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狂暴战怎么玩:毛泽东与开国上将杨成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07:54
1965 年,毛泽东(右一)、周恩来(右二)、刘少奇(左二)、杨成武在中南海怀仁堂

                                              1965 年,毛泽东(右一)、周恩来(右二)、刘少奇(左二)、杨成武在中南海怀仁堂

  开国上将杨成武生前曾经多次深情地说过:“我是在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 军锻炼成长起来的,是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导下前进的。是古田会议,是毛泽东和朱德,把我由一个不懂事的学生,培养成红军的初级指挥员。”

  在震惊全国的“杨、余、傅事件”中,林彪、江青追查杨成武的“黑后台”,目标直指聂荣臻。这时,毛泽东捎话给聂荣臻:你不要背包袱!如果讲杨成武的后台,第一个就是我,第二个才轮到你!

  毛泽东与杨成武,一个舔犊情深,一个忠心耿耿,他们的交往谱写了一段党史、军史佳话。

  “打漳州,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我们眼里就好像诸葛亮一样”

  1914 年10 月27 日,杨成武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一个贫农家庭。1929 年2月,杨成武参加长汀县古城、四都两地农民暴动,担任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同年6 月,暴动武装整编为红军,他历任闽西工农红军第三路指挥部秘书、宣传队中队长,由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1930 年3 月,闽西工农红军编入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后,杨成武开始战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战斗在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序列里,历任过红十二师政委办公室秘书长、红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委兼中共江西广昌县委书记,成长为红军的初级指挥员。

  杨成武是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一步步加深对毛泽东的尊敬直至崇拜。

  1929 年12 月28 日、29 日,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举行,这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左田会议决议》。参加红四军刚半年的杨成武由衷赞叹:“它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如何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

  1932 年4 月,毛泽东以中央政府主席身分率领红一军团、红五军团直下福建漳州,杨成武率部披坚执锐。漳州战役中,红军歼灭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大部,俘虏副旅长以下官兵1674 人,缴获各种枪2100 余支、子弹13万发、炮弹4900 发、无线电台1部,还缴获飞机2架。取得这样的战果,杨成武对来到身边的毛泽东“佩服得五体投地”。

  进入漳州城后,尽管毛泽东进城前就要求指战员严格执行党的城市政策,注意群众纪律,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出在打土豪上。毛泽东一发现,立刻抓住实例,坚决加以纠正。当时,担任红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委的杨成武回忆道:“我们打土豪,出了纰漏。从山区来,语言不通,特别是头一次打下了漳州这样的城市,谁是土豪?开始,看是戴礼帽的、穿西服的、穿大褂的,戴眼镜、拿文明棍、穿皮鞋的,都把他当土豪……毛主席说,你们为什么搞错?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第一个原因,没有认真地很好地调查研究。我们在这里第一次听毛主席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毛主席还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抓人权。第二个原因是听不懂本地话。毛主席说:越是不懂话,就越要调查研究。”会后,杨成武马上“调查研究”,结果红32 团“抓的一百多人,经过审查,只有五六个是土豪,其他都不是,就给他们赔礼道歉,请吃饭,然后都放了。”通过这件事,杨成武第一次直接接触毛泽东,他后来回忆:“打漳州,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我们眼里就好像诸葛亮一样;特别是,他能把握政策界限,时刻注意争取群众,他高就高在这里。”

