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煜华:法苑珠林卷第一------卷第五(唐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37:34

法苑珠林序

朝议大夫兰台侍郎陇西李俨字仲思撰

  自夫六爻爰起八卦成列。肇有书契。昭乎训典。凤篆龙图。金简玉字。百家异辙。万卷分区。虽理究精微言殚物范。而纪情括性。未出于寰中。原始要终。讵该于俗外。亦有藏史之说。园吏之谈。宝经浮诞。锦籍纡怪。同镂冰而无成。若书空而匪实。与夫贯华妙旨写叶玄词。二乘之宏博。八藏之沈秘。竞以浅深。较其优劣。亦犹蚁垤之小。比峻于嵩华。牛涔之微。争长于江汉。夫其显了之义。隐密之规。解脱之门。总持之苑。前际后际。并契真如。初心末心。咸归正觉。导迷生于欲海。情尘共心垢同消。引穷子于慈室。衣宝与髻珠双至。化溢恒沙之境。功被微尘之劫。大哉至矣。不可得而称焉。洎偕两征周。佩日通汉。蔡愔西涉。竺兰东游。金口之词。宝台之旨。盈缣积籀。被乎中域。而卷轴繁伙。条流深旷。实相真源。卒难详览。暨我皇唐造物圣上君临。玄教聿宣。缁徒充合。传辉写液。照润区宇。梵响赞音。喝咽都甸。弘宣之盛。指喻难极。属有西明寺大德道世法师字玄恽。是释门之领袖也。幼嶷聚砂。落饰彩衣之岁。慈殷接蚁。资成具受之坛。戒品圆明。与吞珠而等护。律义精晓。随照镜而同欣。爱慕大乘。洞明实相。爰以英博。召居西明。遂以五部余闲。三藏遍览。以为古今绵代。制作多人。虽雅趣佳词。无足于博记。所以搴文囿之菁华。嗅大义之瞻卜。以类编录。号曰法苑珠林。总一百篇。勒成十帙。义丰文约。纽虞氏之博要。迹宣道镜。晞祐上之弘明。其言以美。其道斯着。举至赜而无遗。包妙门而必尽。但文繁则情堕。义略则寡闻。不欲虚构浮词。假盈卷轴。以事不可却。文翰似多。披览日久。还知其要。故于大唐总章元年。岁在执徐。律惟沽洗。三月三十日。纂集斯毕。庶使缉玄词者。探卷而得意珠。轨正道者。披文而饮甘露。绎之以知微。观之而睹奥。与环景而齐照。将旋穹而共久。


法苑珠林卷第一

劫量篇第一(劫灾有二一小二大)

初明小三灾(此有六部)

  述意部 疫病部 刀兵部 饥馑部 相生部 对除部。

述意部第一

  夫劫者。盖是纪时之名。犹年号耳。然则时无别体。约法而明。所以圣教弘宣多所攸载者。虽非理观之冲规。亦惩劝之幽旨也。若乃涉迷津于曩识。微尘之数易穷。返觉路于初心。僧祇之期难满。此迷悟之异也。自有无间狱中等芥城。而限命先行。天上俦衣石。以受形。此善恶之殊也。至若娑婆世界。谓俄倾为百龄。袈裟刹土将永劫以浃日。斯染净之别也。统而言之。不过大小。大小之内各有三焉。大则水火风而为灾。小则刀馑疫以成害。是知六年华观。终焚炀于沈灰。千梵琼台。卒漂沦于骤雨。加复诊候无征。雩祈失效。霜戈接刃。星剑交锋。酷毒生人崩亡殆尽。恐三界而未悟。嗟六道而悲夫。

疫病部第二

  依智度论。云何名为劫。答曰。依西梵正音名为劫簸颰陀。劫簸者(亦名劫波。秦言分别时节)颰陀者(秦言善有亦名为贤以多贤人出世故名贤劫也)。又立世阿毗昙论云。佛世尊说。一小劫者。名为一劫。二十小劫亦名一劫。四十小劫者亦名一劫。六十小劫亦名一劫。八十小劫名一大劫。云何一小劫名为一劫。是时提婆达多比丘住地狱中。受异熟业报。佛说住寿一劫。云何二十小劫亦名一劫。如梵先行天。二十小劫是其寿量。佛说住寿一劫。云何四十小劫亦名一劫。如梵众天寿量。四十小劫。佛说住寿一劫。云何六十小劫亦名一劫。如大梵天寿量。六十小劫。佛说住寿一劫。云何八十小劫名一大劫。佛说劫中世界经云。二十小劫坏。次经二十小劫坏已空。次经二十小劫起成。次经二十小劫起成已住。是二十小劫起成已住者。几多已过几多未过。八小劫已过。十一小劫未来。第九一劫现在未尽。此第九一劫。几多已过几多未来。未来定余六百九十年在(至梁末己卯年翻此经为断)是二十小劫中间。有三小灾次第轮转。一疾疫灾。二刀兵灾。三饥馑灾(此三小灾诸经论列名前后不同。若依长阿含中阿含起世等。初列刀兵次列饥馑后列疫病。若依俱舍毗昙婆沙论等。初列刀兵次列疫病后列饥馑。若依瑜伽对法论等。初列饥馑后列刀兵。若据年月长短次第依瑜伽对法论者是也)今且依立世阿毗昙论云。此即第九中。即当第三灾。此劫由饥馑故尽。佛言。是二十小劫世界起成。得住中第一劫。小灾起时有大疾疫。种种诸病一切皆起。剡浮提中一切国土。所有人民等遭大疾疫。一切鬼神起嗔恶心。损害世人。寿命短促唯住十岁。身形矬小。或二搩手。或三搩手。于其自量则八搩手。所可资食稊稗为上。人发衣服以为第一。唯有刀仗以自庄严。是时诸人不行正法。非法贪着邪见等业日夜生长。诸恶鬼神处处损人。是时大国王种悉皆崩亡。所有国土次第空废。唯有小郡县是其所余。相去辽远各在一处。如是人者疾病困苦。无人布施汤药饮食。以是因缘寿命未应尽横死无数。一日一夜无量众生疾病死。由行恶法。得是果报。于此中生。劫浊而起。舍命已后堕三恶道。时一郡县次复荒芜。唯少家在。相去转远各在一处。疾疫死者无人送埋。是时土地白骨所覆。乃至居家次第空尽。是时劫末唯七日在。于七日中无量众生遭疫死尽。设有在者各散别处。时有一人合集剡浮提内男女。唯余一万留为当来人种。唯此万人能持善行。诸善鬼神欲令人种不断绝故。拥护是人以好滋味令入毛孔。以业力故人种不断。过七日后。是大疫病一时息灭。一切恶鬼皆悉舍去。随诸众生饮食衣服。应念所须天即雨下。阴阳调和美味出生。身形可爱安乐无病。譬如亲爱久不相见。忽得聚集生喜乐心。共相携持不相舍离。是前劫人寿命十岁。后劫人民从其而生。寿命最长二十千岁。如此功德自然得成。与善法相应。身口意善。舍寿命后。生善道中。后天舍命还生人道。自然贤善戒品具足。舍寿已后更生天道。久久如是。初劫中间疫病穷尽。次第二劫来续二十千岁。是劫中间第一寿量。是人从前二十千岁人所生。神力自在资生具足。寿命四十千岁。人天道生久久如是。说名第二劫。中间第二寿量四十千岁。资生具足。寿命六十千岁。久久如是。说名第三劫。中间第三寿量六十千岁。从六十千岁至八十千岁。是时女年五百岁尔乃行嫁。是时诸人唯有七病。谓大小便利寒热淫欲饥老等。如是时中。一切国土富贵丰乐。无有怨贼反逆盗窃。村落次比鸡鸣相闻。耕种虽少收实巨多。衣服财宝称意具足。安坐受乐无所驰求。寿命八十千岁时住阿僧祇年。乃至众生未起十恶从起十恶。因此百年则减十岁。次复百年复减十岁。次第渐减至余十岁。最后十岁住不复减。长极八万短至十年。若佛不出世次第如此。若佛出世如正法住。众生寿命暂住不减。随正法稍减寿命渐减。

刀兵部第三

  依立世阿毗昙论云。佛说一小劫者。名为一劫。如是同前。乃至八十小劫名大劫。中至二十小劫起成。住中第二小灾起由大刀兵。人寿十岁时三毒邪见日夜生长。父母儿子兄弟眷属互相斗诤。何况他人。是时诸人起斗诤已仍相手舞。或以瓦石刀仗互相怖畏。四方诸国互相伐讨。一日一夜害死无量。如是过失自然而生。人行不善得是果报。于此中生劫浊而起。是时人家一时没尽。纵有余残各各分散。是时劫末余七日在。于七日中手执草木即成刀仗。由此器仗互相残害怖畏困死。是时诸人怖惧刀仗逃窜林薮。或度江水隐蔽孤洲。或入坑窟以避灾难。或时相见仍各惊走恐怖失心。或时仆地。譬如獐鹿遭逢猎师。如是七日刀兵横死其数无量。设有在者各散别处。时有一人合集剡浮提男女。唯余一万。留为当来人种。于是时中皆行非法。唯此万人能行善法。诸善鬼神。欲令人种不断绝故。拥护是人以好滋味令入毛孔。以业力故。于劫中间留人种子自然不断。过七日后。是大刀兵一时息灭。一切恶鬼皆悉舍去。随诸众生所须衣食。应念所须天即雨下。阴阳调和。美味出生。身形可爱相好还复。一切善法自然而起。清凉寂静安乐无病。慈悲心起无恼害意。互得相见生喜乐心。譬如亲爱久不相见。忽得聚集生喜乐心。共相携持不相舍离。从其十岁展转行善。生人天中至二十千岁。乃至寿命八十千岁。住阿僧祇年。自外同前不烦重述。

饥馑部第四

  依立世阿毗昙论云。从一小劫乃至八十小劫。住劫中第三劫小灾起时。由大饥饿灾欲起时。由天亢旱一切人民遭大疾疫。一切鬼神起嗔恶心。损害世人。寿命短促。唯住十岁。身形短小。或二三搩手。所食稊稗。人发为衣犹为上服。刀仗自严不相恭敬。贫穷困苦愚痴邪见日夜生长。谷贵饥馑。舍罗柯行。见他资粮便往夺食。以此因缘饿死无数。一切众生生劫浊中。自然而起。造作恶业。天不降雨四五年中。由大旱故觅生草菜尚不可得。何况米谷。一切禽兽悉取食之。于一日一夜饥饿死者其数无量。郡县空尽。唯少家在。相去转远。不行正法三毒转盛。贫穷困苦口夜相应是时六七年间。天不降雨。由大旱故思欲见水尚不可得。何况饭食。是劫中间唯七日在。一日一夜饿死无数。纵有在者各散别处。时有一人合数剡浮提内男女大小共一万人。留为当来人种。人能行善。诸善鬼神。欲令人种不断绝故。拥护是人。以好滋味令入毛孔。以业力故。人种不断。过七日后。是饥饿一时息灭。一切恶鬼皆悉舍去。所须衣食。天即雨下。阴阳调和。美味出生。身形可爱相好遂复。一切善法自然而起。清凉寂静安乐无病。慈悲入心无恼害意。譬如亲爱久不相见。忽得聚集生喜乐心。共相携持不相舍离。从于十岁展转行善。生人天中。寿命长远。至二十千岁乃至八十千岁。自外法因并同初述(依立世中。三灾各经七日。若依余经论说饥馑七年七月七日疫病七月七日刀兵极经七日)故瑜伽论云。谓人寿三十岁时。方始建立。当尔之时。精妙饮食不可复得。唯煎煮朽骨共为宴会。若遇得一粒稻麦粟稗等子。重若末尼珠。藏置箱箧而守护之。彼诸有情多无气势。蹎僵在地不复能起。由饥俭故。有情之类亡没殆尽。如此俭灾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下厌离。由此因缘。寿不退减俭灾遂息。又若人寿二十岁时。本起厌患今乃退舍。尔时多有疫气瘴厉。灾横热恼相续而生。彼诸有情遇此诸病。多悉殒没。如是病灾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中厌离。由此因缘。寿量无减病灾乃息。又人寿十岁时。本起厌患今还退舍。尔时有情展转相见。各起猛利杀害之心。由此因缘。随执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极锐利刀剑。更相残害死丧终尽。如是刀灾极经七日方乃得过。

相生部第五

  依中阿含经云。过云有轮王出世。名曰顶生。奉持斋法修行布施。国中贫者出财用给。后经多时。然国中有贫穷者。不能出物用给恤乏。人转穷困。因穷便盗他物。其主捕伺收缚。送诣刹利顶生王所。白曰。天王。此人盗我物。愿天王治。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彼曰。实盗。所以者何。以贫困故。若不盗者便无自济。王即出财而给与之。语盗者曰。汝等还去后莫复作。由斯之故人作是念。我等亦应盗取他物。于是各竞行盗。是谓因贫无物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盗滋甚。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八万岁。子寿四万岁。彼人寿四万岁。时有人复盗送王。王闻已便作是念。若我国中有盗他物。更出财物尽给与者如是竭藏盗遂滋甚。我今宁可作极利刀。若我国中有偷盗者。便收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头。作此念已便敕行之。于后彼人效此利刀。持行劫物。捉彼物主截断其头。因贫盗甚刀杀转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四万岁。子寿二万岁。人寿二万岁时。时彼盗者便作是念。王若知实。或缚鞭我。或摈罚钱。或贯标上。我宁妄言欺诳王耶。念已白王。我不偷盗。是为因贫无物。不能给恤盗杀转增。便妄言两舌。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二万岁。子寿一万岁。人寿一万岁时。人便嫉妒邪淫转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一万岁。子寿五千岁。人寿五千岁时。三法转增。非法欲恶贪邪法。故父寿五千岁。子寿二千五百岁。人寿二千五百岁时。复三法转增。两舌粗言绮语。故彼寿转减形色转恶。故父寿二千五百岁。子寿千岁。人寿千岁时。一法转增。邪见是也。因一法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千岁。子寿五百岁。人寿五百岁时。彼人不孝父母。不能尊敬沙门梵志。不行顺事。不作福业。不见后世罪。故父寿五百岁。子寿二百五十岁。或二百岁。今若长寿。或寿百岁。或不啻者。佛复告比丘曰。未来久时。人寿十岁。女生五月即便出嫁。人寿十岁时。有谷名稗子。为第一美食。如今糠粮以为上馔。所有苏油盐蜜甘蔗一切尽没。唯行十恶业道者为人所敬。都未有善。母于其子极有害心。子亦于母极有害心。父子兄弟姊妹亲属。展转相向有贼害心。犹如猎师见彼鹿已极有害心。人寿十岁时。乃有七日刀兵劫盛。彼若捉草即化成刀。若捉樵木亦化成刀。以此刀兵各各相杀。彼于七日刀兵劫过七日便止。尔时亦有人。生惭耻羞愧厌恶不爱。彼人七日刀兵劫时。便入山野在隐处藏。过七日已则从山野于隐处出。更互相见生慈愍心极相爱念。犹如慈母唯有一子。与久离别远来相见。极相爱念便作是语。诸贤我今相见令得安隐。我等由坐生不善心令亲族死尽。我等宁可共行善法离断杀业。行善法已寿便转增形色转好。寿十岁人生子寿二十。寿二十人复作是念。若求善者寿色转好。我等应可更增行善共离不与取。行是善已寿便转增。人生子寿四十岁。复离邪淫。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八十岁。复离妄言。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百六十岁。寿百六十已。复离两舌。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三百二十岁。复离粗言。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六百四十岁。复离绮语。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二千五百岁。复离贪疾。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五千岁。复离嗔恚。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一万岁。复离邪见。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二万岁。复离非法欲恶贪行邪法。我等宁可离此三恶不善法。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四万岁。寿四万岁时。孝顺父母。尊重恭敬沙门梵志。奉行顺事。修习福业。见后世罪。行是善已。人生子寿八万岁。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丰乐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鸡一飞。女年五百岁乃当出嫁。唯有七病。寒热大小便利淫欲饥渴老等。更无余患。时有王名螺。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四天下。七宝千子具足。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统领大地乃至大海。不以刀仗。以法教令令得安乐(余有疾病饥馑作法延促并皆同前)

对除部第六

  依新婆沙论云。然有圣言说彼对治。谓若有能一日一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起。若能以一诃梨怛鸡果。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疫病灾起。若能以一团食施诸有情。于未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时。问如是三灾余洲有不。答无根本灾而有相似。谓嗔增盛身力羸劣数加饥渴。此说二洲。北拘卢洲亦无罪业而生彼故。又彼无有嗔增盛故。

  述曰。众生固执无思悛革。悭贪嫉妒恶业逾盛。所以人情崄阻凶毒沿流。令入末法人物俱恶。所有依正两报致令日夜衰耗。故付法藏经云。阿恕伽王自为僧行食。时宾头卢用苏浇饭。阿恕伽王白言。大圣。苏性难消能不为疾。尊者答曰。不为患也。何以故。佛在时水与今苏等。是故食之终不成病。尔时尊者。欲验斯事使手入地下至四万二千余里。即取地肥而示于王。王今当知。众生薄福。肥腻之味皆流入地。是故世间福转衰灭。王供养已欢喜而退。良由世尊韬光未盈百年尚有斯征。况今向有二千。岂有精味。故瑜伽论云。三灾起时。尔时有情复有三种最极衰损。寿量衰损。依止衰损。资具衰损。寿量衰损者。所谓寿量极至十岁。依止衰损者。谓其身量极至一搩手。或复一握。资具衰损者。尔时有情唯以粟稗为食中第一。以发为衣中第一。以铁为庄严中第一。五种上味悉皆隐没。所谓苏蜜油盐等味及甘蔗变味。

第二大三灾(此有四部)

时量部第一

  依新婆沙论云。劫有三种。一中间劫。二成坏劫。三大劫。中间劫复有三种。一减劫。二增劫。三增减劫。减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增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增减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复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合二十中劫世间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经二十中劫世间坏。二十中劫坏已空。此合名坏劫。总八十中劫合名大劫。成已住中二十中劫。初一唯减。后一唯增。中间十八亦增亦减。故对法论云。由此劫数。显色无色界诸天寿量也。

时节部第二

  依奘法师西国传云。阴阳历运日月旋玑。称谓虽殊。时候无异。随其星建以标月名。时极短者谓之刹那也。如新婆沙论云。彼刹那量。云何可知。有作是言。依施设论说。如中年女缉绩毳时。抖擞细毛不长不短。齐此说为怛刹那量。彼不欲说毛缕短长。但说毳毛从指开出。随所出量是怛刹那。问前问刹那。何缘乃引施。设说怛刹那量。答此中举粗以显于细。以细难知不可显故。谓百二十刹那成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成一腊缚。此有七千二百刹那。三十腊缚成一牟呼栗多。此有二百一十六千刹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昼夜。此有少二十不满。六十五百千刹那。此五蕴一昼一夜。经于尔所生灭无常。有说。此粗非刹那量。如我义者如壮士弹指顷。经六十四刹那有说不然。如我义者如二壮夫掣断众多迦尸细缕。随尔所缕断。经尔所刹那。有说不然。如我义者。如二壮夫执挽众多迦尸细缕。有一壮夫以至那国百练刚刀捷疾而断。随尔所缕断。经尔所刹那。有说。犹粗非刹那量。实刹那量世尊不说。如世尊说。譬如四善射夫。各执弓箭相背攒立欲射四方。有一捷夫。来语之曰。汝等今可一时放箭。我能遍接俱令不堕。于意云何。此捷疾不。苾刍白佛。甚疾世尊。佛言。彼人不及地行药叉。地行捷疾不及空行药叉。空行捷疾不及四大王众天。彼天捷疾不及日月二轮。二轮捷疾不及坚行天子。此薄日月轮车者。此等诸天展转捷疾。寿行生灭捷疾于彼。刹那流转无有暂停。由此故知。世尊不说实刹那量。问何故世尊不为他说实刹那量。答无有有情堪能知故。又依安般经云。于一弹指顷心有九百六十。又仁王经云。一念有九十刹那。一一刹那中复有九百生灭。又菩萨处胎经云。一弹指顷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佛之威神入微识中皆令得度。又毗昙论。合有十二重。一名刹那。二名怛刹那。三名罗婆。四名摩睺罗。五名日夜。六名半月。七名一月。八名时。九名行。十名年。十一名双。十二名劫。一刹那者翻为一念。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翻为一瞬。六十怛刹那为一息。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罗。翻为一须臾。三十摩睺罗为一日夜。计有六百三十八万刹那。僧祇律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日极长时昼有十八夜有十二。极短时昼有十二夜有十八春秋分便等。又智度论云。昼夜六分有三十时。春秋分时昼夜各十五时。余时增减。五月昼时有十八夜有十二。十月夜时有十八昼有十二。依奘法师西国传云。居俗日夜分为八时(昼四夜四于一一时各有四分)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白前黑后合为一月。六月合为一行。日游在内北行也。日游在外南行也。总此二行合为一岁。又分一岁以为六时。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渐热也。三月十六日五月十五日盛热也。五月十六日七月十五日雨时也。七月十六日九月十五日茂时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渐寒也。十一月十六日正月十五日盛寒也。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五月十五日热时。五月十六日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正月十五日寒时也。或为四时。春夏秋冬也。依论计之。十五夜为半月。两半月为一月。三月为一时。两时为一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两行为一年。二年半为一双。此由闰故。以闰月兼本月。此谓月双非闰双也。若以五年两闰双者。二年半有一闰。岂立只乎。积此时数明劫有四种。一别劫。二成劫。三坏劫。四大劫。从人寿十岁渐至八万岁。经多时八万岁。又渐减至十岁。为一别劫。对余总故名为别也。若以事格量。依杂阿含经云。一由旬城高下亦尔。满中芥子百年取一。芥尽劫犹不尽。案此即为别劫也。若据大劫。即以八十由旬城为量也。楼炭经云。以二事论劫。一云有一大城东西千里南北四千里。满中芥子百岁诸天来下。取一芥子尽劫犹未尽。二云有一大石方四十里。百岁诸天来下。取罗縠衣拂石尽劫犹未穷。此亦应是别劫也。第二有成劫四十坏劫亦尔。所以然者。世间成时二十别劫。住时二十别劫。坏时二十别劫。空时二十别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坏。故各四十别劫。总此成坏合有八十别劫。为一大劫。若更舒之别有六劫。一别。二成。三住。四坏。五空。六大。若更来之则有三劫。一小劫。二中劫。三大劫。小则别劫。中则成坏。随一大则总成与坏。欲界中寿一劫是小劫。初禅三天寿劫是中劫。二禅已去寿劫是大劫。外国俗算有六十位。过此已后不可数故。名阿僧祇。此数年为劫数。一至六十位名阿僧祇劫。此是大劫量也。故智度论经云。以百由旬城为量。百年取一芥。故喻以迦尸罗天衣。百年一拂。百由旬石为量者。此并格量大劫也。即案索诃世界(旧云娑婆世界)一大劫中千佛出世。寻夫劫波之号。不可以时数之。故以假石芥城等。准为一期之候。即约前中具含成住坏空等四劫也。如前从十岁增至八万。复从八万复至十岁。经二十返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成劫。以年算之则经八千万万亿百千八百万岁也。止一为小劫矣。今成劫已过入住劫来。复经八小劫。释迦牟尼如来于住劫中当第四佛。尚余九百九十六佛。于后续次而出。

