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小是什么生肖:国画常识大全《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5:08:44

国画常识——中国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美术领域内自成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
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国画常识——文人画
文人画: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也称“士大夫甲意画”。用书卷气作为一个
评画的标准,意指诗意画或称诗卷气。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古木、竹石、花
鸟等。表现手法以水墨或谈设色写意写为多。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王维、元倪云林、
明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他们的画大多追求,画中有诗,诗中
有画。画好画后又大多在画中题诗,或以诗作画,故以表达画意,亦以画表达诗
意。被人称为诗情画意



国画常识 —— 宗教画
宗教画:取材于宗教之教义,故事和传说且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绘画。如道教
中表现神仙的画像,佛教中表现佛本生故事的绘画,中国道教题材的绘画早
在魏晋时代就有专门关于神仙和传说中故事场面及神仙形象的绘画。佛教绘
画兴盛于中古时代的印度,后流传入中国(随佛教流传)后,逐渐被中国古
代画家用中国绘画的形式描绘而形成了中国特色佛教绘画。



国画常识 —— 院体画
院体画: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没色,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



国画常识——民间画
   民间画:在中国画中指除专业画家、文人画家等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
而迎合一般市井习俗而从事绘画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种种画作。其作品倾向艳丽甜
俗细腻,不同于专业画家、文人画家,所作的画作较为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
涵。而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喜爱。民间画又称匠人画,比起院体画缺乏严格的
技巧训练;比起文人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有些又趋于朴实、热烈
某些优点也是文人画与院体画所不及的,也有时为文人画和院体画所吸收。



国画常识 ——动物画
动物画:在中国画中以动物形象作为艺术语言,以表达人的希望,幻想和各种感情的一种绘画,描绘的题材很广泛,凡动物均可入画,但主要对象为人们常见的家禽,家畜和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动物画不要求维妙维肖,允许夸张与变形,但要有个性,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生活美的联想



国画常识——扇面画
   扇面画:在中国画门类中,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
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
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从形制上分,又有圆形叫团扇和折叠式的叫
折扇。



国画常识 —— 浅绛山水画
浅绛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没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温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掺少稍失砂类)染山石,树木结构处。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即成。



国画常识 —— 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画(兼金碧山水):系中国画中施用浓重的矿物颜料的石青和石绿颜料为主。表现山石树木的苍翠而得名。也有在青绿山石的轮廓上勾以金石,这样的山水画又称金碧山水。青绿山水始创于唐氏的李思训,北宋的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也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之一。



国画常识 —— 没骨(法)画
没骨(法)画:中国画传统花卉(花鸟)画的一种画法。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据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这样画法始于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孙。其实始于黄筌,徐崇嗣仅是“郊诸黄之格”而已,《宣和画谱》著录有黄筌《没骨花枝图》一件;《洞天清录集》说黄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线”,(注:在中国古代粉即是色),这即“没骨画法。”



国画常识 ——  工笔画
工笔画: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画法比较工整严谨,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准确形象为准则。相对于“写意画”。(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大意为原则)而言。总的来讲,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刚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国画常识 ——主 题画
主题画:在中国画中,画家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人物、场景、
题材展示给欣赏者的地社会和人生的某种看法或感想。或对某
些历史故事事件的等的形象与场景的形象刻划与再现等。具有
一定的再现性,真实性,或揭示性。一般每幅画的立意比较明
确。时间、事件等较为明晰。



国画常识 ——写意画
写意画:中国画传统的画法之一,相“工笔画”而言,用豪放、
简练、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
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
笔虽简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的
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
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国画常识 ——界 画
界画: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
名:界画。起源很早,晋代已有。顾恺之有“台榭一足器耳,难成
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的话。到了隋代,界画已经画得相当好。
《历代各画记》中评展之虔的界画说:“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
垂生阁”;评董伯仁的界画,赞他“楼生人物,旷绝古今”。李思训
的《九成宫纨扇图》、《宫苑图》等,也是很高成就的,到晚唐
出了尹继昭,五代有卫贤赵德义,赵忠义等人,宋初有郭忠恕。
元代有王振鹏,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现
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道西壁的《阙楼图》是目前我国最早一
幅大型界画,宋代的著名界画有《黄鹤楼》、《滕王阁图》等。



