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英雄1.22c: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31:45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应该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综合考察历史人物的全部活动,看其对当时社会和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和历史进步起了推动作用还是起了阻碍作用,起推动作用的应给予充分肯定,起阻碍作用的应给予批评,如果两者兼而有之,则应分清情况,视其大小,予以恰如其分的判定。

       1.任何英雄人物都是时势造就的,我们要摒弃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历史是由千百万人独立创造的。”列宁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为精神财富的创造发展奠定了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任何夸大个人的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应予摒弃的。当然唯物史观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他们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现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历史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洪流中,讲出时势造英雄的内在联系,而不要讲成孤立的历史人物,如果这样不仅不能说明历史本身的内在联系,而且还会使青少年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儿的道理,会有意无意地使学生唯心地看待有历史人物。例如法国大革命时期,就是特殊的时势造就了拿破仑这个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内忧外患,拿破仑可能至死也就是个战场上的英雄人物而已而不会登上历史舞台。明朝的朱元璋同样如此,如果不是当时的社会需要,说不定他还在寺庙里当和尚呢。
       2.不能以个人的喜好作为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而要看他们在多在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出发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与时代潮流、民族团结与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愿望与利益等方面。凡是能顺应、符合、促进以上方面的,就应该肯定;反之,则要否定。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标准,它和任何形式的唯心史观划清了界限。例如对毛泽东的评价,我们不能以我们的祖宗是否曾受过他的打击作为衡量他的唯一标准。即使是对某些民族败类和人民公敌的评价,也不能以个人的喜好作为标准。例如汪精卫,我们要认识到他不是天生的汉奸、卖国贼。他早年也曾致力于反清革命,是孙中山的股肱。他在狱中曾吟诗道:“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鬼,不负少年头!”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恰恰正是这个反清壮士,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却认贼作父,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就是蒋介石也不是一生就是反动的,他早年就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在抗日战争中领导了八年抗战,做过对中华民族有益的事。我们不能因为他反共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历史偏见。再如近代史上的林则徐,一方面他力主禁烟,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2万余箱,加强海防,抗英决心未曾一日动摇,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再者,他又是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著的《四洲志》影响深远。另一方面,他又力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并亲自镇压云贵地区回汉人民的反抗斗争,给自己的历史抹上了不光彩的一笔。
      3.要结合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时势造就出来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就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时,首先要具体地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例如评价秦始皇,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看到的似乎仅仅是“好大喜功”、“暴虐无道”。可是,只要我们面对历史事实,具体分析当时的时代要求,就会看到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代替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代替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为他一系列好大喜功的作为提供了历史依据,历史肯定了他顺应历史发展所迈出的步伐。再如我们对汉武帝进行评价同样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当政的时代,正是西汉社会比较繁盛的时代,这是经过汉初60余年休养生息的结果表明。但是在繁盛的背后,其实却隐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当此之时,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四夷侵凌中国”。可以说当时内忧外患相当严重。这时如果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显然很不合时宜了。当时的社会要求是应该着手国家政权的巩固,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平叛“四夷侵凌中国”,开创强大的封建统一局面,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汉武帝的所作所为,虽然战争过多,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晚年他也认识到错误,但在当时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今天的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
            4.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一般来说,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都不可能一生处处都闪烁着光辉,英雄与无赖汇于一体,才子与流氓集于一身。更有一些历史人物,一生多变,功过掺合,有的历史人物曾经光彩夺目,最终却黯然失色,有的历史人物一度是历史的罪人,而后却成为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避免简单化、绝对化。我们既要看到历史人物促进历史发展的进步的一面,又要看到其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的一面。还应看到两方面谁主谁次。在考察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时,必须实事求是,有几分功就肯定几分功,有多大过,就指出多大过,不扩大不缩小,不溢美不苛求,只有这样才不致于片面美化或丑化历史人物。例如秦始皇,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再如对武则天的评价。她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未农民起义的作用和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她有力地打击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380万户猛增到615万户。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但是,为了神化自己的威权,她大肆崇佛,广建庙宇,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加重了人民负担。她重用武氏家族,穷奢极欲,为非作歹,更与她本人的腐朽生活和对权势的贪婪分不开。所有这些都加剧了阶级矛盾,使农民饥馑逃亡的问题日益严重。

5.分析历史人物时我们还要坚持方面分析法。伟大与渺小,进步与倒退,功与过,是与非,常常汇于一事,集于一身,很难加以分开,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方面分析法。所谓方面分析法就是把历史人物的整个活动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一一地进行分析。古今中外,一切被肯定的正面人物,都含有某些消极的因素,而一切被否定的反面人物,也具有某些积极的因素。“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就是这个意思。对政治家,我们可分为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对思想家,我们可以分哲学思想、社会思想、教育思想等方面来分析。例如我国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我们就可以对他的思想分为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政治思想方面,他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有极大的进步性。但他同时又鼓吹恢复西周的制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结果四处碰壁,没有一位国君听他的。教育思想方面,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有教无类”,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促进了我国文化的普及。在教育思想方面,他“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他的教学思想大部分在今天都具有现实意义。但他鄙视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这又是不足取的。

6.要运用阶级分析法来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同时必须把历史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进行考察。在阶级社会里,历史人物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大都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因此,在对历史人物进行阶级分析时,必须要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出发,具体分析时代的要求,全面考察历史人物的具体言行,看他到底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对历史的发展是起着阻碍还是推动作用的。进行阶级分析法,切忌以言论与动机的分析代替行为与效果的分析,切忌以阶级出身的分析来代替政治态度的分析,切忌以背景关系一般分析代替对人物的实际行为的具体分析,更不能以对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的分析来代替对他们具体功过是非的分析。例如对农民起义领袖的评价,就要注意到这一点。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每当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民不聊生的时候,农民起义领袖就会挺身而出,带领本阶级的广大农民向极端腐朽的封建王朝进行斗争,沉重打击了或推翻了腐败的王朝,使社会历史得以继续向前发展,他们的丰功伟绩,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肯定。但农民阶级毕竟不同于无产阶级,他们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把革命推向最后胜利,他们所进行的起义或战争,从来也想到过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所以我们在评价农民起义领袖时,首先必须把他们放在农民阶级地位上来考察。他们领导起义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一下所处的极端贫困的地位,想扶助一个好皇帝或者是自己取而代之。历史事实证明,农民领袖一旦掌权,就开始行使封建特权,把自己变成地主阶级的代表,再也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了,因此我们不能美化农民起义的领袖。朱元璋如此,李自成如此,洪秀全更是如此。
      总之,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来分析,而要分析其阶级成分,看其代表哪个阶级,分析其在不同方面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同时还要辩证地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