  依奘法师西国传云。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云由旬。又曰踰阇那。又曰由延。皆讹略)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运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裁唯十六里。故毗昙论。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卢舍。八拘卢舍为一由旬。一弓长八尺。五百弓长四百丈。四百丈为一拘卢舍。一里有三百六十步。一步有六尺。合有二百一十六丈为一里。二里有四百三十二丈。计前五百弓有四百丈为一拘卢舍。犹欠三十二丈不满二里。计一拘卢舍减有二里。计八拘卢舍减十六里为一由旬。若依杂宝藏经。一拘卢舍有五里。计毗昙八拘卢舍为一由旬。合有四十里。

坏劫部第三

  依长阿含经云。三灾上际云何。若火灾起时。至光音天为际。若水灾起时至。遍净天为际。若风灾起时。至果实天为际。三灾欲起时。世间人皆行正法。正见不倒修十善行。行此法时有人得第二禅者。即勇身上升于空中。住圣人道。天道梵道高声唱言。诸贤当知无觉无观第二禅乐人。闻此声已即修无觉无观。身坏命终生光音天。是时地狱众生罪毕命终来生人间。复修无觉无观。得生光音天。畜生饿鬼阿须伦乃至六欲。皆生光音天尔时先地狱尽。后畜生尽已。次饿鬼阿须伦乃至他化自在天尽已。然后人尽无有遗余。此世败坏乃成为灾。又顺正理论云。乃至地狱无一有情。尔时名为地狱已坏。诸有地狱定受业者。业力置他方狱中。由此准知傍生鬼趣。时人身内无有诸虫与佛身同。若时人趣此洲一人无师法然得初静虑。从静虑起唱如是言。离生喜乐甚乐甚静。余人闻已皆入静虑。命终并得生梵世中。乃至此洲有情都尽。是名已坏赡部洲人。东西二洲例此应说。北洲命尽生欲界天。由彼钝根无离欲故。生欲界天已静虑现前转得胜依。方能离欲。乃至人趣无一有情。尔时名为人趣已坏。若诸天趣欲界六天随一法然得初静虑。乃至并得生梵世中。尔时名为欲天已坏。如是欲界无一有情。名欲界中有情已坏。若时梵世随一有情无师法然得二静虑。从彼定起唱如是言。定生喜乐甚乐甚静。余天闻已皆入彼静虑。命终并得生极光净。乃至梵世中有情都尽。如是名已坏有情世间。唯器世间空旷而住。余方世界一切有情感此三千世界业尽。于此渐有七日轮现。诸海干竭众山洞然。洲渚三轮并从焚燎。风吹猛焰烧上天宫。乃至梵宫无遗灰炉。自地火焰烧自地宫。非他地灾能坏他地。由相引起故作是说。下火风飘焚烧上地。谓欲界火猛焰上升。为缘引生色界。火焰。余灾亦尔。如应当知。如是始从地狱渐减。乃至器世界尽总名坏劫。又观佛三昧经云。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背正向邪竞行十恶。天久不雨所种不生。依水泉原乃至四大驶河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上大城郭。于须弥山边置本道中(长阿含经云。其后久久有大黑风暴起海水。深八万四千由旬吹使两披。取日宫殿置于须弥山半。去地四万二千由旬安日道中。乃至七日次第取之法用并然。杂心论云。劫灭之时有七日轮住游乾陀山从彼而去。又说云。分一日为七日。又说云。从阿鼻地狱下出日。众生业力致)一日出时百草树木一时雕落。二日出时四大海水从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内。其水自然枯涸。三日出时四大海水千由旬。乃至七千由旬内水展转消尽。四日出时四大海水深千由旬。五日出时四大海水纵广七千由旬乃至竭尽(长阿含经云。五日出已其后海水转深。犹如春雨后亦如牛迹中水。遂至涸尽不渍人躯也)六日出时此地厚六万八千由旬。皆悉烟出。从须弥山乃至三千大千刹土。及八大地狱靡不烧灭。烟尽无余。人民命终。皆依须弥山及六欲诸天。皆悉命终宫殿皆空。一切无常不得久住。七日出时大地须弥山渐渐崩坏百千由旬。永无遗余。山皆洞然。诸宝爆裂。烟焰震动至于梵天。一切恶道皆悉荡尽。罪终福至。皆集第十五天上。十四天以下尽成灰墨。新生天子未曾见此。普怀恐惧。旧生天子各来慰劳。勿生恐怖。终不至此。人民命终生光音天。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行。或生他土。若生地狱。地狱罪毕亦生天上。若罪未毕复移他方。无日月星宿亦无昼夜。唯有大冥谓之火劫。火灾果报致此坏败。劫欲成时火乃自灭。更起大云渐降大雨。滴如车轴。是时此三千大千刹土。水遍其中乃至梵天。故瑜伽论云。又诸有情能灭坏业增上力故。及依六种所烧事故。复有六日轮渐次而现。彼诸日轮望旧日轮。所有热势踰前四倍。既成七已热遂增七。云何名为六所烧事。一小大沟坑。由第二日轮之所枯竭。二小河大河。由第三日轮之所枯竭。三无热大池。由第四日轮之所枯竭。四大海。由第五日轮及第六一分之所枯竭。五苏迷卢山及以大地体坚实故。由第六一分及第七日轮之所烧然。即此火焰为风所鼓。展转炽盛极至梵世。如是世界皆悉烧已。乃至灰墨及与余影皆不可得。从此名为器世间已坏。满足二十中劫。如是坏已复二十中劫住。

  云何水灾。谓过七火灾已于第二静虑中有俱生。水界起坏器世间犹水消盐。此之水界与器世间一时俱没。如是没已复二十中劫住。云何风灾。谓七水灾过已复七火灾。从此无间于第三静虑中有俱生。风界起坏器世间如风干支节。复能消尽。此之风界与器世间一时俱没。从此坏已复二十中劫住。如是略说世间已坏。又依顺正理论云。此水火风三大灾起逼有情类。令舍下地集上天中。初火灾兴由七日现有说。如是七日轮行犹如雁行分路旋运。有说如是。七日轮行上下为行分路旋运。中间各相去五千踰缮那。次水灾兴由降瀑雨。有作是说。从三定边空中欻然。雨热灰水。有余复说。从下水轮起涌沸水上腾漂浸。决定义者即此边生。后风灾兴由风相击。有作是说。从四定边空中欻然飘击风起。有余复说。从下风轮起冲击风上腾飘鼓。此决定义。准前应知。三灾起时云何次第。要先有问起七火灾。其次定应一水灾起。此后无间复七火灾。度七火灾还有一水。如是乃至满七水灾。复有七火灾后风灾起。如是总有八七火灾一七水灾一风灾起。水风灾起皆次火灾。自水风灾必火灾起。故灾次第理必应然。何缘七火方一水灾。极光静天寿势故。谓彼寿量极八大劫。故至第八方一水灾。由此应知。要度七水八七火后乃一风灾。由遍净天寿势力故。谓彼寿量六十四劫。故第八八方一风灾。如诸有情修定渐胜。所感异熟身寿渐长。由是所居亦渐久住。故毗昙论偈云。

  七火次第过  然后一水灾

  七七火七水  复七火后风

  又对法论云。如是东方无间无断。无量世界。或有将坏。或有将成。或有正坏。或坏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于东方。乃至一切十方亦尔。如是若有情世间若器世间。业烦恼力所生故。业烦恼增上所起故。总名苦谛。又杂心论。问何故坏劫不至第四禅。答净居天故。彼无上地生即彼般涅槃故。亦不下生。下地非数灭故。若彼住经坏劫者亦不然。增上福力生彼处故。内扰乱非故。若彼地内有扰乱者则外有灾患。彼初禅内有觉观。火扰乱故。外为火灾烧。第二禅内喜水扰乱故。外为水灾所漂。第三禅内有出入息风扰乱故。外为风灾所坏。问第四禅未曾有扰乱者。何得不常。答刹那无常所坏故。第四禅地不定相续。随彼天生宫殿俱起。若天命终彼亦俱没耳。

成劫部第四

  依起世经云。尔时复经无量久远不可计数日月。时起大重云。乃至遍覆梵天世界。既遍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车轴。或复如杵。经历百千万年彼雨水聚渐渐增长。乃至天所住世界其水遍满。然彼水聚有四风轮之所住持。何等为四。一名为住。二名安住。三名不堕。四名牢主。彼雨断已复还自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当于尔时四方一时有大风起。其风名为阿那毗罗。吹彼水聚混乱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大风吹沫掷置空中。从上造作梵天宫殿。微妙可爱七宝间成。所谓金银琉璃玻[王*(利/(尒-小+(恭-共)))]赤珠砗磲码瑙。有斯梵天世间出生。彼大水聚复更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如前四方风起名阿那毗罗。由此大风吹掷水沫复成宫殿。魔身天墙壁住如梵身天无异。唯有宝色精粗异耳。如是次造他化自在天。展转至夜摩天。六天次第具足如梵天无异精粗异耳。时彼水聚转复减少。乃更退下无量百千亿万由旬。湛然渟住。彼水聚中四方浮沫水上厚六十八亿由旬。周阔无量。大风吹沫复造须弥山四宝所成。复吹水上浮沫为三十三天七宝所成。又吹水沫。于须弥山半腹之间四万二千由旬。为日月天子宫殿皆七宝成。以是因缘。世间便有七日宫殿安住现在。又吹水沫于海水上高万由旬。为空居夜叉造玻[王*(利/(尒-小+(恭-共)))]宫殿城郭亦尔。又吹水沫于须弥山四面。各去山一千由旬。大海之下作四面阿修罗城七宝庄严。又复大风吹水聚沫造作余大宝山。如是展转吹水沫过四大洲八万小洲须弥山王。并余一切大山之外周匝安置。名大轮围山。高广正等六百八十万亿由旬。牢固真实。金刚所成难可破坏。如是大风吹掘大地渐渐深入。乃于其中置大水聚湛然渟积。以此因缘便有大海。又起世经云。此大海水。何因缘故。如是碱苦不堪饮食。此有三因缘。何等为三。一者从火灾后经无量时。起大重云弥覆凝住。后降雨滴注满世界。彼大雨汁洗梵身天一切宫殿。次洗广天宫殿。次洗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宫殿洗已。洗彼宫时所有碱辛苦味悉皆流下。次复洗须弥山及四大洲八万小洲诸余大山等。如是洗时浸渍流荡其中。以是因缘令大海碱不堪饮食。第二此大海水大神大身众生在其中住。所有屎尿流出海中。以是因缘其水碱苦不堪饮食。第三此大海水古昔诸仙曾所咒故。愿海成其盐味不堪饮食。以是因缘令大海碱不堪饮食。又依顺正理论云。所言成劫者。谓从风起。乃至地狱始有情生。谓此世间灾所坏已。二十中劫唯有虚空。过此长时次应复有等住世。成劫便至一切有情业增上力。空中渐有微细风生。是器世间将成前相。风渐增盛成立如前所说风轮水轮金轮等。然初成立大梵天宫乃至夜摩天宫复起风轮等。是谓成立外器世间。由有情力。谓光净久集有情。天众既多。居处迫迮。诸福减者应散居下。此器世间初一有情。极光净殁生大梵处空宫殿中。后诸有情亦从彼殁有生梵辅。有生梵天。有生他化自在天宫。渐渐下生乃至人趣。后生饿鬼傍生地狱。法尔后成坏必最初。若初一有情生无间狱。二十中成劫应知已满。此后复有二十中劫。名成已住。次第而起。立世阿毗昙论云。一切器世界起作已成。时二种界起长。谓地火两界。风界起吹火界蒸炼地界。风界恒起吹一切物使成坚实。既坚实已一切诸宝种类皆得显现。如是多时六十小劫究竟已度。

  又长阿含经云。此三及地为四灾四劫。除地说三为大劫。唯未至第四禅。为净居天故。无上地可生。即于彼处涅槃。亦不下生。非数灭故。变成天地。天地更始。了无所有亦无日月。地涌甘泉味如苏蜜。时光音诸天。或有福尽来生。或乐观新地。性多轻躁以指尝之。如是三转得其甜味。食之不已渐生粗肌。失天妙色神足光明。冥然大暗。后大黑风吹彼海水漂出日月。置须弥边安日道中。绕须弥山照四天下。时诸人辈见出则欢见入则惧。自兹以后昼夜晦朔春秋岁数终而复始。劫初成时诸天来下为人皆悉化生。身光自在神足飞行。无有男女尊卑。众共生世。故名众生。有自然地味犹如醍醐亦如生苏味甜如蜜。其后众生以手试尝。遂生味着渐成抟食。光明转减无复神通。食地味多者颜色粗悴。其食少者颜色光泽。遂生胜负。因缘胜负故便生是非。地味稍歇咸皆懊恼。咄哉为祸。无复地味。又生地皮状如薄饼。地皮又灭又生地肤。地肤灭故。依增一经。又生自然地肥。味甘如蒲萄酒。

  又楼炭经云。地肥不生更生两枝蒱萄。其味亦甘。久久食多共相形笑。两枝蒱萄不生。更生糠米无有糠糩。不加调和备众美味。众生食之生男女形。又增一经云。时诸天子情欲意多者便成女人。故有夫妻之名。其后众生淫欲转增。遂夫妻共住。其余众生寿福行尽。后光音天来生此间在母胎中。因此世间有处胎生。尔时造瞻婆大城乃至一切城郭。自然糠米朝刈暮熟。暮刈朝熟。刈后随生。

  又依中阿含经。米长四寸未有茎秆。时有众生并取日粮。如是相学。乃至并取五日糠米。渐生糠糩。刈已不生遂有枯株。尔时众生懊恼悲泣。各封田宅糠米以为疆畔。其众自藏己米盗他田谷。无能决者。议立一平等主。善护人民赏善罚恶。便有刀杖等物考楚杀戮。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由有田地致此诤讼。故各共减割以供给之。故选一人形貌尊雅甚有财德。请以为主。于是始有民主之号。田宅舍屋之名。天下丰乐不可具述。奉行十善哀念人民。如父母爱子。人民敬主如子敬父。人寿大久丰乐无极。

  又依顺正理论云。初受段食故。身渐坚重。光明隐没黑暗便生。日月众星从兹出现。由渐耽味地味便隐。从兹复有地皮饼生。竞耽食之地饼复隐。尔时复有林藤出现。竞耽食故林藤复隐。有非种香稻自生。众共取之以充所食。此食粗故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生二道。因斯遂有男女根生。由二根殊形相亦异。宿习力故便相瞻视。因此遂生非理。乃至由有劫盗过起。诠量众内一有德人。各以所收六分之一。雇令防护封为田主。因斯故立刹帝利名。大众钦承恩流率土。故复名大王。未有多王。自后诸王此王为首。

  又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有四事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云何为四。一时世间灾渐起。坏此世时中间长久。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二者此世间坏已中间空旷。无有世间长久迥远。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三者天地初起向欲成时中间长久。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四者天地成已久住不坏。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是为四事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计量也。

  颂曰。

  百旬芥易尽  三灾理自倾

  石火无恒焰  电光非久停

  饥窘自相啖  刀兵竞相征

  疫病无医效  空劳怨苦声

  亲戚无相救  残害有余情

  遗文虚满笥  徒欣富贵盈

  太息波川迅  悲斯苦业萦

  生灭恒敦逼  煎迫未安宁


法苑珠林卷第二

三界篇第二(三界有二初明四洲二明诸天)

初明四洲(此有十部)

  述意部 会名部 地量部 山量部 界量部 方土部 身量部 寿量部 衣量部 优劣部。

述意部第一

  夫三界定位六道区分。粗妙异容苦乐殊迹。观其源始不离色心。检其会归莫非生灭。生灭轮回是曰无常。色心影幻斯谓苦本。故涅槃喻之于大河。法花方之于火宅。圣人启悟息驾反源。超出三有渐逾十地也。寻世界立体四大所成。业和缘合与时而作。数盈灾起复归于灭。所谓短寿者谓其长寿。长者见其短矣。夫虚空不有故厥量无边。世界无穷故其状不一。于是大千为法王所统。小千为梵王所领。须弥为帝释所居。铁围为蕃墙之城。大海为八维之浸。日月为四方之烛。总总群生于兹是宅。琐琐含识莫思涂炭。沈俗而观。则迂诞之奢言。大道而察。乃掌握之近事耳。但世宗周孔雅伏经书。然辩括宇宙臆度不了。易称玄天。盖取幽深之名。庄说苍天。近在远望之色。于是野人信明谓旻青如碧。儒士据典谓干黑如漆。青黑诚异乖体是同。儒野虽殊不知是一。然则俗尊天名而莫识实。岂知六欲之严丽。十梵之光明哉。嗟夫。区界现事犹莫之知。不思妙义固其已矣。窃惟方等大典多说深空。寻长含楼炭辩章世界。而文博偈广卒难捡究。今简要略用摽厥致耳。

会名部第二

  长阿含起世经等。四洲地心即是须弥山。山外别有八山。围如须弥山下大海深八万四千由旬。其边八山大海初广八千由旬中有八功德水(依顺正理论云。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也)如是渐小至第七山下。水广一千二百五十由旬。其外碱海广于无际。海外有山即是大铁围山。四周围轮。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名为一国土。即以此为量数至满千铁围绕讫名一小千。复至一千铁围绕讫名为中千世界。即数中千复满一千铁围绕讫名为大千世界。其中四洲山王日月乃至有顶各有万亿(旧云百亿者错算也)

  成则同成。坏则同坏。皆是一化佛所统之处。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号为娑婆世界。梵本正音。名为索诃世界。依自誓三昧经。云娑诃世界者(汉言忍界。谓此土人物刚强难忍事故。立名号为忍)其佛号曰能仁。以别束广名曰三界。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初欲界者欲有四种。一是情欲。二是色欲。三是食欲。四是淫欲。二色界有二。一是情欲。二是色欲。无色界有一情欲。初具四欲强色微故。云欲界。第二色界色强欲微。故号色界。第三无色界色绝欲劣。故名无色界(更依华严。辩三千大千世界。乃有多种不烦广述也)

地量部第三

  依华严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以无量因缘乃成。且如大地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空轮。空轮无所依。然众生业感世界安住。故智度论云。三千大千世界皆依风轮为基。又新翻菩萨藏经云。诸佛如来成就不思议智故。而能得知诸风雨相。知世有大风名乌卢博迦。乃至众生诸有觉受。皆由此风所摇动故。此风轮量高三拘卢舍。于此风上虚空之中。复有风起。名曰云风轮。此风轮量高五拘卢舍。于此风上虚空之中。复有风起名瞻薄迦。此风轮量高十踰缮那。于此风上虚空之中。复有风起名吠索缚迦。此风轮量高三十踰缮那。又此风上虚空之中。复有风起名曰去来。此风轮量高四十踰缮那。如是舍利子。次第轮上。六万八千拘胝风轮之相。如来应正等觉。依止大慧悉能了知。舍利子。最上风轮名为周遍。上界水轮之所依止。其水高量六十八百千踰缮那。为彼大地之所依止。其地量高六十八千踰缮那。舍利子。是地量表有一三千大千世界。又楼炭经云。此地深二十亿万里。下有金粟亦二十亿万里。下有金刚亦二十亿万里。下有水际八十亿万里。下有无极大风。深五百二十亿万里。此虽六重。前四是地轮。第五是水轮。第六是风轮。金光明经云。此地深十六万八千由旬。下有金沙。金沙正是金粟。下有金刚地。释云。前风轮坚固不可沮坏。有大洛那力人以金刚杵击之。杵碎风轮无损。大洛那力者。是第四梵王那罗延力。是佛身力。亦名那罗延风轮。风轮上次有水轮。水轮者。依立世经云。深一百一十三万由旬。减风轮三十八万由旬。以众生业力水不流散。如食未消不堕熟藏。又如仓贮米内外物持。水轮亦尔。外由有风持不散。如世间攒酪为苏。此风力顺转。此水成金水。深一百一十三万由旬。既顺成金水但厚八十万由旬。所略三十三万由旬皆属金地。金地轮中从少向多。应厚十二洛沙。一洛沙有十万由旬。此轮纵广一等。

山量部第四

  今据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诸佛世尊皆垂化现。现生现灭导圣导凡。约一四天下。即以一日月所照临处。以苏迷庐山为中(唐云。妙高山。旧名须弥山。又曰迷留。亦云弥娄山。此皆讹略耳)高三百三十六万里。四宝所成。东面黄金。南面琉璃。西面白银。北面玻[王*(黍-禾+利)]。在大海中亦深三百三十六万里。据金轮上。如起世经云。须弥山下有八重山。初山名佉提罗。高四万二千由旬。上阔亦尔。七宝所成。其须弥山佉提罗山二山之间阔八万四千由旬。周匝无量。佉提罗山外有山。名曰伊沙陀罗。高二万一千由旬。上阔亦尔。七宝所成。二山之间阔四万二千由旬。周匝无量。伊沙陀罗山外有山。名曰游乾陀罗。高一万二千由旬。上阔亦尔。七宝所成。二山之间二万一千由旬周匝无量。游乾陀罗山外有山。名曰善见。高六千由旬。上阔亦尔。七宝所成。二山相去一万二千由旬周匝无量。善见山外有山。名曰马半头。高三千由旬。上阔亦尔。七宝所成。二山之间阔六千由旬周匝无量。马半头山外有山。名曰尼民陀罗。高一千二百由旬。上阔亦尔。七宝所成。二山之间阔二千四百由旬周匝无量。尼民陀罗山外有山。名毗那耶迦。高六百由旬。上阔亦尔。七宝所成。二山之间阔一千二百由旬周匝无量。毗那耶迦山外有山。名斫迦罗(隋言轮围。即铁围山是也)。高三百由旬。上阔亦尔。七宝所成。二山之间阔六百由旬周匝无量。上列诸山中间皆是海水。水皆有忧钵罗华。钵头摩华。拘牟陀华。奔茶利迦华等。诸妙香物遍覆于水。去斫迦罗山其间不远。亦有空地。青草遍布。即是大海。于大海北有大树王。名曰阎浮树。身周围有七十由旬。根下入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乃至枝叶四面垂覆五十由旬。长阿含经云。其山空地中有大海水。名郁禅那。此水下转轮圣王道。广十二由旬。侠道两边有七重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交饰七宝所成。阎浮提地轮王出时。水自然去其道平现。去海不远有山名郁禅山。去此山不远有山名金壁。过此山已有山名雪山。纵广五百由旬。深五百由旬。雪山中间有宝山高二十由旬。雪山埵出高百由旬。其山顶上有阿耨达池。纵广五十由旬。其水清冷澄净无秽。七宝砌垒。其池底金沙充满。华如车轮根如车毂。华根出汁色白如乳。味甘如蜜。池东有殑伽河。从牛口出。从五百河入于东海。池南有新头河。从师子口出。从五百河入于南海。池西有博叉河。从马口出。从五百河入于西海。池北有斯陀河。从象口出。从五百河入于北海。依奘法师西国传。其赡部洲之中地者阿那婆答多池也(唐云无热。旧曰阿耨达池讹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矣。金银琉璃颇胝饰其岸焉。金沙弥漫清波皎镜。十地菩萨以愿力故。化为龙王。于中潜宅。出清冷水属赡部洲。是以池东面银牛口流出殑伽河(旧曰恒河又曰恒伽讹也)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旧曰辛头河者讹也)绕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刍河(旧曰博叉河者讹也)绕池一匝入西北海。池北面颇胝师子口流出徙多河(旧曰私陀河者讹也)绕池一匝入东北海。或曰。潜流下地出积石山。即徙多河之流。为中国之河源也。时无轮王应运。赡部洲地有四主焉。南象主则暑温宜象。西宝主乃临海盈宝。北马主寒劲宜马。东人主和畅多人。故象主之国躁烈笃学特闲异术。宝主之乡无礼义重财贿。马主之俗天资犷暴情忍杀戮。人主之地风俗机慧仁义昭明。四主之俗东方为上。其居室则东开其户。日则东向以拜。人主之地南面为尊。方俗殊风斯其大概。至君臣上下之礼。宪章文轨之仪。人主之地无以加也。清心释累之训。出离生死之数。象主之国其理优矣。斯皆着之经。诰闻诸土俗。博闲今古详考见闻。然则佛兴西方法流东国。通译音讹方言语谬。音讹则义失。语谬则理乖。故曰。必也正名乎。贵无乖谬矣。又起世经云。阿耨达宫中有五柱堂。阿耨达龙王恒于中止。佛言。何故名为阿耨达。其义云何。此阎浮提所有龙王尽有三患。唯阿耨达龙无有三患。云何为三。一者所有诸龙皆被热风热沙着身烧其皮肉及烧骨髓以为苦恼。唯有阿耨达龙无有此患。二者所有龙宫恶风暴起。吹其宫内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以为苦恼。唯阿耨达龙王无如此患。三者所有龙王各在宫中相娱乐时。金翅大鸟入宫搏撮。或始生方便欲取龙食。龙怖惧常怀热恼。唯阿耨达龙无如此患。若金翅鸟王生念欲往即便命终。故名阿耨达。阿耨达者(秦言无恼)佛告比丘。雪山右面有城名金毗离。其城北有七黑山。黑山北有香山。其山常有歌舞唱伎音乐之声。山有二窟。一名为尽。二名善尽。天七宝所成。柔软香洁犹如天衣。妙音乾闼婆王。从五百乾闼婆在其中止。又顺正理论云。四洲之中唯赡部洲有金刚座。上穷地际下据金轮。诸最后身菩提萨埵。将登无上正等菩提。皆坐此座起金刚定。以无余依及余依及余处所有坚固力能持此座。又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有四大天神。何等为四。一者地神。二者水神。三者风神。四者火神。此之四大。各共有之。故地神生恶见言。地中无水火风。时我知此地神所念。即往语言。汝尝生念言地中无水火风耶。曰地中实无水火风也。我时语言。汝勿生此念谓地中无水火风。所以者何。地中有水火风。但地大多故地大得名。佛告比丘。我为彼地神。除其恶见示教利喜得法眼净。水中有地火风。火中有地水风。风中有地水火。但初大多故偶得名也。

