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盘种子下载 av:云南省玉溪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52:49
云南省玉溪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1日在玉溪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高劲松

  一、圆满完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战略和“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不动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挑战,克服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各种困难,全市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累计完成生产总值2904亿元、是“十五”的1.9倍、年均递增12.4%,人均生产总值达32091元、比2005年增加15335元;财政总收入1156.8亿元、是“十五”的1.9倍、年均递增16.3%,地方财政收入282.5亿元、是“十五”的2.1倍、年均递增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5年增加7629元、年均递增13.2%,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增加2433元、年均递增11.6%。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1∶60.9∶30,非烟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由60%提高到62.7%,非公经济比重由24%提高到32.1%。支柱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烤烟生产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红塔集团再创辉煌,“两烟”及配套产业实现产值385.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8.2%;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引进新建了一批重大项目,矿电产业产值达614.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1倍。改造提升“五山一村一河”等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一批高端旅游重大项目正在实施,旅游总收入累计达141.9亿元、年均递增21.3%。县区经济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由38%提高到44%。

  投资消费拉动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增投资、促消费,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搞好招商引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9.3亿元、是“十五”的2.8倍、年均递增25.3%。抓住扩大内需机遇,实施重大项目386个,争取上级支持34.7亿元。建成基本烟田10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163.8万亩,完成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东风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项目112项,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0万亩,解决了58.1万人的饮水困难。华盘路、澄阳路、抚仙湖环湖东路建成通车,玉蒙铁路玉溪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084公里。抓好电源电网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户户通电目标。农村气象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覆盖到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圆满完成深化国企改革、华侨农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农村综合改革、投融资改革、财税金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殡葬改革和住房货币化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个层次的市场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城乡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504.9亿元、是“十五”的2倍、年均递增18.2%。五年实际使用外资1.02亿美元、年均递增20.3%,使用市外国内资金313亿元、年均递增25.6%,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8亿美元、年均递增13.7%。

  生态环保成效显著,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出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七彩云南玉溪保护行动”全面实施。完成了“三湖”保护治理规划和抚仙湖—星云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编制,累计投入15.6亿元实施了82个项目,“三湖一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目标责任书项目全面完成,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Ⅰ类,星云湖、杞麓湖水质有所好转。深刻吸取阳宗海水体砷污染事件教训,深入开展环保百日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8%。新增造林面积179.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8%提高到54.2%,新增耕地5.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0平方公里。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编制完善,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两山三河三片区”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建立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深入实施交通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专家组暗访,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称号。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加快8县县城和重点镇、旅游小镇规划建设,全市城镇化率由32.2%提高到38.3%。

  民生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排除D级危房30.9万平方米,建成农村教师安居房7659套,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称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建设得到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启动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打造聂耳文化品牌成效显著,建成“三馆一校”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成功举办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聂耳文化广场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县一区均获省级以上文化先进县称号,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97%,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通海霍乱疫情的成功处置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重大传染疾病防控成效显著。全面推行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效明显。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重大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扎实推进,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3万多8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了高龄津贴。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7.8万户,建成廉租房24.4万平方米。2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重温宪法、维护宪法、践行宪法”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五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积极创建“平安玉溪”,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支持部队建设,驻玉部队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侨台外事、防灾减灾等工作得到加强。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来抓。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的决策和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批评、建议943件,政协提案1219件,办结率100%。制定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市人大代表联系的意见》和《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加强与市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联系的意见》,建立了市政府领导联系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一府两院”联席会议、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府工作协商会已形成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了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市政府行政审批项目由88项精简为55项,市级部门审批事项从758项精简为152项,向县区下放10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面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健全完善了市政府59项规章制度,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加大监察审计、督促检查力度,实施行政问责139人。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纠风治乱取得实效。

