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策略类单机游戏:“痴情种”纳兰容若就是宝玉原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0:14:53

纳兰性德画像

  纳兰性德在去世三百多年后能够再度走红,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那些哀婉缠绵的词具有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他那短促而光芒四射的人生同样令人感慨,作为清代早期的一名贵族子弟,纳兰性德却对汉族文化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对汉族布衣文人也满怀同情之心。所有这些,都为他的一生罩上了迷人的光环,并成为后人怀念他的“引子”。

  A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又改回成德。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同属“叶赫那拉氏”后裔的著名作家叶广苓,在小说中对此有过详细的描述。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

  纳兰性德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兼习骑射,堪称文武双全。17岁入太学读书,深得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并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他拜徐乾学为师,发奋研读,用两年时间主持编纂了1792卷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求学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的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多方面的知识。24岁时,纳兰性德将自己的词编选结集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其增遗补缺,得词348首,名为《纳兰词》。

  22岁时,纳兰性德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甚称圣意,并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

  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虽然生于钟鸣鼎食的天潢贵胄之家,可他偏偏“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如汉族布衣文人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当时的许多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他的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名噪一时,在客观上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天妒英才命运多舛

  1674年,20岁的纳兰性德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婚后夫妻恩爱,琴瑟和鸣,幸福美满的生活激发了他的诗词创作。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三年之后,卢氏就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了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并在词中多次表达愿追随卢氏而去的心情,他在《画堂春》一词中写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在卢氏亡故后,纳兰性德续娶官氏,赐淑人,并有侧室颜氏。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与江南才女沈宛结合。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二人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感情还是颇为深厚的。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邀姜宸英、顾贞观、吴雯作陪,于渌水亭宴请远道来京的故友粱佩兰,在觥筹交错之余,众人指夜合花为题,各赋诗一章。不料在曲终人散之后,纳兰性德竟然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长逝,结束了自己短短31年的人生旅程。而这一天恰恰正是卢氏的忌日。

  纳兰性德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是清代词坛上的超一流高手,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作为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纳兰性德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到,确实令人称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严迪昌在《清词史》里说,“《饮水词》以小令最佳,曾有清词冠冕之称,长调慢词则间有不协律的随意性。但纳兰奇情壮采而特以灵性胜,故长调仍颇多动人处。”

  更令人感到唏嘘的是,纳兰性德的命运竟然延续到了子女身上。纳兰性德育有四女,命运大都极其悲惨,大女儿嫁给翰林院侍讲高其倬,二女儿嫁给翰林院侍讲学士年羹尧,三女儿嫁给马喀纳,去世时年龄都不到三十岁。纳兰性德最小的女儿在其祖父明珠去世时尚未出嫁,此时她至少已24岁,这在那个时代绝对属于“大龄剩女”。父祖俱亡,身无所归,其间委屈,一言难尽。纳兰性德与《红楼梦》

  “红学”研究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倘若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乾隆身上。当年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皇帝在读后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由此不难看出,至少在当时不少人的眼中,纳兰性德与《红楼梦》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纳兰性德父子和曹雪芹父子都生活在清初到清中期期间,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首先,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时入值宫禁,均为大内侍卫,相处八年,感情很深。据考证,这种同事关系可能还非同一般。他们都极富文采,一个是满人通过发奋勤学,成功地融入到中原主流文化圈。一个是书香世家,把成熟的汉学带入旗籍。虽然角度不同,但同样都登堂入室,分别为满汉文化的融合作出了贡献。曹寅在任江宁织造期间,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南巡驻跸织造署,并有酬唱应答文字,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纳兰性德写的《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曹司空手植树记》等文章。

  康熙三十四年(1695)秋,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时,庐江郡守张纯修来访,曹寅又邀请当时的江宁知府施世纶(即《施公案》中的“施不全”),三人秉烛夜话于楝亭。张纯修即兴作《楝亭夜话图》,然后三人分咏,主题就是怀念好友纳兰容若,此时距纳兰容若去世已经十年。曹寅在《题楝亭夜话图》中写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楞伽山人”是纳兰容若的号,诗人怀念当年在明光宫当侍卫时,纳兰容若一表人才,大家在一起开玩笑的场景,而现在容若已经去世,因而感到分外伤痛。尔后他又痛心地写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虽然大家很喜欢吟唱优美的《饮水词》,但谁又能真正了解纳兰的思想?现在自己已是斑斑白发,空寂孤独,又有谁与我同在?寂寞宁静的诗坛也只能如此了。此外,曹寅还曾为纳兰词作序。

  纳兰容若自称“痴情种”,他在十八岁时候几句词写道:“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与贾宝玉确实有颇多相似之处,难怪《红楼梦》问世后,有人认定大观园即为“明府”,贾政、宝玉即是明珠、纳兰容若父子,他们之间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家世经历几乎能重叠套合。翻阅《纳兰词》满眼都是愁、恨、泪、惆怅、断肠之类的字眼,单是一个“愁”字,就用了九十次之多。《纳兰词》里面甚至还有这样的句子:“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由此不难看出,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无论是在遣词造句方面,还是在创作基调方面,确实都受到了《纳兰词》的影响。(关军)

  纳兰词荐读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浣溪沙

  其一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其二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心人,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蝶恋花

  其一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其二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浣溪沙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太常引·自题小照

  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试倩玉萧声,唤千古、英雄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