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列是什么意思:老子《道德經》第廿五章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23:20

老子道德經》第廿五章解读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读]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它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地形容她说她广大无边。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周而复始而又返回本源。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法取于自然。        

[心灵药]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用「圆环式的思考」去替代「單线式的思考」,你就会有开阔的胸怀和灵活的技巧。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天地万物都可以在一剎那间被吸纳到心中,除非你自己看小了自己。

    不论做人,处世,都有其自然的规律可循,一切都顺其自然,你就会无为而无所不为!

【再论“道”】

  截止本章,我们对老子的“道”,已经有了几点基本的了解。这一章,老子描述了“道”的存在和运行,这是《道德经》里很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物混成”,用以说明“道”是浑朴状态的,它是圆满和谐的整体,并非由不同因素组合而成的。“道”无声无形,先天地而存在,循环运行不息,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母”。“道”是一个绝对体。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而存在的,而唯有“道”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道”是“独立而不改”的。在本章里,老子提出“道”、“人”、“天”、“地”这四个存在,“道”是第一位的。它不会随着变动运转而消失。它经过变动运转又回到原始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事物得以产生的最基本、最根源的地方。

   关于“道”的性质和“道”的规律,其基本点在第一、四、十四、二十一和本章里都看到了。即“道”是物质性的、最先存在的实体,这个存在是耳不闻目不见,又寂静又空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永远存在,无所不至地运行而永不停止。任继愈说:“道不是来自天上,恰恰是来自人间,来自人们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道路。比起希腊古代唯物论者所讲的“无限”来,似乎更实际些,一点也不虚玄,可能人们受后来的神秘化了的‘道’的观念的影响,才认为它是状态的物体,包括有和无两种性质,由极微小的粒子在寥廓的虚空中运动所组成。它是独立存在的,也不依靠外力推动。宗教迷信的说法,认为上帝是世界的主帝者,但老子说的‘道’在上帝之前已经出现;传统观念认为世界的主宰者是‘天’,老子把天还原为天空,而道是先天地而生的。道产生万物,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宇宙的起源。”汤一介说:“老子讲的道是先于天地存在,只是说在时间上先于天地存在,而不是在逻辑上先于天地存在。老子讲的道虽是无形无象,但不是超空间的,而是没有固定的具体的形象,这样的道才可以变化成为有固定具体形象的天地万物。”这种观点是很中肯的。老子曾说“道在物先”,又说“物在道中”,这种判断是把“天地”作为“物质”的同义语了。

[诗译] 

浑然一体似天成,天地未成它已生。

孤单寂寥无音形,独立存在而永恒;

循环往复不损坏,天地之母暂为名。

确实不知真名字,勉强取“道”为其名;

勉强称“大”为其名,广大无垠永运行;

运行不止又化展,化展之后反复行。

道大天大地也大,人在天地正当中。

宇宙之中有“四大”,人居其一情理中。

人效法地地法天,天效法道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