界量部第五

  依立世阿毗昙论云。太碱海外有山。名曰铁围。入水三百一十二由旬半。出水亦然。广亦如是。周回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由旬。从剡浮提南际取铁围山。三亿六万六百六十三由旬。从剡浮提中央取东弗于逮中央。三亿六万六百由旬。从剡浮提中央取西瞿耶尼中央。三亿六万六百由旬。从剡浮提北际取北郁单越北际。四亿七万七千五百由旬。从铁围山水际极西铁围山水际遥度。十二亿二千八百二十五由旬铁围山水际周回三十六亿八千四百七十五由旬。从此须弥山顶至彼须弥山顶边。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从此须弥山中央至彼须弥山中央。十二亿八万三千四百五十由旬。从此须弥山根至彼须弥山根。十二亿三千十五由旬。如是义者佛世尊说(依长阿含经云。阎浮提。其地纵广七千由旬。西瞿耶尼。其地纵广八千由旬东弗于逮。其地纵广九千由旬北郁单越。其地纵广十千由旬)

方土部第六

  寻夫方志人别不同。总有二种。一凡二圣。若约方言之即有四种。所谓四天下人。若以住处言之。四天下中合有四千八处则有四千八种之人。若直案阎浮提一方言之。如楼炭经说。大国总有三十六人亦同之。若展别论则有二千五百小国。人亦同之。又一一国中种类若干。胡汉羌鲁蛮夷楚越。各随方土色类不同。未可具述。故楼炭经云。此南阎浮提种类差别合有六千四百种人。但总彰大数不别其名。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此四天下有八千天下围绕其外。复有大海水周匝围绕八千天下。复有大金刚山绕大海水。金刚山外复有第二大金刚山。二山中间窈窈冥冥。日月神天有大威力。不能以光照及于彼八大地狱也。第一北郁单越者。依长阿含经云。须弥山北天下有郁单越国。其土正方纵广一万由旬。人面亦方。像彼地形有大树王。名庵婆罗。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多有诸山浴池。华果丰茂。无数众鸟和鸣。地生软草槃萦右旋。色如孔翠。香如婆师。软若天衣。其地柔软以足蹈地。地凹四寸。举足还复。地平如掌无有高下。彼土四面有四阿耨达池。各纵广百由旬。以七宝砌出四大河。广十由旬。众鸟和鸣。彼土无有沟坑荆棘株杌。亦无蚊虻毒虫。地纯众宝。阴阳调柔四气和顺。百草常生无有冬夏。其土常有自然糠米不种自生。无有糠糩如白华聚。犹忉利天食众味具足。其土常有自然釜鍑。有摩尼珠名曰焰光。置于鍑下饭熟光灭。不假樵火不劳人功。其土有树。名曰曲躬。叶叶相次天雨不漏。彼诸男女止宿其下。复有香树高七十里。华果繁茂。其果熟时皮破自裂自然香出。或高六十里五十里。小者五里。其果熟时皮破自然出种种衣。或出种种严身之具。或出种种器。或出种种食。或戏河中有众宝船。彼方人民欲入中洗浴游戏时。脱衣岸上。乘船中流娱乐讫已度水遇衣便着。先出先着。后出后着。不求本衣。次至香树树为曲躬。其人手取乐器调弦。并以妙声和弦而行诣园娱乐。其土中夜阿耨达龙王数数时起清净云。周遍世界而降甘雨。如[聲-耳+牛]牛乳顷以八味水润泽普洽。于中夜后净无有翳空中清明。海出凉风微吹人身举体快乐。其土丰熟人民炽盛。设须饮食以自然糠米着于釜中。以焰光珠置于釜下。饭自然熟珠光自灭。诸有来者自恣食之。其主不起饭终不尽。若其主起饭则尽赐。其饭鲜洁如白华聚。其味如天无有众病。气力充足颜色和悦无有衰耗。其土人身颜貌同等不可分别。其貌少壮如阎浮提二十许人。其人口齿平正洁白无间。发绀青色无有尘垢。发垂八指齐眉而止。不长不短。若其土人起欲心时。有熟视女人而舍之去。彼女随往诣园林。若彼女人是彼男子父亲母亲骨肉中表。不应行欲者树不曲荫。各自散去。若非亲者树则曲荫。随意娱乐一日二日。或至七日尔乃舍去(立世阿毗昙论云。北洲人不索女不迎妻。不买不卖。若男子欲娶女时谛瞻彼女。若女欲羡男时亦须谛视男子。若不见视余女报言。是人看汝即为夫妻。男不见女看余男报言。是女看汝亦为夫妻。若自相见便即相随其往别处。若多欲者一生之中数唯至五。其中品者或四或三。亦有修行至死无欲。彼人怀妊有恶食者耳)彼人怀妊七日八日便产。随生男女置于四衢大交道头舍之而去。有诸行人经过其边出指含嗽。指出甘乳充遍儿身。过七日已其儿长成与彼人等。男向男众女向女众。彼人命终不相哭泣。庄严死尸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鸟名忧慰禅伽。接彼死尸置于他方(依立世论云。其鸟啄尸将去。至山外而便啖食)又其土人大小便时地为开坼便利讫已地还自合。其土人民无所系恋亦无蓄积。寿命常定死尽生天。彼人何故寿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坏命终生郁单越。寿命千岁不增不减。是故彼人寿命正等。若有人能施沙门婆罗门。及施贫穷乞儿疾病困苦者。给其衣食乘舆华鬘涂香床榻房舍。又造塔庙灯烛供养。其人命终生郁单越。寿命千岁不增不减。其土不受十善。举动自然与十善合。身坏命终生天善处。是故彼人得称为胜。于三天下其土最上。故秦言最上。立世论云。彼土人民悉皆白净。人所庄饰。须发翠黑恒如剃周罗。五日头发自然长。横七指无有增减。顺正论云。北俱卢洲。形如方座。四边量等。面各二千。既说界方面各二千。已具其义。边有二中洲。一矩婆洲。二憍抵婆洲。此二洲皆有人住。第二东弗于逮。依长阿含经云。须弥山东有天下。名弗于逮。其土正圆。纵广九千由旬。人面像彼地形。有大树王。名伽蓝浮。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造天地经云。东方人物胜阎浮提人。彼土用绵绢共相市易。依长阿含经云。彼土人寿二百岁少出多减(楼炭经云。人寿三百岁也)饭食鱼肉(立世论云。自不杀生。不令他杀。若有自死则食其肉)以谷帛珠玑共相市易。人有婚礼嫁娶(立世论云。东弗婆提人。其多欲者。一生之中其数至七。其中品者。或至五六。亦有修行至死无欲。东西二洲人唯无黑色。余同剡浮提身有种种色。彼人头发庄饰剪前被后。上下两衣着下竟上衣绕身而已)依顺正理论云。东胜身洲。东狭西广。三边量等。形如半月。东三百五十三边各二千。此东洲东边。广南洲南际。故东如半月。其洲边有二中洲者。一提诃洲。二毗提诃洲。此二洲皆有人住。第三俱耶尼者。依长阿含经云。须弥山西天下名俱耶尼。其土形如满月。纵广八千由旬。人面像彼地形。有大树王。名曰斤提。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起世经云。于彼树下有一石牛。高一由旬。以此因缘。名瞿陀尼。此云牛货)人寿三百岁。以牛马珠玉共相市易。人物亦胜阎浮提。立世论云。彼土人或自杀生或令他杀。生则食肉同剡浮提人。若眷属死送丧山中烧尸弃去。或置水中。或埋土里。或着空地。东西二洲大同剡浮提。婚礼亦同。其欲多者。一生之中数至十二。其中品者数成至十。亦有修行至死无欲。彼人庄饰并皆被发上下着衣。依顺正理论云。西牛货洲圆如满月。迳二千五百。周围七千半。其洲边有二中洲者。一舍椃洲。二嗢怛罗漫里拏洲。皆有人住。第四阎浮提者。依长阿含经云。须弥山南有天下。名阎浮提。其土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人面像此地形。有大树王。名阎浮提。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起世经云。于此树下。有阎浮那檀金聚。高二十由旬。以此胜金出此树下。名阎浮那树金)复有金翅鸟王树。名俱利睒婆罗。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阿修罗王有树。名曰善尽。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忉利天有树。名曰昼度。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阎浮提人。人寿百岁。中夭者多。初十无知。二十少知犹未黠了。三十欲意盛。四十所行无端。五十所习不忘。六十悭着。七十体性迟缓。八十无荣饰。九十疾痛。百岁诸根衰耗经于三百冬夏春。三万六千食中间。或有不具者。立世阿毗昙论云。剡浮提人衣服庄饰种种不同。或有长发分为两髻。或有剃落发须。或有顶留一髻余发皆除。名周罗发。或有拔除发须。或剪发剪须。或有编发。或有被发。或有剪前被后令圆。或有裸形。或着衣服。覆上露下。或露上覆下。或上下俱覆。或止障前后。此洲人民所食多种不可具述。婚礼市易现事可知。然论云。剡浮提人一生欲事无数无量。不同余三洲人少欲。亦有修行至死无欲。依顺正理论云。南赡部洲有边洲。一名遮末罗洲。二名筏罗遮罗洲。此二洲中皆有人住。

身量部第七

  依立世经云。阎浮提人命促至十岁时。身形短小。或长二搩手三搩手。于其自身则有八搩手。毗昙论云。阎浮提人至百岁时。身长三肘半。或长四肘(长阿含经云。长三肘或有不定者大低言之)弗婆提人长八肘。瞿耶尼人长十六肘。郁单越人长三十二肘。

寿命部第八

  如毗昙说。阎浮提人寿命不定。有其三品。上寿一百二十五岁。中寿一百岁。下寿六十岁。其间中夭者不可胜数。且依劫减时说有此品。若据劫初寿命无量。或至八万四千。依长阿含经。阎浮提人。人寿百二十岁。中夭者多。东弗于逮人。人寿二百岁(楼炭经云。人寿三百岁)。西俱耶尼人。人寿三百岁。北郁单越人。人寿千岁(余三方人并有中夭者。唯北洲人定寿千年也)

衣量部第九

  依起世经云。阎浮提人身长三肘半。衣长七肘。阔三肘半。瞿陀尼人。弗婆提人。身衣与阎浮提等量。郁单越人身长七肘。衣长十四肘。上下七肘。阿修罗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阔一由旬。重半起利沙(隋言半两。余经说阿修罗大小不定。如毗婆质多阿修罗。四倍高须弥山)

优劣部第十

  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拘耶尼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拘耶尼人有三事胜阎浮提人。何等为三。一者多牛。二者多羊。三者多珠玉。阎浮提有三事胜弗于逮。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弗于逮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其土极广。二者其土极大。三者其土极妙。阎浮提有三事胜郁单越。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郁单越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无所系属。二者无有我所。三者寿定千岁。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饿鬼趣。饿鬼趣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身大。三者他作自受。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金翅鸟。金翅鸟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身大。三者宫殿。阎浮提以上三事胜阿须伦。阿须伦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宫殿高广。二者宫殿庄严。三者宫殿清净。阎浮提人以上三事胜四天王天。复以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此诸天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

诸天部第二(此别有二十二部)

  辩位部 会名部 业因部 受生部 界量部 身量部 衣量部 寿量部 住处部 广狭部 庄饰部 奏请部 通力部 身光部 市易部 婚礼部 饮食部 仆乘部 眷属部 贵贱部 贫富部 送终部。

辩位部第一

  如婆沙论中说。天有三十二种。欲界有十。色界有十八。无色界有四。合有三十二天也。第一欲界十天者。一名干手天。二名持华鬘天。三名常放逸天。四名日月星宿天。五名四天王天。六名三十三天(总名忉利天摄)七名炎摩天。八名兜率陀天。九名化乐天。十名他化自在天(初星宿及后四。此五居空。干手华鬘放逸四天忉利。此五在山。具如下第九住处说)第二色界有十八天者。初禅有三天。一名梵众天。二名梵辅天。三名大梵天(此大梵天无别住处。但于梵辅有层台高显严博。大梵天王独于上住。以别群下于此。三天之中梵众是庶民。梵辅是臣。大梵是君。唯此初禅有其君臣民庶之别。自此已上悉皆无也)二禅之中有三天。一名少光天。二名无量光天。三名光音天。第三禅中亦有三天。一名少净天。二名无量净天。三名遍净天。第四禅中独有九天。一名福生天。二名福爱天。三名广果天。四名无想天(此无想天亦无别所。但与广果同阶别处以是外道所居故分二种别名也)五名无烦天。六名无热天。七名善现天。八名善见天。九名色究竟天(亦名阿迦腻吒天名色界合有十八天)第三无色界中有四天。一名空处天。二名识处天。三名无所有处天。四名非想非非想处天(是名三界总有三十二种天也)问曰。未知此三十二天几凡几圣。答曰。二唯凡住。五唯圣住。自余二十五天凡圣共住。所言二唯凡住者。一是初禅大梵天王。二是四禅中无想天中。唯是外道所居。问曰。何故此二唯凡住耶。答曰。为大梵天王不达业因。唯说我能造化一切天地人物。恃此高慢轻蔑一切圣人。故不与居。又无想天中唯是外道修无想定以生其中。受五百劫无心之报。外道不达谓为涅槃。受报毕已必起邪见来生地狱。以是义故。一切圣人亦不生中也。所言五唯圣人居者。谓从广果已上无烦无热等五净居天。唯是那含罗汉之所住也。纵凡生彼天者要是进向那含身。得四禅发于无漏起熏禅业。或起一品乃至五品。方乃得生。凡夫无此熏禅业故不得生也。若言那含生彼理则无疑。问曰。阿罗汉既是无生。何故亦云生彼天者。答曰。此应言欲界那含生彼而得罗汉。非谓先是罗汉而生彼也。自余二十五天凡圣共居。不言可悉。若总据大小乘说。合有四天。故涅槃经云。有四种天。一世间天。二生天。三净天。四义天。世间天者如诸国王。生天者从四天王乃至非想非无想天。净天者从须陀洹至辟支佛。义天者十住菩萨摩诃萨。以何义故。十住菩萨名为义天。以能善解诸法义见一切法是空义故。

会名部第二

  第一四天王者。依长阿含经云。东方天王名多罗咤。此云治国主(智度论云提头赖吒)领乾闼婆及毗舍阇神将。护弗婆提人不令侵害。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此云增长主(智度论名毗楼勒叉)领鸠槃茶及薜荔神。将护阎浮提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此云杂语主(智度论云毗楼博叉)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将护瞿耶尼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此云多闻主。领夜叉及罗刹。将护郁单越人。智度论云。天帝释具依梵音应云提婆那因。释迦者(秦言能也)提婆(言天)因(言主)合而言之。是能天主也。须夜摩天者(秦言妙善)兜率陀者(秦言妙足)须涅蜜陀者(秦言化乐)婆舍跋提者(秦言他化自在天也)梵天王名曰尸弃(秦言大顶别云大器)首陀婆天者(秦言净居天。且依智度论逐要释。此少多自外天。已上天名具如婆沙论为文烦故不可具录也)中阿含经云。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缘名释提桓因。佛告比丘。释提桓因本为人时行于[去*頁]施。沙门婆罗门贫穷困苦。施以饮食钱财灯明等。以堪能故名释提桓因。复何因缘名富兰陀罗。告曰。彼本为人时数数行施。衣被饮食乃至灯明。故名富兰陀罗。复何因缘故名摩诃婆。告曰。本为人时名摩伽婆。即以本为名。复何因缘故名娑婆婆。告曰。本为人时以婆诜私衣布施供养。故名娑婆婆。复何因缘故名憍尸迦。告曰。本为人时为憍尸迦姓故。复何因缘故名舍脂钵低。告曰。彼舍脂为天帝释第一天后。复何因缘故名千眼。告曰。本为人时聪明智慧。于一坐间思千种义观察称量故。复何因缘故名因提利。告曰。天帝于诸三十二天为主故。佛告比丘。然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受持七种受得天帝释。何等为七。谓供养父母乃至等行惠施。如经偈说。为天帝释。

业因部第三

  问曰。六趣之报造何业生。答曰。依智度论说。六趣之业不过善恶。各有三品。上者生天。中者生人。下者生四恶趣。若依此义。但善上品即得生天。不分散定别耶。若依业报差别经中。具说十善得生天趣具分定散三界差别。经云。复有十善能令众生得欲界天报。具修增上十善得生欲界天报。此则欲界散善业也。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色界天报。为修有漏十善与定相应。此则色界定善业也。复有四业能令众生得无色界天报。一者谓过一切色想灭一切有对想入空处定。二者过一切空处定入识处定。三者过一切识处定入无所有处定。四者过一切无所有处定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以是四业得无色界报。若尔此界何故不言十善业者。应言此界是无色报杂色而修远离身口。是故据地但言四业不就十善也。然上来所说皆是如来分别业报因果相当不差异也。若依善戒经说。僧持二百五十戒。尼持三百七十八戒。亦是生天之业。故四分律偈云。

  明人能护戒  能得三种乐

  名誉及利养  死得生天上

  此据欲界天说。又如正法念经说。或因持戒不杀不盗不淫。由斯三善亦得生天。此亦生欲界天。因别时之说。然非局此三即得生天也。又如温室经说。洒僧净业亦得生天及上界报。此亦别时之意。非将洒僧散善得生上界。但是欲界天报。又如涅槃经说。慈母于恒河救儿。儿母俱死得生梵天。此是散心之慈。不以余定善助。岂得生天。此但据远因。非局散慈则得上生。亦如一闻涅槃不堕四趣。义亦如是。故正法念经云。若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持此七戒得生四天王天。若能持七种戒得生化生天。此有上中下。若持不杀戒得生四天王处。若持不杀不盗得生三十三天。若持不杀不盗不邪淫得生夜摩天。若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得生兜率陀天。受世间戒信奉佛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得生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又长阿含经云。先于佛所净修梵行。于此命终生忉利天。使彼诸天增益五福。一者天寿。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称。四者天乐。五者天威德。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比丘。过去世时。拘萨罗国有弹琴人。名曰鹿牛。于拘萨罗国人间游行止息野中。有六广大天宫天女。来至拘萨罗国鹿牛弹琴人所。语鹿牛弹琴人言。阿舅阿舅。为我弹琴我当歌舞。鹿牛弹琴者言。如是姊妹我当为汝弹琴。汝当语我是何人何由生此。天女答言。阿舅且弹琴。我当歌舞于颂歌中自说所以生此因缘。彼人即便弹琴。彼六天女即便歌舞。

  第一天女说偈歌言。

  若男子女人  胜妙衣惠施

  施衣因缘故  所生得殊胜

  施所爱念物  生天随所欲

  见我居宫殿  乘虚而游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  回向中之最

  第二天女复说偈言。

  若男子女人  胜妙香惠施

  爱念可意施  生天随所欲

  见我处宫殿  乘虚而游行

  天身若金聚  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  回向中之最

  第三天女复说偈言。

  若男子女人  以食而惠施

  可意爱念施  生天随所欲

  见我居宫殿  乘虚而游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  回向中之最

  第四天女复说偈言。

  忆念余生时  曾为人婢使

  不盗不贪嗜  勤修不懈怠

  量腹自节身  分餐救贫人

  今见居宫殿  乘虚而游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  供养中为最

  第五天女复说偈言。

  忆念余生时  为人作子妇

  嫜妪性狂暴  常加粗恼言

  执节修妇礼  卑逊而奉顺

  今见处宫殿  乘虚而游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  供养中为最

  第六天女复说偈言。

  昔曾见行路  比丘比丘尼

  从其闻正法  一宿受斋戒

  今见处天宫  乘虚而游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  回向中之最

  尔时拘萨罗国鹿牛弹琴人而说偈言。

  我今善来此  拘萨罗林中

  得见此天女  具足妙天身

  既见又闻说  当增修善业

  缘今修功德  亦得生天上

  说是语已此诸天女即没不见。

受生部第四

  第一四天王天受生者。依长阿含智度论等。四天王天皆有婚嫁。行欲如人然受化生。初生如二岁小儿在其膝上(依顺正理论云。如五岁小儿别经云。男生坐母右膝女生坐母左膝上也)儿来未久便知饥渴。自然宝器盛百味食。若福多者饭色自白。中者青色。下者赤色。若渴宝器甘露浆。如食之色。饮不留停如苏投火。食讫便与诸天等量。初生出时忆昔往业。戏已忘念。第二忉利天受生者。依毗耶婆仙人。问佛经云。大仙当知。三十三天游戏受乐。于树林中行见彼天子天女同一处坐。心喜爱乐速生彼处。如线穿珠牵线珠走。不生异道。即于生时彼天妇女手华生。彼女见已自知有儿。即以此华授与夫言。若今得子可生欢喜。彼天见之喜心增上。必知其妻得天童子。二天心喜七日满已长发旋动。清净无垢天衣具足。即彼天来生七日之中忆念我某处退生此天中某我父母我作善业极生喜。喜生已则心欲得即便行。往诣彼处如醉象行。臂如象鼻洪圆纤长胸则平正。臂如金色上下身粗中身则细。行则庠审深心勇健。腰如弓弝背骨平直。两髀洪满如芭蕉树。善知天法髭须短细天香甚香。爪甲赤薄身体香洁。无主庄严取以严身。天无病苦。于宫殿中次第渐行。见无主天女见天童子。一切悉来围绕而住。作如是言。圣子善来。此汝宫殿。我无夫主。久离夫主。独有童子。我今年少。妙色具足。应相供养。乳若金瓶。面如莲华开敷之色。如云电行端正可喜。我是天女。今相供养奉给走使。此戏乐处。如是妇女而来近之奉给供养。彼三十三天有善法堂。天众集处。有八万四千柱。皆是众宝所成。入者无诸恶触蚊虻等过。亦无眠睡懈怠频申等过。无量百千天女欲心戏笑。无有嫉心斗诤等过。颊净无垢如月镜轮。天女之法以香彩色用点颊额以庄严面。天女咏声共相娱乐。起世经云彼于天中。或在天子。或在天女。或于坐处。或两膝内。或两股间忽然而生。初生出时即如人间十二岁儿。若是天男即在天子坐处膝边随一处生。若是天女即在天女两股内生。既出生已彼天即称是我儿女。初生之时以自业故得三种念。一自知从某处死。二自知今此处生。三知彼生。是此业果是此福报。作是念已。便思念食。即于其前有众宝器。自然盛满天须陀味种种异色。有众宝器其须陀味色最白净。若报中者其色稍赤。若福下者其色稍黑。彼天子以手把取天须陀味。内其口中。即渐消融如苏置火。即自消融无复形影。若有渴时即于其前有天宝器盛满天酒。随福上中下白赤黑色。略说如前。入口消融亦同前说。饮食既讫身遂长大。粗细高下与旧男女等无有异。此诸天子天女等。身既充足各随意趣。或诣园苑看其树。自然种种衣服璎珞华鬘饮食音乐低垂。随取无量亿数。诸天玉女在此园中未见如是。以业熟故。了了分明。忆宿世事如视掌中。由见天女迷诸色故。正念觉智此心即灭。既失前念着现在欲。口唯唱言。此等皆是。天玉女耶。天玉女耶。此则名为欲爱所缚。顺正理论云。诸天初受生时。身量云何。且六欲诸天初生。如次如五六七八九十岁人。生已身形速得圆满。色界天众。于初生时。身量周圆。具妙衣服。一切天众皆作圣言。为彼言词同中印度。然不由学自解典言。

