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奇案 电视剧:遒逸疏爽-张瑞图--书风与阉党生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01:19
2010年4月3日
书法欣赏-张瑞图行草
张瑞图书法以行草书见长,其笔法灵活多变,多为前人或时人不常用之尖笔、钝笔、涩笔,并过多地使用偏锋、侧锋、逆锋和从碑版中得来的方笔,以至于掩盖了他依然占主要地位的中锋,笔锋起落偃仰平侧,起倒收煞,跌宕跳跃,动态十足。而与张瑞图相对应的董其昌则属于古典主义风格。董其昌对于魏晋、二王一系,是以一个十足的文人眼光去审视和继承的,从而形成了他典雅、冲和、平淡的“中庸”风格特征。与董其昌相比,张瑞图只能是流于狂怪的在野派,所以在评价二人书风时,大多扬董抑张,以致忽视了表现主义注重精神的自由个性的释放和性情的完美展现的注重时代气息的创新精神。
初期有“三宋”(宋克、宋璲、宋广)、“二沈”(沈度、沈粲),中期有“吴中三子”(祝允明、文徵明、王宠),晚期有“四家”(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还有明末三家(黄道周、倪元璐、王铎)。 由于政治风云变幻,他们每个人都有较为复杂的人生阅历和不平凡的遭遇。而在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书法艺术,则体现出了异于前朝的面貌,这其中尤以张瑞图为甚。 虽然对于艺术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来讲,整个明朝都不是一个理想的王朝,但是,有明一代三百年间,还是名家辈出。
反观张瑞图书法线条的绞转、纠结、放旷、谨饬之处,无不透出他的人性的被扭曲,心灵的郁闷无奈,虽然亦有过无谓的奋争,那也是只能胆怯的、隐秘的进行,更多的还是顺从的充当“魏阉”的帮凶角色,演出了极不光彩的一幕。因此他的这种复杂的心性与王铎还有一些区别,据说王铎降清有“韬光养晦”的意图在内,是为了保护更多的明遗民。与他的“贰臣”身份相比,张瑞图则可说是十足的道德败坏的奸佞之徒了,所以至今无人为他翻案。卸任归乡后,凄惨、羞辱的晚景使他的这种书法风格特点稍有改观,火气小了很多,但线条的绞转、纠结却是愈加过分,表现出他的极度悔恨、痛苦的心理状态。
苟且偷生的显宦生涯,让他寝食难安,数年间他的心灵经受着扭曲的痛苦。在崇祯帝朱由检缢死魏忠贤一案中他当然的被列为同党,虽然逃避了惩罚,致仕还乡,坐赎为民,但其余生受尽乡人白眼和唾骂。《明史》将张瑞图列入“阉党”,附在《顾秉谦传》之后,与清正忠义、以身报国的倪元璐、黄道周的人品形成极大反差。 张瑞图虽然位极人臣,却一直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权倾朝野,更没有享受到因此带来的快乐。因为当时是魏忠贤擅权,掌东厂事,张瑞图等人此时居然屈从魏阉,在拟旨时,尊称魏阉为“厂臣”,军机大事需请旨裁夺时,竟忘记“天地君亲师”的道德规范,以“帝与厂臣”并列相称,极尽曲意逢迎之能事,更有甚者,他还为魏忠贤书写生祠碑。
散乱、狂野之气让人觉得他目无古法,竭尽全力想做到“古拙”和“质朴”,失衡的心境使他气势逼人,而不考虑是否缺乏含蓄蕴藉。任意挥洒的畅快,暴风骤雨的节奏,墨色对比的强烈,极力扭转的遒媚,又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追求。这一系列的艺术处理方法,无不在字里行间充溢着一股郁勃的冲天之气,雄浑、健朴,令人不可逼视,这种盛气凌人之势直可独步明代书坛。又多用燥墨,浓厚干枯,粘合飞白,色彩对比强烈。用笔的使转挺劲绞结,坚韧有力。而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还有他的横画,居然多有转折,起伏摇摆不定,其撇捺更有曲笔,给人不顺畅的艰难的感觉。但其结体还在极力坚守汉魏风骨,取其自然变化,有时狭长过甚逾越法度,有时横向扁方,或紧上松下,或左高右低,分间布白不计均衡等匀,直如作画一般,宽可跑马,密不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