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少女峰俯瞰图片:中药鉴定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4:54:50
中药鉴定学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应用学科。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国、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门“保持寻新,整理提高”学科。 

中药鉴定实质:就是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对新药源开发利用。

药物: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保健作用物质。(保健作用—帮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

药物可分为

1、天然药物——天然产物及其制品:

A:大黄、人参、黄连

B:洋地黄叶、麦角。

2、合成药物(化学药物)

A:人工合成化学品:头孢菌素、青霉素、VC、VA、VD等。

B:生化制品:转移因子、白介素等。

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而用于临床药物

中药是药物组成部分之一,以祖国医学体系为主。

动植物:如:人参、黄连、肉桂、牛黄、羚羊角等

1:中国——中药材:国药:我国著名特产中药材。

2:国外——生药Crude drugs来自动植物原料、生货(水浒生货原药)

生药学——Pharmacognosy(以现代医学体系来研究药物来源、应用等)

例:鱼肝油—鲨鱼提取脂肪油为生药,其脂肪油高含VAD,治疗缺VA,VD所致夜盲症

    洋地黄—强心甙:地戈辛、西地兰治疗心律衰竭。

生药主要关键在于临床用于何种体系:甘草、大黄既可以是中药也可以是生药

(望各位同学千万注意)

中药材:主要指初步加工产于天然动、植 矿物原药材。

中药当今发展状况:(供参考如下)

一、 中药业正面临国际挑战和新机遇

1、 日本:将汉方药研究改为东洋医药学。

2、 韩国:一药养百药,形成高丽参种植、加工、出口一条龙,中药产业化初具规模。在欧洲市场上90%以上浓缩人参或整参来自韩国

3、 西欧:

随着“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影响,

以及预防为主医疗模式转变,

西欧“军团”也开始用大量以自然植物为原料生产药品。

意大利23%、法国24%、德国38%

前苏联42%每年植物药品比重也日趋上升。

二、 我国中药发展形势和现状

1、 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可供植、动、矿物已愈8000种,中药饮片厂1500多家,中成药厂684家,中药材生产基地561个,具有一定明显优势。

2、 加入WTO以后,发展与挑战共存。我国受到财力限制,设备、工艺、剂型还比较落后,国际地位不尽人意。(我国中药业出口每年不到3亿美元,占全世界总额1.3%)

3、 为了迅速加快中药业发展,先采取了众多优惠政策,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使中药业尽快产业化、现代化、与国际接轨,早日步入世界前列。(创品牌,创高效、知识化、技术化等),达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

4、 资源开发,受到世界各地广泛重视和关注,我国中药资源普查取得令人可喜成绩。

中药鉴定:“整理提高,保质寻新”

一、 发掘整理祖国药学,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1、  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中药品种复杂,商品中药材存在着以伪乱真、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错综复杂现象和问题品种。

中药混乱品种由来与原因

中药混乱品种从古至今,例如:细辛与杜衡

A. 正品药材生产不足、供不应求,

B. 盛名之下,伪多冒替,

C. 外形相似,貌似实异,

D.南北差异,

E. 医药脱节,药不对症。

(3)、中药混乱品种表现形式

弄虚作假,以伪乱真;

异物同名,冒名顶替;

同物异名,颠倒错用;

交叉混用,事出有因。

两药易名,颠倒错用。

一物多种,玉石难分

相沿袭用,旧习难改;

动矿不分,混淆使用

正品短缺,胡乱取代,

“新品种”层出不穷。

(4)、澄清混乱,拨乱反正主要途径和措施

A、调查鉴定  

B、本草考证  

C、实验研究  

D、临床验证  

E、具实正品

F、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生产  

G、行政与组织措施(宣传教育,控制收购。检查监督,限制使用。统一药名,以法治乱。)

(5)、重视中药“新兴品种”呈现与前景。

“新兴品种”即新兴优良药材品种简称。是异物同名药材中后起之秀,是正品中药新源泉。

如:新(软紫草)>硬紫草   

新疆阿魏>阿魏    

广防已不同本草记载防已——新兴品种。

(广巴戟)正品巴戟天不同历代本草所论述种类——新兴品种

樟科山苍子(山鸡椒果实)>历史上毕澄茄。

酸橙是历史上枳实枳壳“新兴品种”

2、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见第1大点)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发展史

《本草》古代记载药物专著       (带有“最”字号本草要熟悉掌握)

1、《神农本草经》——已知最早药物学专著。

2、《新修本草》唐本草 李勣、苏敬844种,世界上、我国第一部药典

3、《图经本草》宋、苏颂为我国第一部注图本草

4、《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最完整一本本草专著

5、《本草纲目》明、李时珍,世界最著名本草

6、《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长编》清代、吴其俊,植物分类(中药来源鉴定)重要典著,文献。

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自学

第三章:中药资源

名词解释 

道地药材

淅八味

四大怀药

特产药材

第四章:中药采收、加工与贮藏

一、采收总原则:适时采收

1、根及根茎——秋冬   

2、茎木——秋冬   

3、皮类——春末夏初     

4、叶、花、全草——全盛期   

5、果实种子类——成熟期  

 6、其它:特殊处理

二、贮藏注意变质现象

1、  虫蛀   

2、  生霉   

3、  变色 

4、  走油    

5、  自然    

6、其它

三、 重点了解:气调养护法

第五章:中药鉴定

一、鉴定依据:

  1、《中国药典》2000版、(63—2000年版 )国家药品法典

  2、《部颁药品标准》

3、《地方药品标准》对其它地区无约束力,仅可作参照执行标准

二、取样:

(1)代表性  

(2)取样量适中(足够)3倍  

(3)留样

三、中药鉴定

(一)来源和品种鉴定

1、 观察植物形态(产地调查,采集实物,对照鉴定)

2、 核对文献

3、 核对标本

 探讨和深入研究新论点

1、 药材品种延续论

2、 药材品种变异论

3、 药材新生兴品种优选论

4、 药材基原(品种)单一性与有限多原论

5、 解决中药品种“异物同名”问题关键在于“统一药名”论

6、 优良品种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内在因素论

7、 解决伪劣混乱问题根本措施在于民展“道地药材”论

8、 品种相近,性效相似论

9、 品种虽同,在一定条件下,性效可变论

10、 研究中草品种,立足本国,放眼世界论。探讨药物历史渊源,使之正本清源。

(二)性状鉴定、宏观鉴定、经验鉴别、外观鉴定

就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便方法来鉴别药材外观性状。传统经验就是“形、色、气、味”。

现代理论包含:

1、形状:形象生动。如:“丁香”、“防风”、“蚯蚓头”、拳参、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野生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芹、紧皮细纹、珍珠须”。

2、大小,长粗,粗细,厚薄

3、颜色:各种药材颜色是不相同

丹参色红,紫草色紫,茜草色红,

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色黄。

乌梅色黑等。

注意:两种以上复合色描述,以后一种色调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4、 表面特征:是最有典型特征之一。

如:光山药,光滑。

甘草粗糙。

人参横纹。

海桐皮具钉刺。

香圆枳壳有“金钱环”。

马钱子—毛茸。

白头翁—白色茸毛。

蕨类根茎—叶柄残基,鳞片。

5、 质地:

软硬,坚韧,疏松,粉性,纤维性,粘性等特征。

经验鉴别术语:

松泡——南沙参,   

粉性——山药     

油润—— 当归

郁金——质地坚硬,断面半明或有光泽,谓之“角质”。

6、 折断面——折断时现象。

平坦——牡丹皮,显粉性      

黄柏——纤维性,裂片状分层

杜仲——有胶丝相连    

肉桂——颗粒性    

茅苍术——起霜    

甘草——粉尘散落

大黄——“星点”  

何首乌——云锦花纹     

黄芪——“菊花心”、“金井玉栏”

粉防己——车轮纹       茅苍术——朱砂点

7、气味——鉴别药材主要依据之一,衡量品质标准之一

如:阿魏、肉桂、麝香、檀香、丁香以气香为好

乌梅、山楂、木瓜以味酸为好。

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

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

8、 水试:产生特殊现象,简易方便,省时省力,特殊效果。

9、 火试:产生所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贵重药材、特殊药材要重点掌握,具体见P29和各论中药实例。