界量部第五

  依起世经云。须弥山下别有三级诸神住处。其最下级纵广正等六十由旬。其第二级纵广正等四十由旬。其最上级纵广正等二十由旬。皆有七重墙院。乃至诸鸟各出妙音莫不具足。此三级中皆有夜叉住。须弥山半高四万二千由旬。有四大天王所居宫殿。须弥山上有三十三天宫殿帝释所居。三十三天已上一倍有夜摩天。又更一倍有兜率天。又更一倍有化乐天。又更一倍有他化自在天。他化天上又更一倍有梵身天。梵身天下于其中间有罗摩波旬诸宫殿。倍梵身天上有光音天。倍光音天上有遍净天。倍遍净天上有广果天。倍广果天上有不粗天。不粗天下其间别有诸天宫殿所居之处。名无想众生。倍不粗天上有不烦天。倍不烦天上有善见天。倍善见天上有善现天。倍善现天上有阿迦尼吒诸天宫殿。阿迦尼吒天已上更有天。名无边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等皆名诸天住处。如是界分众生居住。若来若去。若生若灭。边际所极。此世界中所有众生。生老病死堕是道中。至此不过。是名娑婆世界。无量刹土诸余十方亦复如是。又立世阿毗昙论云。从剡浮提向下二万由旬。是无间地狱。从剡浮提向下一万由旬。是焰摩世间地狱处。此二中间有余地狱(计亦有远近此论不述也)从此向上四万由旬。是四天王住处。从此向上八万由旬。是三十三天住处。从此向上十六万由旬。是夜摩天住处。从此向上三亿二万由旬。是兜率陀天住处。从此向上六亿四万由旬。是化乐天住处。从此向上十二亿八万由旬。是他化自在天住处。有比丘问佛。世尊。从剡浮提至梵处近远如何。佛言。比丘。从剡浮提至梵处。甚远甚高。譬如九月十五日月圆满时。若有一人在彼梵处。放一百丈方石坠向下界。中间无碍。到于后岁九月圆满时。至剡浮提地。无量光天复远一倍。从无量光天至遍胜光天复远一倍。从遍胜天至少净天复远一倍。从少净天至无量净天复远一倍。从无量净天至遍净天复远一倍。从遍净天至无云天复远一倍。从无云天至福生天复远一倍。从福生天至广果天复远一倍。从广果天至无想天复远一倍。从无想天至善现天复远一倍。从善现天至善见天复远一倍。从善见天至不烦天复远一倍。从不烦天至不烧天复远一倍。从不烧天至阿迦尼吒天复远一倍。而说偈言。

  从阿迦尼吒  至剡浮提地

  放大密石山  六万五千年

  五百三十五  中间若无碍

  方至于剡浮

  智度论云。譬如从色界初际下一丈石。经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三年。方至于地。


法苑珠林卷第三

三界篇第二(诸天之余)

身量部第六

  依杂心论云。七极微尘成一阿耨池上尘。彼是最细。色天眼能见。及菩萨轮王得见。七阿耨尘为铜上尘。七铜上尘为水上尘。七水上尘为兔毫上尘。七兔毫上尘为一羊毛上尘。七羊毛上尘为一牛毛上尘。七牛毛上尘成一向游尘。七向游尘成一虮。七虮成一虱。七虱成一穬麦。七穬麦成一指。二十四指为一肘。四肘为一弓。去村五百弓为一拘屡舍。八拘屡舍。名一由旬故说偈言。

  七尘成阿耨  七耨成铜尘

  水兔牛毛尘  皆从于七起

  故论中即以此拘屡舍用量天身。从四天王身乃至阿迦尼吒身。故婆沙论云。四天王身长一拘留舍四分之一。若依正法念经说。四天诸身其量修短一同王身(毗昙亦同)如三十三天身长半拘留舍。帝释身长一拘留舍。焰摩天身长一拘留舍四分之二(若言帝释之身何以长焰摩天者如经说以其过去偏修恭敬业故得偏长也)兜率天身长一拘留舍。与帝释等。化乐天身长一拘留及拘留舍四分之一。他化自在天身长一拘留舍半(欲界诸天身量如是)

  第二色界身量者。依毗昙论说。梵众天身长半由延。梵福楼天长一由延。大梵天长一由延半。光天长二由延。无量光天长四由延。光音天长八由延。少净天长十六由延。无量净天长三十二由延。遍净天长六十四由延。福庆天长百二十五由延。福生天长二百五十由延。广果天长五百由延。无想天亦尔。无悕望天长千由延。无热天长二千由延。善见天长四千由延。善现天长八千由延。色究竟天长万六千由延。

  第三无色界无形不可说(据大乘亦有细色。但经论略而不说)

衣量部七

  问曰。诸天衣服云何。答曰。如经说。六欲界六天中皆服天衣飞行自在。看之似衣光色具足。不可以世间缯彩比之。色界诸天衣服。虽号天衣其犹光明。转胜转妙不可名也。如起世经云。四天王天长半由旬。衣长一由旬。阔半由旬。重半两。三十三天身一由旬。衣长二由旬。阔一由旬。重半两。夜摩天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重半两四分之一。兜率陀天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阔四由旬。重半两八分之一。化乐天身长八由旬。衣长十六由旬。阔八由旬。重半两十六分之一。他化自在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阔十六由旬。重半两三十二分之一。魔身诸天身长三十二由旬。衣长六十四由旬。阔三十二由旬。重半两六。十四分之一。自此已上诸天。身量长短与衣正等无差。起世经云。欲界诸天衣服种种庄严不可具述。然化乐他化二天。所著衣服随心大小。轻重亦尔。色界诸天不着衣服如着不异。头虽无髻如似天冠。无男女相形唯一种长阿含经云。忉利天衣重六铢。焰摩天衣重三铢。兜率陀天衣重一铢半。化乐天衣重一铢。他化自在天衣重半铢。顺正理论云。色界天众于初生时。身量周圆具如衣服。

寿量部第八

  依阿毗昙论云。天寿量者。如人间五十岁。为四天王天一日一夜。即用此日月岁数。四天王天寿命五百岁。计人间日月九百万岁。即是等活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等活地狱寿五百岁。计人间百岁为三十三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三十三天寿千岁。计人间三亿六百万岁。即是黑绳大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黑绳地狱寿千岁。计人间二百岁。为焰摩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焰摩天寿二千岁。计人间十四亿四百万岁。即是众合大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众合大地狱寿二千岁。计人间四百岁。为兜率陀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兜率陀天寿四千岁。计人间五十七亿六百万岁。即是呼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呼地狱寿四千岁。计人间八百岁。为化乐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化乐天寿八千岁。计人间二百三十亿岁。即是大呼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大呼地狱寿八千岁。计人间一千六百岁。他化自在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他化自在天寿一万六千岁。计人间九百二十一亿六百万岁。即是热大地狱一日一夜。如是日月岁数热大地狱寿一万六千岁。计众热大地狱寿其半劫。无择大地狱寿一劫。畜生趣极长寿亦一劫。如地持论。龙饿鬼等极长寿五百岁。

  第二计色界寿命者。即用劫为量。初梵众天寿命半劫。梵福楼天寿一劫。大梵天寿一劫半。少光天四劫。光音天八劫。少净天十六劫。无量净天三十二劫。遍净天六十四劫。福爱天一百二十五劫。福光天二百五十劫。广果天五百劫。无想天亦尔。无悕望天千劫。无热天二千劫。善见天四千劫。善现天八千劫。色究竟天一万六千劫。

  第三计无色界天寿命者。空处天二万劫。识处天四万劫。无所有处天六万劫。非想非非想处天八万劫。三界皆有中夭。唯郁单越。及兜率天最后身菩萨。及无想天。皆定寿命不说中夭。余有中夭也。顺正理论。此亦同。然北俱卢人于人趣福力最强。钝根薄尘多诸快乐无摄受过。死必上生余同前说。

  问曰。此火劫起时上至初禅悉皆烧尽。何故论云。大梵天王得寿一劫半耶。答曰。此言一劫半者据积六十小劫为一劫半。不据大劫。若据水火风大劫说者。犹是一劫合成八十小劫。小中尚少二十小劫。与彼一劫半寿义不相违也。云何知然。如旧俱舍论名为别劫。立世阿毗昙论名为小劫。新俱舍论新婆沙论名为中劫。此三名别体唯是一。时量共等。如阿含经说。谓从人寿八万四千岁。百年减一。乃至十岁。还从十岁复增至八万四千岁。一上一下。尔许时分名一中劫量(别小亦同)若依俱舍论说。谓天地。始终三灾一运尽时始名大劫。随一水火风灾。要经八十中劫。如以一中劫坏一中劫成。十九中劫众生次第住。二十中劫正住。十九中劫次第坏空。此则一中劫。随逢一火水风坏器世界。十九中劫。随逢饥病刀坏众生世界。以如斯义。是故毗昙说如是言。是处最后住。是处最初空。众生最后住者。谓是最下阿鼻地狱也。是处最后空。众生最初住者。其则不定。若据火劫即是初禅。若约水劫是其二禅。若约风劫是其三禅。以此而论。是故一大劫中具彼六十中劫并空劫中二十别劫。合有八十小劫。始为一大劫。辩劫如是。次显无违。今言初禅第一梵众天寿命半劫者。当知据彼一别劫中半劫二十中劫为言。第二梵辅天寿命一劫者。所谓据彼一别劫四十中劫为语。第三大梵天寿命一劫半者。当知据彼一别劫半六十中劫而说。以如斯义故。不相违也。初禅如是。二禅已上当知皆据三灾大劫以明寿量。不据中别劫也。二禅之中。第一少光天寿命二劫。第二无量光天寿命四劫。第三光音天寿命八劫。若言水灾既至二禅。光音诸天何以得寿八大劫者。应知于彼七火灾后。方有一水灾起上及二禅。是光音得寿八大劫也。三禅之中第一少净天寿命十六劫。第二无量净天寿命三十二劫。第三遍净天寿命六十四劫。若言风灾既至三禅。何以遍净诸天得寿六十四大劫者。此亦应知。彼六十三运水火灾后。方有一风灾起。是故遍净得寿六十四劫。云何知然。此如毗昙中说。于七火劫次第起后。然有一水灾起。如是七七四十九火起时。是则有其一七水灾合说即有五十六劫。更复于此五十六劫之后。复有七火劫起。于此七火之后方有一风灾起坏及三禅。并前即为六十四劫。以如斯义。是故遍净得寿六十四劫。故彼毗昙说是偈言。

  七火次第过  然后一水灾

  七七火七水  复七火后风

  问曰。此四天识处寿命既倍空处。未知后之二天何故不倍前耶。答曰。如婆沙论中说。有三论师俱释此义。第一说者。谓彼空识二处。各有无量行及余皆舍一切入等行故寿命相倍。空处以有无量行故。得一万劫寿。余行复得一万劫寿是故合得二万劫寿。识处以有无量行故得二万劫寿。余行复得二万劫寿。以此倍前故得四万劫寿。上地更无无量行。故寿不倍。一说如是。第二师说者。谓彼空识二处各有定慧二种行故。寿命相倍。定得一万劫寿。慧行复得一万劫寿。是故合得二万劫寿。识处定行得二万劫寿。慧行复得二万劫寿。以此倍前故得四万劫寿。上之二地。但有定行而无慧行。是故寿命不复相倍。二说如是。第三师说者。谓彼四无色处定寿报分。各唯有其二万劫寿。由有离欲不离欲不离欲故。是故寿命有倍不倍。空处地中以其未离自地欲故。是欲但有二万劫寿。识处地中二万劫者。是其定寿。由离空处欲故。复得二万劫。以此倍前故得四万劫寿。无所有处二万劫者。是其定寿。由离空识二处欲故。复四万劫寿。非想地中二万者。是其定寿由离下之三地欲故。复得六万劫寿。以如斯义是故非想地中得其八万劫寿。三说如是。义显于斯也。

住处部第九

  问曰。诸天住处。其义云何。答曰。如婆沙论说。天虽有三十二。住处但有二十八重。以彼四空绝离形报。故无别处。遍在欲色二界之中。但随欲色二界众生成就四空无色业者。随命终处即便受彼无色界报故。无别处不同、大乘说有色也。其二十八重者。谓须弥山。根从地上升去地四千由旬。绕山纵广一万由旬。是干手天于中止住。复上升一倍。绕山八千由旬。是彼持花鬘天于中止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是彼常放逸天于中止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是彼日月星宿天于中止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是彼四天王天于中止住(其中由有七种金山是四天王城邑聚落悉在其中也)。复上升四万由旬至须弥山顶纵广四万由旬。其中有善见城。纵广一万由旬。面别有其千门。三十三天于中止住。即从此山升虚空四万由旬。有处如云七宝所成。其犹大地。是焰摩天于中止住。复上一倍有地如云。七宝所成。是兜率陀天。复上一倍有地如云。七宝所成。是化乐天。复上一倍有地如云。七宝所成。是化自在天。如是乃至色界究竟天。皆悉有地如云。七宝所成。相去皆倍不烦具说。依顺正理论云。三十三天迷卢山顶。其顶四面各二十千。若据周围数成八万。有余师说。面各八十千。与下际四边其量无别。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高广量各有五百。有药叉神名金刚手。于中止住守护诸天。于山顶中有宫名善见。面二千半。周万踰缮那。金城量高一踰缮那半。其地平坦。亦真金所成。俱用百一杂宝严饰。地触柔软如妒罗绵。于践蹑时随足高下。是天帝释所都大城。城有千门严饰壮丽门有五百青衣药叉。勇健端严长一踰缮那量。各严铠仗防守城门。于其城中有殊胜殿。种种妙宝具足庄严蔽天宫。故名殊胜。面二百五十。周千踰缮那。是谓城中诸可爱事。城外四面四苑庄严。是彼诸天共游戏处。一众车苑谓此苑中随天福力种种车现。二粗恶苑。天欲战时随其所须甲仗等现。三杂林苑。诸天入中所玩皆同俱生胜喜。四喜林苑。极妙欲尘杂类俱臻历观无厌。如是四苑形皆异方。一一周千踰缮那量。居各有一如意池面各五十踰缮那量。八功德水弥满其中。随欲四苑花鸟香林庄饰。业果差别难可思议天福。城外西南角有大善法堂。三十三天时集谛。辩制伏阿素洛等如法不如法事。

  起世经云。佛告比丘。以何因缘。诸天会处名善法堂。三十三天集会坐时。于中唯论微细善语深义称量观察。皆是世间诸胜要法真实正理。是以诸天称为善法堂。又何因缘名波娄沙迦苑(隋言粗涩)三十三天王入已。坐于贤及善贤二石之上。唯论世间粗恶不善戏谑之语。是故称波娄沙迦。又何因缘名杂色车苑。三十三天王入已。坐于杂色善杂色二石之上。唯论世间种种杂色相语言。是故称为杂色车苑。又何因缘名杂乱苑。三十三天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于其宫内一切婇女入此园中。令与三十三天众合杂嬉戏。不生障隔恣其欢娱。受天五欲具足功德游行受乐。是故诸天共称此园为杂乱苑。又何因缘彼天有园名为欢喜。三十三天王入其中已。坐于欢喜善欢喜二石之上。心受欢喜复受极乐。是故诸天共称彼园以为欢喜。又何因缘名波利夜怛逻拘毗陀罗树。彼树下有天子住。名曰末多。日夜常以彼天种种五欲功德具足和合游戏受乐。是故诸天遂称彼树。以为波利夜怛逻拘毗陀罗树。

广狭部第十

  问曰。天量广狭云何。答曰。如婆沙论说。须弥山顶面别纵广八万四千由旬。其中平可居处。但有四万由旬。炎摩天倍前四万。其地纵广八万由旬。如是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次第倍前。其地纵广六十四万由旬。四禅之地广狭不定。有其两说。第一说者。初禅广如一四天下。二禅如小千世界。三禅如中千世界。四禅广如大千世界。第二说者。初禅如小千世界。二禅广如中千世界。三禅广如大千世界。第四禅地宽广无边不可说其分齐(诸师评之第二说是)问曰。初禅广如小千世界。乃至第四禅地广无边者。未知于他大千之上。为当共有初禅梵天。乃至共有色究竟天。为当于彼一一四天下上。各各别有初禅梵天。乃至别有色究竟天耶。答曰。如楼炭经说。一一四天下上各各别有皆悉不同。故彼说云。三千世界之中有百亿四天下须弥大海铁围四天王天。乃至各说百亿色究竟天。此文斯显无劳致惑。又如顺正理论云。小者是卑下义。以除上故。如截角牛积小成余亦非摄彼。问曰。既彼一一四天下上乃至各有色究竟天者。是则处别可不相障碍耶。答曰。虽各有亿同居一处而不妨碍。其犹光明迭相涉入相遍到亦无障碍。彼亦如是。以彼色细妙故。故经中说。色界诸天下来听法。六十诸天共坐一锋之端。而不迫窄都不相碍以斯文验。何所致疑矣(故义譬云。初禅如乡二禅如县三禅如州四禅如国)

庄饰部第十一

  如智度论云。须弥山高三百三十六万里。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玻璃。四边绕山半有游乾陀山。各高四万二千由旬。四天王各居一山。长阿含经云。北面天金所成。光照北方。西面水精所成。光照西方。东面天银所成。光照东方。南面天琉璃所成。光照南方。智度论云。四天王各居其城东方城名上贤。南方城名善见。西方城名周罗。北方城有三。一名可畏。二名天敬。三名众归。又长阿含经云。般遮翼白世尊言。一时忉利诸天集善法堂有所讲论。时四天王随其方面各当位坐。提头赖吒天王在东方坐。其面西向。帝释在前。毗楼勒叉天王在南方坐。其面北向。帝释在前。毗楼波叉天王在西方坐。其面东向。帝释在前。毗沙门天王在北方坐。其面南向。帝释在前。时四天王皆先坐已然后我坐。又立世阿毗昙论云。如忉利天善见大城。周围四万十千由旬。纯金为城之所围绕。高十由旬。城上埤堄高半由旬。门高二由旬。其外重门高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城之四面为千门楼。是诸城门众宝所成。种种摩尼之所严饰。于大城四分之一。中央金城帝释住处。十二由旬有二门。四面四百九十九门。复有一小门凡五百门。是城形相翼卫四兵。栅堑树池杂林宫殿。作倡伎乐及诸外戏。种种宝庄不可具说。是城中央宝楼重阁。名皮禅延多楼。长五百由旬。广二百五十由旬。周回一千五百由旬。其阁四边却敌宝楼。东边二十六所。三面各二十五所。凡一百一所。一一却敌方二由旬。周回八由旬。其却敌上复有宝楼。高半由旬以为观望。一一却敌有七女天。一一女天有七婇女。楼阁之内有万七百房室。一一房内有七天女。一一天女婇女亦七。其天女者。并是帝释正妃。其外却敌及内诸房凡四亿九万四千九百正妃。三十四亿六万四千三百婇女。妃及婇女合有三十九亿五万九千二百。皮禅延多重阁最上当中央圆室。广三十由旬。周回九十由旬。高四十五由旬。是帝释所住之处。并是琉璃所成众宝厕填。又杂阿含经云。帝释宫中。有毗阇延堂。有百楼观。有七重重。有七房房。有七天后。后各七侍女。尊者大目揵连游历小千界。无有如是堂观端严。如毗阇延堂者。依起世经云。其天宫城内雕饰受欲欢乐不可具说如是说如是处者。释提桓因与阿修罗女舍脂共住。帝释化身与诸妃共住。一切诸妃作是思惟。帝释与我共住。真身与舍脂共住。是其城内四边住处。衢巷市[門@(厂@(田/坴))]并皆调直。是诸天城随其福德。屋舍多少众宝所成平正端直。是天城路数有五百。四陌相通行列分明。皆如基道四门通达东西相见。巷巷市[門@(厂@(田/坴))]宝货盈满。其中天上有其七市。第一谷米市第二衣服市。第三众香市。第四饮食市。第五华鬘市。第六工巧市。第七淫女市。处处并有市官。是诸市中天子天女往来贸易。商量贵贱。求索增减。称量断数。具市廛法。虽作是事以为戏乐。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若乐相应随意而取。若不相应便作是言。此物奇贵非我所须。市中间路软滑可爱。众宝庄严。悬诸天衣。竖立幢幡。音乐等声恒无断绝。又有声言。善来善来。愿食欲饮我今供养。是善见大城帝释住处。复有天州天郡天县天村周匝遍布(自外诸天处宝庄饰香乐随处盈满受报快乐不可录尽矣)善见大城北门之外。经二十由旬有大园林。名曰欢喜。周回一千由旬。此中有池亦名欢喜。方百由旬。深亦如是。天水盈满四。宝为塼垒其底岸。城东门外有园。名曰众车。有池名质多罗。城南门外有园。名之恶口。池亦同名。城西门外有园名杂园。池亦同名。园池大小并同前说。华果鸟林种种翔鸣。绮饰庄严不可述尽。

