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的逆袭 装备:90年历史画卷 6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9:16


孩子们在小岗村的大路上欢快地奔跑
村民的这次冒险行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农村改革运动。1980 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1982年1月1日,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由此,以“大包干”为原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开,激发了亿万农民劳动致富的热情。
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中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因此,我们党一贯重视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央共发布了10多个“一号文
件”指导“三农”工作,照亮了中国农村巨变之路。2006年,全面免除了“农业税”。2010年粮食实现连续七年增产,总产量达到10928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的数十倍。
巨大的变化背后,农村发展也面临新的难题。城乡二元体制,让农村在与城市的赛跑中落后了。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并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展望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绚烂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中国30多年的改革由农村起步。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迅速解放了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为中国理顺农村生产关系打开了新路子,拉开了农村改革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改革的大幕。
(三)特区成为开路先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 ”每当这段优美、流畅的旋律从心中流出,人们总是深情地回想起小平同志30多年前,在春意盎然的中南海园内小路上,经过深思熟虑说出的那句话——“深圳,就叫特区吧!”
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在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利用外资的一个很好的时机,于是他当即在这封来信摘报上批示:“这件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同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广东省的主要领导习仲勋、杨尚昆向中央汇报工作,提出了一个设想和要求:利用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快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邓小平认真听取了汇报,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