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和女人成熟年龄:标中美女 历史人物之四大美女(二)王昭君、杨玉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5:17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杨贵妃) 中国的四大美女究竟谁排第一,本来已有定论,不过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貂蝉次之,王昭君再次,杨玉环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还有一说是褒姒,西施,妲己,杨玉环。并称为:“笑褒姒 病西施 狠妲己 醉杨妃”。 四大美女烟中来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曾本亮  

        在中国香烟的大世界中,四大美女的烟标显得很耀眼,20世纪80年代后期云南绥江雪茄烟厂就生产了“美女”卷烟,这套烟标有5枚,首枚主图为四大美女集体图,其余4枚分别为“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貂婵拜月”和“贵妇醉酒”图景。烟标中的美女是用金线勾画人物轮廓的,在衣裙上分别以钴蓝、熟褐、群青、翠绿着色,使人物看上去秀丽、传神、别致。另外,单列的烟标也由不同的厂家竞相问世,一款胜似一款,一图赛过一图。   “昭君”香烟 这个牌子由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烟厂出品。图中淡黄色作底,昭君有伺女陪伴,更加显现出才艺非凡、美貌袭人,丰容靓饰,光艳照人 。烟标正版为昭君怀抱琵琶的半身画像,副版写有董必武先生为昭君墓题的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使昭君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昭君自请远嫁匈奴。据传“昭君出”时,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空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的掉落在地,“落雁”由此得名。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  
       “贵妃”香烟 这个牌子由榆林、平乐、黄平和蛙埠等卷烟厂出品。无论哪个厂子的烟标,其图案都非同一般,都能把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美艳多姿的风采凸显在图案之中。
  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唐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传说杨玉环在花园中赏花时悲叹自己的命运,用手抚花,也许是含羞草,也许是别的原因,花瓣收缩,花叶垂下。被宫女看见,就说杨贵妃与花儿比美,花儿都羞得低下了头,故称“羞花”。杨贵妃不仅姿色绝代,而且善歌舞、精音律。其初为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因貌美,被玄宗宠幸,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被册封为贵妃。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诛贵妃之兄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杨贵妃被迫自缢。                   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唐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传说杨玉环在花园中赏花时悲叹自己的命运,用手抚花,也许是含羞草,也许是别的原因,花瓣收缩,花叶垂下。被宫女看见,就说杨贵妃与花儿比美,花儿都羞得低下了头,故称“羞花”。杨贵妃不仅姿色绝代,而且善歌舞、精音律。其初为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因貌美,被玄宗宠幸,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被册封为贵妃。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诛贵妃之兄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杨贵妃被迫自缢。
   

大汉明珠王昭君,琵琶一曲弹至今

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秭归)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的美称。千百年来,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代代相传,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据史载,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后宫)”。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致使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皇帝),积悲怨”。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出于欲统一匈奴的政治需要,第三次求见汉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出于多方考虑,汉元帝答应了呼韩邪单于的请求。此时,为逃脱“老死宫廷无人问”的悲惨下场和出于促进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王昭君主动请求远嫁塞北,充当“和亲使者”。于是,汉元帝便将后宫待诏身份的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这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其实,把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更确切地说是西汉王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点从汉元帝赐予昭君的封号“宁胡瘀氏”上的“宁胡”二字就可以明显看出。)的重大政治使命以“和亲”的名义压在一个柔弱女子的肩上,这不能不说是西汉政权的悲哀与耻辱。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结束了汉、匈这两个政权长达近160年的敌对状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也都对汉、匈政权起到了优势互补的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据史书记载,汉元帝赐呼韩邪单于共五女,其四女皆不记姓名,也无封号,唯独昭君一人名留青史,可见王昭君的地位与作用在五女中是十分特殊的,这也说明王昭君具有较强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才华。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不论现在的人们出于何种需要的宣传渲染,笔者始终坚持认为昭君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孤身远嫁人地两茫茫的穷边之地,昼观北雁南飞,夜闻胡笳悲鸣,在冻天衰草之间,柔弱的昭君思国、思乡、思家、思亲,甚至思情之情又可以对何人倾诉呢?!正所谓:苍茫大地,唯见胡服骑射;万里云天,谁怜孤雁徘徊?!据《汉书.匈奴传》载:“昭君,赐单于(呼韩邪单于),号宁胡瘀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死后,立雕陶莫皋为复株累若提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须卜居次。”这就是说,在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又被继任的复株累若提单于娶做妻子,并且又生育了两个女儿。这种随着权位传承而“复妻”的做法是当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贵族中的传统。但自幼受汉家文化熏陶的王昭君是不是在心理上能够接受这点就很难揣测了。从“复妻”这种传统上来分析,在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妻子和子女都只是男人的附属财产而已,即使是当做最珍贵的“遗产”而进行的“交接”,也是对女人的一种不尊重,在这“复妻”的传统中,作为承受者的女性又会有多少自主性可言呢?研究王昭君,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立足于“人性”二字,而不能过于强调政治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还王昭君以本真。