  毛泽东直竖大拇指:“杨成武不愧是模范政治员”1967 年,时任代理参谋长杨成武(右二)陪同毛泽东(右一)南巡时在火车站亲切交谈

  杨成武对毛泽东的尊敬与日俱增,毛泽东对杨成武的了解也逐步加深。

  毛泽东是从两份战报上读到杨成武这个名字的。

  发生在江西宜黄南部的黄陂仙人桥之战,由朱德、周恩来直接指挥(毛泽东当时已经被“左”倾路线领导人解除军职),是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中规模宏大的大兵团伏击歼灭战,杨成武一战成名。1933 年2月,敌五十二师大摇大摆地钻进红军预设的口袋———黄陂仙人桥地区。战斗打响后,敌师长李明被打蒙了,急忙用1 个团作掩护,1 个团冲锋,想向西北夺路突围,目标是红十一师第三十二团阵地。红三十二团配置在一个山谷的口子上,这是伏击阵地的门户,如果敌人从这里突破,一张大网便被撕裂了口子。当时,团长不在,杨成武“感到指挥力量单薄”。但是,他临危不惧,端着望远镜不慌不忙地观察着蜂拥而来的敌人,等待着杀下去的时机。他从望远镜里朦朦胧胧地看到敌人逼近了,杂乱的队形笼罩在白色的雾霭里,才对战士们:“这是紧要关头!同志们跟我来,冲呀!”红三十二团的勇士们一刹那间从山上站起未,俯冲下去,把进攻的敌人冲垮了。战斗结束,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表扬杨成武是“模范团政治委员”。

  1933 年11月17 日至19日,红一军团与兄弟部队一起进行了云盖山、大雄关战斗。仗打得十分艰苦,红军最后被迫撤退。从大雄关向西南转移,在军峰山附近堡垒地带,红一军团部遭到敌毛炳文第八师的袭击,敌人一度冲到军团部跟前。这时,军团部只有机关直属队人员,情况非常危险。眼看着敌人上来了,林彪、聂荣臻亲自动员:“凡是有战斗力的,不管是炊事员、饲养员,都上阵!”林彪、聂荣臻一面组织就地抵抗,一面命令杨成武带红四团(1933年8 月,第四次反“围剿”结束,红四军第十师改为第四团,杨成武任团政委,耿飙任团长) 赶紧上来。这场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军团部人人上阵,直到杨成武带红四团赶到才化险为夷。激战过后,聂荣臻说:“杨成武对我们有救驾之功!”

  关于这两次战斗的两份战报被送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得出结论:“杨成武很能打仗,而且能在关键时刻起关键作用。”

  1934 年10 月,由于“左”倾路线错误,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多次作为先头团,抢关夺隘,披荆斩棘,进行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为全军打开了前进的通道。其中飞夺泸定桥给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

  1935年5 月下旬,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先遣队赶到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渡口,并抢渡部分兵力到东岸。安顺场是一个河谷地带,两侧四五十里是高山。部队在这样的深沟中没有回旋余地,兵力也无法展开,极易被敌人伏击消灭。当时,蒋介石又命令在大渡河东岸地区加紧布防,情况极其危急!5月26 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抵达安顺场,听取刘伯承详细汇报过河和架桥的情况后,立刻决定红军沿大渡河两岸赶向安顺场以北170 公里的泸定桥,限两天赶到。作为西岸先头部队,杨成武的红4 团一马当先,一昼夜奔袭240 里,经激战奇迹般地夺取泸定桥,使中央红军转危为安。捷报传来,毛泽东直竖大拇指:“杨成武不愧是模范政治委员!”

  “个把腊子口,杨成武还是拿得下来的”

        1935 年8 月,红军总部制订夏洮战役计划,将红军分左、右两路北上。毛泽东召集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等开会,研究右路军经草地北上的具体路线,决定由叶剑英率两个团为右路军先遣队。为此,他特地召见红四团团长的杨成武,布置先头团过草地的任务,杨成武回忆道:“毛主席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地图,说:‘要知道草地是阴雾腾腾、水草丛生、方向莫辨的一片泽国,你们必须从茫茫的草地上走出一条北上的行军路线来。’”最后,“毛主席一边与我握手,一边叮咛道:‘到徐总指挥那里去一下,去接受具体指示。’”

  在过草地时,根据毛泽东的亲自布置,杨成武率红四团在充满死亡恐怖的水草地中整整滚爬了6 天6 夜,终于为全军踏出了一条北上道路。许多年后,杨成武为这段经历写下一副联语:绿草掩泥潭,征途艰险,三军踩开一条路;白云藏风暴,任重道远,统帅帷幄万里程。

