风的几率可减少30%,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在4月6日的《中风》杂志上。

  该研究对近4万名平均年龄为54岁的美国女性进行了长达12年的追踪观察。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散步的女性,罹患中风的几率下降37%,特别是出血性中风,患病几率下降68%,患缺血性中风的几率可下降25%。每周步行2小时以上者,患中风的几率可减少30%,患出血性中风的几率可下降57%。因此,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从事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剧烈的有氧运动。
 

中风有先兆信号 出现握力下降等10种症状需警惕

  
  凡事都有先兆,中风也不例外。如能提高警惕,尽早发觉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信号,就能抓住机遇,防患于未然,有效地阻止中风的发生。

  头痛剧烈:其程度比较剧烈,部位可在头的颞部、后枕部及全头部,并由间断性转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 这是脑部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的,甚至是脑动脉瘤发生小的裂缝、少量出血而引起的。

  眩晕明显:突然发现天旋地转,房子、家具甚至自己的躯体都在转动。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步履蹒跚,抬脚费力,甚至失去平衡摔倒于平地。这种现象为时很短,仅有几秒钟或几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然后消失。这是由于脑干、小脑部位缺血,影响了控制平衡的器官所致。

  单眼失明:一只眼睛忽然视物不清楚,或视物成双影。眼前有黑点,甚至看不见东西,在很短时间内即恢复正常。这在医学上称为单眼一过性黑蒙,是脑部血管严重硬化变窄导致眼球视网膜缺血的征象。

  白天嗜睡:人感到非常疲倦,觉得睡不够,就连白天也是睡意明显。专家们曾观察多例无明显原因而困乏嗜睡的中老年人,其中约有3/4的人在半年之内发生了中风。

  哈欠连天:打哈欠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可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加大,脑部供血、供氧充足,令人精神振奋,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无原因而出现哈欠频作,便是病态反应。有学者调查,约有70%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前1周左右,曾出现过不分时间、地点而情不自禁地频打哈欠的现象。

  握力下降:在刮剃胡须头转向一侧时,手臂突然失去握力,致使刮胡工具落地,有时还伴有讲话不清,过1~2分钟后完全恢复正常。这是由于转头时扭曲了已经硬化了的颈动脉,导致颅内供血不足,引发一过性脑缺血的症状。尽管恢复很快,但预示着中风随时随地可能会发生。

  舌根发硬:忽然感觉舌根部僵硬,舌头胀大,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楚,查看舌头并无红肿现象。这是因为血管硬化,管腔狭窄,血流缓慢,血黏稠度增高,使舌静脉循环不畅,代谢物质淤积,进而刺激舌神经所致。

  鼻子出血:当血压不断升高时,已硬化变脆的鼻血管不能承受压力,可发生破裂出血。鼻部血管的这种状况,说明脑部血管也有类似变化。大量病例证实,高血压病人反复鼻出血后1~6个月,约有半数的人发生出血性中风。

  经常呛咳:专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喝水或进食过程中出现呛咳,也是发生中风的迹象。这是由于大脑缺血使吞咽神经中枢受到影响,导致咽部感觉丧失、反射失调,使得水及食物误入气管。

  一侧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手臂、指头麻木,特别是无名指麻木;耳鸣,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嘴歪斜合不拢、流口水。这些都是颅内动脉供血不足,大脑缺血、缺氧的表现。

  上述种种中风先兆,大都在瞬间闪现。有的可反复发作,习惯上称为小中风。如果有以上情况出现,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要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避免过分紧张,就地休息,与救护中心联系或去医院做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