奏请部第十二

  如立世阿毗昙论云。时帝释将诸天众。欲园游戏至善法堂。诸天围绕恭敬入园。善法堂内最中柱边有师子座。帝释升坐。左右二边各十六天王行列而坐。其余诸天随其高下依次而坐。时天帝释有二太子。一名栴檀。二名修毗罗。是忉利天二大将军。在三十三天左右而坐。时提头赖吒天王依东门坐。共诸大臣及与军众。恭敬诸天得入中坐。时毗留勒叉天王依南门坐。共诸大臣及军众。恭敬诸天得入中坐。时毗留博叉天王依西门坐。时毗沙门天王依北门坐(并如前也得入中坐)。是四天王于善法堂。世间善恶奏闻帝释及忉利天。时佛世尊说如是事。是月八日四天王大臣遍行世间次第观察。当于今日若多若少。受持八戒。若多若少皆行布施。若多若少修福德行。若多若少恭敬父母沙门婆罗门家内尊长。月十四日十五日亦如是。若无多人受持八戒布施恭敬。尔时四王往法堂。所咨问帝释说如是事。是时诸天帝释闻此事已。生忧恼心。说如是言。是事非善。非法家中诸天尊长诸天眷属。方应减损。修罗伴侣日向增多。若受持八戒布施修福。恭敬沙门尊长等。四王咨问。诸天帝释心生欢喜。说如是言。是事甚善。如法诸天眷属日向滋多。修罗伴侣稍就减少。故引佛说祇夜偈言。

  是四王大臣  八日巡天下

  四天王太子  十四观世间

  十五时最胜  四王好名闻

  故自行世间  观察诸善恶

  是世间人意  与道法相应

  善尊有多人  行施受菩萨

  伏嗔能修道  男女福增益

  是时忉利天  得信甚欢喜

  数数生随喜  四大王善说

  诸天乐眷属  转转得增多

  愿修罗伴侣  日日就损减

  随意念正觉  法正说圣众

  诸天安乐住  心常生欢喜

  世果出世果  人道所能得

  善于佛法僧  住于三宝境

  我今为汝等  说三贤善道

  若人求真实  舍恶修行善

  有如是宝货  由少能获多

  如诸忉利天  行小善生天

  帝释等诸天  大福德名闻

  聚集善法堂  及诸余住处

  男女善行者  四王所奏闻

  清净天所爱  熏习遍诸天

通力部第十三

  依楼炭经云。在欲色二界中间别有魔宫。其魔怀嫉譬如石磨。磨坏功德也。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七重一切庄严犹如下天。上来七天具有十法。一飞来无限数。二飞去无限数。三去无碍。四来无碍。五天身无有皮肤体筋脉血肉。六身无不净大小便利。七身无疲极。八天女不产。九天目不瞬。十身随意。好青则青。好黄则黄。好余色亦尔。又有十事。一飞行无极。二往还无极。三天无盗贼。四不相说身善恶。五无有相侵。六诸天齿等而通。七发绀青色泽长八尺。八天人青色发亦青色。九欲得白者身即白色。十欲得黑色身即黑色。起世经亦云。一切诸天有十别法。何等为十。一诸天行时来去无边。二诸天行时来去无碍。三诸天行时无有迟疾。四诸天行时足无踪迹。五诸天身力无患疲劳。六诸天之身有形无影。七一切诸天无大小便。八一切诸天无洟唾。九诸天之身清净微妙。无皮肉筋脉脂血髓骨。十诸天之身欲现长短青黄赤白大小粗细。随意悉能。并皆美妙端严殊绝。令人爱乐。一切诸天有此十种不可思议。又诸天身充实洪满。齿白方密。发青齐整。柔软润泽。身有光明。及有神力。腾虚飞游眼视无瞬。璎珞自然衣无垢腻。如顺正理论云。四天王众升见三十三天非三十三天。升见夜摩天等然。彼若得定所发通。一切皆能升见于上。或依他力升见上天。谓得神通及上天众引接。往彼随其所应。或上天来亦能见。若上界地来向下时。非下化身下眼不见。非其境界故。如不觉彼触故。上果地来向下时。必化下身为令下见地居天。立世阿毗昙论云。剡浮提人若离通力及因他功力。不能见障外等色。余三州人若离他功力。则不能见障外等色。六欲诸天若神通及他功力。于自处所不能通见障外之色。若远观时唯见铁围山内。不能见于山外之色。大梵天王于自宫殿。若离神通及他功力。不能得见障外等色。若远观时唯见一千世界之内。

身光部第十四

  依智度论云。诸天业报生身光者。欲界诸天身常光明。以灯烛明珠等施及持戒禅定等清净故。身常光明不须日月所照。色界诸天行禅离欲。修习火三昧故。身常出妙光明胜于日月及欲界果报光明离欲天。取要言之。是诸光明皆由心清净故。得若论释。佛常光面各一丈。诸天光明大者虽无量由旬。于丈光边蔽而不现。

  又优婆夷净行经云。佛告毗舍佉。如来有六种光明。何谓为六。一青光。二黄光。三赤光。四白光五红光。六紫光。光色照明。是名如来六种光明。

  又长阿含经云。佛告诸比丘。萤火之明不如灯烛之明。灯烛之明不如炬火。炬火之明不如积火。积火之明不如四天王。四王宫殿。衣服身光不如三十三天。乃至展转色究竟天光明。不如自在天光明。自在天光明不如佛光明。从萤光明至佛光。合集尔所光明不如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光明。是故诸比丘欲求光明者。当求苦集灭道光明。又人有七色。云何为七。有人金色。有人火色。有人青色。有人黄色。有人赤色。有人黑色。有诸天阿须伦。有七色亦复如是。

  又立世阿毗昙论云。剡浮提众生色身种种不同。东弗婆提。西瞿耶尼人。唯除黑色余色同剡浮提人。北郁单越一切人民。悉皆白净。四天王有四种色。有绀有赤有黄有白。一切欲界诸天色皆亦如是。云何诸天色有四种。如初受生时。若见绀华则绀色。余皆如是。

市易部第十五

  依起世经云。阎浮提人所有市易。或以钱宝。或以谷帛。或以众生。瞿陀尼人所有市易。或以牛羊。或摩尼宝。弗婆提人所有市易。或以财帛。或以五谷。或摩尼宝。郁单越人无复市易。所欲自然。如起世经云。欲界诸天如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皆有市易游观悦神。其实不同世人。如前所述。

婚礼部第十六

  如起世经云。余三天下悉有男女婚嫁之法。郁单越人无我我所。树枝若垂男女便合无复婚嫁。诸龙金翅鸟阿修罗等。皆有婚嫁男女法式。略如人间。六欲诸天及以魔天。皆有嫁娶。略说如前。从此已上所有诸天不复婚嫁。以无男女异故。四天下人若行欲时。二根相到流出不净。一切诸龙金翅鸟等。若行欲时。二根相到。但出风气即得畅适。无有不净。三十三天行欲之时。根到畅适亦出风气。如前龙鸟无异。夜摩天执手成欲。兜率陀天忆念成欲。化乐天熟视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语成欲。魔身诸天相看成欲。并得畅适成其欲事。又立世论云。四天王天若索天女。女家许已乃得迎接。或货或买。欲界诸天亦复如是。剡浮提人及余三洲四天王天忉利天等要须和合成欲。夜摩天相抱为欲。兜率天执手为欲。化乐天共笑为欲。他化天相视为欲。西瞿耶尼人受诸欲乐。两倍胜于剡浮提人。如是展转乃至他化自在天受欲两倍胜于化乐天。余四洲人并有恶食者有胎长者。四天王处诸女天等。无有恶食无有胎长者。亦不生儿。亦不抱儿。男女生时。或于膝上。或于眠处。皆得生儿。若于女处者。天女作意。此是我儿男天亦言。此是我儿。则唯一父一母若于父膝眠处生者。唯有一父。而诸妻妾皆得为母。亦有修行至死无欲。四天王天生欲事无量无数。亦有修行至死无欲。一切欲界诸天亦尔。凡一切女人以触为乐。一切男子不净出时以此为乐。欲界诸天泄气为乐。又新婆沙论云。引契经说。劫初时人无男女根。形相不异。后食地味男女根生。由此便有男女相异。色界离段食故无此二根。有说。男女二根欲界有用。非于色界。是故彼无鼻舌二根欲界有用非于色界。是故彼问。色界天众为女为男。答应作是说。彼皆是男。虽无男根而有余丈夫相。又能离染故说男。

饮食部第十七

  如起世经云。一切众生有四种食。以资诸大得自住持。何等为四。一粗段及微细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何等众生应食粗段及微细食。如阎浮提人等。饭麨豆肉等名为粗段食。按摩澡浴拭膏等名为微细食。自外三洲下人及六欲诸天等。并以粗段微细为食。自此已上色界无色天。并以禅悦法喜为食。无复粗段微细食也。问曰。何等众生以触为食。答曰。一切卵生得身故以触为食。何等众生以思为食。若有众生意思资润。诸根增长。如鱼鳖蛇虾蟆伽罗瞿陀等。及余众生以意思润益诸根寿命者。此等皆用思为食。何等众生以识为食。所谓地狱众生及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四天王天并食须陀味。朝食一撮暮食一撮。食入体已转成身。是须陀味园林池苑并自然生。是须陀味亦能化作佉陀尼等八种饮食。一切欲界诸天食亦皆如是。色界诸天从初禅乃至遍净以喜为食。无色界已上诸天以意业为食。问曰。诸天饮食云何。答曰。如经说云。欲界诸天随其贵贱好恶不同。其福厚者。随其所思无不具足。饮则甘露盈杯。食则百味俱至。其福薄者。虽有饮食恒不称心。以不足故犹下食来。故经云。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上者见白。中者见黄。下者见赤。色界诸天以禅悦为味。若以四食言之。唯有触食法也。

仆乘部第十八

  问曰。诸天仆乘云何。答曰。如经说云。如欲界六天有仆乘。仆谓仆从。乘谓骑乘。以六欲天皆有君臣妻妾尊卑上下。卑必从尊。下必随上。乘者以六欲天皆有杂类畜生。诸天欲游随意乘之。或乘象马。或乘孔雀。或乘诸龙。若依婆沙论说。忉利天已下具有象马凫雁鸳鸯孔雀龙等。自焰摩天已上悉无象马四足众生。唯有教放逸鸟实语鸟赤水鸟等。诃责诸天诫不放逸。

  问曰。若无象马四足众生。彼天欲游何所乘耶。答曰。即如论说。还自释言。虽无象马诸天欲出。以福力故。即有象马。随心化起。任意所乘乘竟化灭。此教放逸鸟等遍在六天皆悉有之。常与诸天为师诃责放逸。不唯焰摩已上偏独有也。

  问曰。此鸟既是畜生。何得与天为师。如正法念经说。此鸟本为人时于三天下教化之师。诸天本是所化众生。由信受化故。布施持戒今得生天。其鸟本为师时。为名利破戒。其心不实。今作天鸟。然由教化微善力。故今得生天。由本化师故。与诸天为师。若见诸天放逸即来诃责。诸天见闻各生惭愧改不放逸。

眷属部第十九

  问曰。诸天眷属多少云何。答曰。如论云。色界诸天不可说甚多。谓彼诸天非男非女无相匹配。生则化起。死还化灭。依正两报宫殿自随。以禅定为乐。不可说其眷属多少也。欲界诸天则有男女相匹配。故大吉义咒经云。护世四王典领四方。提头赖吒天王领乾闼婆众。毗留博叉天王领究槃茶众。毗留勒叉天王领诸龙众。毗沙门天王领夜叉众。此之四王各有九十一子。姿貌端正有大威力。皆名曰帝。此天王合有三百六十四子。能护十方。有释提桓因典领四维。大梵天王典领上方。又智度论云。一切山河树木土地城郭。一切鬼神皆属四天王来。故皆随从共来。是诸鬼神中有不得般若经卷者。是故来至般若波罗蜜处。供养礼拜亦为利益。其忉利天已上眷属转多。不可具说数也。如忉利天已下眷属多者。如帝释具有九十亿那由他天女。并有千子。及有诸臣无量。共为眷属。故经偈言。

  帝释普应诸天女  九十二亿那由他

  天女各各自谓言  天王独与我娱乐

  乃至少者。犹有一万天女。以为眷属。更不减此也。

贵贱部第二十

  问曰。诸天贵贱云何。答初欲界六天皆有贵贱。以有君臣民庶妻妾别故。如帝释天中。帝释为君。三十二天为臣。自余天众是民。女中悦意夫。人是后。诸余天女是妾。自余五天类皆如此。色界之中唯局初禅三天有贵有贱。大梵是君。梵辅是臣。梵众是民。自此已上诸天受报同等。更无贵贱也。

贫富部第二十一

  问曰。诸天贫富云何。答曰。如正法念经说。如焰摩天已上乃尽色界诸天贫富皆等。忉利天已下报有厚薄贫富之别。其福厚者。一切具足果报有余。其薄福者。虽有衣服七宝宫殿食常不足。故彼经说。曾有薄福诸天。以患饥故。下来至此剡浮人中。摘酸枣而食。人见形殊遂怪问之。彼则答言。我非是人。我薄福诸天虽有宫殿上妙衣服。食常不足故。故来于此摘枣食之。汝不须怪。广如经说(由前修戒忍等然不行施)

送终部第二十二

  如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若眷属死不送不烧不弃不埋。如光焰没无有尸骸。以化生故。四天王天自杀令他杀死不食肉。忉利诸天亦然。夜摩天上至阿迦尼吒天不自杀生。亦不令他杀。死不食肉。以化生故。死无遗质也颂曰。

  三界扰扰  六道茫茫  往还不已

  受苦未央  报缠敦逼  楚痛分张

  寔由恶业  感此危亡  焉知溺水

  讵识舟航  基累重檐  未翥翱翔

  愿出秽土  游息净方  一念归正

  万寿无疆


法苑珠林卷第四

日月篇第三(此有一十三部)

  述意部 星宿部 日宫部 月宫部 寒暑部 照用部 亏盈部 升云部 震雷部 击电部 降雨部 失候部 地动部。

述意部第一

  若夫世界未成之前。二仪尚昧。众生贮粮之后。三光乃昭。动宝意之深慈。启吉祥之幽思。御阳精而流曜。澄阴魄而腾晖。驰风驿而运行。应旋玑而合度。纪寒暑于三际。系朝夕于四洲。虽历象于上天。亦表征于下土。至若德契元良驱轮黄道。义乖鱼水转镜玄途。三舍可回。奖善言而效祉。五重时现。示恶兆而肃姧。仰鉴玄文。俯躬惩劝。日月之用。其大矣哉。

星宿部第二

  如大集经云。尔时娑伽罗龙王。白殊致罗婆菩萨言。大士。是星宿者本谁所说。谁作大星小星。谁作日月。何日之中何星在先于虚空中复谁安置。三十日十二月年云何为时。系属何处。姓何字谁。何善何恶何食施。若为是昼是夜。日月星宿复若为行等。汝于诸圣中第一最尊。愿愍我龙具足解说。我等闻已脱苦奉行。尔时殊致罗婆菩萨告诸龙言。过去世时此贤劫初有一天子。名曰大三摩多。端正少双才智聪明。以正行化常乐寂静。不乐爱染常乐洁身。王有夫人多贪色欲。王既不幸无处遂心。曾于一时见驴群命根相出现。欲心发动脱衣就之。驴见即交。遂成胎藏。月满生子。头耳口眼悉皆似驴。唯身类人。而复粗涩驳毛被体。与畜无殊。夫人见之心惊怖畏。即便委弃投于厕中。以福力故处空不坠。时有罗刹妇。名曰驴神。见儿不污念言福子。遂于空中接取洗持。将往雪山乳哺畜养。犹如己子等无有异。及至长成教服仙药。与天童子日夜共游。复有大天亦来爱护。此儿饭食甘果药草。身体转异。福德庄严大光照曜。如是天众同共称美。号为佉卢虱吒(汉言)胪唇大仙圣人。以是因缘。彼雪山中并及余处悉皆化生种种好华好果好药好香种种清流种种好鸟。在所行住普皆丰盈。以此药果滋益因缘。其余形容粗相悉转。身体端正。唯唇似驴。是故名为驴唇仙人。是驴唇仙人学于圣法。经六万年翘于一脚。日夜不下无有倦心。天见大仙如是苦。时诸梵众及帝释天。并余上方欲色界等。和合悉来礼拜供养。乃至龙众修罗夜叉一切云集。所有仙圣修梵行人。皆来到此驴圣人边。都设供养已合掌问言。大仙圣人欲求何等。唯愿为我诸天说之。若我能即当相与。终不吝惜。尔时驴唇闻是语已。内心庆幸。答诸天言。必能称我情所求者。今当略说。我念宿命过去劫时。见虚空中有诸列宿日月五星。昼夜运行守常度。为于天下而作照明。我欲了知分别。识解暗瞑故不惮劬劳。此贤劫初无如是事。汝等一切诸天龙神。怜我故来。愿说星辰日月法用。犹如过去置立安施造作便宜善恶好丑。如我所愿具足说之。一切天言。大德仙人。此事甚深非我境界。若为怜愍一切众生。如过去时愿速自说。尔时佉卢瑟吒仙告一切天言。初置星宿昴为先首。众星轮转运行虚空。告诸天众说昂为先首。其事是不。尔时日天而作是言此昴宿者。常行虚空。历四天下恒作善事饶益我等。知彼宿属于火天。是时众中有一圣人名大威德。复作是言。彼昴宿者我妹之子。其星有六形如似剃刀。一日一夜历四天下。行三十时。属于火天。姓鞞耶尼。属彼宿者祭之用酪。

  复次置毕为第二宿。属于水天。姓颇罗堕。毕有五星形如立叉。一日一夜行三十五时。属毕宿者祭用鹿肉。

  复次置觜为第三宿属于月天。即是月子。姓毗梨伽耶尼。星数有三形如鹿头。一日一夜行十五时。属觜宿者祭根及果。

  复次置参为第四宿。属于日天。姓婆私失絺。其性大恶多于嗔忿。止有一星如妇人黡。一日一夜。行三十五时属参宿。者祭用醍醐。

  复次置井为第五宿。属于日天。姓婆私失絺。共有两星形如脚迹。一日一夜行十五时。属井宿者。以糠米华和蜜祭之。

  复次置鬼为第六宿。属岁星天。岁星之子。姓炮波那毗。其性温和乐修善法。其有三星犹如诸佛胸满相。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鬼宿者。亦以糠米华和蜜祭之。

  复次置柳为第七宿。属于蛇天。即姓蛇氏。止有一星如妇人黡。一日一夜行十五时。属柳星者祭用乳糜。

  右此七宿儅于东门。

  复次置南方第一之宿。名曰七星。属于火天。姓宾伽耶尼。其有五星形如河岸。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七星者。宜用糠米乌麻作粥祭之。

  复次置张为第二宿。属福德天。姓瞿昙弥。其星有二形如脚迹。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张宿者。将毗罗婆果以用祭之。

  复次置翼为第三宿。属于林天。姓憍陈如。其有二星形如脚迹。一日一夜行十五时。属翼星者。用青黑豆煮熟祭之。

  复次置轸为第四宿。属沙毗梨帝天。姓迦遮延。蝎仙人子。其星有五形如人手。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轸星者。作莠稗饭而以祭之。

  复次置角为第五宿。属喜乐天。姓质多罗延尼。乾闼婆子。止有一星如妇人黡。一日一夜行十五时。属于角者。以诸华饭而用祭之。

  复次置亢为第六宿。属摩妒罗天。姓迦旃延尼。其有一星如妇人黡。一日一夜行十五时。属亢星者。当取菉豆和苏蜜煮以用祭之。

  复次置氏为第七宿。属于火天。姓些吉利多耶尼。一日一夜行三十五时。属氏宿者。取种种华。作食祭之。

  右此七宿儅于南门。

  次复置西方第一之宿。其名曰房。属于慈天。姓阿蓝婆耶尼。房有四星形如璎珞。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房宿者。以酒肉祭之。

  次复置心为第二宿。属帝释天。姓罗延那。心有三星形如大麦。一日一夜行十五时。属心星者。以糠米粥而用祭之。

  次复置尾为第三宿。属猎师天。姓迦遮耶尼。尾有七星形如蝎尾。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尾星者。以诸果根作食祭之。次复置箕为第四宿。属于水天。姓模叉迦栴延尼。箕有四星形如牛角。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箕宿者。取尼拘陀皮汁祭之。

  次复置斗为第五宿。属于火天姓模伽逻尼。斗有四星如人拓地。一日一夜行四十五时。属斗宿者。以糠米华和蜜祭之。

  次复置牛为第六宿。属于梵天。姓梵岚摩。牛有三星形如牛头。一日一夜行于六时。属牛宿者。以醍醐饭而用祭之。次复置女为第七宿。属毗纽天。姓帝利迦遮耶尼。女有四星如大麦粒。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女宿者。以鸟肉祭之。

  右此七宿儅于西门。

  次复置北方第一之宿。名为虚星。属帝释天。娑婆天子。姓憍陈如。虚有四星其形如鸟。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虚星者煮乌豆汁而用祭之。

  次复置危为第二宿。属多罗拏天。姓单那尼。一日一夜行十五时。属此危宿者。以糠米粥而用祭之。

  次复置室为第三宿。属蛇头天。蝎天之子。姓阇都迦尼拘。室有二星形如脚迹。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室宿者。以肉血祭之。次复置壁为第四宿属林天。婆娄那子。姓陀难阇。壁有二星形如脚迹。一日一夜行四十五时。属壁星者。以肉祭之。

  次复置奎为第五宿。属富沙天。姓阿瑟吒排尼。奎有一星如妇人黡。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奎宿者。以酪祭之。次复置娄为第六宿。属乾闼婆天姓阿含婆。娄有三星形如马头。一日一夜行三十时。属娄星者。以大麦饭并肉祭之。

  次复置胃为第七宿。属阎摩罗天。姓跋伽毗。胃有三星形如鼎足。一日一夜行四十时。属胃宿者。以糠米乌麻及以野枣而用祭之。

  右此七宿儅于北门。

  此二十八宿有五宿。行四十五时。所谓毕参氐斗壁等。二十八宿。言义广多难得深趣。不具宣。我今略说是宿时。同闻诸天皆悉欢喜。尔时佉卢瑟吒仙人。于大众前合掌说言。如是安置日月年时(此置日月年时经向一卷。以文多故不录之)大小星宿。何者名为有六时耶。答曰。正月二月名暄暖时。三月四月名种作时。五月六月名求降雨时。七月八月名物欲熟时。九月十月名寒冻之时。十一月十二月合此。十二月大雪之时。是十月分为六时。又大星宿其数有八。所谓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日星月星荷逻候星。又小星宿有二十八。所谓从前昴至胃诸星是也。我作如是次第安置。汝等皆得见闻于意云何。尔时一切天人仙人阿修罗龙及那罗等。皆悉合掌咸作是言。如今天仙于天人间最为尊重。乃至诸龙及阿修罗无能胜者。智慧慈悲最为第一。于无量劫不忘怜愍一切众生。故获福报一切天人之间无有如是智慧之者。如是法用更无众生能作是法。皆悉随喜安乐我等。善哉大德安隐众生。是时佉卢瑟吒仙人复作是言。此十二月一年始终。如此方便大小星等。刹那时法皆已说竟。又复安置四天大王。于须弥四方面所各置一王。是诸方所各饶众生。是时一切大众皆称善哉。欢喜无量。是时天龙夜叉阿修罗等日夜供养。复于后过无量世。更有仙人。名伽力。出现于世。后更别说置于星宿。小大月法时节要略(见如经说)今且列二十八宿。所属不同各有灵卫。故大集经云。尔时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王言。过去天仙云何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大梵天王等而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于四方中各有所主。东方七宿。一者角宿。主于众鸟。二者亢宿。主于出家求圣道者。三者氐宿。主水生众生。四者房宿。主行车求利。五者心宿。主于女人。六者尾宿。主洲渚众生。七者箕宿。主于陶师。南方七宿。一者井宿。主于金师。二者鬼宿。主于一切国王大臣。三者柳宿。主雪山龙。四者星宿主巨富者。五者张宿。主于盗贼。六者翼宿。主于商人。七者轸宿。主须罗吒国。