(三)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

A、组织构造    

B、细胞形状     

C、内含物

三者特征

中药材显微鉴别:

1、鉴定药材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

(1) 完整药材显微鉴定

(2) 破碎药材显微鉴定,具体方法和操作。

(3) 粉未药材显微鉴定,实验指导进行

2、 用于中成药显微鉴定:要求同学自学。

(四)理化鉴定

    利用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

    定性、定量,真伪优劣,新资源开发利用,栽培加工,扩大药用部分,中药、中成药质量标准制定。今后使中药产业现代化。与世界接轨,是大势所趋。

特别提示各个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要不断加强训练,以适应今后需要,社会需求。

具体要求重点掌握:蛋白电脉法,色谱光谱联仪。

熟悉:

(1)微量升华,荧光分析

(2)显微化学反应

(3)水分、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等药典规定

(4)色谱法(薄层、气相、高效液相)

(5)分光光度法(紫外、红外、原子吸收)

(6)有害物质检查(了解):

    (A)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DDT,六六六,BHC)

    (B)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

    (C)黄曲霉素检查(具体见P44)

(D)重金属检查


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

一、目与要求:

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四大鉴定方法

以性状、显微为重点,

原植物、理化定量为难点,

熟悉所讲授药材性状和鉴定重点依据,能运用所学鉴定知识为社会服务。

二、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根及根茎类中药(重点)

根:Radix,根茎:Rhizoma是植物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一定形态和内部构造。在药材中两者互相联系,并有之或单独入药。

第一节:根类中药

一、来源:

1、 被子植物根、牛膝、麦冬

2、 以根为主根和根茎,龙胆根,紫菀,徐长卿

3、 带有地上部分根,竹叶紫胡(春季刚长出小叶,连其采挖)

二、性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

1、 形状:(1)根:一般多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如:甘草、牛膝、白芷。

         (2)块根:形状多样;有纺锤形、圆锥形、不规则形。如:郁金、麦冬、草乌、何首乌。

   注意:某些根类药材其顶端具有短缩根茎称芦头,芦头数目可作为鉴定依据。

        单芦:桔梗,国产红参。       双芦:南沙参、朝红参。

        芦头脑凹陷茎痕部分叫‘芦碗’。人参、马牙芦

   表面特征:具纹理(沟)及皮孔,无节和节间,无叶痕

   断面:双子叶根                         单子叶根

(1) 表面具木栓组织                  无或少有较薄木栓组织

(2)形成层成环                        无形成层公有内皮层环

(3)中柱发达、木质部占大部            中柱小,皮层发达

(4)具放射状纹理,有

‘菊花心’,‘车轮纹’                无

(5)无明显髓                          有较明显

另外:注意根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物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含有黄棕色“油点”菊科植物茅苍术“朱砂点”。

三、显微鉴别:

首先确定锥管束类型,属双还是单,然后自外向内观察各部分组织特征,注意厚壁组织、分泌组织、细胞内含物有无,种类存在部位,双子叶植物根组织构造。

周皮→(皮层)[鉴定书中指层是发达栓内层(次生皮层)]→中栓鞘(不发达)→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无髓,双子叶须状根(紫苑、龙胆、细辛等)。通常其次生构造不发达,保留了初生构造特点。如:表皮、皮层、内皮层、髓等,有全部或有仅部分。

   后生表皮——表皮死之脱落,由一层稍木栓化外皮层细胞行使保护作用。如:细辛。

   后生皮层(Metaderm)——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如:川乌。

异常构造:

1、 同心性多环维管束(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新提法。由于中柱外方部分细胞(中柱鞘细胞)分裂产生薄壁组织从中发生新形成环,并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维管束,以后如此反复进行产生二轮、三轮等,这是在不下位置上产生了新形成层。如:牛膝、商陆,紫茉莉根。

2、 次生皮层具有维管束;何首乌

由木栓层下方薄壁细胞,韧皮产外侧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当根中央正常维管束形成后,产生新形成层,形成异常外韧型维管束。

3、 具内函韧皮部(Included Phloem)包含在次生木质产内次生韧皮部,正常形成层同时向内外产生韧皮部而成,如华山参。

单子叶植物构造——具初生构造    

表皮——发达皮层(内外)→中柱→辐射型维管束(木、韧相间作辐射状)→髓部。

根被:少数根表皮细胞分裂为多层细胞行使保护作用。如:百部、麦冬等。

第二节:根茎类中药

一、来源:

1、 蕨类:根茎;带叶柄残基根茎,狗脊、贯众。

2、 双子叶:根茎;(根状茎,)苍术

3、 单子叶:根茎,鳞茎,块茎,球茎。

二、性状:

1、 形状:(1)根状茎,柱状,石菖蒲

         (2)块球茎,天麻,荠子

         (3)鳞茎,类圆形,鳞片,厚肉质。

2、 表面特征:蕨类根茎(带有叶柄残基);鳞茎(鳞叶厚)

3、 断面:双子叶根茎

         外具栓皮(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具髓

单子叶根茎

         具内皮层环,皮层中柱可见散在维管束,小点,髓部不明显。

         蕨类:分体中柱数目,排列方式

三、显微:

双子叶根茎,具次生构造,与草本植物地上茎相似。

木柱层(或表皮或鳞叶细胞)——皮层(内皮层较明显)——中柱鞘——维管束——髓(明显)。

异常构造:

1、 具髓部异型维管束:大黄

原形成 层里端细胞恢复了分生能力,向内分生韧皮产,向外分生木质产形成。外木型——大黄

2、 具内生韧皮部(Infernal  Phlkem)

位于木质部下方细胞恢复分生能力,产生初生韧皮部茄科,葫芦科,萝藦科(柳叶白前根茎)例外。

3、 具皮层维管束,虎儿草科,落新妇

4、 具髓周维管束;正常维管束内方环髓部位有异型维管束散在(外木型)

虎儿草科、岩陀。

单子叶根茎构造:初生构造,与单子叶植物地上茎构造相同。

表皮——皮层(发达)——中柱(维管束有限外韧型散生或周木型)

(少数为后生皮层——藜芦,木柱层——姜、内皮层明显)例外。

  鳞茎鳞叶入药,由叶变化而来。构造与正常单子叶植物叶构造大体相似,具气孔但无毛茸(正常叶有毛茸),薄壁细胞极为发达,常含大量淀粉粒,有时含粘液及草酸钙针晶。

蕨类植物根茎:表皮——下皮(厚壁组织)——基本组织——中柱(有网状中柱,管状中柱)无导管而有管胞(周韧型)

观察要点:

1、  确定类型和排列方式      

2、  自外向内

原生中柱

中央有一个周韧型维管束,其外具中柱鞘,海金沙

网状中柱

一种管状态中柱,其中叶隙大,一个叶隙同另一个叶隙部分重叠,把中柱分隔成束,在每个维管束中由韧皮部包围着木质部,如许多真蕨类植物。

管状中柱

中柱一种,在维管组织中为一个空心柱,中央为髓部分。如狗脊。

下皮层:

表皮层下面一层或几层细胞通称,与皮层可分时可多作此称。

内皮层:

基本组织围绕维管区域所形成鞘层,具有特殊壁结构——凯氏带或次生加厚。

绵马贯众(Rhizoma  Dryopteris)

贯众品种复杂,6科35种之多Crassichizomae

以贯众始载《本经》,列为下品

李时珍说“此草叶似风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帮草名风尾草,根名贯众”。

真正贯众为绵马贯众,可使绦虫肌肉麻痹,脱离肠壁,经过肠蠕动,而排出体外。

来源: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c)

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根茎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生产:东北三省——东北贯众

性状:根茎倒圆锥形,宛如风梨。表面黑棕色,密被排列整齐叶柄残基及鳞片,质硬,叶柄残基折断面可见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气特殊,味微苦辛。

