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揽月 五洋捉鳖科技:中国茶文化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00:23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就古今茶文化知识,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和概括,从而使大家能够从更多的方面去了解并弘扬中国的茶文化。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

富饶的华夏神州,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饮食文化,已经是其他文明所不能超越的,天下美食,莫非华夏。而茶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为一体,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下面就介绍有关茶文化的五个方面。

一 茶的起源  

《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是茶叶药用的开始。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对茶一开始是如何加以利用,有的认为,茶“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直至成为饮料”;有的认为,“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二 十大名茶

1西湖龙井2黄山毛峰3洞庭碧螺春4庐山云雾5六安瓜片6信阳毛尖7祁门红茶8君山银针9武夷岩茶10安溪铁观音

三 茶与养生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陆羽 《茶经》这说明茶对人体健康有益。饮茶有学问,不同季节饮不同的茶。

 

1春饮花茶   在春天,春风复苏,阳气生发,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现象。人喝花茶,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可使“春困”自消。

2夏饮绿茶   夏日炎热,骄阳似火,人在其中,挥汗如雨,人的体力消耗很多,精神不振,这时以品绿茶为好。因绿茶属未发酵茶,性寒,“寒可清热”,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对口腔和轻度胃溃疡有加速愈合的作用。而且它营养成分较高,还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药用价值。这种茶冲泡后水色清冽,香气清幽,滋味鲜爽,夏日常饮,清热解暑,强身益体。

3秋饮青茶    秋天,天高云淡,金风萧瑟,花木凋落,气候干燥,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医称之“秋燥”,这时宜饮用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冲泡后可看到叶片中间呈青色,叶缘呈红色,素有“青叶镶边”美称,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作用。

4冬饮红茶    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蛰伏,寒邪袭人,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渐弱,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藏,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养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暧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

茶于养生最大的价值,是养性。中国对养性与养气的重视,远甚于对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视。养性为本,养身为辅,修养性情好,才是真正的养生目的。 “品茶者,独品得神”,一人品茶,能进入物我两忘的奇妙意境。两人对品“得趣”,众人聚品“得慧”,茶的心理功效成为保持人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

茶的生理功效不胜枚举。提神益思,提高效率;降脂降压,保持健康;保肝明目,防辐射抗癌变;抗衰老以延年益寿等。茶道是人类的最佳养生之道。但“天人合一”理念表明,只有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因时而宜,因人而宜,注意某些饮茶禁忌,才能健康长寿,更好地养生。

四  中国茶道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吴觉农认为茶道是艺术、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刘汉介认为:“所谓茶道就是指品茗的方法和意境。”此茶道概念与茶艺相近。一代宗师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就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蔡荣章认为:“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罗庆江认为“茶道是包罗了视觉艺术、行为艺术甚至音乐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 梁子认为:“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以饮茶、制茶、烹茶、点茶为核心,通过一定的语言、身体动作、器具、装饰表达一定思想感情,具有一定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综合文化活动形式。” 丁文认为:“茶道是一门以饮茶为内容的文化艺能,是茶事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是社交礼仪、修身养性和道德教化的手段。” 马守仁认为:“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或者简单的讲,品饮者对茶的觉悟,称作茶道。”周文棠把茶道的概念阐述为“以饮茶活动为形式,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满足。”

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涵蕴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过程,饮茶即道是终极。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茶道所追求的是超越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生存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处于现实中的人力求超越现实,克服现实的缺陷,摆脱现实的束缚,让身心得到解放和自由,让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茶道首先追求在虚静玄观之中,通过直觉体悟达到对人生、对功利的精神上的超越。中国茶道既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五 茶与名人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远,而与其相关的名人也不胜枚举,下面就从众多名人茶事中说说其中几则。

1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皎然,唐代一位嗜茶的诗僧,不仅知茶、爱茶、识茶趣,更写下许多饶富韵味的茶诗。与茶圣陆羽诗文酬赠,成为「缁素忘年之交」,共同探讨饮茶艺术,并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对唐代及后世的茶艺文化的发展有莫大的贡献。

2乐天知命,禅茶一味    白居易自贬江州以来,官途坎坷,心灵困苦,为求精神解脱,他开始接触老庄思想与佛法,并与僧人往来,所谓「禅茶一味」,信佛自然与茶更是离不开的。「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咏意》)吟诗品茶,与世无争,忘怀得失,修练出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

3七碗茶歌,茶史留名  对爱喝茶的人而言,对卢同的印象一定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碗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同一生爱茶成癖,他的这首《茶歌》,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而不衰,至今诗家茶人咏到茶时,仍屡屡吟诵。描写饮七碗茶的不同感觉,步步深入,极为生动传神。然而此诗最后又引发他悲天悯人的襟怀,顾念起天下亿万苍生百姓。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