国画常识 —— 指画
指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的画法。即以画家的手指代
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故
被称为指画。历史上清高其佩近人潘天涛,洪世清所作指画作
画作品其影响较大。


国画常识 —— 山水画
山水画:系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六朝到唐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位置却很古拙。到了李思训、王维、张等便较为完善了山水画的画理、画法,章法(构图)逐渐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面貌。五代的荆浩、关同更有新的创新,一流陈规旧习。出现了新的局面。到了宋代、范宽、李成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山水画法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境界。


国画常识 ——花鸟画(花卉画)
花鸟画(花卉画):系中国绘画门类中特有的一种绘画画种。以描绘花卉、竹石、鸟虫等为作画主体。在我国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就出现了简单的鸟鱼图案,可以作为我国最早的花鸟画。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东晋、南朝宋时画在绢帛上的花鸟画已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画料。到了唐代,已趋成熟,出现了以工笔勾填画风艳丽的边鸾和以墨代色,墨分五彩的殷仲容。五代时发展有两,即“徐、黄二体”。一宗徐熙、一宗黄鉴。明代沈启南、孙雪居等。涉笔点染,亦追徐熙。徐青藤的花卉,超然畦迳,经清石涛到“杨州八怪”的花卉,更完善地形成了诗、书、画三绝。


国画常识 ——小品画
小品画:系中国画画家比较自由抒情作品,随意之作,往往
在艺术水平达到较高境界。其原因大概是出于在思想上没有
过多的拘束,绝属随意发挥所致。


国画常识 —— 水墨画
水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
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
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
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
的一种绘画形式。


国画常识 ——彩墨画

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
敷色、点彩,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色彩上较为丰富、
明快、鲜亮。


国画常识——白描画

白描画:在中国画里,纯以笔勾勒线条而不设色。
或渲染水墨来描绘景物或形象的一种绘画形式。
也是中国画的基础训练形式之一。对于训练中国
画家的造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国画常识 ——仕女画
仕女画:仕女,古代宫女。仕女画:是指以美女为主要
描绘题材的人物画。最早始于战国。唐张彦远《历代名
画记》载:“散君者,善画,齐王妃,九重台,召散君画
之。散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乃画妻对之,齐王知其妻
姜,与钱百万,纳其妻。”在古代画迹中,象唐周旷《秋
风纨扇图轴》、《宫装仕女图》清改奇《百美图》等作
品,均属仕女画珍品。仕女画的特点,大都以工笔重彩
为主要表现形式,并富于浓烈的装饰。


国画常识 —— 禅宗画
禅宗画:“禅”字的含义是沉思瞑想,从而得到精神上自发性的领悟。
原为印度佛教教义所包含的参禅观念,约于五世纪末由菩提达摩传入
中国,融入人中国精神的实用主义,发展成一种特殊的宗教修行,佛
教的本质是对佛的醒悟,即自身的醒悟。“禅宗绘画”是宗教思想影响
和需要的产物,表现在禅宗绘画上即为自五代开始流行的罗汉图及禅
僧 的顶相图等,在绘画风格上,变唐以来谨严整饰的画目,形成疏简
章略的水墨画法。这种以禅僧墨戏为主动脉的绘画风格标志着水墨画
的成熟。这种风格的形成直接来源于禅宗思想的影响。“要在顿悟见性,
一念悟时,从生是佛,从自心对于客观物象的直接体验,并不受任何
拘束的、不经主观刻意的入画。禅画试图把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变为一
种神秘的,或是先验的东西。禅画不是说教性的,而是是启示性的。
禅宗绘画一般不题长款,也不多用印章。仅落名款甚至一字不题。禅
画是沉思入悟的一种形式,不在言辞。挂于是禅寺中旨在使思想平静
下来,从理性意识转到意识的直觉状态。禅画风格,分两类,一为即
兴性的,即和禅宗悟道的状态相接近;一为兼工带写的风格,技法上
写宋院体画相类似又不尽相同甘共苦,以尖而破的中锋枯笔干擦,笔
致松秀、苍郁,沉着自然,细节刻划入微。


