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破解二元格局的和布克赛尔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3:00:11

自从搬进县城里,普如加甫(左)和巴生加甫上学方便多了,他们现在在县里的城关小学上学。

70多岁的巴德木老人(左)搬进83平方米的安居房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那仁和布克牧场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在“双卫医学课堂”上接受2010—2011年度自治区农村卫生人员在岗培训。

   天山网讯(记者郭复兴 达·卓尔克太 通讯员高振华 康晋 宋霞摄影报道)龙年大年初一中午,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幸福家园小区的居民楼内,回荡着或欢快或悠扬的冬不拉和马头琴声。“一大早,儿子、女儿和朋友就从铁布肯乌散乡赶来了,看着亲戚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家住1号楼2单元301室的帕玛老人说:这是我这辈子过得最开心难忘的春节,“ 做梦都没有想到,有一天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

    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风雪的冬季,毡房里炉火跳动,奶茶飘香……这些昔日牧区熟悉的场景,已经逐渐成为和布克赛尔牧民生活中的记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牧民告别了熟悉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搬进了城镇,住进了楼房,开始了崭新的城市生活。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搬进城里的牧民能适应城里的生活吗?他们的收入能有保障吗?带着种种疑问,记者在该县进行了深入采访。

    1 出发点破除二元格局 缩小城乡差距

    “如果再这样下去,牛羊真要带着放大镜找草吃了。”

    在和布克赛尔采访期间,我们从牧区基层干部口中听到了这样的担忧。

    和布克赛尔过去是一个传统畜牧业大县,2.4万农牧民人口中有85%以上的主要从事游牧生产。近年来,随着自治县加快步伐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浪潮正席卷奔涌在草原上。2010年,全县第二和第三产业已占生产总值的85%,工业经济比重达到61.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7亿元,2011年财政收入达8亿元。但是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相比,农牧区发展却相对滞后:现代化程度还不高,农牧民收入增长也接近高限,大幅度提高的难度较大。特别是由于多年来草原过牧和干旱导致退化,承载率比50年前下降近50%。

    2009年以来,县委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本县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可以说在“十二五”末就可以率先实现,但农牧业现代化和农牧民的全面小康生活怎么实现?显然不采取超常规的思路与举措,三化”是难以同步实现的。“

    这几年,尽管国家和地方财力不断加大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和布克赛尔牧区受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的制约,多数牧民还处于低水平定居或半定居状态,仍然没有摆脱逐水草而居的季节性游牧生活。全县现有贫困人口1979户5777人,其中北部山区8个乡场就占到90%以上。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冬季严寒,土地贫瘠,沙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草畜矛盾日益凸显。20多年前一个家庭使用的土地、草场等生产资料,随着子女的长大成家,现在已经分别由两三个甚至四五个家庭共同使用。加上牧区交通不便,信息滞后,市场狭小,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市场经济意识相对较低,生产经营门路单一。“如果不把这部分牧民从传统的畜牧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人均占有的生产资料将会越来越少,草场也得不到休养生息,广大牧民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县委书记薛俊强在2009年初县委扩大会议上不无忧虑地说:“客观上看,城乡差距近年来有拉大的趋势,不解放思想,以非常之举尽快缩小这种差距,让广大农牧民在10年内普遍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就是一句空话。”

    与此同时,近年来,牧民群众对于定居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一方面,随着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速推进,不少人已经从季节性劳务创收到常年固定转移就业;另一方面,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也有很多牧民在城镇租房住,或是由老人陪伴孙辈、或是父母中的一个照顾自己包括兄弟姐妹的子女上幼儿园以及读小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