显微:表皮——下皮(厚壁组织)——基本组织——网状中柱(起保护作用,由外皮层变化而来)。

东北贯众:表皮为一列外壁稍厚小形细胞;下皮为数层棕色物质,内具有短柄,单细胞头和分泌能力‘间隙腺毛’。

    维管束为有限周韧型,分体中柱(网状中柱中每个维管束具有一个中央木质部,外面包围着韧皮部和内皮层)。

成分:绵马酸类(Filicic acid)   

      粗蕨素(Dryocrassin)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为抗肿瘤有效成分。对多种移植性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亦为杀虫有效成分。

粗蕨素有抗日本血及虫作用。

理化:1、本品乙醚提取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呈红棕色,放置后逐渐沉淀(检查间苯三酚衍生物)。

     2、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镜检,间隙腺毛呈红色。

注意:本品不可久置,否则有效成分分解。一般规定,贮存一年以上不可入药。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附注:紫萁贯众:无鳞片,中柱“U”字形,无间隙腺毛。

      狗脊贯众:长圆柱形。单芽狗脊,分体中柱5—8个;无间隙腺毛。

狗脊蕨,分体中柱2—4个。无间隙腺毛。

荚果蕨贯众: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含淀粉粒。无间隙腺毛。

狗脊:《本经》中品,蚌壳蕨科,根茎。全体原子皮光亮金黄色茸毛,内皮层环纹明显。双韧管状中柱,内皮层环纹处呈亮黄色荧光(245nm)。

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

骨碎补:水龙骨科根茎

      扭曲扁平长条状,外密被小鳞片,两侧有凹突圆形叶痕,轻脆易折断,分体中柱17—25个,含柚甙、橙皮甙。补肝肾、活血止痛,续筋骨。

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英(rhubarb)

以个大色黄为名,为我国著名特产药材之一

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

陶红景释其名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

来源:为科(Polygonaceae)大黄属植物Rheum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am  L叶中裂,花紫红色,聚拢。

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叶深裂,花紫红色,聚拢。

药用大黄R.  officinale根及根茎,叶浅裂,花白色,展开。

分种依据:叶裂度,花颜色,果枝是否开展。

性状:北大黄;(掌、唐、)主产:甘肃、青海

圆桶形,一般去外皮,绳具孔,表面黄棕色,具网状纹理,断面具“星点”(star-spots)(存在于大黄根茎横切在髓部外木型异型维管束呈星状排列)。质坚实,味苦,嚼之粘牙,唾液染成黄色。

出口:多制成蛋形或腰鼓形,先去皮阴干。

南大黄:圆桶、块状、长条形,未去皮,不具绳孔,表面棕黑色(烟熏)。断面具“星点”,质坚松,味苦,其它同上。质次。

大黄商品药材类型:

西宁大黄型:

一、 西宁大黄:青海、贵德、湟源、湟中,在西宁集散,体重质坚,多削成蛋状,习称蛋吉。

二、 凉黄:质量最佳。原皮大黄——甘肃,祁连山、武威、永登。

制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脆性,减少创面体液外渗与降低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有关。

(2)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

番泻甙A、B、C、D、E、F到达大肠后经细菌或酶分解成甙元,刺激大肠,增强肠张力减少水分吸收而导泻。

大黄A、B、C、D三种大黄泻下作用强弱:

掌叶大黄>唐古大黄>药用大黄

2、鞣质类:

   现代研究:抗菌——细菌、真菌、肿瘤——游离蒽醌;利胆、解痉、降压、利尿、止血、消炎,雌激素样作用。传统鉴定“色黄,体质充实”“锦纹明显''

           “星点明显”为好。

四、 理化:

1、 正品大黄醇浸液滤纸试验在紫外线灯下显棕红色荧光,不得显蓝紫色荧光与土大黄区别之。

2、 粉未遇碱显红色

3、 粉未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高温)

4、 检查土大黄甙不得显亮紫色荧光

5、 薄层P58

6、 含量测定:用分光光皮法,游离,结合蒽醌测定P58。

功效:泻热攻下,行瘀化积。外用,清热解毒,消肿。

何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tlori)

抗衰老常用药物

块根:不规则块状,从切成厚片,表面红棕色,横断面黄白色。(炮制品,黑色)皮部具“云锦状花纹,异型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

含蒽醌类化合物,卵磷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现代有软化血管,为功能保健品——卵磷脂丸。

主要用于降血脂作用,抗衰老作用。

抵御人型结核菌:何首乌15G,茯芩9G,五味子2G,抗痨饮。

生用:润肠通便,老年习惯性便秘,褥疮出血。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注意:白首乌,江苏—何首乌粉出售,商品后更名:白首乌粉。

来源:萝摩科植物,块根。牛皮消Cynanchum  auricalatu

                        白首乌C、 bungei山东

                        隔山消C、 wiltordii吉林

长圆柱形或长纺锤形,表面土黄色,有横长皮孔,断面类白色,粉色。

含磷脂类成分:主要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补肝肾,强筋骨,止心痛兼有健脾益气协能。

首乌藤(夜交花)茎:长圆柱形,鞘扭曲,质脆易断,紫红色。苦涩,安神养血,通络。

虎杖(R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根茎及根:圆柱形小段或块片。外皮棕褐色,具纵皱及须根痕,皮薄与木部易分离,根茎中央有髓,空洞状。

含蒽醌化合物(游离)酚甙(Polydatin虎状甙)。有镇咳及降血脂作用。另有酚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粉未:分隔纤维(木纤维中)。木射线细胞,长方形,壁念珠状增厚。

协效:活血定痛,清利湿热,止咳化痰。外用:治烫火伤,跌打损伤。

拳参(Rhizoma Bistortae)Polygonum bistorta

根茎:扁圆形,卷曲,紫褐色,具密而粗环纹。含水量鞣质及食子酸(gallic acid),食子酸(ellagic acid)。清热解毒,收敛止血。

金芥麦:植物野芥麦Fagopyrum cymosum

根茎,不规则圆柱状,分枝基部呈瘤状,棕褐色。有环节及纵皱纹,中央有髓,味微涩。

含野芥麦甙:双聚原矢矢车菊甙元(dimeric procyanidin)。清热解毒,排脓祛瘢——祛痰,治疗肺脓疡有显效。

中子目

石竹科

苋科

藜科

仙人掌科、商陆科、紫茉莉科

起源于荨麻目,中子目中藜科和苋科都是无花辨,为风煤。类型与荨麻目接近,而石竹科则多有带色花冠,属虫媒类型。在中子目中是进化群。

 

苋科:

1、为草本,单叶对生或鱼生,常钱缘,无托叶

2、花小两性,稀单性,穗状,头状或圆锥花序

3、花单被,花被子多为干膜质。3—5片。花小常有1枚干膜质苞片和2枚小苞片

4、雄蕊多为5枚,花丝分离或基部连合成环状,与花被片对生

5、子房上位,由2—3心皮组成1室,常有胚珠1枚,稀多数

6、果多为胞果,稀浆果或坚果

7、维管束常排例成几个同心环或多少不规则

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牛膝属植物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怀苋属植物

川牛膝:花集合面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退化雄蕊,先端齿状浅裂

怀牛膝: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退化雄蕊顶端平或呈波状缺刻

石竹科

1、 多为草本,节常膨大,单叶对生,全缘,常于基部联合

2、 花两性,轴射对称,多成聚伞花序

3、 萼片4—5,分离或联合,花辨4—5,常具爪,很少缺如

4、 雄蕊8—10枚

5、 子房上位,2—5心皮组成1室,胚珠多数,特立中央胎座

6、 蒴果齿裂或瓣裂,稀浆果

孩儿参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银柴胡  Stellaria gypsophiloides

王不留行Vaccaria segefalis

漆姑草Sagina japonica

牛膝

牛膝为中医常用活血通经,通得关节,引血下行药。生用活血,熟用补肾,强健筋骨。

最早见于《本经》列为上品。

陶弘景曰:“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

川牛膝:名见明代《滇南本草》,经其味甘,又称“甜牛膝”