  2010年,面对后金融危机的复杂局面和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抗大旱、保增长、保民生,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完成生产总值736.5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304.4亿元、增长17.1%,地方财政收入83.5亿元、增长3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7亿元、增长19.5%,固定资产投资324.6亿元、增长3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亿元、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71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5747元、增长12.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7%。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投入抗旱资金4.5亿元,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确保了大灾之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增加值完成67.5亿元、增长4%。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了粮食安全;收购烟叶207.1万担、收购金额达15.2亿元;畜牧业实现产值47亿元、增长10.8%。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培训农村劳动力3.9万人、转移5.9万人。土地流转面积达21.1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7.3万亩、中低产林改造12.3万亩,4件中型水库和30件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建成小水窖2797口,解决了2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糯节河、芦柴冲水库开工建设。

  二是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增加值达427.8亿元、增长15.2%。卷烟及配套产业增加值达267.3亿元、增长16.2%,矿电产业增加值达136亿元、增长18.6%,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36.3亿元、增长20.6%。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4.5亿元、增长15.2%,研和工业园区实现经济总收入120亿元、增长30.9%。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沃森二期、达利食品等项目竣工投产,数控机床产业园和太标、云锡同乐太阳能等项目顺利推进,沃森生物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实现了玉溪上市企业零突破。

  三是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20.8亿元、增长11.5%。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湖畔圣水一期竣工,太阳山等项目开工建设,仙湖锦绣、仟龙湾旅游文化小镇等项目抓紧推进。全市接待游客116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5亿元、增长19.5%。新建改造各类市场29个,乡镇农贸市场覆盖率达92%,农家店覆盖率达85%。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具下乡政策,兑现补贴1.2亿元。

  四是投资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措施,131个项目争取到中央、省资金支持7.7亿元,25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7亿元。易门—峨山—高仓、新平—三江口、元江—红河二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昆阳至玉溪南铁路征地拆迁稳步推进。全市金融信贷投放净增85.2亿元、增长22.4%,实现了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圆满完成发行企业债券工作。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231万美元、增长79%,市外国内资金94.1亿元、增长28.5%,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6亿美元、增长82.3%。

  五是生态环保和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全面落实环保“一岗双责”,确立抚仙湖保护治理“一退够、二调优、三保护”战略,省政府杞麓湖现场办公会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对杞麓湖保护治理给予了极大支持。启动抚仙湖保护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开征抚仙湖资源保护费,抚仙湖东岸截污治污、梁王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完工,星云湖截污治污工程进展顺利,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深入开展环保整治专项行动,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违规案件88件。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34.3万吨、水泥产能271.5万吨。完成生态城市、老城保护等规划编制,加快县乡村规划编制完善。九龙监控门架牌坊竣工,东风水库路坝合一、玉溪大河抗旱防洪二期、玉山城、玉水金岸等项目加快推进,拆临拆违工作进展顺利,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11个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竣工。《云南省玉溪市城市管理条例》已上报省审批,全面实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启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

  六是重大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入学子女全部享受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圆满完成,市急救中心和市儿童医院投入使用。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4050”等特殊困难人员就业6523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改制后续工作,关闭破产国有、集体企业和濒临破产困难企业的2109名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助工作全面开展,在华宁县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彝族山苏支系特困人口安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龙潭整乡推进扶贫基本完成,5.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市儿童福利院、老年公寓等社会福利项目主体工程完工。

  总结“十一五”的工作,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战略和“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不动摇,抢抓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走开放引进盘活争取的路子,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是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团结,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十一五”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民主监督的结果,是中央和省驻玉单位、军警部队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市纳税人积极贡献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加快全市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快、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维护政府举债信用难度加大。二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三是社会事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因素增多,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加大。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思想作风建设需要不断加强,政府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结成绩是为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分析问题是为了正视差距、改进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央确定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着力推进滇中经济区建设,为加快“十二五”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三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组织编制了《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启动26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纲要(草案)》总结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十二五”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面临形势,明确提出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各项部署体现了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全市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战略和“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做美城镇、做强产业、做好环境、做活政策,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确保社会稳定,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平安、和谐、生态、幸福的新玉溪。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左右、年均递增10%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60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0亿元、年均递增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00元、年均递增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递增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与全省同步实现能耗下降目标。

