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起燃烧的岁月第二部:90年历史画卷 7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02:34


万向集团现代化生产流水线。

万向集团前身是萧山宁围农机厂。
对此,邓小平同志曾评价道,十二届三中全会很好,这个决定很好,好就好在讲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对老祖宗的理论有新的发展。
思想的突围带来了实践的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闸门被逐步打开。正是以十二届三中全会的这个决定为标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了城市,从局部走向了全面。上世纪80年代,体制改革逐渐深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迈向了新的历史阶段。
(三)一封急切的建议书
1986年2月的一天,初春的北京还有些寒意。时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的王大珩,刚刚结束有关针对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的研讨会,神情凝重地步出会场,匆匆赶向在外等候他的一辆老式伏尔加轿车。
此前,大洋彼岸的美国公布了“星球大战计划”,意在加强美国高科技发展,抢占21世纪的战略制高点,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很快,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跟进——欧洲推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制订“科技振兴基本国策”,印度发表“新技术政策声明”……
    面对世界高技术的蓬勃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该怎么办?
在会上,王大珩提出,中国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积极参与世界性的高科技领域竞争,不能延误时机。回到家后,王大珩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索着。夜深了,还未休息的王大珩听到轻轻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我国著名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陈芳允对中国高科技发展问题也有一肚子的想法。
两位科学家越聊越深入。陈芳允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写个东西,把我们的想法向上反映一下?”王大珩马上表示同意, “太好了,干脆直接写信给邓小平吧”。两位老科学家就此商议,先由王大珩起草初稿,并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嘉墀和王淦昌两位专家一同参与。
这份建议书王大珩前后写了一个来月,修改整理了多遍,最后终于形成了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初稿,建议书中提到,面对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要从现在就抓起。建议书写好后, 王大珩当即交给陈芳允提意见,陈芳允补充了高科技与国民经济的内容。随后,建议书分别送到了王淦昌和杨嘉墀的手上。在对建议书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推敲后,四位科学家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把定稿后的建议书郑重托付给时任技术科学部副主任的张宏。当天晚上,这份材料就被送到邓小平手中。老科学家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和远见卓识,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赞许。两天后,邓小平就作了批示: “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863计划”十周年纪念,右起为杨嘉墀、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