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三国txt下载奇书:利辛县郑小集中学 校园新闻 规章制度 利辛县教育振兴工程五年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1:29:23
利辛县教育振兴工程五年计划
2010年05月28日 19:45:36 来源:利辛县郑小集中学【字体:大 中 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利辛县教育振兴工程五年计划(2009—2013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利辛县教育振兴工程五年计划
(2009--2013年)
2009--2013年,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利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丰富发展内涵,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科学发展。
二、工程目标
总体目标:一年打基础,二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四年上台阶,五年争先进。2009年,在教育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管理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打好基础;2010年,在教师校长队伍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城区教育发展等方面实现突破;2011年,在规范办学行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在学校规范管理、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再上新台阶;2013年,争取教育事业整体水平迈入全市先进行列,并在部分指标上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实现利辛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具体目标: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0%以上,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兼顾适当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的原则,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战略性调整任务。完成255所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五年内教师交流的比例不低于教师总数的50%;小学专任教师 专科以上学历人数比例、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人数比例分别达到60%、70%以上。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在2008年的基础上,到2013年翻一番;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有机结合。
三、工程内容
(一)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1、提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加强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及县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班子成员能力建设,严格考核,优胜劣汰;实行管理人员任期制,原则上在同一岗位工作不超过10年,积极采取上挂、下挂、平调等办法促进管理人员的交流。继续实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包片包点制度。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靠前指导,帮助基层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所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均要制定个人年度工作计划及五年素质提升规划,并进行述职。要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环境,精简办事程序,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2、加强县教育人才管理分中心建设。明确管理职能,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在相关部门的配合和监督下,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招聘录用、考核等工作。
3、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立县教育经费核算分中心,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教育经费的审计与监督,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加强乡镇中心学校规范化建设。各乡镇中心学校要完善机构,明确职责,选优配强组成人员,在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下,在乡镇人民政府监督和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学校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1、实施校园规划。由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专家编制城区学校及乡镇所在地中小学校园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地解决部分教师住房占用校基地问题。学校建设要经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批,严格按规划实施。
2、调整农村初中布局。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农村初中布局,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原则上每个乡镇只保留1所初中(乡镇所在地初中),边缘的农村初中如果服务人口多、覆盖范围大、办学条件好、教育教学质量高、生源充足也可保留,但一个乡镇最多保留2所初中。全县农村初中到2013年调减为35所,届时,学校设置不少于12个标准班,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
3、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该项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规划实施。学校设置应与新农村规划相统一,提倡几个村联办1所小学。全县农村小学到2013年调减为220所,每所学校覆盖人口不低于4000人,班级设置不低于6个标准班,校均规模不低于270人。对确实不宜撤并的小学可保留教学点,接纳1-3年级学生,纳入中心学校或保留学校统一管理。
4、扩大城区学校数量和规模。到2013年,新建、扩建城区完中3所,改建职业高中1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改建初级中学1所,新建、扩建小学6所,新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特教学校各1所。具体规划如下:
2009年,完成二中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扩建一高职、师范附小、城关镇新河小学、城关镇逸夫小学,在文州西路北、肥河路西新建利辛六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在长春路以南、建设北路以东新建春店希望小学,在泰鑫路以东新建利辛三小。
2010年,启动县职教中心建设,扩建闫集初中,改造一中老校区,实施一中、二中高初中完全分离。
2011年,在向阳路南、科技路西新建利辛八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城东新建利辛四中(完全高中),改建、扩建城关四小,新建1所特教学校。
2012 年,新建1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
2013年,在规划中的县行政中心附近新建利辛五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5、成立县校产管理办公室。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明细账,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校产管理。中心学校对辖区内学校每年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县校产管理办公室采取抽查的方式了解各级各类学校校产管理情况。对撤并学校校产要采取置换或拍卖的方式,将所得资金或土地用于保留学校发展,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不流失。
(三)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
1、加大投入,确保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化。对过渡性中小学校在消除危房、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不上新项目、不增加新的投入,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保证布局调整保留中小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2、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学校软件建设标准化。科学调整校长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务结构及年龄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建立健全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加强学校管理,依法治教,规范办学,民主管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3、分步实施,确保所有保留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从2009年起,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255所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其中农村小学220所、农村初中35所)。具体规划如下:
2009年度,完成51所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重点建设张村中学、胡集中学、阚疃中学,将3所中学建成高标准寄宿制学校。
2010年度,完成规划保留学校数30%的建设任务;
2011年度,完成规划保留学校数30%的建设任务;
2012年度,全县所有规划保留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2013年度,巩固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
4、多方筹措资金建设教师公寓。2013年前,每个乡镇建立一座教师公寓,以解决单身教师住宿问题。
(四)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
1、抓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创新意识,重构教师核心价值观,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坚决清理整顿在编不在岗教职工和违法生育人员,彻底解决教职工外出兼课、代课,小病大养,无故脱岗、离岗现象。
2、加强学校编制管理。利用中小学教师数据信息库,加强教师动态、实名、实时管理。2009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职工核编工作。今后每年暑期均要根据学生数、班级数等变化情况以及教师的自然减员、培养周期和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对中小学教师重新调配。
3、制定教师引进计划,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按照学科缺编情况制定教师引进计划。新进小学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进初中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大力引进硕士研究生进入教师队伍;非师范类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证后,通过考试、考核可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每年补充教师和引进特岗教师数量原则上不少于当年教师自然减员数量,确保全县教职工总数基本保持稳定。
4、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男55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的教师均要制定个人素质提升计划,其中40%的45周岁以下教师要有学历提升计划内容。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到2013年,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比例达到60%以上,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比例达到70%以上。实施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组织优秀教师巡回授课和骨干教师培训;鼓励教师上好优质课、素质教育公开课,研读教育教学名著,撰写心得体会,发表论文,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并对获得优秀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等,不断提高在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5、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建立全县教师统筹机制,采取上挂、下挂、巡回支教、送教下乡、“一帮一”、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等措施,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每年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学校教师总数的10%。
6、加快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专业技术人员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按教学工作需要竞聘上岗制度。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任制度,2010年在部分学校开始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面,到2013年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制定并完善教师考核办法,将教师的师德、出勤、工作量、培训、教学能力、工作业绩等全部纳入考核范围,对年龄偏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其离岗、转岗或提前退休;对不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按规定予以处理,直至解聘或除名。
7、规范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实行校长任期制及交流制,增强校长队伍的整体活力。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对获得省市“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经过考核进入校长队伍和中层管理队伍。2009年重点加强中心学校班子建设,开展全县中心学校正副校长、报账员的交流与调配工作。2010年-2013年,县教育局重点指导中心学校抓好辖区内校长队伍建设,逐步把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中小学校长从一线上换下来,将年轻有为的优秀教师推荐到学校领导岗位。
8、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有效整合县教研室、电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长和教师培训。2010年,力争县教师培训学校达到安徽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合格标准。
(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大力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依托中心学校教研组或学校学科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教育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提高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的质量。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大力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优化学校艺术教育环境,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成立县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加强对全县农远设备的管理和农管员的业务指导。开展多种层面的培训,充分利用优质课程资源,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成立县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全面准确地把握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科学诊断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全县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
1、突出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以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为重点,强化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和辍学生返校的职责,充分发挥村委会的积极作用,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大初中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坚持入学通知书制度、学生流失报告制度和辍学生返校通知书制度,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到2013年,确保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升初中比率达到95%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
2、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使薄弱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城镇教师、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政策;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选派有事业心、有组织领导能力的校长和其他领导成员,充实到薄弱学校;积极开展示范(特色)学校与薄弱学校“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切实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认真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问题,确保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班额均控制在60人以内。
