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三国萌物美炫包:“万岁”和“万万岁”是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2:22:45
学记:“万岁”和“万万岁”是怎么来的? [原创 2011-08-29 23:28:49]    字号:大 中 小 学记:“万岁”和“万万岁”是怎么来的我们常在电视上看见大臣称颂皇帝时大叫“万岁”,其实“万岁”一词本来不是皇帝专用的。很久以前“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到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时常呼“万岁”,但这个词仍不是皇帝唯一专擅的称呼,称呼他人为“万岁”,皇帝也不管。到了汉武帝时,他想把“万岁”据为己有,但民间遇到庆贺之事时,还是有人呼“万岁”。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的不许称他人为“万岁”。至于“万万岁”的来历,则来自一个故事。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众学士搜肠括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得扫兴。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后兴高彩烈,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 

学记: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别的地方?

在电视上每次看见官老爷大喝一声:“打!”公差们棒子总是朝着犯人的屁股上落下,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别的地方?原来,从前罚打犯人,没有明确的部位,以致很多犯人都被活活打死。到了唐朝李世民时,有一次他在太医处看到一幅“明堂针灸图”,得知人体的重要器官的穴位多在胸背部,这些部位被撞击拍打会有生命危险,他再看图中屁股部的重要穴位就少得多了,这对他很有启发,后来他对刑罚中的罚打作了规定,对犯人不许鞭打胸背部,而规定屁股作为罚打的部位。从此在公堂上打屁股就传了下来。 

学记:“一窝蜂”是哪个人的绰号?

人们常把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叫作“一窝蜂”。“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我国南宋建炎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有一支起义队伍领袖叫张迂,他的绰号就叫“一窝蜂”。南末著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曾记述道:“建炎中,张迂号‘一窝蜂’,拥兵过庙下……”这个绰号,大有揭竿蜂拥的气势。到了明朝,人们使用“一窝蜂”来比喻人多声杂的情景。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二十八回中就曾写道:“那些小妖,一窝蜂齐齐拥上。”在现代汉语中,从感情色彩上说,“一窝蜂”属于贬义词组,而从修辞学的角度看,“一窝峰”又是一种比喻手法,多用来比喻人多势众,一拥而上的情势。 

学记:“喝墨水”由来

在我国历史上,北齐朝廷曾下过命令:在考试时对“成绩滥劣者”要罚喝墨水。喝多少,按滥劣的程度决定。梁武帝时规定“差谬者罚饮墨汁一斗”。《隋书·仪礼志》里也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的要罚饮墨水一升;甚至当秀才、孝廉等在会试时,监考官发现有“文理孟浪,书写滥劣”的,也要叫他到专设的房间里去唱墨水。这条荒唐的法规沿袭了几个朝代,后来虽不实行了,但用“喝墨水”多少来形容知识的多少,却保留在词汇里。

笔者临帖学写毛笔字已有近10时间了,可写出来的字与字帖仍相去甚远。在“自惭形秽”之余,便以毛笔欠佳来自我解脱,这似乎有点“自己笨还要埋怨刀钝”这句老话的味道。后来又买了鹿狼毫,干脆蘸足墨水直接在宣纸上学写,自以为横竖点划勾捺的形状好像好看点了,其实这只是自我安慰的心理作用而已,说到底,还是自己功底不到家。这时的我,不由得想起了“喝墨水”的来由,其实,自己也是“墨水没喝足”之故。

记得小时候,就常听乡人形容没读过书或缺乏知识的人为肚子里没有“墨水”或“墨水喝得不多”,用“墨水喝得多”来称赞文化高有学问的人。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梁武帝当时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者要罚喝墨水一升;甚至当秀才、孝廉等再会试时,监考官发现有“文理孟浪,书写滥劣”时也要叫他到专设的房间里去喝墨水一升(“孟浪”的意思是:疏阔而不精要、荒诞而无边际。粗率、疏误。鲁莽冒昧。一件事没有考虑周全就说出口。或见到一个人象是自己同学但不确定就上去打招乎,结果不是你的同学……这些都可以说是“孟浪”。一般小说上的“孟浪”大多是冒昧的意思)。北齐(550—577年)朝廷下令,在考试时对“成绩滥劣者”要罚喝墨水,喝多少按“滥劣”程度而定。这些法规虽然是荒唐了点,但是其用心良苦。我想,在当时肯定也会或多或少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的。中国古时写字都用毛笔,写字用的墨不像现在有现成的墨汁可买,大概都须在砚池里现磨出来,罚喝一升墨水,这得磨多少时间啊!据说这条荒唐的法规居然能沿袭好几个朝代,由此可知其影响之大。后来虽不盛行了,但直至当今科学极其发达时代还在使用“喝墨水”这句话,说明这句话所体现出的道理还是受社会肯定的。

现在用毛笔蘸墨水写字的人,恐怕除了书画家或学练书法、国画的人之外可能不多见了。像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小时候上学读书用毛笔写大、小楷那是必修课,做作文也一律用毛笔写字。那时候的钢笔十分稀罕,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的。社会发展到今天,不但用毛笔的少了,连用钢笔的人也寥寥无几了,大多用的是十分方便的圆珠笔或铅笔。曾经记得有一个相声节目说的是:上衣口袋里插一支钢笔是小学生,两支钢笔是中学生,三支钢笔是大学生,四支钢笔是修钢笔的,听起来很是滑稽。虽为笑话,可反映的却是我国以使用钢笔来显示一个人学问的一段有趣的历史(现在看来)。现在圆珠笔种类繁多,诸如精品笔、特种笔(记号笔、荧光笔和白板笔)、中性笔、直液笔、多功能笔……还有一种新型电暖书写笔,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

