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讲汉高祖刘邦:“三四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验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33:25

      

一、模式名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实,“自主、合

一、模式名称及内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实,“自主、合作、有效、有趣”,体现“生活化、活动化、情境化”的数学课堂成了每个数学老师的追求目标。在对学校“三四四”教学模式认真解读,对自己几年教学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后,本学期积极构建和尝试了“提出目标—梳理预习—展示提高—练习反馈”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是就单纯的课堂教学而言的,另外还进行了两端延伸--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

我校提出的“三四四”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三”指“三放”。即:解放老师、解放课堂、解放学生。前“四”指“四化”。即:最大化的学生活动、最小化的教师讲解、最优化的课堂操作、最亮化的课堂展示。后“四”指课堂流程四环节。即:提出目标、梳理预习、展示提高、练习反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主动、有效”组织教学,真正让全体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模式流程

(一)课前预习

(二)课堂教学

提出目标——梳理预习——展示提高——练习反馈

(三)拓展与辅导

课堂教学

1.提出目标(5分钟)

目标点确定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直接给出;二是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的指导下得出。

目标不必复杂,要简单明了。

2.梳理预习(5分钟)

对照目标,检查预习效果。学生能解决的让学生解决。学生通过教师点拔可以理解的教师提醒。难度较大的暂时不解决。

知识重建。

具体操作:老师提问——学生解答——检测预习笔记

3.展示提高(15分钟)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重新建构。这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通过尝试、自主合作、交流分享、教师解疑后获取新知的教学教程。在学生通过预习后,形成的模糊概念(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再讨论、再讲解、再训练等方式将新知进一步理解巩固,形成清晰的知识概念(方法)。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仿照例题,再设情境题(或仿照或适当拔高)进行教学。

(2)就课本例题进行再强化再讲解。
具体操作:学生尝试练习——发现问题——学生帮助解决(或教师重点讲解)——再次订正——解疑

4. 强化练习(15分钟)

在学生通过“展示提高”环节的学习后,对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形成了一定的印象,有了一定的理解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进一步强化所学。此环节的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和阶段:

(1)基本练习(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解决层次不同的问题

与习题相同或基本接近,要求全体同学掌握。

(2)巩固练习
与基本练习同类型、但在难度上适当拔高

与知识相配合的多种形式(填空、选择、判断等)

具体操作:集中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错误——指名板演——学生纠错——教师强调

课外拓展及作业辅导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按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爱好划分学习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成员编号。

1、2、3号一般能完全掌握所学内容,可能由于粗心有少量错题,但完全可以自己订正,无典型知识性错误的同学可补充一些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4、5、6可能有比较典型的错误,但学生能力较强,基础较扎实,通过同学帮助进一步理解,并完全掌握。

7、8号由老师利用课后进行辅导。

刚开始操作时题目的设置量应少、简单。

二、运用范围

初中数、理、化等理科教学。

三、理论依据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数学教学必须贯彻的一个重要思想。

(二) “做数学”的理论。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学数学就是“做数学”,人们越来越把“做数学”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相互合作的行为。所谓“做数学”就是把注意力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内容方面转移到数学过程方面。亦即强调数学知识在人脑中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课堂中应充分重视操作演示,重视学生动手操练,让学生通过“做”来理解、掌握、形成数学知识。

(三) “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模式”的成功经验。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的三清辅导模式;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高教学效益,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学习借鉴。

(四)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有效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尝试教学理论认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可使学生在尝试活动能够取得成功。

四、运用原则

(一)有序性原则

根据教学方案和计划,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让学生有领会新模式的时间,体现从易到难、由表层研究到深层探求的递增性。这是“三四四” 教学的“基础”。

(二)活动性原则

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强调动脑、动手、动口,增加开放性、实践性时间,促进知、情、行和谐发展。这是“三四四”教学的“桥梁”。

(三)主体性原则

在创新学习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导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两者又是导、主相互关系。教师充分发挥导体创造性,用各种创新教的手段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三四四”教学的“保证”。

(四)创新性原则

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以现代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运用目标性教学原理遵循教育规律和初中学生认知规律,支持学生标新立异、求疑探新的想法,掌握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这是“三四四”教学的“灵魂”。

(五)趣味性原则

在实验中创设愉快的课堂情境,以趣激学,寓教于乐,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成效的愉悦感:乐学 -- 爱学 -- 活泼学 -- 创新性地学。这是“三四四”教学的“前提”。

五、操作要求

课前预习

课前发放“预习提纲”为指导性材料,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进而提高自学能力。预习提纲是引导孩子自学,并结合例题进行简单的知识性练习。(难度设置应是大部分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能完成的)。推荐鼓励小组合作共同预习,学会合作交流共享。刚开始实行时教师应在课前进行指导,并深入学生中共同预习、教会方法,并着重点帮扶一批自学能力差的同学。