  西方七宿。一者奎宿。主行船人。二者娄宿。主于商人。三者胃宿。主于婆楼迦国。四者昴宿。主于水牛。五者毕宿。主一切众生。六者觜宿。主鞞提诃国。七者参宿。主于刹利。

  北方七宿。一者斗宿。主浇部沙国。二者牛宿。主于刹利及安多钵竭那国。三者女宿。主鸯伽摩伽陀国。四者虚宿。主那遮罗国。五者危宿。主着华冠。六者室宿。主乾陀罗国输卢那国及诸龙蛇腹行之类。七者壁宿。主乾闼婆善乐者。大德婆伽婆。过去天仙。如是布置四方诸宿。摄护国土养育众生。

  尔时佛告梵王等言。汝等谛听。我于世间天人仙中。一切知见最为殊胜。亦使诸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汝等宣告令彼得知如我所分国土众生。各各随分摄护养育。分国多少各属二十八宿。

  问曰。此之诸星形量大小云何。答曰。依增一阿含经云。大星一由旬。小星二百步。楼炭经云。大星围七百里。中星四百八十里小星二十里。星是诸天宫宅。瑜伽论云。诸星宿中。其星大者十八拘卢舍。其中者十拘卢舍。最小者四拘卢舍。

  述曰。若依内经。此诸星宿并是诸天宫宅。内有天住。依报所感福力光现。若依俗书。即云是石。故宋时星落。殒星如石。或云非星。是天河石落。故俗书云。天河共地河相连。故河内时有石落。如须弥象图山经云。天空有河名耶摩罗。于虚空中行。久有大石小砂。时有漏失即执为星此非正经。是俗所造妄述流行。非是佛说。

  唐贞观十八年十月丙申后。汾州并州文水县两界天大雷震。空中云内落一石下。大如雉觜。脊高腹平。其文水县丞张孝静共汾州官同奏。当时西域摩伽陀菩提寺长年师来到西京。内外博知。

  敕问。答云是龙食。二龙相诤。故落下如石。准此而言。何必天落即云是星。夫遥天之物非凡度量。令人难知莫若天地。俗云。天为精气。日为阳精。星为万物之精。儒教所安也。星有坠落乃为石矣。精若是石不可有光。性又质重。何所系属。一星之径大者百里。一宿首尾相去数万。百里之物数万相连。阔狭从斜常不盈缩。又星与日月光色同耳。但以大小差别不同。然而日月又当石耶。石既牢蜜鸟兔焉容。石在气中岂能独运。日月辰宿若皆是气。气体轻浮当与天合。往来环转不得背违。其间迟疾理宁一等。何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各有度数移动不均。宁当气堕忽变为石。地既滓浊。法应沉厚。凿土得泉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复有何物。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归塘尾闾渠何所到。沃焦之石何气所然。潮约去还谁所节度。天汉悬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腾。天地初开便有星宿。九州未画。列国未分。翦疆区野。若为躔次。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悬象之大。列星之伙。何为分野止系中国。昴为旄头匈奴之次。西胡东夷雕趾交趾独弃之乎。以此而求迄无了者。岂得以人事寻常抑必宇宙之外乎。

  凡人所信惟耳与目。自此之外。咸致疑焉。儒家说天自有数义或浑或盖。乍穹乍安。计极所周苑维所属。若有亲见不容不同。若所测量宁足依据。何故信凡人之臆说。疑大圣之妙旨。而欲必无恒沙世界微尘数劫乎。而邹衍亦有九州之谈。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汉武帝不信弦胶。魏人不信火布。胡人见锦不信有虫食树吐丝所成。吴人身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石船。皆实验也。如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千变万化。人力所为尚能如此。何妨神通感应不可思量。宝幢百由旬座化成净土踊生妙塔乎。

  又王玄策西国行传云。王使显庆四年至婆栗阇国。王为汉人设五女戏其五女传弄三刀加至十刀。又作绳伎。腾虚绳上着履而掷。手弄三仗刀楯枪等。种种关伎杂诸幻术。截舌抽肠等。不可具述。

日宫部第三

  依起世经云。佛告诸比丘。日天宫殿纵广正等五十一由旬。上下亦尔。以二种物成其宫殿。正方如宅。遥看似圆。何等为二。所谓金及玻璃。一面两分皆是天金成。清净光明。一面一分是天玻璃成。净洁光明。有五种风吹转而行。何等为五。一名为持。二名为住。三名随顺转。四名波罗呵迦。五名将行。彼日天宫之前别。有无量诸天于前而行。行时各常受乐皆名牢行(依长阿含经云。日天宫墙及地薄如华葩。为五风所持也)又日宫殿中有阎浮檀金。以为妙辇舆。高十六由旬。方八由旬。庄严殊胜。天子及眷属在彼辇中。以天五欲具足受乐。日天子身寿五百岁。子孙相承皆于彼治。宫殿住持满足一劫。日天身光出照于辇。辇有光明复照宫殿。光明相接出已照曜遍四大洲及诸世间。日天身辇及宫殿有一千光明。五百光明傍行而照。五百光明向下而照。日天宫殿常行不息。六月北行。于一日中渐移北向六俱卢舍(依杂宝藏经有五里)未曾暂时离于日道。六月南行。亦一日中渐移南向六俱卢舍。不差日道。日宫殿六月行时。月天宫殿十五日中亦行尔许。

月宫部第四

  如起世经云佛告比丘。月天子宫殿纵广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垣墙七宝所成。月天宫殿纯以天银天青琉璃而相间错。二分天银清净无垢光甚明曜。余之一分天青琉璃。亦甚清净。表里映彻光明远照。亦为五风摄持而行(五风如前)月天宫殿依空而行。亦有无量诸天宫殿。引前而行恒受快乐。于此月殿亦有大辇。青琉璃成。舆高十六由旬。广八由旬月天子身与诸天女在此辇中。以天种种五欲功德。和合受乐随意而行。彼月天年月寿五百岁。子孙相承皆于彼治。然其宫殿住于一劫。彼月天子身分光明照彼青辇。其辇光明照月宫殿。月宫殿光照四大洲。彼月天子有五百光向下而照。有五百光傍行而照。是故月天名千光明。亦复名为凉冷光明。

  又何因缘月天宫殿渐渐现耶。佛答。此月三因缘。一背相转。二青身诸天。形服璎珞一切悉青。常半月中隐覆其宫。以隐覆故月渐而现。三从日天宫殿有六十光明一时流出障彼月轮。以是因缘渐渐而现。

  复何因缘是月宫殿圆净满足。亦三因缘故令如是。一尔时月天宫殿面相转出。二青色诸天一切皆青。当半月中隐。于十五日时形最圆满光明炽盛。譬如于多油中然火炽炬。诸小灯明皆悉隐翳。如是月宫十五日时能覆诸光。三复次日。宫殿六十光明。一时流出障月轮者。此月宫殿十五日时圆满具足。于一切处皆离翳障。是时日光不能隐覆。复何因缘。月天宫殿。于黑月分第十五日一切不现。此月宫殿于黑月分十五日最近日宫。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现。复何因缘名为月耶。此月宫殿于黑月分。一日已去乃至月尽。光明威德渐渐减少。以此因缘名之为月(西方一月分为黑白。初月一日至十五日。名为白月。十六日已去至于月尽。名为黑月。此方通摄黑月合为一月也)复何因缘月宫殿中有诸影现。此大洲中有阎浮树。因此树故。名阎浮洲其树高大影现月轮。又瑜伽论云。由大海中有鱼鳖等。影现月轮。故于其内有黑相现(衣西国传云。过去有兔。行菩萨行。天帝试之索肉欲食。舍身火中。天帝愍之取其燋兔置于月内。令未来一切众生举目瞻之。知是过去菩萨行慈之身)

寒暑部第五

  依起世经云。复何因缘夏时生热。佛言。日天宫殿六月之间向北行。时一日常行六俱卢舍。未曾舍离日所行道。但于其中有十因缘。所有光明照触彼十种山令其生热。复何因缘有诸寒冷。日天宫殿六月已后渐向南行。复有十二因缘能生寒冷。于须弥山佉提罗迦山二山之间。有须弥海。阔八万四千由旬。周回无量。其中众华悉皆遍满香气甚盛。日天光明照触彼海。此是第一寒冷因缘。第二伊沙陀罗山。第三游乾陀山。第四善现山第五马片头山。第六尼民陀罗山。第七毗那耶迦山。第八轮围大山。第九阎浮洲中所有诸河流行之处。日天照触。故有寒冷。第十瞿陀尼洲诸河倍多。第十一弗婆提诸河倍多。第十二郁单越诸河倍多。此之十二诸河流水。日天光明照触寒冷(前之生热十二次前八山外。第九是空中去地万由旬。有夜叉宫殿。第十是四。大洲山合为第十四)。又立世阿毗昙论。问言。云何冬寒。云何春热。云何夏时寒热。是冬时水界最长未减尽时。草木由湿未萎干时。地大湿滑。火大向下。水界上升所以知然深水最暖浅水则冷。寒节已至日行路照炙不久。阳气在内食消则速。以是事故冬时则寒。云何春热时水界长起减已尽。草木干萎。地已燥圻。水气向下。火气上升。何以知然。深水则冷浅水则热。冬时已过日行内路照炙则久。身内火羸故春热。云何夏时冷热。是大地八月日中恒受照炙。大云降雨之所洒散地气蒸郁。若风吹时蒸气消已。是时则寒。若风不起。是时则热。是故夏中有时寒热(西方四月为一时。但立春夏冬故不立秋。故立三时殿也)又起世经云。以何因缘有诸河水流于世间。佛告比丘。以有日故有热。有热故有炙。有炙故有蒸。有蒸故有汗湿以汗湿。故一切山中汗流为水以成诸河。

照用部第六

  依长阿含经云。劫初长成时天地大闇。有大黑风吹大海水。开取日以照天下。着须弥半安日道中。行旋绕四天下照烛众生。又起世经云。尔时世间便成黑暗。是时忽然出生日月及诸星宿。便有昼夜年岁时节。尔时日天升大宫殿。从东方出绕须弥山半腹而行于西方。没已还从东出。尔时众生复见日天从东方出。各相告言。诸仁者。还是日天光明宫殿。再从东出。右绕须弥当于西没。第三见已亦相语言。是天光明流行此也。故有如是名字出。又智度论云。日月方圆五百由旬。而今所见不过如扇。处处经云。佛语阿难。人眼所见。知四十二万由旬人眼所见。又立世阿毗昙云。云何为夜。云何为昼。因日故夜。因日故昼。欲界者自性黑暗。日光隐故。是则为夜。日光显故。是则为昼。又起世经云。佛告诸比丘。若阎浮洲日正中时。弗婆提洲日则始没。瞿耶尼洲日则初出。郁单越洲正当半夜。若瞿耶尼洲日正中时。此阎浮洲日则始没。郁单越洲日则初出。弗婆提洲正当半夜。若郁单越洲日正中时。瞿耶尼洲日则始没。弗婆提洲日则始出。阎浮洲中正当半夜。若弗婆提洲日正中时。郁单越洲日则始没。阎浮洲中日则初出。瞿耶尼洲正当半夜。

  佛告比丘。若阎浮洲人所谓西方瞿耶尼人以为东方。瞿耶尼人所谓西方郁单越人以为东方。郁单越人所谓西方弗婆提人以为东方。弗婆提人所谓西方阎浮洲人以为东方。南北二方亦复如是。

亏盈部第七

  依立世阿毗昙论云。云何黑半。云何白半。由日黑半。由日白半。日恒逐月行。一一日相近四万八千八十由旬。日日相离亦复如是。若相近时日日月圆被覆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以是事故十五日月被覆则尽。是日黑半圆满。日日离月亦四万八千八十由旬。月日日开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以是事故十五日月则开净圆满。世间则名白半圆满。日月若最相离行。是时月圆。世间则说白半圆满。日月若共一处。是名合行。世间则说黑半圆满。若日随月后行日光照月光。月光粗故被照生影。此月影还自翳月。是故见月后分不圆。以是事故渐渐掩覆至十五日覆月都尽。随后行时是名黑半。若日在月前行。日日开净亦复如是。至十五日具足圆满。在前行时是名白半。

  又起世经。问言。复有何因缘。于冬分时夜长昼短。佛答比丘。日天宫殿过六月已渐向南行。每于一日移六拘卢奢。无有差失。当于是时日天宫殿在阎浮洲最极南垂。地形狭小日过速疾。以此因缘。于冬分时昼短夜长。复何因缘。于春夏时昼长夜短。佛答云。日天宫殿过六月已渐向北行。每一日中移六俱卢奢无有差失。异于常道。当于是时。在阎浮洲处中而行。地宽行久所以昼长。以此因缘。春夏昼长夜分短促。

  智度论云。如阿鞞跋致品中所说。日月岁节者。日名从旦至旦。初分中分后分。夜亦有三分。一日一夜有三十时。春秋分时十五时属昼。十五时属夜。余时增减。若五月至昼十八时。夜十二时。十一月至夜十八时。昼十二时。一月或三十日半。或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半。或二十七日半。有四种月。一者日月。二者世间月。三者月月。四者星宿月。日月者三十日半。世间月者三十日。月月者二十九日。加六十二分之三十。星宿月者。二十七日加六十分之二十一。闰月者从日月世间月二事中出。是名十三月。或十三月名一岁。是岁三百六十六日。周而复始。菩萨知日中分时。前分已过。后分未生。中分无住处。无相可取日分。空空无所有。到三十日。时二十九日减。云何和合成日月。无故云何和合而为岁。以是故。佛言。世间法如幻如梦。但是诳心法。菩萨能知世间日月岁和合。能知破散无所有。是名巧分别(依经人多薄福日月灾变。或有赤日赤月。种种征恶。具如经说)

升云部第八

  依起世经云。于世间中有四种云。一白二黑三赤四黄。此四云中若白色云者。多有地界。若黑色云者。多有水界。若赤色云者。多有火界。若黄色云者。多有风界。有云从地上升在虚空中一俱卢奢。二三乃至七俱卢奢住。或复有云上虚空中一由旬。乃至七由旬住。或复有云上虚空中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住。或复有云从地上虚空千由旬。乃至七千由旬住。乃至劫尽。长阿含经云。劫初时有云得至光音天(依经云亦多种。或有五色庆云而现。或有赤云黑云种种而现不可尽说。备如仁王经等具述)

震雷部第九

  依起世经云。佛告诸比丘。或有外道来问汝云。何因缘故虚空中有是声耶。汝应答云。有三因缘更相触故。云聚空中有音声出。何者为三。一云中风界与地界相触着故。便有声出。二于云中风界与彼水界相触着故。即便声出。三于云中风界与彼火界相触着故。即便声出。所以者何。譬如树枝相揩即有火出。此亦如是(依经雷亦多种。或有雷车鼓鬼神桴打手击。故俗云称为天鼓于中亦有罪恶多者霹雳而死。见受报也)

击电部第十

  依起世经云。佛告诸比丘。或有外道来问汝云。何因缘故虚空中忽生电光。汝应答云。有二因缘云中出电。何等为二。一东方有电名曰无厚。南方有电名顺流。西方有电名堕光明。北方有电。名曰百生树。二者或有一时东方所出无厚大电与彼西方堕光明电相触相对相磨相打。以如是故从彼虚空云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电光。或复南方顺流大电与彼北方百生树大电相触相对相磨相打。以如是故出生电光。譬如两木风吹相着。忽然火出还归本处(依经或先有雷无电。或先有电后雷。相击火出霹雳人物也)

降雨部第十一

  依分别功德论云。雨有三种。一天雨。二龙雨。三阿修罗雨。天雨细雾。龙雨甚粗。喜则和润。嗔则雷电。阿修罗为共帝释斗亦能降雨。粗细不定(依经雨亦多种或有无云而雨。或有先云而雨。或有因龙而雨。或有不依龙而雨寔由众生自业所感。具如经说也)

失候部第十二

  如起世经云。佛告诸比丘。有五因缘能障碍雨。令占师不测增长迷惑。记天必雨而更不雨。何者为五。一于虚空中云兴雷作。伽茶伽茶瞿厨瞿厨等声。或出电光。或复有风吹冷气至。如是种种皆是雨相。诸占察人及天文师等。悉克此时必当降雨。尔时罗睺阿修罗王从其宫出。便以两手撮彼雨云掷置海中。此是第一雨障因缘。占者不知而竟不雨。第二有时虚空起云。云中亦作伽茶等声。亦出电光。复有风吹冷气来。时占者见相克天降雨。尔时火界增上力生。即于其时雨云烧灭。此名第二雨障因缘。占者不知。而遂不雨。第三有时虚空中起云。云中亦作伽荼等声。亦出电光。复有风吹冷气来。时占者见已记天必雨。以风界增上力生。则吹云掷置于彼迦陵伽碛中。或置诸旷野中。或置摩连那碛地。此名第三雨障因缘。占者不知而遂不雨。第四有诸众生为放逸污清净行故。天不依时雨。第五为阎浮提人。有不如法悭贪嫉妒邪见颠倒故。天则不雨(此二作法并同前说。长阿含经亦同相似也)以此因缘。相师迷惑占雨不定。增一阿含经云。日月有四重翳使不得放光明。何等为四。一者云。二者风尘。三者烟。四者阿须伦。使覆日月不得放光明。比丘亦有四结。覆蔽人心不得开解。一者欲结。二者嗔恚。三者愚痴。四者利养。覆蔽人心不得开解。四分律亦有四种喻同前。一者淫欲。二者饮酒。三者捉钱宝。四者邪命。有此四法亦令佛法不明了。故颂曰。

  火气上升烟  云气叇崿云

  神龙吐津雾  扬埃坋人尘

  酒为放逸门  淫为生死源

  金银生患重  邪命坏戒根

地动部第十三

  依佛般泥洹经云。阿难叉手问佛。欲知地动几事。佛语阿难。有三因缘。一为地倚水上。水倚于风。风倚于空。大风起则水扰。水扰则地动。二为得道沙门及神妙天。欲现感应故。所以地动。三为佛力自我作佛前后。已动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无不感发。天人鬼神多得闻解。

  又大方等大集念佛三昧经云。一切大地六种震动。一动遍动等遍动。二震遍震等遍震。三涌遍涌等遍涌。四吼遍吼等遍吼。五起遍起等遍起。六觉遍觉等遍觉。是六各三合十八相。如是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

  又立世阿毗昙论云。佛告富楼那。复有大神通威德诸天。若欲震动大地即能令动。若诸比丘有大神通及大威德。观地大相令小小相令大。欲令地动亦能震动。令地动有风名鞞岚婆。此风常吹俱动不息。风力上升。有风下吹。亦有傍动。是风平等圆转相持。又智度论云。地动有四种。一火二龙。三金翅鸟。四天二十八宿等。又诸罗汉诸天等亦能地动。又增一阿含经云。佛在舍卫城告诸比丘。有八因缘而地大动。此地深六十八千由延。为水所持。水依虚空。或复是时虚空风动而水亦动。水动地便大动。是初动也。若比丘得神足所欲自在。观地如掌。能使地大动。是二动也。若复诸天有大神足有大威力。能使地动。是三动也。若复菩萨在兜术天。欲降神下生。是时地动。是四动也。若菩萨自知在母胎中。地为大动。是五动也。若菩萨知满十月当出母胎。地为大动。是六动也。若菩萨出家于道场坐。降伏魔怨。终成等觉。地为大动。是七动也。若未来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地为大动。是八动也(依经地动。亦有多种或有地动圣人出世。有山动四果圣人出世。或有诸佛菩萨出世。或动一世界。多世界亦有薄福众生感得地动损破。依正两报具如经说也)述曰。自下略叙俗书天地初分阴阳形变之意。谓有五重。一元气。二太易。三太初。四太始。五太素。

  第一元气者。依河图曰。元气无形匈匈蒙蒙。偃者为地。伏者为天。礼统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

  皇甫士安帝王世纪曰。元气始萌谓之太初。三五历纪曰。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溟涬始可蒙鸿滋分。岁起摄提元气启肇。

  帝系谱曰。天地初起溟涬蒙鸿。即生天皇。治万八千岁以木德王。

  列子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张虔注曰。天地无所从生。而自然生)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也。故易上系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其吉凶也。

  春秋感精符曰。人主与日月同明。四时合信。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父天于圆丘之礼也。母地方泽之祭也。兄日于东郊姊月于西郊也)春秋说题辞曰。天之为言填也。居高理下为人经群阳精也。含为太一。分为殊名。故立字一大为天。

  春秋繁露曰。天有十端。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阳为一端。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火为一端。凡十端。天亦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故生。秋怒气故杀。夏乐气故养。冬哀气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尔雅曰。穹苍苍天也(李巡曰。古时人质仰视天形。穹隆而高其色苍苍。故曰穹苍也)春为苍天(李巡曰。春万物始生。其色苍苍。故曰苍天也)夏为昊天(李巡曰。夏万物壮其气昊昊。故曰昊天也)秋为旻天(李巡曰。秋万物成熟皆有文章。故曰旻天旻天文也。郭景纯曰旻犹愍。愍万物雕落也)冬为上天(李巡曰。冬阴气在上万物伏藏。故曰上天。郭景纯曰。言时无时在上。临下而已)广雅曰。天圆广南北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东西短减四步。周六亿十万七百里二十五步。从地至天一亿一万六千七百八十一里半。下度之厚与天高等。

  孝经周天七。衡六间曰。周天有七衡。而六间者。相去万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合十一万九千里。从内衡以至中衡。从中衡以至外衡。各五万九千五百里。

  洛书甄曜度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度为千九百三十二里。则天地相去十七万八千五百里。论衡曰。日一日行一度。一度二千里。日昼行千里。舒疾与骐驎之步相类也。

  白虎通曰。日行迟。月行疾。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日月径千里。又计日行路。有其内外。从极北至极南。相去九百九十由旬。经一百八十日。日行从内至外。又经一百八十日。日行从外至内。是故名行。言日行六十里者。由轮大故。日迟天行。以行迟故。唯六十里。是故一年有十二月。六月北行。六月南行。总有三百六十度行路也。白虎通曰。月所以满缺。何归功于日也。三日成魄。八日成光。二八十六转而归功。晦至朔旦。受符复行也。月有大小何天左旋。日月右行。日行迟。月行疾。月及日为一月。至二十九日未及七度。即须三十日过七度。日不可分。故乍小明。有阴阳即有闰月。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十二月日不匝十二度。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也。明阴不足阳有余。闰者阳之余也。

  徐整长历。日月径千里。周围三千里。下于天七千里。尚书者。灵曜之日光照三十万六千里。又地说书日月照四十五万里。

  列子曰。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小儿曰。我以日始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小儿以为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中才如槃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智乎。

  桓谭新论曰。余小时闻闾巷言。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一儿以日初出远日中时近。长水校尉关子杨。以为天去人上远而四傍近。以星宿昏时出东方其间甚疏相去丈余。夜半在上视之甚数相去唯一二尺。日为天阳。火为地阳。地阳上升。天阳下降。令置火于地。从傍与上诊其热。远近不同乃差半焉。日中在上当天阳之衡。故热于始出。从太阳中来故凉。西在桑榆大小虽同。气犹不如清朝也。