来源:苋科植物牛膝属怀牛膝

根:主为栽培品,牛膝属怀牛膝

苋科植物怀苋属川牛膝

根,野生或栽培怀属川牛膝

产地:怀牛膝;主产河南: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

      道地药材:以产地命名,具天时地利,经精心培育和加工,被公认为质佳量高药材。

性状:          川牛膝(四川省)        怀牛膝(河南省)

圆柱形根,状扭曲似拐状或牛尾状。    根细长圆柱形,多扎成束。表面土黄色,

表面灰褐色,纵皱明显,皮孔横向突     质脆易折断。同心环2—4列。味微甜而

起,质滋润,柔韧,不易折断。切断      涩。

面可见浅黄色小点排成3—8轮同心

环,味微甜而微苦。

显微:均具异型构造,外韧型,无束间形成层,多轮同心环,最外一环具形成层,薄壁细胞中含砂晶。

怀牛膝:

1、 叶卵圆形

2、小苞片两侧有全缘薄膜,退化雄蕊先端纤毛状--------粗毛牛膝A.  aspera

2、小苞片两侧有膜质小裂片,退化雄蕊顶端平圆---------牛膝A. bidentata

1、 叶长圆而窄,呈长圆状披针形,小苞片有卵状三角形薄膜--------柳叶提膝A. longifolia

川牛膝:

1、 花球团数个于枝顶排列成穗状,干后绿白色,退化雄蕊先端齿状浅------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

1、花球团近单生,干后暗褐色,退化雄蕊得天独厚端成流苏状-------C. capitata麻牛膝(头花杯苋)

理化:       川牛膝                                怀牛膝

甾醇类化合物                         皂甙,水解生成齐墩果酸

泡沫、溶血试验为阴性                  泡沫、溶血试验为阳性

药材面荧光,淡蓝色荧光               黄色荧光

功用:活血祛瘀——川之长

 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怀之长}养阴清热,引药下行

  土牛膝,以清热解毒为优。鲜用:咽痛、引产

生用:破血通经,引血下行,降火凉血

熟用:补肝肾而强筋骨

 商陆:商陆科。根“罗基纹”。一年生,冒充人参。泻下遂水

银柴胡:石竹科,根“砂眼”“珍珠盘”清虚热。

太子参(重参、孩儿参)石竹科,块根,为小孩补药。益气,健脾,生津。

川乌(Radix Aconiti)

始载《本经》。下品

吴普云:“乌头,形如乌之头也”(华佗弟子,魏朝著,吴氏本草)

来源:毛莨科植物乌头

(栽培品)干燥母根(主根)

1、 花序轴具明显毛

2、被贴伏反曲------乌头A. carmichaeli

2、被伸展毛--------华乌头A.chinese

1、花序上不具毛--------------关草乌A. Rusnezpffii

性状:块根呈圆锥形,顶端有残存茎基,侧有支除子根(附子)残基,外表皱缩,断面白色,味辣麻。

显微: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不发达构造。最外后生皮层细胞,木柱片,骨皮层明显。中央有髓,导管“V”字形排列。

     粉末:石细胞,淀粉粒

成分:二元酯类毒性极强生物碱。乌头碱、次头碱、中乌头碱。人致死量为3—4mg

     乌头碱:水解→失去1分子醋酸,毒性降为1/200;单子乌头碱(苯甲酰乌头胺)水解→脱1分子苯甲酸;乌头胺,毒性降为1/2000;另含乌头多糖(aconitan)

理化:1、薄层层析:吸附剂:碱性氧化铝

展开剂:乙醚 :石油醚(10 :1)

                  

展距16cm,对照品:乌头碱等。

                   显色剂:碘蒸气熏,斑点均显棕色

     2、乙醇液+碘化汞钾2滴——产生黄色沉淀

     3、提取液23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含量测定:滴定法和分光度法,见P78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xoffii)块根,野生品。

性状:呈不规则圆锥形,形似乌鸦头顶端残留茎基,表面灰褐色,干瘦、皱缩不平,有纵皱纹。有具突起支根(习称‘钉角’),断面类折色,味辣麻。

显微:成分、功用与川乌基本一致。231,275nm有最大吸收。

注意:乌头:中南、西南,干瘪

黄草乌:云贵,末端细尖而稍弯曲

多根乌头:新疆,块根3—4个或更多,呈链状合生

瓜叶乌头:四川湖北,木质部束排例五角形。

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cparata)

别名:天雄,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

《本经》下品,李时珍谓:“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来源:乌头子根或侧根加工品

规格: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现不见)

胆巴液:含氯化镁和食盐混合液。

染色剂:黄糖+麻油经熬制而成调色剂。

性状:盐附子:圆锥形表面灰黑色,粗糙,附有含盐结晶,味咸而麻辣。(有剧毒!!,尝时应注意)

      黑顺片:不规则光泽,略透明。断面角质样,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

     以盐附子毒性最大

显微:成分,见川乌

    但要注意:另含:去甲乌药碱; 水溶性,强心有效成分

                    去甲猪毛菜碱;强心、升压弱,镇痛

                    氯化棍掌碱; 强心、升压作用

                    中乌头碱;  镇痛活性成分

功用:加阳救通——回逆汤

      温肾状阳——肾气丸

温中止痛——理中丸

威灵仙(Radix Clematidis)江西惯用藤叶

上为根茎,下有多数细根,表面黑褐色,质坚脆。

折断后皮部与木部易剥离,味淡

成分:皂甙。原白头翁素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不发达,具表皮、皮层、内皮层。

 伪品:百合科华东菝葜(粘鱼须),短梗菝葜根根茎

    别名:缺丝威灵仙

具针状钩刺,质韧不易断。祛风通络止痛,骨硬咽喉

白头翁根(Radix Pulsatillae)《本经》下品

根圆锥形,扭曲。根头部皮部易脱落,可见灰黄色网状裂纹或裂隙。根顶端残留鞘状柄残基。密生白色毛茸。味微苦涩,同类品种复杂。见85附注。

伪品:华东地区,翻白草,委陵菜,含簇晶,方晶。

有止痢作用,注意区别。见P85附注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

始载《本经》,列为中品。栽培品

芍药有赤白之分,始自陶弘景

来源: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干燥根(草本)

芍药属:矮灌木,花瓣多数,蓇葖果

1、小叶全缘

   2、单花顶生,叶缘光滑,小叶下面无毛或仅叶脉疏生柔毛--------草芍药P.aconia obovata

   2、花数朵,顶生和腋生,叶缘生骨质小齿,粗糙-------芍药P.lactiflora

1、小叶分裂

     3、叶裂 片宽披针形,叶下面沿叶脉,叶柄及萼片内面均无毛

                      -----------川赤芍P.veitchii

主产:浙江、安微、四川、贵州,多为栽培。

性状:

1、杭白芍:根圆柱形,上下两端切齐,粗细均匀。表面黄白色(放久后棕红色,因鞣质氧化),具明显纵皱纹及细根痕。内牙白色,可见菊花心,粗大坚实,味微苦而酸。

2、 川白芍:圆柱形,略弯曲,上粗下细,两端不切齐,外粉红色,个较大,质略松。

3、 毫芍:圆柱形,个小,参掺不齐。外皮细,粉白色,有纵向刀削痕。具粉霜(先

去皮后煮)

显微:1、正常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

2、含草酸钙簇晶和糊化淀粉团块

成分:主含芍药甙(paeoniflorin)(11月采含量最高)

解痉、镇痛、镇静、抗菌、解热与抗炎作用;

抑制血小块聚集作用。预防消化道溃疡。

理化:1、水浸液+滤纸上置紫外光灯下(35ml)——蓝色荧光

2、薄层层析,硅酸G,氯仿 :甲醇 :乙酸 :乙酯(8 :4  :1)

显色剂,茴香醛试剂——90℃加热5分钟芍药甙。显深紫色

功用:养血敛阴——四物汤

柔肝止痛——芍药甘草汤

平肝潜阳——羚角钩藤汤

赤芍:多系野生

性状:圆柱形,外黑棕色或去外皮,粗糙,质松,裂隙明显,味微苦涩。

成分:同白芍,但量大。3.5—8%,显微含淀粉粒(因不煮制)