国画常识 ——  静物画
静物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这种物体(如花卉、
蔬果、器皿、书册、食品和餐具等等)必须是根据作者创作构思的需要,经
过认真的选择,经过精心地摆布和安排,使许多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关系上,
都能达到高度表现,总的谐和,能传出物象内在的感情。静物画中所描绘的
这些物体,虽很普通,但它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如早在宋代李嵩的《花篮
图》,精心描绘了堆满花篮的各种春花,给人以春意盎然、百芳争艳、万物
扶疏的感觉。宋人《出水芙蓉图》通过对芙蓉花的细腻描绘,给人以清新恬
静和芙蓉花丰盛、娇柔而挺健的美感。在现代的静物画作品中,如齐白石的
《蔬菜》和《樱桃》,虽寥寥数笔,却深刻地抒发了画家对今天生活的无限
热爱。并使观感者联想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和所必需的一些东西;联想
到江南初夏麦黄季节的美好图景。静物画表现生动活泼、鲜明有力,具有给
人以鼓舞、使人兴奋向上,引人对生活产生无限热爱的艺术感染力。一幅好
的静物画,必须要尽可能的充分表现出有助于描绘出对象的精神实质的正确
的形象和色彩。


风格流派

风 格
风格:系一个画家在一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环境、思想倾向及其画家的个人生活经历。常识修养和艺术手法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形成的某种特有的习性,在绘画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格调、品味、气派等,特点。换言之即,因为绘画作品是画家所创作出来的。由于画家个人出身。生活经历,文化积,心性修养,性格气质的不同,加之因所画主题与时代习风和差异而运用的表现方法和习惯性。因而质使其作品在一定时期内或画家个人形成不同风格。不过这种风格往会自觉不自觉的具有与同时代画家的共同性,及与前代画家继承性等影响。但也有例外者与同代与前代截然不同的,全新风格。

流 派
流派:画家们之间,因风格相近,技法上的规律相似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就产生出各种同不流派。有个人形成一种流派的,也有某些画家对生活态度,性格气质以及艺术兴趣和表现方法有共同情调形成流派的,亦有“艺术风格”相近或因地域关系形成流派的。各种不同流派,各具特色。在中国绘画史上分风格流派往往是将几位风格相近或同时代风格并不相近放在一起,如“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杨州八怪”。

六朝三杰
   六朝三杰:是指在中国绘画史上指六朝时期画家。顾恺之、张僧繇,南朝梁时人。对绘画有独特创造,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史称“没骨山水”,自成一家。陆探微,南宋时人。有名于时。其用笔有“连绵不断“的特点,称为“一笔画”。这三人各有特色,各具特长,时人称六朝三杰。明杨填《画品》中加画家吴近子称为“画家四祖”。

顾恺之

明 蓝瑛仿张僧繇山水图

陆探微南朝宋著名画家。吴县人。据《历代名画记》载,他的绘画作品有五、六十种。他作画笔迹周密,号称“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和唐代吴道子的“疏体”。他在绘画中运用的锐利挺拔、刚劲有力的线条,被后人誉为:笔迹劲利,如锥刀焉,所“画人物极其妙绝”,“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凛凛若对神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陆探微在绘画上的另一成就是独创了“一笔画”法,笔势连绵不断,整幅画一气呵成,令人赞不绝口。

五代四大家
五代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简称:荆、关、董、巨。他们的画风,从唐朝以来,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成为“唐风”至“宋格”的一大桥梁。明王世贞说:“山水至二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二李系指李思训父子)。五代四大家之特色;荆浩之画雄伟、深厚、峻拔、坚凝;关同之画雄伟、坚定、峭壁茂密;董源之画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巨然之画趋于庄重朴实而沉静。

荆浩

关仝

董源

巨然

北宋三大家
北宋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三大画家。元汤曾说:“六朝至唐初,画者虽多,笔法位置,深得古意。自王维、张  、毕宏、郑虔之徒出其不意,深造其理。五代荆、关,又别出新意,一洗前习。迨于宋朝董源、李成、范宽三大家鼎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山水格法始备。”他们确是开创了唐人所未开拓新画风,较为完善了中国山水画、面貌。三大家之特点:董源之画除部分作品雄伟、崭绝峥嵘之势外,大多趋于平淡、天真、朴茂静穆;范宽有坚凝厚重、雄峻茂墨的特色;李成之画挺拔雄奇,富有变化,惜墨始金,别具一格。
 

 

 