  论衡曰。夫日月不圆。视若圆者。去人远也。夫日火精。在地水火不圆。在天火何故独圆。日月在天犹五星。五星犹列星不圆。光曜若圆。何以明之。春秋之时星霣宋都。视之如石。石也不圆。是知日月五星亦不圆也。

  论衡曰。儒言。日中有三足乌。日者火也。乌入中焦烂。安得如立。然乌日气也。

  诗推度灾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蠩体就穴鼻始萌(宋均注曰决鼻兔也)春秋演孔图曰。蟾蠩月精也。春秋元命包曰。阴精为月。日行十三度。常诎任而受(受阳精也)受明精在内。故金水内景。河图始开曰。黄泉之埃上为青云。赤泉之埃上为赤云。白泉之埃上为白云。玄泉之埃上为玄云(淮南又载)河图括地象曰。昆仑山出五色云气。

  易说卦曰。巽为风。挠万物者莫疾风。风以动之。河图帝通纪曰。风者天地之使也。

  尔雅曰。四气和为通正。谓之景风(李巡曰景风太平之风也)。南风谓之颽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太风。焚轮谓之颓(郭朴注曰风从上下)。扶摇谓之焱(从上下也)。风与火为忳(音屯忳盛貌也)。因风为飘。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音埋)。阴而风为曀。易稽览图曰。降阳为风。降阳之动不鸣条。

  易说卦曰。震为雷动万物者莫大于雷。河图帝通纪曰。雷天地之鼓也。

  左传曰。藏冰以时则雷出震。弃冰不用则雷不发而震。

  春秋元命包曰。阴阳合而为雷。

  师旷占曰。春雷始起其音柏柏格格。其霹雳者。所谓雄雷旱气也。其鸣依音。音不大霹雳者。所谓雌雷水气也。师旷占曰。春分雨雷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中。其所住者。兵起其下。无云而雷名曰天狗。行不出三年其国凶。

  河图始开图曰。激阳为雷。

  易稽览图曰。阴阳和合其电耀耀也。其光长。春秋元命包曰。阴阳激为电。史记天官书。电者阴阳之动也。

  谷梁传曰。隐公曰霆雷(谓急雷今之霹雳也)

  尔雅曰。疾雷为霆霓(郭朴注曰。雷之急激者谓之霹雳也)说文曰。震霹雳振物也。

  释名曰。霹雳折也。震战也。所击辄破。若攻战也。异苑曰。沙门释慧远栖神庐岳。尝有游龙翔其前。远公有怒以石掷中。仍腾跃上升。有倾风飙烨。公知是龙之所兴。登山烧香会僧齐声唱偈。于是霹雳回向投龙之石。云雨乃除。异苑曰。乞伏虏凶虐暴恶。尝中霹雳。其挺引身出外。题背四字表其凶匿。国少时为涉去所弃。

  颂曰。

  日月长悬  天曜常晖  昼金夜玉

  孰与玄期  出则晃朗  没已还晞

  亏盈隐显  晦朔旋玑  星辰列位

  福寿灵威  圣人建立  随业增徽

  云龙相会  升降分离  击动雷电

  寒暑应时


法苑珠林卷第五

六道篇第四(此六趣即为六部)

诸天部(此别四部)

  述意部 会名部 受苦部 报谢部。

述意部第一

  夫论天报。识复丰华。服玩光新身形轻妙。而自在天上更是魔王。无想定中翻为外道。四空之顶邪执不轻。六欲之间迷惑殊重。不能受持般若供养涅槃。憍慢转增我人逾盛。所以头华萎瘁腋汗流衿。宝殿歇光罗衣聚腻。凭斯净心悉皆忏荡。普为四王忉利兜率焰摩化乐他化梵王梵辅光音遍净广果那含不烦不热善见善现。空处识处不用处非非想处。乃至横穷他界竖极上天。或复端坐华台。动逾劫数凝神玉殿。一视千年。愿令自然之服不离身形。善法之堂永蒙游观。绝生离之病。无战阵之劳。长谢五衰常丰七宝。色像端严容仪炜烨。永离苦因。清升乐果也。

会名部第二

  问曰。云何名六趣。依毗昙论云。趣者名到。亦名为道。谓彼善恶业因道能运到其生趣处。故名为趣。亦可依所造之业趣彼生处。故名为趣。有趣者归向之义。谓所造业能归向于天乃至地狱也。

  问曰。唯有此六趣定更有余道耶。答曰。且据一家不增减说。若依楼炭经中。亦说九道众生共居。一菩萨道。二缘觉道。三声闻道。帖前六道。以凡圣同居为欲相化也。天者如婆沙释名。光明照曜。故名为天。又天者颠也。颠谓上颠。万物之中。唯天在上。故名颠也。又天者显也。显谓高显。万物之中。唯天独高在上显覆。故名显也。

  问曰。何故彼趣名天。答曰。于诸趣中。彼最胜最乐最善妙最高。故名天趣。有说。先造作增上身语意妙行。往彼生彼令彼相续。故名天趣。有说。光明增故名天。以彼自然光常照昼夜故。声论者说。能照故名天。以现胜果。照了先时所修因故。复次戏乐故名天。以常游戏受胜乐故。

  问曰。诸天形相云何。答曰。其形上立。问曰。语言云何。答曰。皆作圣语。又立世阿毗昙论云。天名提婆。谓行善因于此道生。故名提婆。今略论诸天报身之相。所谓诸天皆无骨肉。亦无大小便利不净。身放光明无别昼夜。报得五通形无障碍。故正法念经云。譬如一室然五百灯光明不相逼迫。诸天手中置五百天亦复如是。不窄不妨。又彼经云。彼夜摩天或有一百。或有一千。共聚在一莲华须同坐。不妨不隘不窄。以善业故。自业力故。又智度论云。第三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又正法念经云。尔时夜摩天王。为诸天说偈云。

  若人心念佛  是名善命人

  不离念佛故  是为命中命

  若人心念法  是名善命人

  不离念法故  是为命中命

  若人心念僧  是名善命人

  不离念僧故  是为命中命

  又夜摩天中有三大士。常为放逸诸天而演说法。何等为三。一者夜摩天王牟修轮陀菩萨。二者善时鹅王菩萨。三者种种庄严孔雀王菩萨。是三大士。常为利他而演说法。或有令得声闻菩提。或有令得缘觉菩提。

受苦部第三

  今述诸经具明诸天趣苦光明色界无色界苦。上界虽胜仍有微苦。故成实论云。上二界中虽无粗苦而有微细苦。何以知之。四禅中说有行立卧。随有四故。皆应有苦。又色界有眼耳身识。即此识中所有诸受。名为苦乐。从一威仪求一威仪。求一威仪故知有苦。又无理解爱着已报。失时大苦。如经中说。唯得道者将命终时无忧苦色。今既是凡宁无忧喜。论中无苦者。以苦相微故说言无。如食少盐故言无盐。非是一向唯乐无苦。由上界乐行寂灭不着不能发起粗贪恚嗔。故名无苦无乐。又无刀杖等苦故言无苦。非无微苦。故涅槃经云。世间虽有上妙清净园林。然死尸处中则为不净。众共舍之不生爱着。色界亦尔。虽复净妙。以有身故。诸佛菩萨悉共舍之。若不作此观名不修身。故知有苦。又法句喻经云。有四比丘坐于树下。共相问言。一切世间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无过淫欲。一人言。世间之苦无过饥渴。一人言。世间之苦无过嗔恚。一人言。天下之苦莫过惊怖。共诤苦义纷纭不止。佛知其言。往到其所问诸比丘。向论何事。即起作礼具白所论。佛言。比丘。汝等所论不究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嗔恚惊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夫身者。众苦之本。患祸之元。劳心极虑忧畏万端。三界蠕动更相残害。吾我缚着生死不息。皆由身与。欲愿离世苦当求寂灭。摄心守正泊然无想可得泥洹。此最为乐。故知未得圣智灭此三界之身。当非苦耶。问曰。色界有身有苦可尔。无色无形苦受何生。答曰。彼报精微凡小不睹。无其粗碍非无细色。广论有无被在别章。故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退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处堕摧碎烂。又成实论云。苦乐随身至于四禅。忧喜随心至于有顶。

  问曰。生上天者离恶积善。何故报尽即入三涂。答曰。凡夫无始已来恶业无穷。一日贪嗔尚受千形。况恶既多。暂伏结生。报福既尽昔业时熟。还堕三涂。何所致惑。故成实论云。人在色无色界谓是涅槃。临命尽时。见欲色中阴。即生邪见。谓无涅槃。谤无上法。当知彼中有不善业。又智度论云。非有想非无想天中死堕阿鼻地狱中。故知三界轮转皆苦。第三明欲界诸天苦者。谓彼天中斗战之时。递相加害身心俱苦。若割股节断而复生。斩首截腰则有死苦。如毗昙说欲界诸天有十业道离不律仪。虽天不害天。而害余趣。亦有截手截足断而还生。若斩首则死。展转相夺。乃至十业道皆有。又福欲尽时。五衰相现则大忧恼。故涅槃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其身体柔软细滑。见五相时极受大苦。如地狱苦等无差别。如和毒药初美后苦。故正法念经偈云。

  如蜜和毒药  是则不可食

  天乐亦加是  退没时大苦

  业尽怀忧恼  舍离诸天女

  退时大苦恼  不可得譬喻

  善业欲尽时  如灯焰欲灭

  不知何所趣  心生大苦恼

  天上欲退时  心生大苦恼

  地狱众苦毒  十六不及一

  一切诸焰轮  爱力之所作

  爱锁缚众生  至诸险恶道

  三界如转轮  业系轮不断

  是故舍爱欲  离欲得涅槃

  又涅槃经云。虽复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之时还堕三恶道中。虽为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终生于畜生道中。或为师子虎兕豺狼象马牛驴等。故知天报尽时其身大苦。既有斯难即须披诚疏条此业忏令伏灭。若人造罪受报尽已。后时修善设生天上。由昔余殃天中微受。故正法念经云。若于先世有偷盗业。尔时自见诸天女等。夺其所著庄严之具。奉余天子。若于先世有妄语业。诸天女等闻其所说生颠倒解。谓其恶骂。若于先世以酒施于持戒之人。或破禁戒而自饮酒。或作麴酿。临命终时。其心闷乱。失于正念。堕于地狱。若于先世有杀生业。寿命短促速疾命终。若于先世有邪淫业。见诸天女皆悉舍已。共余天子互相娱乐。是则名曰五衰相也。以其持戒五种缺故。业网所缚受此业报。又天帝释复观业果于殿中。叫唤大地狱十八隔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业。堕此地狱具受众苦。从地狱出生饿鬼中。寿命长远。从饿鬼中死生畜生中。互相残害。从畜生中死。若生人中。身色憔悴无有威德。若有余业得生天中。身量形貌皆悉减劣。一切众宝庄严之具光明微少。不为天女之所爱敬。天女背叛。舍至余天。智慧薄少心不正直。为余天子之所轻笑。若诸天众与阿修罗斗战之时。为他所杀。以余业故。

报谢部第四

  依新婆沙论云。诸天中将命终位。先有二种五衰相现。一小。二大。云何名为小五衰相。一者诸天往来转动。从严身具出五乐声。善奏乐人所不能及。将命终位此声不起。有说。复出不如意声。二者诸天身光赫奕昼夜相照。身无有影。将命终时身光微昧。有说。全灭身影便现。三者诸天肤体细滑入香池浴。才出水时水不着身。如莲华叶。将命终位水便着身。四者诸天种种境界悉皆殊妙漂脱诸根。如旋火轮不得暂住。将命终位专著一境。经于多时不能舍离。五者诸天身力强盛眼尝不瞬。将命终时身力虚劣。眼便数瞬。云何为大五衰相。一者衣服先净今秽。二者华冠先盛今萎。三者两腋忽然流汗。四者身体欻生臭气。五者不乐安住本座。前五衰相现已或可转。时天帝释以有五种小衰相现。不久当有大衰相现。心生怖畏作是念言。谁能救我如是衰厄。后当归依。便自了知。除佛世尊无能救护。寻诣佛所求哀请救。佛为说法。便得见谛。令彼衰相一时皆灭。故于佛前欢喜踊跃。作诸爱语说此伽他曰。

  大仙应当知  我即于此座

  还得天寿命  唯愿尊忆持

  又折伏罗汉经云。昔忉利天宫有一天。寿命垂尽有七种瑞现。一项中光灭。二头上华萎。三面色变。四衣上有尘。五腋下汗出。六身形瘦。七离本座。即自思惟。寿终之后下生鸠夷那竭国疥癞母猪腹中作豚。甚预愁苦不知何计。余天语言。今佛在此为众说法。唯佛能脱卿之罪耳。即到佛所稽首作礼未及发问。佛知告曰。一切万物皆归无常。汝素所知。何为忧愁。得离豚身常诵三自归。如是三日却后七日天即寿尽下生维耶离国。作长者家子。在母胞胎日三自归。始生堕地亦跪自归。其母免身又无恶露。母傍侍婢怖而弃走。母亦深怪。谓之荧惑意欲杀之。父知贵子令好养之。年向七岁与其辈类于道边戏。遇舍利目连。儿前作礼。众圣惊怪。具说天上事。此儿请佛到家。佛为说经。儿及父母内外亲属皆得阿惟越致。此云不退(依经天有多种。具如前三界篇中三十二门说。今对六道略述四门)

感应缘(略引六验)

  晋居士史世光 晋沙门释惠嵬 宋仑氏有二女 魏沙门释昙鸾 居士椽弦超 梁沙门释慧韶。

  夫十恶缘巨易或心涂。万善力微难感灵性。奸心频发凶状屡闻。正法罕逢教沈道丧。所以一息不追则万劫永别。刹那暂隔则千代长离。良由信毁相竞善恶交侵。愚惑之徒轻举邪风。淳正之辈时遭佞逼。所以教流震旦六百余年。崔赫周虐三被残屏。祸不放踵。殃及己身。致招感应之征。善恶之报。是以建安感梦而疾瘳。文宣降灵而病愈。吴王围寺舍利浮光。齐主行刑刀寻刃断。宇文毁僧而疮溃。拓拔废寺而脓流。孙皓溺像而阴疼。赫连凶顽而震死。古今善恶祸福征祥。广如宣验冥祥报应感通冤魂幽明搜神旌异法苑弘明经律异相三宝征应圣迹归心西国行传名僧高僧冥报拾遗等。卷盈数百不可备列。传之典谟。悬诸日月。足使目睹。唐猜来惑。故经曰。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信知善恶之报影响相从。苦乐之征犹来相克。余寻传记四千有余。故简灵验各题篇末。若不引证邪病难除。余之不尽。冀补兹处。

  晋史世光者。襄阳人也。咸和八年于武昌死。七日沙门支法山转小品。疲而微卧。闻灵座上如有人声。史家有婢字张信。见世光在座上着衣帢具如平生。语信云。我本应堕龙中。支和上为我转经。昙护昙坚迎我上第七梵天快乐处矣。护坚并是山之沙弥已亡者也。后支法山复往为转大品。又来在座。世光生时以二幡供养。时在寺中乃呼张信持幡送我。信曰。诺。便绝死。将信持幡。俱西北飞。上一青山如琉璃色。到山顶望见天门。光乃自提幡遣信令还。与一青香如巴豆。曰以上支和上。信未还。便遥见世光直入天门。信复道而还。倏忽苏活。亦不复见手中香也。幡亦故在寺中。世光与信于家去时。其六岁儿见之指语祖母曰。阿郎飞上天。婆为见不。世光后复与天人十余。俱还其家徘徊而去。每来必见簪帢。去必露髻。信问之。答曰。天上有冠不着此也。后乃着天冠。与群天人鼓琴行歌。径上母堂。信问。何用屡来。曰我来欲使汝辈知罪福也。亦兼娱乐阿母。琴音清妙不类世声。家人小大悉得闻之。然闻其声如隔壁障。不得亲察也。唯信闻之独分明焉。有顷去。信自送见光入一黑门。有顷来出谓信曰。舅在此日见榜挞楚痛难胜。省视还也。舅坐犯杀罪。故受此报。可告舅母会僧转经。当稍免脱。舅即轻车将军报终也(右一出冥祥记)

  晋长安释慧嵬。不知何人。止长安大寺戒行澄洁。多栖处山谷。修禅定之业。有一无头鬼来。嵬神色无变。乃谓鬼曰。汝无头。便无头痛之患。一何快哉。鬼便隐形。复作无腹鬼来。但有手足。嵬又曰。汝既无腹。便无五藏之忧。一何乐哉。须臾复作异形。嵬皆随言遣之。后久时天甚寒雪。有一女子来求寄宿。形貌端正。衣服鲜明。姿媚柔雅。自称天女。以上人有德。天遣我来以相慰喻。谈欲言劝动其意。嵬执志贞确一心无扰。乃谓女曰。吾心若死灰。无以革囊见试。女遂陵云而逝。顾谓叹曰。海水可竭。须弥可倾。彼上人者秉志坚贞。后以晋隆安三年。与法显俱游西域。不知所终。续有释贤护。姓孙。凉州人。来止广汉阎兴寺。常习禅为业。又善律行纤豪无缺。以晋隆安五年卒。临亡口出五色光明。照满寺内。遗言使烧身。弟子行之。既而支节都尽。唯手一指不然。因埋之塔下(右一出梁朝高僧传)

  宋仑氏二女。东官曾城人也。是时祖姊妹。元嘉九年。姊年十岁。妹年九岁。里越愚蒙未知经法。忽以二月八日。并失所在。三日而归粗说见佛。九月十五日又失。一旬还作外国语。诵经及梵书。见西域沙门便相开解。明年正月十五日忽复失去。田间作人云。见其从风径飘上天。父母号惧祀神求福。既而经月乃反。剃头为尼。被服法衣。持发而归自说。见佛及比丘尼曰。汝宿世因缘应为我弟子。举手摩头发因堕落。与其法名。大曰法缘。小曰法彩。临遣还曰。可作精舍。当与汝经法也。女既归家即毁除鬼座。缮立精庐夜斋诵。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峰岭若灯烛云。女曰。此后容止华雅音制诠正。上京风调不能过也。刺史韦朗就里并迎供养。闻其谈说甚敬异焉。于是溪里皆知奉法(右一出冥祥记)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未详氏族。雁门人。家近五台山。神迹灵异怪逸于民。鸾因患气疾。周行医疗。行至汾川秦陵故墟。入城东门上望青云。忽见天门洞开。六欲阶位。上下重复。历然鸾睹。由斯疾愈。后往江南陶隐居处。求觅仙方冀益长寿。及届山所接对欣然。便以仙方十卷用酬来意。还至浙江。有鲍郎子神者。一鼓涌浪七日便止。正值波初无由得渡。鸾便往庙所以情祈告。必如所请当为起庙。须臾神即现形。状如二十。来告鸾曰。若欲渡者明旦当得。愿不食言。及至明晨。涛由鼓怒。才入船里恬然安静。依斯达到。梁帝见重。因出敕为江神更起灵庙。后辞帝还魏境。欲往名山依方修治。行至洛下。逢中国三藏菩提流支。鸾往启曰。佛法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支唾地告曰。是何言欤。非相比也。此方何处有长生不死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轮三有。即以观经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永绝轮回。后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一心依经作净土业。春秋六十有七。临至终日。幡华幢盖高映院宇。香气蓬勃音声繁闹。预登寺者并同瞩之。以魏兴和四年。卒于平遥山寺。年六十有七(右一出梁高僧传)

  魏济北郡从事椽弦超。字义起。以嘉平中。夜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天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字知琼。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当其梦也精爽感寤。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如此三四夕。显然来游。驾辎軿从八婢。服绫罗绮绣之衣。姿颜容体状若飞仙。自言。年七十。视之如十五六女。车上有壶榼。清白琉璃。五具饮啖。奇异馔具。遂下酒啖。与义起共饮食。谓义起曰。我天上玉女。见遣下嫁故来君。不谓君德。宿时感运宜为夫妇。不能有益亦不为损。然行来常可得驾轻车乘肥马。饮食常得远味异膳。缯素可得充用不乏。然我神人。不为君子。亦无妒忌之性。不害君婚姻之义。遂为夫妇。赠其诗一篇。其文曰。

  飘飖浮勃述。[敖-十+土]曹云石滋。芝英不须润。至德与时期。神仙岂虚降。应运来相之。纳我荣五族。送我致祸灾。

  此其诗之大较。其文二百余言不能悉录。并注易七卷占卜吉凶等。义起皆运其旨。作夫妇经七八年。父母为义起取妇之后。分日而嫌。分夕而寝。夜来晨去。儵忽若飞。唯义起见之。余人不见。虽居闇室辄闻人声。常见踪迹。然不睹其形。后人怪问。漏泄其事。玉女遂便求去云。我神人也。虽与君交不愿人见。而君性疏漏。我往与君积年交结。恩义不轻。一旦分别岂不怆恨。势不得久各努力。呼侍御人。下酒啖食。发[竺-二+祿]取织成裙衫两腰。赐与义起。又赠诗一首。把臂告辞涕泠流离。肃然升车去若迅飞。义起忧感积日殆至委顿。后到济北鱼山陌上。西行遥望曲道头有一马车。似知琼。驰前到。果是玉女也。遂披帷相见。前悲后喜。控左授接同乘至洛。遂为室家克复旧好。至于太康中犹在。但不日日往来。每于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旦十五日。辄下往来经宿而去。张茂先为作神女赋(右一出搜神记)

  梁蜀郡龙渊寺沙门慧韶。姓陈。本颖川太丘人。少欲多智聪敏不群。春秋五十。卒于本寺摩诃衍堂中。时成都民应始丰贤者。因病气绝。而心上暖。五日方醒。云。被摄至阎罗王闻处分。云迎法师。须臾便至。王下殿合掌顶礼。更无言说。唯书文书作一大政之字。韶出外坐于旷路树下见一少童。以漆柳箕擎生袈裟。令韶着之。有十僧来迎。丰识和慈二禅师。幡盖烈道腾虚而去。又当终夕有安浦寺尼久病闷绝。醒云。送韶法师及五百僧。登七宝梯到天宫殿讲堂中。其地如水精床席华整。亦有麈尾机案。莲华满池。韶就座谈说。少时便起。送别者令归。其生灭冥祥感见类此。以天监二年七月三日。卒于龙渊寺。春秋五十有四(右一出梁高僧传)

人道部(此别八部)

  述意部 会名部 住处部 业因部 贵贱部 贫富部 受苦部。

述意部第一

  夫论人道之中。身形浮伪多诸罪业。喜造[保/言]瑕。仁智道消恩良义绝。所以崔抒弑君。高臣害父。七雄并争。万国连踪。互骋憍奢各炫淫荡。淳风永尽美化不行。三毒竞兴十缠争发。四流浩漫五盖幽深。颠倒无明转复滋甚。遂使生同险树命等危城。口蜜易消井藤难久。垄头松下哭响摧残。广巷重门悲声呜咽。今为人中悉皆忏悔。絓是圆首方足上智下愚。西尽瞿耶东极于逮。北穷单越。南罄阎浮。乃至板屋毡帷。文身被发。饮血茹毛。巢居穴处。雕蹄黑齿。倒住傍行。弱水毛浮。危峰绳度。边城远戍。装甲负戈。系缚锁囚。担金捧木。并愿各修礼让。人气孝慈。息放荡之心。断荒淫之色。质齐金石体类嵩华。八苦不侵九横长遣也。