功用:活血散瘀,清热凉血。

黄连(Rhizoma Coptidis)

黄连属:草本,叶根生,由三小叶合成,花整齐。

花瓣5—6枚,细小。

始载《本经》上品,李时珍谓:“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来源:毛莨科黄连属。产四川石柱县

黄连Copfis chinensis叶卵状三角形,中央裂片,叶棱形,具柄。

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叶三角形,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裂片具明显柄。

云连 C.teetoides叶形与黄连相似,叶片裂片间距离稀疏

峨嵋野连 C.omeienses叶长方披针形,中央裂片三角状披针形等长根茎。两侧裂片短小。

性状:1、黄连(鸡爪连,味连)根茎丛生,弯曲互抱,形如鸡爪,下有“过桥”短(系指黄连根茎节间细长而平滑部分)。外表面黄褐色,断面红黄色,味极苦。

2、雅连:单枝似蚕形,“过桥”长

3、云连:单枝,弯曲细小呈蝎形,(因加工须根烧掉,撞击表面光滑,上海称“明光莲”。

4、峨嵋野连(野生、极少)单枝,粗大,顶端常驻有数个叶柄,似虾形,结节密集,无“过桥”“火红虫”

显微:双子叶植物根茎正常次生构造

味连:皮层有石细胞,散在。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皮层有石细胞,散在。髓部有多数石细胞。

云连:均无石细胞。

成分:含多种异喹林类生物碱

主含为小檗碱(berberine)(季胺型生物碱)水溶性

理化:1、荧光反应,横切面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2、醇浸液:加稀盐酸1+漂白粉少量,樱红色

3、粉末+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放置片刻,可见黄色硝酸小檗碱针簇状结晶。

含量测定:薄层色谱法;见P92

注意:短萼黄连、土黄连,野生无“过桥”、连珠状

成分资源:毛莨科唐松草属,形如马尾,根丛生于根茎。习称马尾黄连

         小檗科小檗属(Berberis)十大功劳属(Mahonia)根、根皮、根或茎等。

升麻(Rhizoma Cimicifugae)

根茎、关北西升麻

不规则结节状。表面黑棕色,可见皮部脱落,从状筋脉,上有数个圆洞状茎基,质坚而轻,味微苦。

另注意区别单穗升麻,麻花头(广东升麻)落新妇(红升麻)鉴别要点。

广防己            汉防己

来源:   马兜铃科                                      防己科

      Aristolchia  fangchi                         Sfephania   fefrardra

                 根                                  根

主产:  广东     广西                    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

性状:根圆柱形或半圆柱形,去栓皮者    根呈弯曲短圆柱形,宛如“猪大肠”。

表面灰黄色,体重质实不易折断横断面    粉性强,容易折断,断面白色平坦        

外表灰棕色。具皱纹和明显皮孔。有明     细腻,有菊花状“蜘蛛网纹”

“车轮纹” 粉性弱,中央木部纵剖

成片状突起。 

显微:含簇晶和异型维管束(外木型)   汉防己单素(粉防己碱)tetrandr

成分:马兜铃酸             去甲基粉防己碱红素demethyl

轮环藤季胺碱cyclaroline

 (轮环藤酚碱)

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湿。

汉防己偏于利湿而走里,可利小便以消肿。

木防己偏于祛风而走外,可祛风湿以止痛。

粉黄己碱,制备碘甲烷或溴烷反应生成季胺盐,负为“汉肌松”,具肌松驰作用。

注意:“汉中防己”(异叶马兜铃),湘防己(防己科称钩风)

“木防己”(防己科木防己)          (异型均糙2—7轮同心性)

质较坚硬,不易折断,无粉质。

北豆根(Rhizoma Menisperma)    山豆根(广豆根)

                 防己科 蝙蝠葛                      豆科柔枝槐(越南槐)

Menispermum.  Dauicum 根茎                 Sophora  tokiensis  根和根茎

主产:       东北                                            广西

化学成分:  北豆根碱等                                    苦参碱等黄酮

性状:根茎为细长圆柱形,外皮易成片   根茎不规则结节状,有数条细根质硬,

脱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不易折断,切面具蜡样光泽,有豆

中心具类白色髓,味苦。       腥气,  味极苦。

                     

显微:含石细胞,方晶                             方晶,具色素反应10%NaoH

针晶具髓部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注意:“山豆根”名全中3科4属9种见P111。

 

罂粟目

罂粟目以罂粟科最原始,因它保留了雄蕊多数分离,心皮数多等原始物征与多心皮目接近。罂粟科中有比较高级类型,心皮仅2枚,细长形蒴果白屈菜属,又似白花菜科,再进一步化到十字花科,果实为角果。雄蕊定数6或缺雄蕊。

罂粟科:Papaveraceae

1、 常草本,常具乳叶或有色液,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多互生,无托叶。

2、 花单生,或成总状,原伞,圆维花序轴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萼片常2,早落,花瓣4—6。

3、 雄蕊多数,离开或雄蕊6枚,成2束。稀4枚,分离。

4、 子房上位,同2个至数个心皮组成1窒,侧膜胎座,胚珠多数。

5、 蒴果九裂或瓣裂,6多含生物碱。

元胡Corydalis Yanhusao

夏天无C. decumbens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as

   十字花科:Cruciferae

1、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

2、总状或圆锥花序,萼片4,排成2轮,花瓣4,排成十字形。

3、雄蕊4长2短,称四强雄蕊,偶4或2枚雄蕊。常在雄蕊旁生有4个密腺。

4、雌蕊同2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具2个侧,膜胎座,同假隔膜隔成2窒,偶1窒。

5、角果,长角果可短角果。

6、含硫甙,挥发油,生物碱。

菘蓝Isatisendegotica

蔊菜R.rippa indica

白介Brassica alba

延胡索(Rhizoma Corydalis)

载于《开窒本草》原名玄胡索“浙八味之”

来源: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块茎

性状:扁球形,外黄棕色,网状皱纹明显,质坚硬。

碎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味苦。

显微:

1、 皮层厚壁细胞,长条形,壁木化,稍厚,具楞密纹孔

2、 石细胞类多角形等。

3、 壁薄细胞中充满糊化淀粉团块。

成分:含多种生物碱,延胡索甲素。

延胡索2素(d1__tetrahydropalmatine)d1—四氢巴马亭。主要镇痛,镇静成分。

去氢延胡素甲索: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

理化:

1、 亮黄色荧光

2、 碘化汞钾——淡黄色沉淀。

3、 薄层层析:P101。黄绿色荧光斑点。

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专治一身上下都痛。

注意:土元胡等P101。

夏天无(C.decun.bentis)优良止痛药,类球形,暗绿色。断黄白色,颗粒状,味苦。

通络、活血、止痛、要掌握区别要点。

板蓝根(Radix  Isatidis)

<本经>载以蓝头。收蓝头为上品

苏恭谓:“蓝有三种。”李时珍曰《蓝凡五种,各有主治》

现商品分为二大类:

一类:十字花科、菘蓝——以正品介绍,称为“北板蓝”

另一类:爵床科、马蓝——西南、华南习惯用药——“南板蓝”

来源:十字花科(Cruciferac)植物

      菘蓝Isatix,indtis tinctoria干燥根

     注意:欧菘蓝Isatis timctra

两者比较:

1、 植物体无毛,茎生叶基部垂耳圆形——菘蓝。I. indigotica

1、 植物体有毛,茎生叶基部垂耳前形——欧菘蓝。Itinctoria

   产地:

菘蓝:河北、江苏、河南等地载培

流脑,抗感冒。

附:马蓝:爵床科Strobilanthes  cusia根茎及根

          根为须根状,着生于膨大根茎节上,根皮易脱落,质坚韧不易折断。根茎断面纤维性。中央有海绵状白色髓部,味淡。

显微:韧皮部有多数纤维散在,薄壁细胞含钟乳体。

根和叶治疗乙脑有较好疗效。

蔷薇目

蔷薇科;景天科;虎儿草科

蔷薇科系统地位比木蓝科和毛莨科高,因其花托杯状形面周位花,且少数已到上位花,子房下位,雄蕊轮生,雌蕊,由多民皮分离减少2—5心皮。合生,或公1心皮(桃)。种子列胚乳等。但它们仍有多数雄蕊,仍有多心皮,离心皮类型,也有瘦果,菁实果类型。这都说明它们与多心皮目有联系。仅又比多心皮目进化地位高,是由多心皮目演化来