  加快“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要牢牢把握好六个关键环节:

  (一)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营造重视产业、研究产业、主抓产业、支持产业的良好氛围,着力提升支柱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经营制度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建设70万亩清香型烤烟、70万亩冬早蔬菜、50万亩油料、100万亩竹子、100万亩核桃五大种植基地,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多样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抓好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抓好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加快基本烟田建设,高标准建设高稳产农田,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改造步伐,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工业提档升级,建设卷烟及配套、新型重工业、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七大基地,打造具有玉溪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整合重组钢铁产业,组建玉溪钢铁联合公司,推动产业联动和转型发展,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抓好高新区、研和工业园区和各县区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烟草配套、数控机床、沃森生物科技、蓝晶科技和太阳能等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县区特色经济。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基本建成高端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区,把中心城区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生态城市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推进哀牢山—红河谷生态旅游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乡村旅游,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有机结合,将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信息、科技、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餐饮、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二)把改革开放和增投资促消费作为强大动力。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二是千方百计增加投资。坚持开放引进盘活争取节约,把增加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努力争取中央和省的项目、资金支持;健全投融资担保体系,以大项目、好项目争取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投资方式,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增加投入,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增加基础设施、重大生态环保和重大民生工程投入,加大生产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增加投资的重大举措,规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储备数量,提高储备项目质量。三是努力扩大消费。认真落实鼓励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不断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四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发挥玉溪在全省桥头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和重大产业升级。推进区域合作,加快昆玉一体化进程。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三)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三湖一库”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基本完成抚仙湖“一退够、二调优、三保护”战略任务,确保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Ⅰ类、星云湖水质明显好转、杞麓湖水质恢复到Ⅳ类。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污染隐患监管整治,严格执行重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确保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充分考虑土地、矿产、水资源的保障水平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加强土地、矿产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搞好防灾减灾工作。

  (四)把加快城镇化作为重要载体。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推进城市化,以8县县城和重点镇为重点推进城镇化,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力争城镇化率到2015年接近50%。坚持高标准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三湖四片区”一体化发展,力争建成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三湖”生态城市群,将中心城区建成70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70万人以上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坚持高质量建设,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充分发挥山水人文资源优势,科学合理配置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提高城市建设的档次和水平,建设一批特色村镇。坚持高水平管理,搭建适应城市发展的组织构架,细化量化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健全完善信息体系、应急体系,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强化交通、卫生、绿化、市场、广告等管理,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五)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玉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技术研发,突破一批有支撑引领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创新玉溪”。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抓好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应用,加快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抓好科普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调整优化布局,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标准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人才工作,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大力选拔培养学科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加快建立开放、竞争、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大力实施文化和市战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聂耳文化、古滇国文化、古生物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品牌,繁荣文化事业,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提升玉溪文化软实力。二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促进就业再就业,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高效的就业服务。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别。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深度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未成年人等工作。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市,抓好“六五”普法。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争创新一轮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扎实开展“双拥”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切实抓好2011年各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的要求,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机遇,全力转方式、调结构、建生态、惠民生、保稳定,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今年要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一)切实抓好“三农”工作,确保增加值增长5%以上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增加农业投入,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小型金融机构,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全面启动森林火灾保险和畜禽草场承包到户改革试点工作。种植粮食152万亩,总产6亿公斤,切实保障供应、确保粮食安全。高标准推进基本烟田建设,加快烟水配套工程、烟区道路建设,建设卧式密集型烤房535座,加强管理服务,确保种植烤烟70万亩、收购烟叶190万担、烟农收入18亿元以上。搞好油菜与烤烟种植配套,种植油菜30万亩。落实畜牧贴息贷款2亿元,健全完善良种繁育、疫病防控、饲料和加工体系,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健康养殖,推广生物发酵床等生态养殖技术,抓好20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建设,确保畜牧业产值增长8%以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改造中低产林20万亩,种植核桃10万亩、竹子10万亩。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转移2.3万人。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实施元江青龙厂整乡推进扶贫,完成20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1000人易地搬迁扶贫。