具体操作:发放预习提纲——学生自主预习(教师适当指导)——小组合作完成——明确已懂和不懂的知识内容。

课堂教学

1.提出目标(5分钟)

目标点确定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直接给出;二是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的指导下得出。

2.梳理预习(5分钟)

对照目标,检查预习效果。学生能解决的让学生解决。学生通过教师点拔可以理解的教师提醒。难度较大的暂时不解决。

具体操作:老师提问——学生解答——检测预习笔记

3.展示提高(15分钟)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重新建构。这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通过尝试、自主合作、交流分享、教师解疑后获取新知的教学教程。在学生通过预习后,形成的模糊概念(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再讨论、再讲解、再训练等方式将新知进一步理解巩固,形成清晰的知识概念(方法)。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仿照例题,再设情境题(或仿照或适当拔高)进行教学。

(2)就课本例题进行再强化再讲解。

具体操作:学生尝试练习——发现问题——学生帮助解决(或教师重点讲解)——再次订正——解疑

4.练习反馈(15分钟)

在学生通过“展示提高”环节的学习后,对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形成了一定的印象,有了一定的理解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进一步强化所学。此环节的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和阶段:

(1)基本练习(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解决层次不同的问题

与习题相同或基本接近,要求全体同学掌握。

(2)巩固练习

与基本练习同类型、但在难度上适当拔高

与知识相配合的多种形式(填空、选择、判断等)

具体操作:集中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错误——指名板演——学生纠错——教师强调

拓展与辅导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按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爱好划分学习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成员编号。

1、2、3号一般能完全掌握所学内容,可能由于粗心有少量错题,但完全可以自己订正,无典型知识性错误的同学可补充一些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4、5、6可能有比较典型的错误,但学生能力较强,基础较扎实,通过同学帮助进一步理解,并完全掌握。

7、8号由老师利用课后进行辅导。

刚开始操作时题目的设置量应少、简单。

六、实施要领

(一)预习提纲注意有梯度、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照顾到全体学生。

(二)提出的目标不必复杂,要简单明了。

(三)在指导预习和展示提高,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而应该是放在追问、点评、拓展、提升和评价上。

七、实验效果

(一)学生学习数学态度兴趣盎然。现在,学生上数学课兴趣倍增、情绪高涨,每节课都沉醉在愉快的学习游戏中。他们积极发言、思维活泼,已从过去单一、沉闷的课堂气氛里解脱出来,尽情在欢快的情境中邀游数学王国。

(二)学生学习数学负担根本减轻。

以前课堂教学,教师霸占了大量时间,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少之又少。而现在,一开始就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引发探究问题,进而讨论、综合、运用知识。这样的教学,教师讲的少、学生动的多,花时少、收获大、效果好,课本作业基本在课堂上完成。

表 1 :作业练习情况对比

班别

平均每节课练习作业

每次课外作业时间

对比班

7 题

45 分

实验班

12 题

25 分

通过表 1 ,对比实验的抽查,实验班平均每节课可练习 12 题,错误率只有 10% 左右,课外作业也只是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性实践题,不用交给老师批改;而对比班平均每节课只练习 7 题,课外作业达 45 分钟,错误率超过 20% 。实验后的学生从心理上根本减轻了课业负担,不需加班加点补课,不搞题海战术,课余有充足时间活动、交流,这就真正让他们从繁重的作业堆见解脱出来。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探知、创新,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三)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实验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创新学习能力明显改变了。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善于发现、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带着“为什么”的创新学习已成为一种习惯。

(四)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提高。

如表 2:实验前后数学成绩 ---- 标准分( Z )的对比

班别

入学成绩

(实验前)

期中成绩

(试验后)

对比班

0.23

0.25

实验班

0.21

0.74

差异

0.02

0.49

从表 2的标准分 (Z) 可看到,实验前,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分 (Z) 基本一样,无明显差别。实验后,实验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充分说明了尝试教学课堂教学的功效之处。

八、实验反思及相关说明

(一)作为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理论知识。只有在充分学习、掌握好现代教育现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转变观念,领会教改思想、精神实质,才能搞好教育教学。否则,实施创新教学将是盲目而无效的实践。

(二)采用“三四四”课堂教学,教师应紧紧把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个情境教学,考虑如何为不同学生设置有利的学习情境至关重要,它的设计好与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全上社会都要关心教育。我们教师要默默耕耘,不闻功利,以“敬业爱岗”的精神在教育改革浪潮中谱写创新教学之乐章,为实现教育强国而奉献光与热。但目前来看,实施素质教育乃是全社会一个严峻的考验,有赖于大家的不断努力。

【参考书目】

《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合著

《谈谈有效教学理论》高占新

《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梁文芳

《尝试教学法》邱学华

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