常山(Radix Dichroae

《本经》,下品

来源:虎儿草科(Saxifragaceae)

常山Dichroa  febrifuga根

性状:色黄,形如鸡骨,俗叫鸡骨常山。叶作“蜀漆”药用。

注意:(日本)芸香科常山根“白常山”“和常山”。

       浙江、福建、海卅常山:马鞭草科;海卅常山根、茎、叶——截疟,地上部分治疗高血压有效。

显微:导管中具侵填体。

      韧皮部含针晶束及树脂块。

成分:常山碱甲、乙、丙(α,-β,-γ-dichroine)抗疟有效成分。

理化:折断面,黄色荧光,尢以皮部更为明显。

地榆(Radix Sanguisorbae

蔷薇科Rosaceae

叶互生,有托叶萼片和花瓣常5数,互(2—5),雄蕊多数,着生在花托(划萼管边缘

种子不含胚乳。

1、 果实为开裂蓇葖果,心皮1—5个分离,轮生,叶多数列托叶

          ---------------Ⅰ,绣线菊亚科(Spiracoideae)

1、 果实不开裂,心皮合生或分离,叶具托叶

2、子房上位(蔷薇属子房为中位)

   3、心皮通常数,变成聚合瘦果或聚合小核果

萼永存,叶为复叶-----------Ⅱ蔷薇亚科(Rosoideac)

3、心皮通常为一,稀为二或五,核果,萼脱落叶为单叶

   -------------Ⅲ梅亚科(Prunoideac)

   2、子房下位,心皮2—5合生,着生于杯状花托内。果实为梨果,有时为浆果状。

        ------------=Ⅳ梨亚科(Pomoideae)

地榆属:花瓣状,花密生于筒形穗状花序中。

来源:蔷薇科,地榆Saguisorba officinalis

长叶地榆根S. officinalis vas,  longiffolia

圆柱形,外棕褐色,质硬脆或坚韧,断面平坦或纤维性,粉红色,味苦涩。

成分:鞣质,地榆素H1-H6(Sanguiin H1-H6 )

地榆甙(Ziyuglycoside Ⅰ.Ⅱ)

凉血,止血,解毒。

豆目

起源于蔷薇科梅亚或者和梅亚科有一共同祖先。由单一心皮演化为荚果,但还保留着结合萼筒。为达托叶和五基数,轮状排列花。

豆科:Legumiinosae

1、 乔木灌木或草本,叶多为复叶,常互生具托叶。

2、 花两性,萼片和花瓣均为5格,多为蝶形花,少数假蝶形或辐射对称。

3、 雄蕊常10枚,多成两体雄蕊,少有单体或分离,稀多数。

4、 单心皮,子房上位边缘胎座,胚珠1—多枚,荚果,种子多胚乳。

5、 含生物碱、甙类,树胶,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等。

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u

决明Cassia  tora

紫荆Carcis  chinensis

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甘草Glycyrrhiza

野葛Pueraria  lobata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苦参(Radix Sophorne Flavescentis)

《本经》列为中品

陶弘景谓:“中极似槐叶,花黄色,子作荚。根味至苦恶”。

李时珍谓:“苦以味名,参以功名”。

来源:豆科(eguminosae)槐属植物。

苦参Sophora flavescena根

槐属:雄蕊分离,相等,叶为羽状复叶,乔木,荚果串珠状,为最原始属(在蝶形花亚科中)。

主产:山西、河南、河北等。

性状:圆柱形或切成块厚片,完整者具分枝,纵皱明显,栓皮破裂后向外卷曲,质坚韧,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老者所轮明显,具裂隙,味极苦。

显微:正常根次生构造,花壁细胸胞含淀粉和方晶。

成分: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

      苦参碱(Matrine)、氧化顶替参碱(Oxymatrine)抗癌(肺癌及宫颈癌)。

理化:色素反应:NaoH圆柱皮部——血红色

      生物碱定性反应——碘化汞钾——黄白色沉淀。

黄酮定性反应——盐酸镁粉——显红色

功用:清热利尿,燥湿杀虫。

葛根(Radix Puerariae)

葛载于《本经》列为中品

来源:为豆科(Leguminosoe)葛属植物

野葛Pueraria lobata

甘葛藤根Pueraria thomsonii

葛属:荚果线形,有数粒种子,萼下唇显著,荚木质,小叶有细托叶,旗瓣基部有耳。

1、 茎被黄褐色长硬毛,小叶下面有粉霜,小托叶针状,萼筒5裂,萼齿与萼筒等长。

-----------Pueraria lobata

     1、茎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小叶下面无粉霜,小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萼齿较萼筒长。

     --------------Pueraria thomsonii

产地:野葛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等。

      甘葛主产两广,多为载培。春季清明前采挖,质佳。

性状:野葛:方块(纵切或横切),黄白色,纤维性弱,粉性强,味微甜。

显微:正常根次生构造

1、 皮层具石细胞(多已去栓皮者无)

2、 含晶纤维

成分:黄酮类12%(野葛),黄豆甙(aoidzih)

2.22%(甘葛),葛根素(pueraria)

理化:1、盐酸镁粉反应——橙色

2、三氯化铝荧光——鲜黄绿色荧光

3、 薄层层析,见P113

功效: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发斑疹,止泻止痢。

现代研究:用总黄酮——治疗冠心病,葛根舒心片50mg∕片,还能治疗突发性耳聋。

葛花:含黄酮类化物,解酒毒草,止渴。

地方用药:食用葛藤P.omeiensis——四川贵州

          三裂叶葛藤P.phaseoloides——浙江。两者均质差。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为常用中药,俗称“十方九草”始载《本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甘草根味甘甜而得名,是我国特产药材之一。“国老”陶弘景曰“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

来源:为豆科甘草属植物。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内蒙、甘肃、新疆。荚果弯曲,被子褐色利状,脉毛。

胀果甘草G.inflata根及根茎------荚果短,直肿胀

光果甘草G.glabra新疆、甘肃--------荚果长,稍弯,光滑(土耳其、西班牙)

性状:1、乌拉甘草(内蒙甘草):(优)因产于内蒙古梁外(杭州锦旗一带)帮可称“梁外甘草”。

       

去皮者——外销——称“粉草”

        末去皮者——内销;外皮棕红色(枣红)

        根和根茎圆柱形,条粗细均匀,质坚实,内鲜黄色,粉性强,折断面呈粗纤维性。味甜。

2、 西北甘草(新疆甘草)(优):上粗下细,具分枝(侧根)“头粗尾细岔枝多”,外皮灰褐色,灰棕色。粗糙。断面黄绿色,粉性差,味甜。

显微:1、横切面:根和根茎——正常次生构造

2、粉未:晶纤维。具缘纹孔导管,色素块等。

成分:1、三萜类化合物

        甘草甜素(Glyeyrrhiziu)——甜味成分,系甘草酸钾、钙、盐。水解后——二分子葡萄糖醛酸、一分子18—甘草次酸(1.5—3直径),根含甘草次酸含量。

       乌拉甘草4.4%,胀果甘草3.72%,光果甘草3.08%,主产区甘草甜素含量5%—11%。

     2、黄酮类化合物,甘草甙(Liquiritin)等衍行物具镇痉作用。

3、 生物碱类:5、6、7、8—四——2、4=甲基喹啉等。

   注意:黄酮类成分对爱滋病增殖有抑制能力。(最早日本甘草甜素用之)

        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

        甘草合剂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

理化:薄层,P116,甘草甜素显蓝色斑点。

功效:补脾益气。炙用

清热解毒。生用

调和诸药

反大戟、苋花、甘遂、海藻

甘草属:两体雄蕊,花药不同,荚果一般具刺或瘤状突起。

黄芪属:两体雄蕊,花药均同大,荚果一般膨胀。

黄芪(Radix.Astragali)