  加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制定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市级选择10户、县区选择100户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云南农业科技园建设,搞好县区特色科技园规划建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推进通海、江川、澄江、华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新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5个、云南省著名农产品商标10个。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抓住省实施“兴水强滇”有利时机,以水利为重点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地25万亩,抓好糯节河、芦柴冲、玉河、依施河水库等水源建设,完成9件续建、7件新开工的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抓好西拉河水库沟渠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启动新平黄草坝水库除险加固,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抓好农村公路、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搞好农村公路养护。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农村改灶2万眼,新建沼气服务网点100个。认真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抓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和移民安置工作。

  (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确保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加快工业提档升级。全力支持红塔集团实施“51518”品牌发展战略,积极配合推进烟草薄片、打叶复烤和烟叶存储仓库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卷烟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大红山铁矿采选扩建、数控机床、蓝晶LED衬底片扩能改造、太阳能、沃森疫苗、达利食品等重大项目建设。认真做好引进发展汽车产业和争取石油炼化配套项目工作,推进中广核风能发电项目实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户,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和行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个,抓好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推进“质量兴市”战略实施。在100户企业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加快县区工业发展。制定落实“十二五”污染减排计划,抓好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在10户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圆满完成。

  抓好园区规划建设。制定出台加快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园区规划建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工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完成科技创业园建设,完善九龙片区总规、控规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研和工业园区钢铁延伸加工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控制性详规和研和现代物流园区规划编制,抓好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县区特色园区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抓好数控机床产业园建设,积极做好与西安交大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数控机床研究院、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玉溪分中心的工作,办好招商推介会,引进、建设一批数控机床项目和配套项目。抓好沃森生物科技产业园发展,启动沃森研发中心建设,推进烟草配套产业园、蓝晶科技产业园、太阳能产业园规划建设。

  搞好协调服务。市级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1亿元,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落实好标准厂房建设、税收减免、就业定补等优惠措施,建设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制后续工作,为企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搞好煤电油运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精心筹备开好省政府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现场办公会,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完成试验区总规环评、片区控制性详规、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和抚仙—星云湖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抓好太阳山一期、仙湖锦绣一期、湖畔圣水二期、九龙晟景二期、抚仙湖国际老年康体养生度假中心、抚仙湖国际养生园、仟龙湾旅游文化小镇、孤山高端旅游文化产品、玉山城休闲度假旅游、哀牢山—红河谷自驾车旅游线路等项目建设,抓好“五山一村”景区景点改造提升。加快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建设,强化旅游业标准化管理,确保旅游收入增长16%以上。

  加快发展服务业。完成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启动研和钢铁物流及加工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建设,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抓好市场建设,培育发展大型流通企业,建设中心城区太极路沿线汽车专业市场,启动得胜家居商业中心、佳家超市李棋配送中心、玉溪“中国?东盟红宝石城”、玉溪林产品加工贸易物流中心、中心城区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和珊瑚农贸市场“农改超”等项目建设,加快蔬菜、畜禽、水果三大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大型连锁品牌商贸企业进县城,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商贸流通、社区服务、文化体育等服务业。

  (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认真落实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制、跟踪问效制、倒逼制和问责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全力推进115个续建、119个新建和64个预备项目的实施。按期完成易门—峨

  山—高仓、新平—三江口、元江—红河二级公路建设任务,力争开工建设澄呈高速和晋江高等级公路;完成昆阳—玉溪南铁路征地拆迁工作,配合搞好玉蒙铁路、玉溪至磨憨铁路建设;开工建设7个110千伏、3个220千伏和1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增加生产性项目投资,确保生产性投资比重达50%以上,着力实施10亿元以上项目5项、亿元以上项目30项、千万元以上项目100项,确保工业投资比重达40%以上。

