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兹威尔sp47怎么样:《复礼》?第二十三章:“爱”需要被准确定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24:18
:“爱”需要被准确定义

 

和上一章所提到的“对礼的认识单元”一样,另外一个与“礼旋钮”关系密切的因素——“爱”也可以为礼的个性层建设提供线索。图21.1的那个完整的“人文系统图”比较详细地描绘了爱与人文系统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

 

 



图21.1 人文系统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爱的洋流”从“欲望单元”流经“礼旋钮”,最终抵达“仁旋钮”。在这个过程中,爱的性质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开始的“欲爱”发展为“友爱”,最后成为“仁爱”。“爱的洋流”流经“礼旋钮”时所表现出来的是“友爱”,同欲爱和仁爱相比,友爱有着它的特殊性。欲爱产生于欲望,表现为爱情,是在一个时间段内针对某个人所产生的爱。而仁爱则是没有特定对象,是将人的整体视为对象的一种爱,这是一种博爱、大爱。同这两种爱相比,所谓友爱既不像欲爱那样狭窄,只针对某一个人,又不像仁爱那样广泛,忽略个人而针对人的整体。友爱的对象是人,是身边的人、是熟悉的人、是亲人。于是,友爱就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同时,爱作为我们生存的一种环境,与我们正在建设的礼密切相关。在这里,使用“友爱”这个词来表示所有形式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当然,它一定包含朋友之间的关爱。但不仅如此,两代人之间的,诸如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也属于友爱的范畴。它还可以表现为师生之间、隔代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爱。总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就属于友爱。它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相互信任、相互欣赏而产生出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在我们看来是非常美好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某人声称自己深爱另外一个人,拼命为他做事,然而,所谓被爱的一方却不买账,拼命想逃离这样的“爱”。这种故事经常发生在两代人、也就是父母和儿女之间。此时,我们会产生许多疑问,既然是来自他人(这个他人大多情况下是父母)的爱,被爱着的人为什么要逃离呢?难道是爱使他不舒服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不得不对爱的进行划分。有些爱我们会感觉很舒服,可以尽情地享受,有些爱却会让人不舒服,让人总想着逃离。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无法通过效果来区别什么是爱,似乎只要某人声称他爱谁就可以了,至于被爱的人的感受却是无关紧要的。不是吗?当父母大声地宣布爱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你看到过子女站出来反驳吗?然而,通常做父母的在公众场合宣称爱自己的子女,特别是已经成年的子女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可以肯定的是,此时,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对于某件事存在着分歧,子女在试图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以及应对的方法,显然他们所提出的应对方法与其父母所预期的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并没有与子女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因为有更为简单的、可以让子女顺从自己的方法存在,那就是宣称我爱你们,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可以看到,此时,爱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变成了迫使对方按自己的意愿办事的工具;此时,爱已经成为了名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呢?原因就是我们对爱的定义过于宽泛、不够准确,好像什么都可以说成是爱。我拼命的对你好可以说成是爱,拼命的对你不好也可以说成是爱,因为这样可以锻炼你的品格。在“爱”没有一个准确定义的情况下,一个人声称对另外一个人的爱是难以判别的。然而爱并非独自存在,它是人文空间的外部环境,如此一来,对于爱的这种定义不准确的状况显然不会促进礼的建设,对礼的建设是有害无益的。可见,在讨论爱对礼的个性层所产生的作用时,我们需要对“爱”进行准确地定义。

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出来爱是什么吗?这个问题一问出来,我们的脑海里会呈现出许多答案:爱是美好的情感、爱是纯洁的友谊、爱是无私的奉献。如果查一查“百度知道”,有个答案更为离谱:

 

爱是什么?爱是无限深情,也是云淡风轻;

爱是什么?爱是紧紧拥有,也是毅然放弃;

爱是什么?爱是绵绵无限,也是藕断丝连;

爱是什么?爱是异样坚强,也是软弱异常;

爱是什么?爱是固执坚持,也是惶然退让;

爱是什么?爱是吐露真实,也是无奈谎言;

爱是什么?爱是情比金坚,也是其薄如纸;

爱是什么?爱是言重泰山,也是真爱无言;

爱是什么?爱是炙热如火,也是酷冷如冰;

爱是什么?爱是春风得意,也是黯然销魂;

爱是什么?爱是天长地久,也是刹那无痕;

爱是什么?爱是不可理喻,也是莫名其妙;

爱是什么?爱是铭心刻骨,也是努力遗忘;

爱是什么?爱是瑰丽美妙,也是丑陋无比;

爱是什么?爱是玫瑰茉莉,也是一草一虫;

爱是什么?爱是高山大海,也是阳光雷雨;