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家”简称:“李、刘、马、夏。”四家中李唐略早,刘、马、夏继承发展李唐的画法,成为南宋画院的主流。他们四家的风格特点是:李唐之画刚劲犀利,气魄雄伟;刘松年之画受李唐影响,而又工整方面更为突出。马远、夏娃师李唐笔直法刚劲简括,水墨淋漓,构图书馆多向特写。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其画风对明代的浙派和院体山水画有较大的影响。 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初无此称,屠隆说:“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此南渡以后四大家也。”张丑认为:“南宋刘松年为冠,李唐、马远、夏圭次之。”张泰阶则曰:“刘、李、马、夏,俱负重名,而李、马为最。”

李唐

刘松年

马远

夏圭

元四家
元四家:指中国画上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位元代画家。其共同特色,是以“雅洁淡逸”山水画风。强调水墨画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四人同处于一个时代,年龄相近,他们的风格和特点:黄公望是山川深厚,草木华滋;王蒙是画山水多至数十得,树木不下数十种,千岩万壑,迦环重迭;吴镇山水苍茫沉郁;倪瓒山水,所谓“天真幽淡,萧杀寂寞”,具有一种荒凉空寂、疏简消沉的趣味。

黄公望

王蒙

倪瓒

吴镇

明四家
明四家(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浙派三大家
浙派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戴进、吴伟、蓝瑛三位明代画家。是明初绘画派制之一。其代表人物戴进,上承南宋院体画家李唐、马远、夏娃等画风,善画山水,迹工人物、花卉。因戴进中浙江人,故称这一画派为“浙派”。吴伟亦工山水,为“浙派”的盟主,用笔雄健豪放,纵横自如。明末蓝瑛为浙派殿军,擅长画山水,花卉,初年秀润,晚年笔力苍劲,学者甚众。

戴进

吴伟

蓝瑛

四大名僧
四大名僧:在中国画史上称“四僧”,是指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浙江(弘仁)。四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他们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反对摹古,取得创新成就,其特点:石涛之画,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画,简略精练;髡残之画,苍左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都自具风裁。他们的画风对后来的“扬州八怪”有较大的影响直到近代的吴昌顾、齐白石等画家。

石涛

朱耷

髡残

弘仁

清初六大家
  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在中国画史上指王时敏(烟客)、王鉴(元照)、王翚(石谷)、王原祁(麓台)、以及吴历(渔山)、恽寿平(恽南田)。尤其以“四王”的画风,称盛于清代于画坛。同时,他们都是宫廷画家,提倡师法左人。王时敏为清代画坛之首,王 是他的学生,王鉴和王时敏是同乡,并属亲族。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进士,曾供奉内廷,充当画谱总裁宫。这“四五”提倡摹古,笔法超凡,功力极深。吴历和王  同学于王时敏之下,工诗善画,气韵高雅。恽寿平原善画山水,后见王  作品,自感不能驾王  之上,而弃山水专攻花卉画。别开生面,名盛一时。他们的画风一直持续到清末。乃至在国初年间。

王时敏

王鉴

王翚

王原祁

吴历

恽寿平

新安四家  
    在中国画史上指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弘仁四人。称“新安派”。是明末清初山水画流派之一。以安徽歙县人弘仁(渐江)、休宁人查士标、汪之瑞和孙逸为代表。因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夥县一带古属新安郡,故被称为“新安四家”。弘仁之画,萧疏高简;查士标之画,用笔爽利,气韵荒寒;孙逸之画,闲雅轩畅,蔚然天成;汪之瑞之画,落笔如风雨,四家之画各具特色

查士标

孙逸
 

汪之瑞

弘仁

 

金陵八家: 
    在中国画史上指龚贤、樊圻、高岑、邹吉、吴宏、叶欣、胡 慥、谢荪等八人。他们从事绘画艺术活动的时间主要在明末天启、崇祯到清初康熙年间,是生产或寄居在金陵的八位画家。他们的特点:不爱摹古之风的影响,且能人人生活经历和大自然环境中得到启示,作品的写实性较强,有着不同程度的创造。他们的画法主要是继承五代、两宋时期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变化。他们大都隐居不仕,往来于江淮之间,以卖画为生。他们又常常聚一在起,以诗文书画相与酬唱。

龚贤

邹吉

吴宏

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