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金颁奖词:上海象牙雕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35:24
  一、沿革       上海象牙雕刻工艺的历史也很悠久,距今已有4000多年。       上海开埠后,国外象牙进口渐多,福建、江苏等地的牙雕艺人陆续来到上海,大多受雇于象牙作业主,少数开设作坊,从事象牙雕刻加工。上海的一些竹刻、石刻艺人也纷纷加盟,转向象牙雕刻生产,使上海象牙业逐渐兴盛起来。当时的象牙制品大多是高档日用品,有牙筷、烟嘴、图章、梳子、篦子、扇骨和扇柄等。晚清民初期间,南市城隍庙一带象牙作坊的能工巧匠,雕刻的佛像、乌件和兽件等象牙工艺品,为国内外古玩商、收藏家所喜爱,并逐渐成为出口工艺品的一个大类。       最初,上海象牙雕刻商贾利用每年关帝诞辰和盂兰胜会期间聚集两次,洽谈业务。民国9年(1920年),象牙雕刻同仁在南市张家弄55号集资建造“永凝堂”象牙公所,成立象牙同业公会,民国16年与骨器公会合并为牙骨器业公会。20世纪30年代前后是上海象牙业的发展兴盛时期,在上海开设象牙作坊的有周功先、生泰新、裕信成、高彝斋等20多家,从业人员二三百人。生产的牙雕产品有佛像、花瓶、插瓶、龙船、桥、狮子和插屏等。尤其佛像雕刻以仿敦煌和盛唐雕塑朴素浑厚的艺术风格而著称。这时期的牙雕技艺更趋成熟,出现了一批牙雕艺术珍品,有“鹊盒”、“裁剪刀”、“松鼠葡萄盘”和“四季花卉笔筒”(作者佚名,现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八一三事变后,象牙雕刻品出口中断,牙骨器业公会活动停顿,许多作坊濒临人散艺失的困境。抗日战争胜利后,象牙雕刻特别是牙雕精品成为高层次消费者的追逐目标,一度刺激了行业回升,牙骨器业公会复业,从业人员恢复到百人左右。       建国初,由于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新的产销渠道尚未建立,象牙雕刻业处于停顿状态,留在上海的牙雕艺人仅剩20人。1958年,有牙雕艺人18人,在上海玉石雕刻厂内成立一个生产小组。60年代初,生产技术设施改进,象牙雕刻人员增至97人,发展为车间,牙雕产量、产值由1956年的93件、1.47万元,增加到1965年的4735件、36.43万元。其间,牙雕已初步形成细花、人物和仿古等3大类,花色品种200多种。为表现工农兵现实题材,上海玉石雕刻厂牙雕艺人于1959年集体创作了大型牙雕《人民公社好》,作品由重45公斤的整支象牙雕成,其中雕刻了400多名人物,是建国后上海牙雕业第一件大型作品。该作品由上海工艺美术服务部收藏。1962年,上海玉石雕刻厂工艺师冯立锦设计的另一件大型牙雕《光辉四十年》,利用75公斤的整支弧形象牙的天然形状,巧妙地雕刻成一支春笋,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作品中雕琢了1205多名形态各异的人物,由10牙雕艺人精心雕琢历时1年。       1969年牙雕年产值9.36万元,为1965年产量的1/4。1976年后,恢复了适销对路题材的牙雕工艺品。70年代末,牙雕年产值达到89万元。       80年代初,牙雕工艺品除上海玉石雕刻厂象牙车间生产外,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和上海长江刻字厂工艺车间也相继生产。1982年底,牙雕从业人员增至140人。在雕刻技术上由于引进国外先进的软轴雕刻设备,改进了操作,并与传统技法密切结合,使牙雕的质量进一步提高;牙雕细花、人物和仿古等3大类产品花色品种增加到613种。这时期上海牙雕工艺品新作不断推出,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师朱玉成设计的大型牙雕《大河上下》,以整支象牙雕刻展示了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历史象征,1982年在日本横滨展出后,被该市博物馆珍藏。由上海玉石雕刻厂牙雕艺人制作的细花《十八罗汉斗大鹏》(作者徐万城)、牙雕人物《精卫填海》(作者顾振鹏)和《海螺姑娘》(作者顾国钧)等作品,在1984年全国牙雕行业评比中获得总分第一名,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上海长江刻字厂艺人挖掘已经失传的象牙细丝编织工艺,1984~1989年先后制作了象牙扇、西洋古帆船、龙船和龙华塔等象牙编织工艺品。       