爱是什么?爱是宇宙星球,也是芥子须弥;

爱是什么?爱是一切一切,也是子乌须有;

爱是什么?爱是荡气回肠,也是黯然神伤;

爱是什么?爱是重逾泰山,也是轻若鸿毛;

爱是什么?爱是绝版绝唱,也是亘古永远。

 

你看,似乎什么都可以说成是爱。无论我对你做了什么,我都可以在这众多爱的定义中找到一款以适合我的行为。于是,无论我的所作所为对你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给你带来何种感受,只要我声称这样做都是源于“我爱你”,我对你所作的一切就都找到了坚实的依据。面对爱的这种多重定义,你能够反驳吗?有些难,因为一旦反驳,你就是在破坏双方的美好情感,就是在亵渎爱。显然,这是不公平的,人们应该有权利依据自己的感受来判别来自他人的爱。没错,真正的爱的定义简单明了,而且与被爱着的人的感受密切相关。《论语》中孔子所说的“爱之能勿劳乎”可以说是判别爱的唯一方法。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爱他能让他轻松、愉快吗。所谓“勿劳”,就是不用操劳的意思,这里不仅指身体的“勿劳”,还包括心灵的“勿劳”。只有当一个人在与他人相处时感觉舒服、感觉不辛苦时,我们才可以断定这个人正在沐浴着来自他人的爱,无论那个施爱的人是否说出来。有了这样的定义,我们就可以非常简单地判断哪些人在爱着我们,我自己又在爱着哪些人。有了这样的定义,就使得那些以爱为名义,并试图通过这种名义控制我们的人暴露其真正的用意。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有些担忧。如果只有“勿劳”才是判别爱的唯一方法,那么,那些放任自己孩子随心所欲的家长岂不是给予了孩子很多爱吗?没错,放任孩子随心所欲就是爱,而且是溺爱。由此可见,爱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但这并不影响“勿劳”作为判别爱的唯一标准。有谁说过,爱就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呢?从“人文形态图”上可以看出,爱只是人文系统的一个外在环境,真正使得系统良好运行的因素取决于系统本身,并不取决于外部环境。一个没有爱滋润的人,他的人文系统不一定会崩溃。同理,一个有着很多爱的人,他的人文系统也不一定不出问题。爱对人文系统可能有好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有好的影响,但爱对人文系统的良性影响并不是必然的。反过来说,沉浸在爱之中的人文系统应该说是幸运的,但人文系统的运转并不是一定需要爱的滋润,爱不是人生的必要条件。有了这样的对爱的认识,我们就更需要分辨爱的真伪,更需要看清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是“以爱的名义”。

在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有一个与爱很类似,那就是“关心”。可以说关心是一种程度低一些的爱,正因为如此,关心才与爱有着许多类似的地方。上一段我们看到了“以爱的名义”和真正的爱之间的差别。同样,与关心大相径庭的是“以关心的名义”。在社会交往中我们经常会关心他人,也经常会被别人关心。值得指出的是,在众多的关心之中并不是所有的关心都是真诚的。有些“关心”事后来看原来是假的,原来是好奇心、控制欲所致。这样一来,原本我们在接受别人的“关心”时所以表达的感谢就被愚弄了。怎样才能在早期就判别出来哪些关心是真诚的,而哪些“关心”是以关心为旗号而侵犯我们个人时空的呢?和判别爱的方法相一致,我们只要观察那些来自他人的关心是否给我们带来了麻烦,是否使自己不舒服。如果是,那些带来这种不舒服感觉的“关心”就不是真的。一个不在乎我们的感受而宣称“关心”我们的人能算的上关心我们吗?这样的判别方法不仅可以用于他人给予我们的关心,也可以用于判别我们给予他人的关心。当我们试图去关心他人的时候,应该首先看看自己的关心是否会造成对方的不愉快、不舒服,如果是,那就说明我们的关心不太恰当,不应该去做。人的感受是如此之重要,就如同穿在鞋里的脚一样,脚的感受才是恒量鞋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可以恒量爱、恒量关心的标准经常被我们所忽略。我们经常会被鞋的品牌、样式所吸引,并为此忽略了脚的感受。

有了“勿劳”这样的标准,使得我们可以很简单地看清人与人之间的爱;有了自身感受作为依据,使得我们可以简单地分辨来自他人的关心。这种注重自身感受的判别方法正是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必然推论,是绝对光速宇宙观中时空相对、独立的必然结果。

在礼的个性层建设中,每一个人所拥有的爱的环境各有不同,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应对方法。但是,当爱被准确定义之后,那些在我们身边、原本毫无头绪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清晰起来。当我们看清了周围的环境之后,自己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就变得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