原名为黄耆。始载《本经》,列为上品。

李时珍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来源:豆科黄芪属植物

蒙古黄芪(荚果光滑无毛)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eus

膜荚黄黄芪(Radix.Astragali

原名为黄耆。始载《本经》,列为上品。

李时珍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来源:豆科黄芪属植物

蒙古黄芪(荚果光滑无毛)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eus

膜荚黄芪:(荚果膜质,披短柔毛)Astragalus  membranaceus 

产地:黄皮芪:主产山西(浑源)——浑芪

内蒙古张家口——口芪

黑皮芪:东北;又叫卜奎芪——染色

以蒙古黄芪质量为佳(栽培品)

性状:根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具纵皱及横长皮孔,质柔韧,断面皮层白色,木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嚼之有腥气,味微甜。

 

显微:正常根次生构造

1、  管状木柱组织(中央有纤维束及少数薄壁细胞,外有数层木栓细胞包围,二者均木化,细胞内含棕色物质)

2、  石细胞(皮层与木质部间)

3、  无草酸钙结晶。

4、  含淀粉粒。

成分:

1、  黄酮类。

2、  皂甙类(膜荚黄芪)——具有降压,利尿,强心作用。

3、  黄芪多糖(Ⅰ——Ⅱ)——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21种氨基酸,14种微量元素(铁、锰、锌、金、等)

理化鉴别:

1、  茚三酮——氨基酸多肽——紫红色

2、  α—茶酚浓硫酸反应(检查糖,多糖)——紫红色

3、  醋酐——浓疏酸反应——黄——红、青、淡绿色

4、  薄层层析。见P119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不消肿,托疮生肌。

附:红芪——豆科多序岩黄芪,根——甘肃南都有

           圆柱形,表面灰红棕色,“金井玉栏”和豆腥气不明显。纤维性强,粉性强,味微甜,无石细胞,

          具晶鞘纤维。同类品种较多。风P120

伪品:豆科锦鸡儿(土黄芪),质脆断面纤维性,味淡,锦葵科,圆叶锦葵、欧蜀葵蜀葵。具粘液,有粘滑感

味淡。

地方用药:附(1)P.119

河北、青海、甘肃等:金黄黄芪——小黄芪,小白芪,——上有细密环纹。

四川、西藏:多芪黄芪——味淡,微涩。

四川:梭果黄芪——味淡。

甘肃、青海——塘谷耳黄芪——白大芪、马芪、土黄芪——圆柱形。

可见柱皮疤痕,折断成粗纤维状,形成层处显棕色环,味甜。
人参(Rakix  Ginxeng)

始载《本经》,列为上品,历代本划均有收载。

因根如人形而得名。

古代最早人参产于山西上党(三路卅),同此为道地,至清代而以辽参为道地。

来源: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

人参Panax  ginseng根:

(1)栽培——圆参;(2)野生——山参

形态:多年行草本,茎单无一毛

主根肉质在,有分枝,

掌状复叶轮生,叶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三七两面脉上有刚毛,单伞形花序,浆果状核果,成熟鲜红色,)。

根据茎叶多少初步判断生长年限。

第一年生者(指播种第二年)生出一极“三出复叶”,俗称“三花”。

第二年生出一枚“五出复叶”,成为完整叶片。俗称“三花”。

第三年生出二枚复叶,俗称“二甲子”。

第四年生出三枚复叶,俗称“灯台子”。

第五年生出四枚复叶,俗称“四批叶”。

第六年生出五枚复叶,俗称“五批叶”。

第七年至多年生出最多六枚复叶,俗称“六批叶”。

产地:东北三省

性状:生晒参: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粗横纹及纵皱,体轻。断面黄白色,具菊花纹,皮部和韧皮部散有黄棕色小点(树脂道),气微香而特异,味微苦、甘。

     红参:表面红棕色,半透明,质地硬而脆,断面角质,气香味微苦。

     白糖参:表面淡黄色,具针剌点状针痕,体泡松,味甜。

     山参:主根粗短,2个支根人字形。环状横纹,细密深陷,须根稀疏细长,“珍珠点”明显。根茎细长,芦头芦疤明显,枣核苛(不定根)明显1—3个。紧靠主根一段根茎较光滑而无茎痕(圆芦)。

其它规格:

    边条红参、石柱参——辽宁省宽甸石柱沟。腿长,两条腿为佳,一条或三条也可。

    16支、25支、35支、80支,不中80支者为小边条红参。单芦,溜肩。

    红参——腿短小,体坚质实,支头大。

    新开河红参、高丽参、别直参——双芦、扛肩,喷香精,有附子成分。价高国产4倍。以生物保护膜。

    人参集散地——香港。

西洋参:quinquefolium根

   又称:“洋参”、“花旗参”。原主产:加拿大和美国。现我国东北(黑龙江)、华北(河北)、西北(陕西)已引种栽培成功。

性状:根长纺锤形,表面灰黄色,环纹细而密。肉紧,全体有纵皱。断面形成层处色较深,散有多数红棕色点状树脂道。气味微香,味稍回味微苦。

 

特别注意:由于国产种洋参形成规模较大商品,外形似国产生晒参,要特别小心鉴别。

     降血糖作用多糖KarusanA.B.C.D.E

功效:补肺阴,清火,养胃生津。

显微:人参根横切面:为典型双子叶根次生构造。

   粉末:草酸钙簇晶,小梭角尖锐,(三七钝)。树脂道,木栓细胞,淀粉粒。

成分:根含总皂甙约4%,须根>主根。

1、  人参皂(ginsenoside)Rx

(1)、达玛脂烷(dammarare)亲皂甙,四环三萜。

        酸水解后:A型人参萜二醇(Paraxadiol)Ra1.a2.Rb1.b2,b3.Rc,Rd 升压,兴奋N

                  B型人参萜三醇(Paraxatriol)Re,Rf,Rg1,Rg2,Rg3,Rh抗溶血,降压,抑制N

(2)、五环三萜类,齐墩果烷(Oleanane)系皂甙。水解后,齐墩果酸Oleanolec acid

2、  挥发油约0.12%。

B—榄香烯(β-elemene)

人参炔醇(Panaxynol)

多炔环氧物人参醇(Panaxydol)

3、  人参多糖:38.7%水溶性多糖;7.8%碱溶性多糖。

20%人参果酸,纯化为酸性杂多糖SA.SB.尚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多种低分子肽氨基酸。

理化:1、酸液+三氧化锌氧化液——紫色(甾带类)

2、薄层P129,图6—127,

功效:大补元气《参附汤》红参—偏温燥—治阳症

强心固脘《独参汤》生晒参—性平和—补气兼养阴

安神生津《生脉散》白糖参—性更缓和,补气弱。

人参叶:提到山奈酚,三叶豆甙,人参黄酮甙。有祛暑气,生胃津,降虚火作用,商品人参茶。

真伪鉴别:商陆,野红豆,山莴,栌兰,现少见。

附:刺五加:根及根茎。见P130,(了解)

研究:一般干参,皂甙大部分流失。高丽参能保留30%,可称世界王牌。

         抚洲活性技术研究所种德保鲜二年,人参皂甙维持95%。抗癌作用,免疫促进作用。

三七(Radix  Notoginseng)

始载《本草纲目》,又名山漆,金不换。

李时珍曰:“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金不换,贵重之称也。”

来源:为五加科根。三七叶子两面有刚毛,栽培品。

主产:广西:田阳——田三七;优。

     云南:——滇三七

采集:春三七:立秋前开花前挖,为春七(优),根饱满。

      冬三七:种子成熟后采挖,为冬三七(次),较粘

性状:“铜皮铁骨狮子头”

显微:类似人参,簇晶棱角钝。

成分:与人参相近。黄酮甙等成分。

    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

    另外:治疗冠心病,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脂。“三七冠心宁”。

功效:止血散瘀,消肿定痛。

伪品:莪术:人工雕刻品。掺入铁弹子,增量,注意头数。

白芷(Radix  Angelecae  Daharine)