  9 月16 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来到腊子口外。腊子口,可谓险峻已极。长征途中,红军经过的险关不算少了,但像这样险恶之地还没见过:小小的口子,不过30 米宽,两面都是绝壁,形成一个长达百米的甬道;湍急的腊子河从这道缝隙里奔流而下,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成了两山间唯一的连接点;桥头筑有坚固的碉堡,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碉堡。腊子口后面设有仓库,屯积着大批粮食,敌人做了长期死守的准备。桥头守军两个营,整个腊子山梯次配备了一个旅。在岷州城内,还驻扎着敌鲁大昌4 个团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增援。

  在离腊子口不远的朵里寺,毛泽东表情凝重地亲自向林彪、聂荣臻、罗瑞卿、刘亚楼等人部署腊子口战斗,当听林彪、聂荣臻说准备让杨成武的红四团开路时,他眉飞色舞起来:个把腊子口,杨成武还是拿得下来的。

  杨成武接受命令后,一番苦战,腊子口终于拿下,聂荣臻长吁一口气:“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他又表扬杨成武:“你们这回可救了党中央、毛泽东的驾了!”

  毛泽东关注着杨成武,“把他当作战略棋子使用”

  1937 年8 月,杨成武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第一团团长(10月任独立第一师师长)。毛泽东目光时刻关注着这位年轻战将。“把他当作战略棋子使用”。10 月20 日,毛泽东就《日军占太原后八路军的作战部署》致电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有“拟定之部署意见如下”,首先提到的是杨成武:“(一) 留杨成武团在恒山、五台山地区,坚持游击战争。”次日,就《一二九师一二茵师等部的作战部署》致电朱德、彭德怀,又有3 处提到杨成武:“丙、杨成武团准备长时期内独立自主的活动于冀察晋三省交界地区,速即配备军事上政治上高级的可靠干部若干人以增强之……丁、五台山脉,杨成武团不能顾及,请考虑从总部特务团中派出一个最好的营,配备能够领导三千人以上的军政干部若干人,独立自主的长期活动于五台山脉地区,与杨成武部相呼应。……戊、宋时轮团全部(分割之部分应归还建制)准备长期活动于长城以北大同、雁门以西地区,东与杨成武、南与一二茵师主力相呼应。”11 月13 日,毛泽东就《过渡期中八路军在华北的任务》致电朱德、彭德怀,支持聂荣臻将杨成武的独立第一团改编为独立第一师,“荣臻军区以杨团为基础成立第一独立师是很对的,还应以总部特务营为基础准备成立第二独立师。以上均请朱彭迅即处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毛泽东频频提到杨成武,说明了对他的器重与欣赏。
        作为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的战绩永垂军史。自1937年11 月下旬至1944年夏,杨成武率部战斗在长城内外、太行山麓、易水河畔……其中,大龙华战斗缴获日军大量军事机密文件;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歼灭日军1500 余人,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受到毛泽东同志发电称赞……事后,聂荣臻不止一次对杨成武说:“毛主席看到了这些文件,中央制定的对敌作战的一些方针、原则,有的就是据此而定的。主席说你的功劳很大!”

  1944年9 月后,杨成武先后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纵队司令员。在日军细碎分割、严密封锁、疯狂“清剿”、反复剔抉且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上,他领导根据地军民创造性地运用地雷战、地道战、交通战、平原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人民战争的新战法,形成“层层火阵烧野牛”的局面,为大反攻作战建立起战略基地。期间,他撰写的《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一书,曾作为秘密文件油印下发,成为冀中地道战的指导性文件。当时,毛泽东赞赏他:杨成武区的经验值得推广。

  解放战争打响后,杨成武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委、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第二政委。他率部转战华北,捷报不时传入毛泽东耳中……