会名部第二

  如婆沙论中释。人名止息意。故名为人。谓六趣之中能止息意。故名为人。谓于六趣之中。能止息烦恼恶乱之意。莫过于人。故称止息意也。又人者忍也。谓于世间违顺情能安忍。故名为忍。又立世阿毗昙论云。何故人道名摩[少/兔]沙。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说人道为摩[少/兔]沙。又新婆沙论。问何故此趣名末奴沙。答昔有转轮王。名曼犾多。告诸人曰。汝等欲有所作。应先思惟称量观察。尔时人即如王教欲有所作。皆先思惟称量观察。便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名末奴沙。有说。先造作增长下身语意妙行。往彼生。令彼生相续。故名人趣。有说。多憍慢故名人。以五趣中憍慢多者无如人故。有说。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说。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

住处部第三

  如新婆沙论云。此四天下人住四大洲。谓赡部洲。毗提诃洲。瞿陀尼洲。拘卢洲。亦住八中洲。何等为八。谓拘卢洲有二眷属。一矩拉婆洲。二憍拉婆洲。毗提诃洲有二眷属。一提诃洲。二苏诃洲。瞿陀尼洲有二眷属。一舍搋洲。二嗢怛罗漫怛里挐洲。赡部洲有二眷属。一遮末罗洲。二筏罗遮末罗洲。此八洲中人形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说。七洲是人所住。遮末罗洲。唯逻刹娑居此。有说。此所说八即是四大洲之异名。以一一洲皆有二异名故。如是说者应如初说此八中洲一一复有五百小洲以为眷属。于中或有人住。或非人住。或有空者也。

  问曰。人趣形貌云何。答曰。其形上立。然赡部洲人面如车箱。毗提诃人面如半月。瞿陀尼人面如满月。拘卢洲人面如方池。

  问曰。语言云何。答曰。世界初成一切皆作圣语。后以饮食时有情不平等故。及谄诳增上故。便有种种语。乃至有不能言者。

业因部第四

  依业报差别经中。作四句分别。一者有业得身乐报而心不乐。如有福凡夫。二者有业得心乐报而身不乐。如薄福罗汉。三者有业得身心俱乐。如有福罗汉。四者有业得身心俱不乐。如薄福凡夫。诸如此等。皆悉报得此苦乐也。

  又菩萨藏经云。尔时世尊告贤守长者曰。长者当知。我观世间一切众生。为十苦事之所逼迫。何谓为十。一者生苦逼迫。二者老苦逼迫。三者病苦逼迫。四者死苦逼迫。五者愁苦逼迫。六者怨苦逼迫。七者苦受逼迫。八者忧逼迫。九者痛恼逼迫。十者生死流转大苦之所逼迫。我见如是十种苦事逼迫众生。为得阿耨菩提出离如是逼迫事故。以净信心舍释氏家。趣无上道。复次长者。我观世间一切众生。于无数劫。具造百千那庾多拘胝过失。常为十种大毒箭所中。何谓为十。一者爱毒箭。二者无明毒箭。三者欲毒箭。四者贪毒箭。五者过失毒箭。六者愚痴毒箭。七者慢毒箭。八者见毒箭。九者有毒箭。十者无有毒箭。长者。我见众生为于十种毒箭所中。求阿耨菩提。求断如是毒箭故。以净信心。舍释氏家。趣无上道。

贵贱部第五

  若以四方言之。则北郁单越无贵无贱。彼无仆使之殊。故无贵贱。余之三方皆有贵贱。以有君臣庶民之别。大家仆使之殊故。有贵贱别类也。总束贵贱。合有六品。一贵中之贵。谓轮王等。贵中之次。谓粟散王等。三贵中之下。谓如百僚等。四贱中之贱。谓骀驽竖子等。五贱中之次。谓仆隶等。六贱中之下。谓姬妾等。粗束如是。细分难尽。

贫富部第六

  若以四方言之。则北郁单越最富平等。东西二方处中。然有优劣。南阎浮提最贫。四方不同。如经具述。又阎浮提人贫富不定。各有三品。上者如转轮王。总摄四方富包四海。一切所须无不备足。即如经说。轮王福力最大。若出世时。感五奇特。七宝来应。五奇特者。一者感于世界之中平正清净流泉浴池处处皆有。二者感天甘露生于殿庭。王渴饮之身轻愈病。三者感大海水减一由旬。各于内畔涌出金沙之道。使王行之游四天下。四者感于牛头之香生于海岸。王取烧之香气劣盛。逆风远闻四十里香。死者闻之悉皆还活。五者于迦真邻陀之鸟生于海中。王抱触之身心猗适。胜过六欲天之乐。以斯义故。往生论说偈云。

  宝性功德草  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  过迦真邻陀

  七宝具足千子雄猛(如前经说)。第二富中者。谓如粟散王等。第三富中下者。谓如树提伽等(贪亦有三思之可解)

受苦部第七

  夫论人道。唯苦非乐。愚着为乐失者为苦。妄见为乐实见为苦。故付法藏经云。世间众苦不可愿乐。此身不坚腐败危脆。犹如聚沫须臾变灭。端正容貌甚可爱着。衰老既至将安所在。外覆薄皮谓为严饰。脓血肉流恶露不净。有为无常甚大迅速。一视息顷四百生灭。譬如虚空震雷起云暴风卒起寻复散灭。五欲不坚亦复如是。共相爱乐安隐快乐。无常既至谁有存者。世间众苦甚难久居。故知人身唯苦无常。理应生厌速求解脱。一切有为众苦积聚。如痈如厕如箭入心。生老病死轮转无际。无常败坏速朽之法。如临死囚。命不云远。譬如牢狱人无可爱乐。犹路上果众所苦掷。此身可恶。会归磨灭。乌鹊狐狼竞共啖食。风吹日暴青烂臭处。发毛牙齿狼藉在地。如此之身当何爱乐。宜勤方便速求解脱。纵使富贵如天终归磨灭。外相似好内恒忧惧。故大庄严论云。如人着金锁虽能系于人。王位亦如是。恒有忧惧相。守护念苦失则大愁。犹以衣食遮故名乐。辛苦中横生乐想。故宾头卢为优陀延王。说法偈云。

  王位虽尊严  代谢不暂停

  轻疾如电光  须臾归衰灭

  王位极富逸  愚者情爱乐

  衰灭无时至  苦剧过下贱

  王者居高位  名闻满十方

  端正甚可爱  种种自严身

  譬如临死者  着华鬘璎珞

  舍命未几时  王位亦如是

  王者譬如王  常怀诸恐怖

  行住及坐时  乃至一切时

  于其亲疏中  恒有疑惧心

  臣民宫妃后  象马及珍宝

  国土诸所有  一切是王物

  诸王舍命时  皆弃无随者

  又涅槃经。佛说偈云。

  一切诸世间  生者皆归死

  寿命虽无量  要必有终尽

  夫盛必有衰  合会有离别

  壮年不久停  盛色病所侵

  命为死所吞  无有法常住

  诸王得自在  势力无等双

  一切皆迁灭  寿命亦如是

  众苦轮无际  流转无休息

  三界皆无常  诸有无有乐

  有道本性相  一切皆空无

  可坏法流动  常有衰患者

  恐怖诸过恶  老病死衰恼

  是诸无有边  易坏怨所侵

  烦恼所缠裹  犹如蚕处茧

  何有智慧者  而当乐是处

  此身苦所集  一切皆不净

  扼缚痈疮等  根本无义利

  上至诸天身  皆亦复如是

  诸欲皆无常  故我不贪着

  离欲善思惟  而证于真实

  故宾头卢尊者语王云。大王。宜善观察。何有五欲而得常者。何有王位而得久停。何有国界而不迁灭。何有珍宝而不散失。何有欲乐常恒不变。何有合会而不离散。一切五欲体。性实苦。皆从妄想而生于乐。故王位亦苦无安。如梦所见觉则知虚。是故智者应生厌离。即知一切内外所迁皆是无常。虽可粗细似异。然刹那不住是住是同。故经说。由色苦故。十时差别。一者膜时。二者泡时。三者疱时。四者肉团时。五者肢时。六者婴孩时。七者童子时。八者少年时。九者盛壮时。十者衰老时。若非时无常。不应从膜乃至老死。良由三毒猛火烧心炽然不绝。故受斯苦(依经云人亦多种。具如前三界篇中四天下洲品类广说也)

感应缘(略引一十八验)

  春秋演孔图曰。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如斗。

  吴越春秋曰。伍子胥见吴王僚。僚望其颜色甚可畏。一丈十围。眉间一尺。王僚与语三日。辞无复者。胥知王好之。每入言语。侃侃有勇壮之气。

  凉记曰。吕光。字世明。连结豪贤施与待士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童。左肘生肉。印性沉重。质略宽大有度量。时人莫之识。唯王猛布衣时异之曰。此非凡人。

  河图玉版曰。从昆仑以北九万里得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从昆仑以东得大秦国。人长十丈。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国。人长三丈五尺。从此国以东十万里得中秦国。人长一丈。

  龙鱼河图曰。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铜铁额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金刚敢死力士。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中大平之都有甲都食鬼铁面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

  鸿范五行传曰。秦始皇时有大人。身长五丈足迹六尺夷狄服见于临洮天。秦曰。勿大行夷狄之道将受其祸云。

  魏志曰。天竺国人皆长一丈八尺。车离国男女皆长八尺。

  魏志曰。咸熙二年襄武悬言。有大人现。长三丈余。迹长三尺二寸。白发着黄单衣黄巾柱杖呼民。王始语云。今当太平。

  神异经曰。东南有人焉。周行天下。其长七尺。腹围如长。箕头(箕头发烦乱也)不饮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三百。但吞不咋。此人以鬼为饭。以雾露为浆。名天郭。一名食邪(吞食邪鬼)一名黄父(今黄父鬼俗人依此人而名之)

  神异经曰。西北海外有人焉。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饮酒五升(天酒甘露)不食五谷鱼肉。忽有饥时向天乃饱。好游山海间。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生。名无路之人(言无路者。高大不可为路)一名仁(礼曰仁人)一名信(礼曰信人)一名神(与天地俱生而不没。故曰神也)

  蜀王本记曰。秦襄王时。宕渠郡献长人。长二十五丈六尺。

  外国图曰。大秦国人长丈五尺。猿臂长胁好骑馲驼。

  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

  国语曰。孔子曰。僬侥长三尺。短之至也。

  魏略西域传曰。短人国在康居西北。男女皆长三尺。众甚多。康居长老传问。尝有商迷惑失道而到此国。国中甚多贝珠夜光明珠。商度此国。去康居可万余里。

  魏略曰。倭南有侏儒国。其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国四千余里。

  外国图曰。僬侥国人长尺六寸。迎风则偃。背风则伏。眉目具足。但野宿。一曰僬侥长三尺。其国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万里。

  列子曰。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身长五丈。足迹六尺夷狄皆伏。有十二人现于临洮。孔子曰。僬侥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今有五丈之人。此则无类而生也。是岁秦初兼六国。喜以为瑞。铸金人十二以像之。南戍五岭。北筑长城。西径临洮东至辽东。径数千里。故大人先见于临洮。明祸乱所起也。后十二年而秦亡也(右此一十七验各依本录记也)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有小人景。长尺余。或乘车或步行。操持万物。大小各自称三日止。

  管子曰。涸泽数百岁。谷之不水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长四寸。衣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游。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名反报。然池阳之景。或者庆忌也乎。

  又曰。涸小水精生蚳。蚳者一头而两身。其状若蛇。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鳖(右二事。见搜神记)

修罗部(此别七部)

  述意部 会名部 住处部 业因部 眷属部 衣食部 战斗部。

述意部第一

  夫论修罗道者。生此一途偏多谄曲。或称兵斗乱兴师相伐。形容长大恒弊饥虚。体貌粗鄙每怀嗔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天上求餐海中酿酒。如斯之类悉为归依。经是阿须轮王。睒婆利等。毗摩质多之眷属。佉罗骞驮之朋流。乃至婆稚罗睺之等侣。舍脂跋陀之气类。并愿除憍慢习离谄曲心。殿堂光明兰藉丰满。休兵息刃止恚防贪。无复两刃之苦。永绝藕丝之痛。乐闻正法渴仰大乘。舍离弊恶之身。受端严之质。任持国境拥护邦家。兴建法城。弘益慧日也。

会名部第二

  云何名阿修罗道者。依立世阿毗昙论释云。阿修罗者。以不能忍善不能下意。谛听种种教化。其心不动。以憍慢故非善健儿。又非天故名阿修罗。余经亦云阿须伦。今依新婆沙论云。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复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洛。又长阿含经云。修罗生女端正生男多丑。故云不端正。或名不饮酒。此有二释。一由过去持不饮酒戒。宿习余力云不饮酒。二由本因好酒四天下采华布海酿酒不成变为碱水。既不得酒乘便令断。故云不饮酒神。婆沙论云。或说天趣。由谄曲覆故。无决定者。或说鬼趣。由有舍脂故。得与诸天交通。故伽陀经云。有鬼有畜有天。正法念经亦云。有鬼有畜。或云劣天。劣天者。是毗摩质多。毗摩质多者。此云响高。亦云穴居。谓大海水底。出大音声。自唱云。我是毗摩质多。故云响高。居在海穴。故云穴居。

住处部第三

  依正法念经云。修罗居在五处住。一在地上众相山中。其力最劣。二在须弥山北。入海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罗睺。统领无量阿修罗众。三复过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勇健。四复过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华鬘。复过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毗摩质多。此中出声彻于海外。自云。我是毗摩质多阿修罗。故云响高。其毗摩之母。依长阿含经云。劫初成时。昔有光音天入海洗身。水精入身生一肉卵。经八千岁乃生一女。身若须弥。千头少一。头有千眼。口别有千少一。口别四牙。牙上出火。犹若霹雳。有二十四脚。有九百九十九手。此女有时。在海浮戏水精入身生一肉卵。复经八千岁生毗摩质多。有九头。头有千眼。口常水出。手有千少一。脚唯有八。纳香山乾闼婆女生舍脂罗睺。舍脂罗睺者。是帝释取为夫人。罗睺阿修罗。亦云障日日。是帝释前军。先放日光射修罗眼令不见天众。故彼以手障之。由有势力多共天诤。又新婆沙论。问。诸阿素洛退住何处。有说。妙高山中有空缺处。如覆宝器。其中有城是彼所住。问何故经说。阿素洛云。我所部村落住碱海中。而阿素洛王住彼山内。有说。大碱海中于金轮上有大金台高广各五百踰缮那。台上有城是彼所住。阿素洛王亦有四苑。一名庆悦。二名欢喜。三名极喜。四名可爱。如三十三天有波利夜怛罗树。阿素洛王所居树亦有。阿素洛其形云何。答其形上立。问语言云何。答皆作圣语。问何趣所摄。有说。是天趣。有说鬼趣摄。

  又起世经云。须弥山王东面去山过千由旬。大海之下有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国土住处纵广八万由旬。七重栏楯七重金银铃网。外有七重多罗行树。皆是七宝所成。庄严校饰不可述尽。大城之中别立宫殿。名曰设摩婆啻。宫城纵广一万由旬。七重城壁并七宝合成。高百由旬。厚五十由旬。园池华果众鸟和鸣(广说如经。不烦具录)须弥山王南面过千由旬。大海之下有踊跃何修罗王宫殿。其处纵广八万由旬。须弥山王西面亦千由旬。大海水下有奢婆罗阿修罗王宫殿。其处纵广八万由旬。须弥山王北面过千由旬。大海水下有罗睺罗阿修罗王宫殿。其处纵广八万由旬(住处精妙共前相似)摩婆帝城王所住处。有罗睺罗阿修罗王聚会之所。亦名七头。其处纵广八万由旬。墙壁栏楯各有七重。七宝合成。四面左近并有众多诸小阿修罗不可述尽(备如经说)

业因部第四

  依业报差别经中。具说十业得阿修罗报。一身行微恶。二口行微恶。三意行微恶。四起于憍慢。五起于我慢。六起于增上慢。七起于大慢。八起于邪慢。九起于慢慢。十回诸善根向阿修罗趣。若依正法念经。广说四种修罗业因不同若约余经。多由嗔慢及疑三种因业得彼生报。

  又杂阿含经云。阿修罗前世时。曾为贫人。居近河边。常渡河担薪。时河水深流澓駚疾。此人数为水所漂殆死得出。时有辟支佛。诣舍乞食。欢喜即施。食讫空中飞去。贫人见之因以发愿。愿我后身长大一切深水无过膝者。以是因缘得此极大身。四大海水不能过膝。立大海中身过须弥。手据山顶下观忉利天。

眷属部第五

  依正法念经云。第一罗睺阿修罗王有四玉女。从忆念生。一名如影。二名诸香。三名妙林。四名胜德。即此四女。一一皆有十二那由他侍女以为眷属。悉皆围绕阿修罗王共相娱乐。恣情受乐不可具说。第二名勇健。威势次胜。第三名花鬘。威势更胜。第四名毗摩质多。威势眷属倍数更不可称计。自余臣妾左右仆使亦不可说。即知贵贱悬殊。不可一概而论。

衣食部第六

  若依正法念经说。修罗衣食自然。冠缨衣服纯以七宝。鲜洁同天。所餐饮食随念而生。悉皆百味与天同等。如大论说。彼之衣食虽复胜人。其若吃时。是则不如人也。谓彼凡所食时。末后一口要变作青泥。亦如龙王虽食百味。末后一口要当变作虾蟆。是故经说不如人也。

战斗部第七

  如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形大者莫过阿须伦王。形广长八万四千由延。其口纵广千由旬。或欲触犯日时。倍复化身十六万由旬往日月前。日月王见已各怀恐怖不宁本处。以形可畏故。日月王惧不复有光明。然阿须伦不敢前捉日月。何以故。日月威德有大神力。寿命极长颜色端正。受乐无穷住寿一劫。复是此间众生福祐。令日月不为阿须伦所见触恼。时阿须伦便怀愁忧即于彼没。

  又长阿含经云。阿修罗大有威力。而生念言。此忉利天王及日月诸天行我头上。誓取日月以为耳珰。渐大嗔恚加欲捶之。即命舍摩梨毗摩质多二阿修罗王及诸大臣。各办兵仗往与天战。时难陀跋难陀二大龙王。身绕须弥周围七匝。山动云布。以尾打水大海浪灌须弥。忉利天曰。修罗欲战矣。诸龙鬼神等各持兵从次交斗。天若不如皆奔。四天王宫严驾攻伐。先白帝释。帝释告上乃至他化自在天。无数天众及诸龙鬼前后围绕。帝释命曰。我军若胜以五系缚毗摩质多阿修罗。将还善法堂我欲观之。修罗亦曰。我众若胜亦以五系缚帝释。还七叶堂。我欲观之。一时大战两不相伤。但触身体生于痛恼。于帝释现身乃有千眼。执金刚杵头出烟焰。修罗见之乃退败。即擒质多修罗系缚将还。遥见帝释便赐恶口。帝释答曰。我欲共汝讲说道义。何须恶口。寿天千岁少出多减。恶心好斗。而子破戒。大修布施故。然以谄慢故受此身(余经以谄心修福而受此身也)观佛三昧经云。此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母鬼食法。唯啖淤泥及渠藕根。其儿长大见于诸天婇女围绕。即白母言。人皆伉俪我何独无。其母告曰。香山有神。名乾闼婆。其神有女。容姿美妙色踰白玉。身诸毛孔出妙音声。甚适我意念为汝娉。适汝愿不。阿修罗言。善哉善哉。愿母往求。尔时其母行诣香山告彼乐神。我有一子威力自在。于四天下而无等伦。汝有令女可适吾子。其女闻已愿乐随从。时阿修罗。纳彼女已。未久之间即便怀孕。经八千岁乃生一女。其女颜容端正挺特。天上天下更无有比。面上姿媚八万四千。左边右边各有八万四千。前后亦尔。阿修罗见。以为殊异。如月处星。甚为奇特。憍尸迦闻求女为妻。修罗闻喜以女妻之。帝释立字。号曰悦意。诸天见之叹未曾有。视东忘西。视南忘北。乃至毛发皆生悦乐。帝释至欢喜园。共诸婇女入池游戏。尔时悦意即生嫉妒。遣五夜叉往白父王。今此帝释不复见宠。与诸婇女自共游戏。父闻此语心生嗔恚。即与四兵往攻帝释立大海水踞须弥山顶。九百九十九手。同时俱作撼喜见城摇须弥山。四大海水一时波动。帝释惊怖靡知所趣。时宫有神。白天王言。莫大惊怖。过去佛说般若波罗蜜。王当诵持。鬼兵自碎。是时帝释坐善法堂。烧众名香发大誓愿。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审实不虚。我持此法。当成佛道令阿修罗自然退散。作是语时。于虚空中有刀轮。帝释功德故。自然而下当阿修罗上。时阿修罗耳鼻手足一时尽落。令大海水赤如蚌珠。时阿修罗即便惊怖。遁走无处。入藕丝孔。

感应缘(略引三验)

  西国志云。中印度在瞻波国。西南山石涧中。有修罗窟。有人因游山修道遇逢此窟。人遂入中见有修罗宫殿处。妙精华乍类天宫。园池林果不可述尽。阿修罗众既见斯人希来到此。语云。汝能久住以不。答云。欲还本处。修罗既见不住。遂施一桃与食讫。修罗语言。汝宜急出。恐汝身大窟不得容。言讫走出。身遂增长形貌粗大。人头才出。身大孔塞。遂不出尽。自尔已来年向数百。唯有大头如三硕瓮。人见共语具说此缘。人愍语云。我等凿石令汝身出。其事云何。答云。恩泽。人奏国王。具述此意。君臣共议。此非凡人力敌千人。若凿令出。傥有不测之意。谁能抗之。因此依旧。时人号为大头仙人。唐国使人王玄策。已三度至彼。以手摩头共语。了了分明。近有山内野火烧头焦黑。命犹不死。西国志六十卷。国家修撰。奉。

  敕令诸学士画图。集在中台。复有四十卷。从麟德三年起首至干封元年夏未方讫。余见玄策。具述此事。

  又奘法师传云。驮那羯[歹*桀]迦国属南印度。都城东西据山间各有大寺。其寺有婆毗吠伽论师(唐云明辩)于观自在菩萨(旧云观世音菩萨是)绝粒而服水三年。立志祈请待见弥勒菩萨。于是观自在乃为现色身。令在城南大山岩执金刚神所诵金刚咒。三年神授。云此岩石内有阿素洛宫(旧云阿修罗宫)如法行请石壁当开。可即入中待弥勒出。我当相报。又经三年。咒芥子击于石壁。豁然洞开。时有百千万众。观睹惊叹。论师跨门。再三顾命众人。唯有六人从入。余者谓是毒蛇窟惧而不入。论师入已。当即石门还合如壁。

  又玄奘法师云。贞观十三年。奘在中印度摩迦陀国那烂陀寺。见一俗人。说云。有一人好色。每承经言。修罗生男极丑生女端正。闻彼山内有阿修罗窟。别有宫殿。甚精殊好。同天佳妙。其人思欲。愿见修罗女共为匹对。常受持咒精勤三年。三年将满所祈遂愿。其人先是弟子亲友。临去召弟子相伴同去。弟子于时亦随同行。既咒有征。遂到宫门。门首傥者极严。志诚求请门人令夫人。门人为通具述来意。修罗女喜报守门人云。来者几人。报云。二人。女报门人。咒者来入。同伴者且住门外。门人来报。诵咒者引入。弟子见引入已。自身不觉已到自家。舍南门立。自尔已来。更不知彼人消息。弟子因此发心舍家修道。愿在伽蓝供养三宝。其人具向奘法师述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