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环珍珠:泰州教育 - [幸福地教 幸福地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45:56

幸福地教 幸福地学

——看泰州教育的幸福表情

■本报特约通讯员钱建虎 戴 荣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70岁的爷爷突发奇想,自己生在旧社会,没有上过学,现在条件好了,何不和孙子同校读书?祖孙走在上学的路上,小孙子有件事老想不开,就问:“您想上学不错,可有件事不大好办。”爷爷问:“啥事?”孙子:“万一您犯了错误老师叫家长,您让谁去呢?”

  毫无疑问,经济的加速发展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每个人接受终身教育也已成为可能。然而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另一个命题是,我们的学校距离教育的本质有多远?

  这是一个无法用长度丈量的命题。

  至少,在学校犯了错误担心叫家长的孩子是不幸福的。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江苏省泰州市各级各类学校课堂内外,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面庞上已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幸福表情……

 

  幸福表情1

  让孩子在家门口读好书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战略。放任城乡学校发展差距不断加大,是对整个民族不负责的行为。

 

  姜堰市兴泰镇农民潘东升决定把女儿从县城里的学校转回镇里的初中上学。“四中的窦爱华到兴泰当校长,我信他。”潘东升满怀信心地对乡邻说。

  潘东升所说的四中是姜堰市城区一所比较有名的初级中学,该市周边乡镇的不少农民每年开学前后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孩子往这里送。窦爱华原先是姜堰四中的教务处副主任,教学实绩突出,在当地很有影响力。

  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姜堰市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安排城区学校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当校长,把城区学校的一些先进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带到农村。窦爱华是其中的一员。

  “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教师队伍素质的问题。一些教师想尽办法往城里钻,留下的多数是‘老弱病残’。”窦爱华说,刚到地处偏远的兴泰学校时,当地教师的状况让他吃惊,“平均年龄45岁以上,许多教师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电脑操作也是一窍不通。”

  窦爱华逼着一辈子没讲过普通话的老教师跟着年轻人学普通话,教案一个个过堂。抱怨的人不少,窦爱华的理由很简单,“政府给教师的收入逐年增加,我们培养的的优秀学生越来越少,不亏心吗?”

  “让孩子在家门口读好书,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四个基本均衡。”泰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对各地提出了明确要求。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泰州各地教育部门近年来的一项紧迫工作。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如义务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城乡学校互派教师交流,优秀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捆绑考核。一些地区还规定,新分配来的教师全部下乡,没有在农村学校工作经历的教师不得评定高级职称。

  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教育搞好了,就是帮助农民致富。他的理由也很简单:村民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择校费加上租房照看孩子,一年起码2万元,“如果乡镇学校搞好了,在家门口上学,不就是每年给这些家庭增收2万元吗?”

  事实上,近年来泰州各地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推出“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配套”等工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各地城乡学校差距明显缩小。

  在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努力下,一些农村学校的老师动员学生回乡读书时,声音也响亮了许多。“单就中考升学而言,考同样的分数,农村学校要比城市学校有更多的机会到重点高中读书。”

  按照当地有关规定,热点高中指标生录取必须拿出50%的名额分配给各农村学校。结果是,这些热点高中对城乡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可能相差25至30分。

  “教育均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农村教育单向倾斜,让每个孩子能进好学校,关键是统筹配置好区域教育资源。”泰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人口出生率降低直接导致农村学校生源萎缩,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又呈现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趋势。泰州市教育局提出,当前要突出做好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一是适度控制城区学校和班级规模,抑制过度膨胀。二是农村学校科学布点,根据地理环境、人口变化等因素设置义务教育学校。三是在农村全面推进小班化教育。

  幸福表情 2

  多一些穷人教育学的情怀

  学校的大门向人人敞开,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40岁的童向东在泰州市区的一些建材市场揽活,平均每天收入不足100元。童向东来自泰兴农村,妻子患有慢性疾病,他在市区租的房子破旧阴暗。即便如此,说起正在市区城东小学念六年级的女儿,童向东还是一脸笑容:孩子在这边上学不用交钱,杂费、书费政府都免了,“学校好,老师好,对待农村孩子跟城里一样,我一百个放心。”

  童向东的放心源自泰州市的一项教育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城区公办学校就近读书,跟城区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这项政策在泰州各市(区)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有关调查显示,该市所辖市区90%以上随父母流动的儿童都在当地公办学校读书学习。“让流动的花朵开放得更美丽”成为众多学校新的办学追求。