  1946年9 月,当国民党军进攻八路军控制的唯一大城市张家口时,杨成武、王平指挥6 个旅连克4座县城,控制了125 公里铁路,攻占沿线全部车站,歼敌8300 多人。他们采取野战军与地方部队、民兵相配合,先对保定南北的平汉路进行大破袭,使平汉路被截断。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对平汉路两侧及敌兵力薄弱的据点出击,歼敌几十、几百到上千人,频频得手。

  对于杨成武,毛泽东是非常看重的,时刻找机会让他挑重担。1948年7 月下旬,时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第二政委的杨成武,收到了毛泽东于当月23 日就《立即组织西进兵团向绥远作战》给“聂(荣臻) 薄(一波),转杨成武”的电报,主要内容是让他抽调华北军区三个纵队部分兵力北上作战,将傅作义主力向西引开,以配合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作战。

  1948年8 月3 日,毛泽东在平山县西柏坡召见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和杨成武,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一起向他们交待“东北打,华北牵”的任务。杨成武当场表示:请主席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见杨成武豪气顿生,毛泽东也非常激动,立即宣布拟议中的“西进兵团”番号为华北军区第三兵团,由杨成武任司令员兼政委,20天内完成一切准备,进军绥远,开辟新的战场,把傅作义部主力拖到平绥线,配合东北作战。谈话快结束时,毛泽东关切地说:“成武,还有什么困难?”杨成武大声回答:“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毛泽东笑了笑,说:“不对,出兵绥远,困难是很多的!”他一一作了分析:绥远是傅作义的老窝,他搞坚壁清野,你们去了会吃不上饭;要华北供给支援你们,也是很困难的;还有战斗可能很不顺手。毛泽东要聂荣臻、杨成武把困难想透,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做好充分的准备。杨成武听后,很受感动。
     “主席如此关怀杨司令,林彪在妒忌恼怒之余,也对杨司令记了仇”

  1948 年8 月3 日,接见杨成武当天,毛泽东就《杨成武部向绥远行动配合锦榆线作战问题》致电林彪等,要求林彪部先展开作战行动,配合杨成武兵团出动:“本日杨成武来中央面商向绥远行动问题,杨部(八个旅)本月二十日左右可完成一切准备,拟待你们在锦榆线作战业已开始……即由涞源附近以二十天行程,主力到达归绥附近攻击归绥,一部袭取集宁、兴和,以配合你们之作战。”

  就在杨成武紧张准备之时,毛泽东和林彪函电交驰,迭生不快。1948 年8 月6日,林彪牵头致电中央军委,片面强调:“为了将傅部调一两个军向西去,以便我军能在承德、张家口、保定和北平取得胜利,不宜由我们先行动调动傅作义向北向东,而应由杨成武部先行动……我们要在8 月底9 月上旬才能出动。但如杨成武部出动时间能提早,则我们出动时间亦能提早。” 8 月7日,毛泽东耐心解释:“绥远为傅作义所必救,不怕不能调动傅部向西,调动傅部是必然的。问题是傅作义自己有3 个军及几个独立师,如果他以两个军及一二个独立师援绥,则杨成武在绥难于立足,因绥远及晋西北均粮缺,必须取得集宁归绥两点才能解决粮食问题……”同时,考虑到林彪对动用东北主力的谨慎,毛泽东照顾了他的面子,决定让杨(得志)罗(瑞卿)兵团配合杨成武兵团出动:“不管你们何时开始攻锦榆线,杨罗兵团必须与杨成武兵团配合行动。……杨罗兵团须在9 月10 日以前以主力到达承德、北平线并开始攻击,……配合杨成武兵团之作战,在这一阶段内杨罗受军委直接指挥。你们主力按上述两兵团行动时间规定自己出动及开始攻击锦榆线之时间,并预先报告军委。”

  8 月8 日,林彪牵头致电中央军委,竟然提出:“……我杨成武部能于日内即出发西进则更好,否则,亦以愈早出发为好。……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故目前还不能具体确定。”看到“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等语,毛泽东确实有点不高兴了。8 月9日,他电告林彪等:“杨成武部已确定21 日由涞源以东出动,以20 天行程(9 月10 日左右)到达归绥、集宁附近,并开始攻击。”“你们应迅速决定并开始行动,目前北宁线正好打仗,你们所谓你们的行动取决于杨成武的行动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毛泽东后又相继致电林彪,批评他们对杨成武部采取轻率的态度。回顾起杨成武兵出绥远这一插曲,有老同志说过,“主席如此关怀杨司令,林彪在妒忌恼怒之余,也对杨司令记了仇!”