  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市级安排3000万元支持重大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加大重大项目研究、规划力度,增加项目储备,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退出机制,做好建设项目调整排序工作,提高项目实施成熟度,提高项目开工率。加快昆明新机场—抚仙湖高速、临沧—普洱—玉溪公路、中心城区绕城公路前期工作,搞好昆玉轻轨、城际高速铁路、棋盘山和戛洒机场建设研究,配合省做好滇中引水工程,抓好杞麓湖补水方案比选和规划,启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新闻中心、规划博物馆和帽天山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做好戛洒江一级电站、桥头电站和马鞍山、鲁布水库等水利水电项目前期工作。

  (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确保实际利用外资、市外国内资金和对外贸易增长10%以上

  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和投资促进政策,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加强部门联动,层层落实责任,围绕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以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大企业大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主要对象,抓住“央企入滇”机遇,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提升招商引资层次和水平。加强签约项目跟踪问效和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认真做好在玉溪设立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推进工作。积极推进项目合作,加快昆玉一体化进程。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出口规模。

  (六)搞好协调服务,确保财税金融平稳运行

  加强财政管理。加大扶持力度,抓好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以国家和省调整财税体制为契机,完善市对县区“十二五”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稳定协调的市和县区财政分配关系。严格执行预算法,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强化零基预算管理,千方百计保吃饭、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保财政安全运行。加强预算管理监督,建立预算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办好大事、急事,加大产业、民生、环保、稳定支出,保障中央和省明确要求的重大项目资金配套、保障市级重大项目资金、保障政府举债信用。县区申报、确定的项目,市级积极配合做好争取上级支持的工作。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意识,强化厉行节约,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今年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预算原则上零增长。

  确保金融平稳运行。支持银行、保险、证券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抓好征信建设,加强银政银企合作,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搞好融资平台清理规范工作,加快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加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支持市商业银行加快发展,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放开投资领域,增加社会投资。引导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建立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健全完善政府性债务偿还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政府信用。

  (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三湖一库”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认真编制“三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层层签订落实新一轮水污染综合防治目标责任书。严格执行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保护条例,加大抚仙湖综合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抚仙湖资源保护费征收管理使用。加快“三湖”环湖截污工程建设。制定抚仙湖“一退够、二调优、三保护”方案,启动沿湖三县和水利、林业、环保、抚管部门负责的7个沿湖村退出试点,实施抚仙湖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完成东大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试点工程,确保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I类。推进星云湖流域畜禽粪便污染治理、蓝藻治理,抓好星云湖南岸截污及湖滨带修复等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杞麓湖现场办公会精神,启动实施杞麓湖保护治理五大工程。完成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修订,抓好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启动九溪污水处理厂建设,抓好大矣资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加快“调一促三”、“退二进三”,进一步改进耕作方式、推广减磷控氮技术,“三湖一库”径流区严禁新增规模化养殖,逐步退出现有养殖业。启动“三湖一库”乡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推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加大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搞好重点污染源和污染隐患排查整治,严查重处环境违法行为,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完成35户重点监控企业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

  搞好生态建设。认真落实省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深入开展“七彩云南玉溪保护行动”。加快推进红塔区、峨山县、江川县和20个乡镇、100个自然村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加快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启动“三湖”面山退耕还林和昆玉高速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完成退耕还林12.4万亩、天然林保护3万亩、珠江防护林工程10.5万亩、石漠化治理5.6万亩。加强森林防火通道建设,搞好公益林管护。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占补平衡,按期完成3年地质找矿任务,进一步规范地质找矿,严管以探代采。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地质灾害防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平方公里。