  也有不少农村孩子不能跟随在外打工的父母,他们留在各地农村成了留守儿童。

  这几年,泰州市关于留守儿童的话题特别受当地媒体青睐,有关部门或组织帮助留守儿童的做法时常见诸报端。

  14岁的小吴在兴化市一所农村初中上初一,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每到寒暑假,小吴就会玩失踪,爷爷奶奶急得不行,在各村张贴“寻人启事”。

  以前小吴一直在网吧玩游戏。“现在不行了,老师看管得紧。网吧里没有成人身份证也不让进了,每天都有义务监督员巡查呢。”小吴说,今年暑假没有再进网吧打游戏。

  “留守学生关爱工程”被列入泰州各地农村学校的重点工作,要求大批骨干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学生结对帮扶。按照有关规定,各班级为留守学生建立信息卡,并实行动态管理,教师随时跟孩子保持联系,还要定期与孩子的父母、代管人、结对帮扶人员沟通。

  尽管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抚慰,但泰州各级教育部门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孩子成长造成的消极影响。教育部门鼓励各地农村学校建立寄宿制度,让留守儿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兴化市对住校留守学生膳食作出规定,确保每个孩子每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个水果,并对困难学生实行财政补贴。

  正是本着穷人教育学的情怀,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成了这几年泰州市委、市政府领导说得最多的话,提得最多的要求,也是他们动脑筋、花工夫做得最多的事。

  在泰州,除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以外,还有一群孩子受到特殊照顾。

  前不久,占地80余亩的泰州特殊教育学校新校落成,141名残疾学生搬进“新家”。在这里,学生不仅拥有更美的环境和更完备的设施,而且享受全免入学,学校不仅免去学费、书本费、住宿费,自去年秋学期始连伙食费也全免了。

  “为孩子治病花费巨资,多数家庭因病致贫。”泰州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丁德海介绍,一些学生家长过去交纳伙食费,都是一个钢蹦一个钢蹦地掏,一学期几百元伙食费要分好几次才能付清,“听说学校免伙食费,有家长当场跪在地上,直念叨共产党好!”

  泰州特校对残疾学生的技能培训是一大特色。一名学生的手工作品在街头被卖出800元的高价,在今年的一次义卖活动中,40件学生作品拍卖了5000多元。

  近两年,该市所有特殊教育学校都实现了搬迁或改扩建,新增总投资5000多万元,生均占地面积17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7平方米,高水平、高质量、按时间完成了江苏省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任务。

  幸福表情 3

  营造能发出笑声的课堂

  孩子老远看到学校就欢呼雀跃,而不是愁眉苦脸,这才是理想中的好学校。如果孩子厌烦了校园,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靖江市生祠镇中心小学低年级教学班,一间教室的门上画着一颗开心果,上面写了一句话:“相信自己,我能行。”

  这是一堂识字课。上课了,老师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拼音知识自己认读,然后问同学们认读起来有什么困难,哪些同学能试着认读?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老师说,想试的都来吧。教室里热闹得很,有调皮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老师说:“不听话,把你扔到窗外。”学生回答:“老师,窗户有窗棂,你扔不出去。”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笑了。笑声中,调皮学生端正了坐姿。

  “课堂不仅是学习场所,也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能让孩子幸福地度过每一堂课,我们就无法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泰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营造能发出笑声的课堂,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过程的幸福,成为该市中小学优质课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泰州的一些中小学,学生不再被要求挺直腰板,背着手老老实实地端坐着,而是可以围在一起,进行交互式学习。在这种教学情境下,该市先后推出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泰兴黄桥初中“两学一归纳”课堂教学模式、泰州实验中学“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和泰兴一高试卷讲评课模式,京剧进课堂、书法教育、国际象棋等活动也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考试通常是引导教学的指挥棒,靖江市教育局的一项开放式考试改革在当地引起震动。该市小学期末考试实行四个“开放”:试题来源开放,只要符合教改要求就行;命题人员开放,什么人都可出题;试题答案开放,答案不唯一;考试分值开放,上不封顶。考试过后,学生兴奋不已。不少人拿到了从未考过的高分,成绩最好的学生得了130多分。

  对好教师的评判标准也在悄悄发生改变。泰兴市一些学校让学生制定出好教师标准:能用鲜明的、有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向学生阐释高深的道理;能明确说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教学重点,并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质疑、讨论;学识渊博,但并不装作“知晓一切”;努力让自己的教及学生的学变得有趣……