1989年6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成员国在瑞士洛桑会议上作出禁止象牙和象牙制品在国际贸易中流通销售的决定后,西欧、美、日等象牙产品主要消费国相继对象牙禁止进口,牙雕出口量急剧下降,外贸部门也停止供料,上海牙雕生产企业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对140名牙雕艺人,在保持技术不使失传的原则下,保留近20名技术骨干继续从事牙雕技艺的研究,其余人员改行转业。        二、工艺       象牙雕刻分工趋细,雕刻出坯、钎光与磨光分别成为独立工种。象牙雕刻生产的工艺流程为:       开料 → 设计 → 雕刻 → 钎光 → 装嵌 → 磨光 → 本色或着色 → 座盒配套       上海牙雕细花工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创始人是牙雕工艺师冯立锦。细花工艺多采用圆雕、镂空雕、浮雕等技艺,尤以制作大型象牙雕刻工艺品见长,以上提到的《光辉四十年》和《大河上下》的牙雕是上海细花的代表作。过去的象牙细花都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为题材,70~80年代逐步发展为山景、水景、瓜果景和人物景等4类。这期间牙雕细花花色品种达到240余种。由于上海牙雕细花刀功干净利索,工艺精巧细腻,玲珑剔透,把内景与外景融为一体,充分反映了“海派”的地方特色。       上海牙雕人物工艺制作以佛像和古装仕女、武将、孩童等传统题材为主,花色品种由60年代的40余种增加到80年代的300多种;人物造型表现形式以刻划细腻、飘逸俊俏见长,并辅以山水建筑、花鸟鱼虫和飞禽走兽等景物陪衬,讲究人物故事情节,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与经济效益。       上海牙雕仿古工艺制作多以仿青铜器、灯、塔、笼、瓶、人头和佛像等,经雕琢后熏色和着色。这类产品属上海牙雕中传统保留产品。        三、技术装备与质量       传统的牙雕生产一直以锯、劈、刻、钎、锉、磨的手工操作,设备十分简陋。1958年,上海玉石雕刻厂的牙雕工人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先后试制成功半机械雕刻机、出坯机和钎光机等牙雕专用设备,工效比手工操作提高2~3倍。1975年又对原有牙雕出坯机和钎光机等进行改造更新。80年代,上海牙雕业还先后从联邦德国、瑞士和比利时等国家引进软轴雕刻机、多头仿样机。通过消化吸收和改进,使牙雕的专用设备趋于完备。1989年,上海牙雕业有专用技术设备开料机、软轴雕刻机、仿样机和雕刻机等215台。       象牙雕刻属于特种工艺品,其产品质量检测主要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艺人进行评定。60~80年代,由上海玉石雕刻厂制定了象牙细花、人件和仿古类产品质量标准。质量测评的主要内容包括艺术造型、比例结构、雕刻技巧和陪衬景物等。1980~1989年上海玉石雕刻厂、上海长江刻字厂和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共有23件牙雕产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获奖。        四、原料与销售       象牙主要产于非洲和亚洲南部,以非洲野生象牙质地最优。中国云南以及尼泊尔、印度、锡兰和印尼等地驯象的象牙为次。上海象牙来源,建国前为英、美、法、德等国的“怡和”。“慎昌”、“礼和”和“世法”洋行垄断;建国后由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或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代为采购。       上海牙雕工艺品以出口为主,少数精品佳作由国家或轻工业部征集作珍品收藏。50年代上海牙雕主要销往苏联和东欧等国家。60年代后,由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统购包销,70年代末年销售额达90万元。80年代上海牙雕产销两旺,1989年年销售额达到204.8万元,销往的国家和地区扩大到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以及香港和台湾。瑞士洛桑国际会议后,产销趋于停顿。
 (资料来源:《上海二轻工业志·工艺美术篇)
文章来自:http://www.kanliwu.com/html/history/2009/06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