  9月5日,在得到杨(得志)罗(瑞卿) 兵团配合后,杨成武兵团及其配属部队才分别从易县、涞源出发,迅速直逼归绥城下。杨成武兵团的突然行动,出乎傅作义的意料,连美联社也称之为“绞杀性的进攻”……杨成武兵团在绥远作战两个月,歼敌1 万多人,解放了绥远广大地区,成功起到了战略钳制作用。
     “杨成武是个称职的参谋、大参谋”

  新中国成立后,杨成武历任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兼京津卫戍司令、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等职,对毛泽东忠心耿耿。毛泽东多次外出视察和出访苏联,都是由杨成武陪同担负护卫任务。

  1949 年12 月,毛泽东应邀出访苏联。杨成武受命负责从丰台铁路枢纽经天津至山海关沿途的警卫。他精心挑选警卫人员,周密制定警卫计划以及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并亲自乘专列沿途护送。专列经过天津站时,警卫部队报告,在路基上发现一枚手榴弹,已处理完毕。杨成武得知后仍不放心,与公安部长罗瑞卿立即下车,反复进行认真检查。此后每停靠一站,他都要亲自听取警卫部队情况汇报,认真查处疑点,调整完善警卫保障计划,确保警卫工作万无一失,保证了毛泽东出访的安全与顺利。

  1957 年11 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第二次访问苏联。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又一次参与组织领导了毛泽东出访的警卫工作。

  1967 年7 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已经有一年多,全国的形势比较混乱,很多地方发生了武斗。于是,毛泽东想亲自到武汉、长沙实地去看一看。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当地的局势很乱,担心毛泽东的安危,建议取消南巡计划。但是,毛泽东决心已定,态度坚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时任代理总参谋长的杨成武跟随他视察大江南北,肩负安全警卫的艰巨任务,并担任他与周恩来之间的联络员。3 个月中,无论在武汉、上海,还是在杭州、南昌、长沙、郑州,杨成武都不离左右,精心筹划各项活动的警卫和保障,灵活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确保了毛泽东的绝对安全。同时,他还经常受命返京,传达毛泽东的各项指示,并向毛泽东汇报中央各方面的情况。当时,毛泽东评价他:“参谋、参谋,就是要能参善谋;总参、总参,就是最高统帅部的参谋,是大参谋。杨成武‘上下请示,左右求援,既不越权,又不失职’,是个称职的参谋、大参谋!”

  1968 年3 月22 日,林彪、江青以中央军委、中央文革的名义突然发布了命令:代总参谋长杨成武、空军政委余立金、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犯有极严重错误”,撤销他们的一切职务。在宣布命令以前,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就已经被拘留监禁,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杨、余、傅事件”。当时,林彪集团一心想置杨成武于死地,毛泽东进行了力保,故有对聂荣臻的一番话:你不要背包袱!如果讲杨成武的后台,第一个就是我,第二个才轮到你!

  1974 年11 月,在毛泽东、聂荣臻的关心、过问下,被关押、监禁6年半的杨成武重新走上工作岗位,重新出任副总参谋长。

  1976年9 月9 日,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杨成武悲痛不已。当时,“四人帮”阴谋抢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杨成武决心:主席在世,一颗红心向领袖;主席逝世,牢记主席教诲,捍卫主席的事业。他与聂荣臻“一唱一和”,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4 年2 月14 日,杨成武溘然长逝,但他和毛泽东的相识、相知却永传后世,成为军史上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