  经历中考的洗礼后,职业学校的学生通常被排斥在优秀学生的队列之外。“职校学生一般都怕学习,给他们上课简直是受罪。”一位职校教师曾经抱怨。

  “不要抱怨孩子们,也许是我们的教育错了。”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李明华说。去年5月,李明华接受了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NFTE课程教学培训,成为泰州市首批NFTE课程教师。她发给学生的教材名为《如何成功创办一个小企业》,教材内容除了一个个小故事,多数是空格,需要学生自己填空。

  李明华让学生在课堂上玩“开火车”的游戏,一位学生当火车头,10多位学生充当车身、车尾,“火车”沿着“轨道”运行,周围密布“障碍”。除了担任火车头的学生可以睁开眼睛,其余人都必须闭眼,有一人违规,就意味着火车翻车出轨。许多“火车”开不到终点。李明华让学生写下感受,填到教材的那些空格中。

  “感谢李老师上的那些课,也感谢学校为我们安排的那些创业实践活动。”刚从这所学校毕业的纪建伟说,他是第一批在学校创业园开设模拟公司的学生之一,今年暑假,他创办的3家公司已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正式挂牌营业。这位曾经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去年4月受邀赴美国参加全球创业精神大赛颁奖盛典,全球获此殊荣的学生仅有30位。

  一位教育家说过,最好的教育,是隐蔽了教育目标的教育。闲暇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经济教育、节日教育……都成为有效的校本课程,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丰富情感、完善人格、学会交际、形成社会性品质。

  种种努力之下,泰州市正朝着这一目标稳步前行。

  幸福表情4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没有教师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有学生幸福地学。教师不只是在为学生服务,教育活动本身也是教师的主要生活方式,如果教师在教育中不能感受到幸福,其人生也很难幸福。

 

  几年前,泰州市区一所重点高中的老师接手高一新生时,曾有过这样的开场白:“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这所文明监狱!你们要在这儿服刑三年,但愿你们尽早结束刑期。我警告你们,如果考不上,就要加刑一到两年!请不要笑!其实你们还好,早晚要离开此地,不像老师,可是无期徒刑啊。”

  幽默诙谐之外是十足的无奈。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太大,平常休息时间得不到保障,节假日还要补课,长时间处于反复讲解、机械训练、大量作业、不断考试的重复劳动状态。

  没有教师心灵的舒展,何以会有孩子心灵的舒展?教师自己都感受不到幸福,又如何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幸福?

  2007年10月,泰州市教育局出台《深化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八项规定》(简称“减负八项规定”)。该规定明确了公办学校学生就近免试入学、节假日禁止补课、禁止按分数给学生排名等要求,还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今年起,教育部门更是在全市范围内严格纠查违规补课现象。

  “规定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在给教师减负。”泰州市区一位中学教师表示,暑期和家人出去旅游过去一直是奢望,今年终于成行,有一种久违的幸福感。

  当然,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唤起更多的幸福感,远非一段法定假期所能承担。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各地教育部门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来源于物质生活,建立有效的工资福利增长机制,才能让教师心情愉快地工作。”靖江市教育局幼教科负责人江玲芳说,以幼儿教师为例,几年前,幼儿教师全部是临时身份,工资待遇很低,不少人工作敷衍,上班期间兼做家务。2007年开始,该市将幼儿教育完全纳入国民教育序列,所有幼儿教师由教育局人事代理,跟公办教师一样评定职称,领取绩效工资。“现在,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甚至超过了中小学教师。”

  教师的幸福感更多源于精神层次的追求。政府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一些学校也试图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幸福元素。

  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的入口处,一则标语特别醒目:“学校好,是因为你好!”这条标语被有关媒体评为“2009年校园最强悍标语”。“老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可以从中找到一种自信和安慰,并因之产生愉悦。”校长王中意说,该校校园内还巧妙布置了1000个美文片段,“相信那些精致灵动的文字,会默默浸染师生的情绪,构筑心灵休憩的净土。”

  使教师有成就感、荣誉感和巨大的社会价值感,是教师心灵幸福最重要的源泉。这一点在泰州教育界似乎已成为共识。由此派生的创新举措很多,一些学校的做法屡屡引发媒体关注。

  靖江市教研中心教研员深入农村小学随堂听课,从学生能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评价教师,并对达标教师发放“随堂优质课”证书。高港区教育部门在各学校组织选评“星级教师”,星级教师享受一定的科研补贴。姜堰市教育局组织教师博客大赛,鼓励教师撰写个人博客。

  有教育学家指出,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在这种体验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要让教师拥有幸福能力,并进而“移植”到学生身上去。

  可以肯定的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幸福教育在泰州已开始破题。(发表于2009年9月24日《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