为纪念王昭君所做出的杰出历史贡献,在内蒙古建有多座昭君墓。但因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都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所以真正的昭君究竟魂归何处难于考证。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因是昭君的衣冠冢,可以说是“准昭君墓”。该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上世纪70年代又进行了重新修筑。如今的昭君墓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体状如覆斗,是由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顶建有一座凉亭。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横贯东西、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便映入眼帘,呼和浩特市全景更是一览无余。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其真实的“名”和“字”却至今是一个难解的历史谜团。关于王昭君的姓名,史书记载相当简略,又不尽统一。《汉书.匈奴传》载:“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昭君字嫱。”这两处对“嫱”字究责是名还是字的不同记载,反映了当时对王昭君的姓名就有不同的说法。近年又有人经考证认为“王嫱”只是一个记言义的符号,而“昭君”则疑是一种封号。综上理由,可知昭君姓王,名、字不详。久而久之,昭君、王嫱这些标志她政治身分或出处特征的称呼被当成了她的名字并且流传开了。时下普遍认为: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一九七九年版)在“王昭君”条下说她是“西汉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

纪念王昭君这位促进了民族友谊的“友好使者”,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烟厂和湖北秭归卷烟厂都曾经出品有《昭君》、《王昭君》牌烟标。单从烟标鉴赏的角度来看,无疑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烟厂出品的系列《昭君》烟标更具价值。在此仅拿该厂一枚横软84S版《昭君》为例进行一下赏析:该标正版为昭君彩色半身画像。画像上的王昭君容颜秀丽,眉宇间隐现离愁;曼妙的身姿紧紧地包裹在一袭狐裘之中,昭君左臂弯抱着一把琵琶,右手五指轻舒,似欲弹奏,但这位江南女儿的心曲又会有何人可解呢?该标副版为彩色昭君全身画像,在身体两侧以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游昭君墓时所题下的诗句做衬托,诗云: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整首诗以金色设底,除了董老诗意中对昭君的赞美外,还喻示了昭君那金子一般的品格。整枚烟标以淡青色素花做底,似万里长天纷纷扬扬飘洒的雪花,既喻示了塞北那苦寒的气候条件,同时又隐喻了昭君为了促进民族友好而甘愿牺牲的伟大情操。五行金为首,金黄色在我国同时也代表着尊贵,副版和左侧板金色的“昭君”标名表达了后人对昭君的敬重与爱戴。该枚烟标整体设计的色彩分明,浓淡相宜,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与美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天生丽质可“羞花”的杨贵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和西施、貂蝉、王昭君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但也许真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杨贵妃虽然也曾经度过了一段颇为荣宠的“光辉岁月”,但最后却也只是落得了个“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惨结局。历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但有些记载却是互相矛盾,使人莫衷一是,对于杨贵妃的真实名字以及死亡之谜也一直以来难有定论。

杨贵妃的事迹在作为正史的《新唐书》和《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书中都有记载,但对于杨贵妃的真正名字这几本著作中却都没有提及。据与杨贵妃同生长在唐朝天宝年间的四门助教(官职)许子真撰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记载,杨贵妃小名玉娘,为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人。杨贵妃名玉环的说法最早见于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一书。但此时杨贵妃已经是“花钿委地无人收”将近一百年了。

据史书记载,杨贵妃原为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来被唐玄宗父夺子爱占为己有。为掩饰这一有悖常伦的丑事,唐玄宗打着为自己母亲窦太后荐福的旗号,先是令杨贵妃出家为女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好不容易熬到了杨贵妃守戒期满,于是唐玄宗立即下诏令其还俗,并将之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旧唐书》称杨贵妃“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因此,唐玄宗对其“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就不难理解了。据《古今宫闱秘记》记载,唐玄宗曾经说过:“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可见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然而虽然唐玄宗对杨贵妃极其宠爱,但出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故此在皇后之位虚悬多年的情况下仍然一直没有将之册立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但杨贵妃虽然不是皇后,但享受到的却是差不多的待遇规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爱屋及乌,杨贵妃的父亲及弟兄姊妹等很多亲戚也得到了封赏。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12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奸臣杨国忠(杨贵妃堂兄)为借口在范阳率部将史思明等起兵叛乱。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所以很快叛军就直逼长安城下。面对危急局势,唐玄宗只得仓惶出逃。经过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时,扈从禁军在右龙武军将军陈玄礼的带领下因怨愤而哗变,自行处死奸相杨国忠,并要求玄宗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不得不将时年已38岁得杨贵妃赐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千古名篇《长恨歌》中这样描述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关于杨贵妃之死历来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这么三种:一种认为杨贵妃当时被赐死于马嵬坡;一种认为杨贵妃在乱军中逃出而流落民间;更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被唐玄宗用李代桃僵之计送到了日本,至今在日本山口县仍有杨贵妃墓。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尚有待专家学者研究,但笔者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杨贵妃是绝无生理的。其实,探讨杨贵妃当时是生是死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今人要以史为鉴,勿蹈前人后辙。

为纪念杨贵妃,陕西宝鸡卷烟厂曾经出品有《华清池》84S规格横软烟标。该标以白色设底,正、副版主图相同,均为杨贵妃在华清池沐浴的图案。画面上的杨贵妃左手捻着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举起在面前,细看其面部表情,似乎已深深陶醉在幽幽花香之中。该标人物色彩艳丽,形象饱满,但画面上的杨贵妃却是丰胸细腰,和历史记载中的胖美人形象大相径庭,这说明了该标设计者历史知识的匮乏,同时也说明了历史人物烟标在设计上的随意性,这点是必须批评的。此外安徽蚌埠、陕西榆林、贵州黄平等卷烟厂也出品过多款《贵妃》烟标,一些烟标收藏爱好者也将之认为是专指杨贵妃。但笔者认为“贵妃”作为古代皇帝妃嫔的封号之一,以此认定此《贵妃》就是专指杨贵妃未免过于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