  (八)全面推进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努力做美城镇

  完成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报批工作,编制完善“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规划。按照“两山三河三片区”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框架,完成中心城区生态城市规划、20平方公里生态文化区和新火车站片区等重点片区规划、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和审批。加快推进生态文化区、老城区、研和片区规划建设。完成东风水库路坝合一、玉溪大河抗旱防洪二期等工程建设,启动康井路改扩建、新西河路二期、玉溪大河二期周边路网建设和高仓、九龙立交改造,推进政务服务新区等项目建设。完成棋阳路拓宽改造二期工程,启动聂耳路改造,完成化肥厂搬迁拆除。完成玉溪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配套、医疗废物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工程建设,推进中心城区中水回用,启动中心城区燃气规划建设,完成西河路以西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完成城南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启动城北客运站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列入淘汰范围污染企业关停步伐,抓好玉溪大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争创工作。巩固“创园”成果,确保“创卫”成功,全面开展“创模”工作,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完成数字玉溪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认真做好实施《云南省玉溪市城市管理条例》工作,加大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力度,加强中心城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拆临拆违任务,抓好户外广告清理整治,扎扎实实抓好殡葬改革。完成街道调整、社区划分工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进城政策研究,搞好生活、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保障,维护进城农民土地权、林权、房产权、计划生育权,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转移。研究澄江、江川、通海撤县设区工作。完成8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和137个行政村2318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在建的11个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三湖”周边和主要交通沿线的建筑物实施美化工程,努力做美乡村。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筹备办好第二届“中国聂耳国际音乐节”和聂耳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完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家书屋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做好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稳步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推进职教园区建设,支持玉溪师院申办聂耳大学,重视玉溪农职院建设发展,加快市一幼改扩建,认真抓好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试点及云南艺术教育试验区工作,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抓好教育资源整合,推进农村集中办学调整。做好排除D级危房工作。认真实施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做好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规划建设云南科技创新园。巩固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成果,加大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财政保障力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市中医院、4个县级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中心卫生院、30个村卫生所建设任务,完善市儿童医院建设,推进市医院新院区和市急救中心规划建设。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启动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看”升级改造,搞好农村电影“村村放”工作。全面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实施6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做好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组团参赛工作。加强地震、地质、气象等防灾减灾工作,启动防灾应急自救互救宣传小册子、小急救包、小型演习“三小”工程试点。加强县区综合档案馆建设,大力发展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

  努力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一是积极实施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计划,确保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600人,“4050”等特殊困难人员再就业5300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实施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持卡就医购药联网结算,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三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对跨村学生给予路费补助,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对职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给予学费补助。四是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均等化,市级财政对参合农民人均增加补助100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20元,让全市农民人人享有大病救助,搞好红塔区、新平县65岁以上农民门诊慢性病定额补偿试点。五是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切实解决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染问题。六是继续改善以彝族山苏支系为重点的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民族支系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七是继续实施交通环境综合整治五年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年度计划项目,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环境。八是建设廉租房9.8万平方米,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1.6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5849户,完成省下达公租房建设任务,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九是开征价格调节基金,抓好重要商品、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确保物价基本稳定。十是继续实施家电、摩托车、农机下乡财政补贴政策。

  (十)加强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启动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三五”依法治市。高度重视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抓好盘溪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入开展“双拥”活动,支持驻玉军警部队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建立和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全面推行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大调处社会矛盾力度,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确保社会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抓好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等安全专项整治,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政府的自身建设直接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政府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着力解决好一些部门和少数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管理运行不够规范、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干事创业劲头不足、服务水平和效率不高、作风不实、抓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行政管理,规范政府运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接受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民主监督,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国务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完善执法责任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加大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力度,提高依法治市和依法行政水平。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抓好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切实转变作风,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意识,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继续简政放权,全面推行并联并行审批和现场办公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建设,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营造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把工作重心和服务重点放在基层,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健全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三)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建设。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和国家法律法令,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前置审计、结算审计,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加强财政资金使用和公车管理,减少会议、文件和迎来送往。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切实解决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涉农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严查重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发生的腐败案件,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