其实,科学发展到今天,用什么笔、有几支笔已经不能再显示其学问了。试看机关办公、企业、银行、医院、机场、车站、码头……所有过去离不开用笔的地方已经都改用电脑,实现了所谓无纸化办公。连我这么个老翁,若不是学写毛笔字,也已经放弃了使用各种笔而直接改用电脑写东西。所以,老古董以“喝墨水”多少来衡量学问高低实际上也已过时了。

不过,毕竟电脑不可能替代“喝墨水”,所以,人们照旧还是用老祖宗“喝墨水”的表达方式来对一个人的学问修养做出评价。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吧! 

请记住非常受用的三句忠告语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男人在外工作20年终于要回家了,老板问他:你是要20年的工资呢?还是要3句忠告?这个男人说:我明天上路时给您答案好吗?老板说可以。当晚男人未眠……早晨起来他对老板说:我要3个忠告。

老板于是给了他3句话:第一句话是:不要试图寻找不可能的捷径,世上没有便宜的事,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方法——无论做何事;第二句话是: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有可能你会因此而丧命;第三句话是: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否则这个决定就有可能成为你一辈子的遗憾。然后老板又给了这个男人一些钱和三个面包,并叮嘱道:最大的面包在到家后才能吃。

男人上路了,他走了好几天把第一个面包吃了一半了,没过多久遇到一个路口,他打听走哪条路近?路人甲:走小路近。路人乙:走大路吧,安全。他迫不急待要与妻子见面,于是走了小路。走了没多久就听到有路人说附近闹山贼,于是他想起了老板的第一个忠告:不要试图寻找捷径。于是他回头去走那条大路。

又走了几天,第二个面包也吃了一部分了,他找到一家极便宜的客栈投宿。半夜听见有女子哭声,他睡不下。于是决定出门看看。这时他想到了第二个忠告: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于是他又睡下了。第二日起程时,店家惊道:你还活着?!他不解,遂问原由。店家说他有个疯女儿,发病时用哭声引人出来再将其杀害,昨晚投宿的客人只有你一个还活着。

男人惊叹……又走了几天,当第二个面包吃完时他已离家不远了,他更加激动了。天刚黑下来没多久,他就走到了自己的村子。到家时他刚准备敲门,却听到屋里有男人的声音。他气极了,拿起一把砍柴刀就准备冲进屋子将那男的杀掉。但这时他想到了第三个忠告: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可能这个决定会让你后悔一辈子。于是他冷静下来,在屋外坐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他很早就敲开了门,妻子见他回来十分高兴。但他却很冷漠地问道:那个男人是谁?他妻子笑曰:那是我们的儿啊!你走后没多久我就……这时,他发现这个年轻小伙竟和自己长得相似极了。父子初次见面,相拥而泣。一阵关切过后,男人拿出第三个面包准备和妻、子一齐分享,切开之后发现他20年的工资全在里面。

细想老板的三句忠告,的确是至理名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首先考虑清楚,否则,最后后悔的就只能是自己了!

/*0324 BlogMore*/img{ border:none}.moreArticles {margin-top:50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ul{ list-style:disc;}.moreArticles ul li{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h2 { margin:0px; padding:0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height:30px; }.moreArticles h2 a{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nBg_oth{ position:absolute; left:505px; top:505px; width:644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6d6b6a; z-index:900; background:#fff;}.editMya{ width:642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a8bac1;font-size:12px;}.editTop{ background:url(../images/box_top_bg.jpg) repeat-x; height:22px; padding-top:3px; padding-left:12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color:#4e7786;}.editTop span{ float:right; padding-right:6px; padding-top:2px;}.editLeft{ width:396px; float:left; padding-left:12px; padding-top:12px; font-size:12px;}.f000{ color:#000;}.selectAticle{ height:25px;}.selectAticle .fright{ float:right}/*0324 BlogMore*//*0324 BlogMore*/img{ border:none}.moreArticles {margin-top:50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ul{ list-style:disc;}.moreArticles ul li{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h2 { margin:0px; padding:0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height:30px; }.moreArticles h2 a{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nBg_oth{ position:absolute; left:505px; top:505px; width:644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6d6b6a; z-index:900; background:#fff;}.editMya{ width:642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a8bac1;font-size:12px;}.editTop{ background:url(../images/box_top_bg.jpg) repeat-x; height:22px; padding-top:3px; padding-left:12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color:#4e7786;}.editTop span{ float:right; padding-right:6px; padding-top:2px;}.editLeft{ width:396px; float:left; padding-left:12px; padding-top:12px; font-size:12px;}.f000{ color:#000;}.selectAticle{ height:25px;}.selectAticle .fright{ float:right}/*0324 BlogMore*/我的更多文章
  • 人生吟
  • 学记:“慈”字与“孝子”的典故
  • 学记:“喝墨水”由来
  • 请记住非常受用的三句忠告语
  • 戴戒指趣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