《本经》中品

来源: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

     白芷:西北里亚呼里

     杭白芷:根

     白芷:植株矮小,茎及叶鞘黄绿色,中间裂片下延不明显,花黄色。

产地:白芷:河南,长葛,高县——禹白芷

           河北,安国——祁白芷

           杭白芷——浙江,,福建,四川;——杭白芷,川白芷。

性状:杭白芷:根圆锥形,上部类方形,表面灰棕色,断面皮部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略呈方形,木质部占根1/2,香气浓烈,味辛微苦。

    白芷:皮孔样突起散列,形成层圆环状,木质部占根1/3,香气淡。

显微:簇晶,分泌腔。

成分:挥发油,香豆精衍生物。

     比克向芷素,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

理化:1、荧光反应:乙醚冷浸液——蓝色荧光。

      2、异羟肟酸铁反应——紫红色。

功用:1、祛风止痛——阳明经头痛——(川芎茶调散)。

      2、消肿排脓——(排脓汤),(白神散)。

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本经》中品,李时珍谓:“------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又谓:“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现为中医妇科血病对药。

来源:为伞形科当归属当归根。

产地:主要栽培。甘肃岷山山脉岷县,武都等地。

甘肃——秦当归;   云南——去归;   四川——川归。

性状:根圆柱形,主根粗短,根头部膨大,支根数条,表面黄棕色,质软,断面黄白色,呈菊花心,形层状环状显黄棕色,皮部厚具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显微:正常根次生构造

     油室:纺锤形薄壁细胞(壁上有斜格状纹理)。

     淀粉粒:注意:木化紫性,身枯干无油者低劣。

成分:含挥发油0.42%,油中主要为:

本内酯47%为解痉主要成分。

      正丁烯基配内酯11.3%

      水解成分:阿魏酸烟酸丁二酸等。

             维生素E,维生素B12,氨基酸17种,人体必需7种,人体所必需无机元素16种。归头调锌高,归尾铁高。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妇科圣药,调经要药。

注意:地方用药,东眼归;吉林地区栽培,东北地区以当归入药,主根粗短,有多数支根。

                欧当归,根,华北地区栽培。主根长,顶端常有数个根茎痕,味微甜而麻舌。

独活(Radix  Angelicae  Pubeseentis)

《本经》上品

来源:伞形科,当归属植物。

重齿毛当归,叶子两面均被柔毛,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

主产:湖北,四川——川独活

性状:主根粗短,下有分枝。根头部膨大,有横纹,表面灰褐色,具纵皱和隆重起横长皮孔,质硬但回潮变软,具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显微:正常根次生构造。

成分:挥发油及香豆精类。

理化:1、紫外线灯下(365nm)(1)蓝紫色荧光;(2)、蓝色(当归)

      2、3、香豆精类反应;P141

功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下半身风寒湿痹,温燥下行。

     附,毛当归:小叶边缘有钝锯齿。

地方用药:山独活(同科)

          牛尾独活(同科)详见P142

          九眼独活(五加科)

羌活(Rhizoma  seu  Radia  Notopterygii

来源:伞形科背翅芹属植物

产于:四川、青海等地

性状:1、蚕羌,根茎。圆柱形,环节紧密形似蚕,体轻,质脆易断,断面可见“朱砂点”,木部黄白,髓部黄棕,气香,味微苦。

根茎环节疏生似竹节状者——“竹节蚕”。

根茎粗大,多分支,环节不规则者——“大头羌”。

      2、根茎及根,类圆柱形,根茎部具茎基及叶鞘残基,根部纵皱明显,皮孔可见,气味较淡。

成分:含挥发油2.3%。

功效:发表散寒,祛湿止痛。

前胡(Radix  Peucedaci

前胡为降气下痰,宣散风热药。

《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本草纲目》载:“-------根皮黑,肉白,有香气为真。”

来源:伞形科前胡属植物。

白花前胡、紫花前胡属根。

前胡属:Peucedanum

果有棱,果实背部极扁平,果背棱,中棱不发展成翅。侧棱翅窄而厚,成熟后从合生面易分开。

形态:白花前胡,根分枝少,茎非紫色,叶为三出式2—3回羽裂,未因裂 片下延成窄翅,复伞形花序,紫色。

产地:白花前胡:浙江、江西(玉山县)、四川等地。

    紫花前胡:浙江、江西(修水)、湖南等地。

性状:白花前胡:根圆锥形,下常有分枝,支根多除支。外黑褐色。根头部中央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上有密集横环纹。质硬脆易断,断面皮宽占3/5,散有棕黄色小油点,气芳香,味先甜后微苦辛。

      紫花前胡:根圆柱形,主根较长,有少数支根,根茎上端有残留茎基,无纤维毛状物,茎基周围常有膜状叶鞘,断面皮部窄,油点少,木部宽占3/5,气芳香,味淡而后苦辛。

显微:白花前胡:皮占3/5,韧皮射线弯曲,导管放射状排列,木部无油室,偶见基无纤管束。

    紫花前胡:木占1/2—3/5,韧皮射线平直,导管排列不规则,木部无油室。有木纤维束存在。

成分:挥发油,香豆素类。

   紫前胡素Ш和Ⅳ有明显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理化:1、荧光——淡紫色荧光

      2、乙醇液+冰醋酸+乙酰氯5滴和氯化锌——水气加热——溶液显红色(检查香豆素)

功效:化痰止咳,宣散风热。

川芎(Rhizom  Chuanxiong

原名:芎劳《本经》,上品。

苏颂谓:“关陕,川蜀、东山中多有之,而以蜀川者为胜”。

来源:为伞形科莱本属植物。

     川芎Jigusticum Chuanxing;根茎,四川,栽培

藻本属:果实有管翅,总芭电和小总芭电发达,通常三裂

另外:江西产茶芎(芜)为川栽培变种。L.chuanxiong CV.chaxiang九江地区主产

形态:川 抽茎,径生叶来回裂片顶,流尖,小羽叶3—5对,有花

茶芎:不抽茎,基生叶,来回裂电渐尖:小夜3—4对,无花

性状:茶芎为不规则结节状卵圆形拳形团块,外皮黄褐色,顶端有类圆形管状茎痕上有多数平行隆起软节,下侧没软节上有多熟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散有黄棕色川由点(油宝),

香气浓郁,味苦辛,有麻感,后微舌甘

茶芎:扁圆形具结节状团块,外庆棕色,顶端有乳头状实起茎痕,在根茎上部排列成一行,香气浓浊,味辛辣,微苦,麻舌。    日本产用

东川芎:Chidium officinale 根茎 东北吉林上边地区。圆柱形具结节状膨大,表面黄棕色,上有除去地上茎距离,单个在根茎顶端,下侧及轮节上具有圆形突起,切断面黄白色,香气浓,味辛微辣

显微:形成层状波状环纹

      导管程“V”字形字形排列。淀粉粒,单粒(妩芎复粒)

含挥发油簇状结晶

成分:含挥发油生物碱

川芎嗪(chuanxiongzine)—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使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冠脉阻力降低具显著而持久降压作用

理化:1荧光反应——亮淡紫色,外皮暗棕色荧光

      2头饱和内反应——紫色

功用: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活血洗肠药《川芎荧调散》祛风止痛,治疗头痛之好药。

柴胡(Radix Baplerri

常用中药 原各柴胡 始载《本经》列为上品

来源: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叶为单叶,全缘,果实果狭翅状)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北柴胡河北可配

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根,南柴胡——河北 四川等

形态:柴胡:茎上部多分枝,略程“之”字形弯曲,叶倒披形成宽条状披针叶形,有平行脉7——9条,伞幅伞梗少

狭叶柴胡:分枝少,茎之形不明显,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平行脉最多七条,伞幅伞梗多

性状:北柴胡,固质又叫“硬柴胡”。根圆锥形,常有分歧表面里褐色。根头部多馏,有长有短不等茎基或短纤维叶茎。质硬而韧不容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棕木黄,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因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