3、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发挥利辛一中省级示范高中的辐射作用,着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利辛一中新校区扩建、利辛二中新校区建设及利辛四中新建任务,增加普通高中学位12000个,基本满足全县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力争到2013年,利辛二中争创省级示范高中,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到2.2万人,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高考本科达线人数突破3400人。
4、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化职业学校资源配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积极宣传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和表彰职业教育先进典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不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职业学校运行机制。加强管理,强化争优创先意识,争取2010年县一高职开设一批特设专业,创建省级示范职业高中。引入竞争机制,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联合办学之路。改革课堂教学,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教师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引导学校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与市场的对接,提高职业高中的生命力,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职高学习,使普职比进一步趋于合理。到2013年,力争中职在校学生达到8000人,职业学校毕业生考核初级工合格率达到100%,中级工合格率达到70%以上,就业率在98%以上。
6、筹建县职教中心。充分利用省有关优惠政策和职业学校对口帮扶计划,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县职教中心。
7、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建立完善有效的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在权益保护、市场准入、税费征收、师生待遇、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民办学校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民办学校依法、规范、诚信办学。
8、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成立民办学校管理协会,向民办学校选派支部书记和教育督察员,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指导。积极扶持一批信誉好、质量高、有发展前景的民办学校,清理、整顿一批靠租借校舍、办学条件较差的民办学校,切实提高民办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9、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制定县乡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幼儿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建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利用撤并学校校舍及保留学校多余校舍,积极创办中心村幼儿园或学前班。到2013年,所有的乡镇都要建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60%的村级小学建有附属幼儿园,力争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分别达到90%、60%以上。
10、关注特殊教育。创建1所县级特教学校。积极推进普通中小学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教育,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水平。
(七)加强管理,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1、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净化教育环境,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切实纠正招生、考试等方面的不正之风。
2、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强化学校安全责任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加强教师、学生安全教育,提升教师、学生自护、自救、逃生、防灾能力。建立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与监测机制,做好传染病预防及食品安全工作。完善校舍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家长放心的地方。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确保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无网吧、溜冰场、游戏机室、歌舞厅等营业性场所,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3、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教育系统网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每年对利辛教育网进行一次改版。从2009年开始,初中学籍实行电子化管理;2011年完成全县教育系统网络电子政务平台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互通互联工作,实现视屏会议,网上信息发布。
4、实行校长负责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组织教学,提高质量。在党组织及教代会的监督下,完成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5、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坚持改革创新,鼓励特色发展,实行科学、民主、精细化管理。严禁学校、教师乱办班、乱收费、乱发教辅材料,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和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监督。
6、加强教研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学科教研员,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学科制度和到学校兼课、兼职制度,加强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视导。分层次举行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促进教师动脑、动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问题。县级领导定期、定点联系学校,指导教育工作,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二)建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教育工作职责,定期进行考核,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确保教育振兴工程顺利实施。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每年向县人大汇报、向县政协通报教育工作,邀请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视导、调研教育工作,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依托共青团、关工委、妇联等群体组织,参与、举办各种社会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争取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对利辛教育的政策和项目支持,鼓励社会、企业、公民捐资助学,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依法做到“两个比例”和“三个提高”(两个比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三个提高: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足额征收教育附加并全额用于教育。科学编制中小学校年度预算,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五)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配齐配强县级教育督导人员,建立由离职县直学校校长、中心学校校长及教师代表组成的基层督导队伍。建立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检查结果作为考核政绩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县教育局负责同志全年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工作人员要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学校检查指导工作。
(六)加强考核评估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学校考核业绩和劣迹档案,建立教育实施状况的监测体系。对考核优秀的乡镇、学校、教师,分级予以表彰奖励。根据考核结果分级兑现校长、教师绩效工资,适当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切实鼓励和激励优秀教师乐于从教、安心从教、终生从教。进一步完善优秀教师、优秀校长评选办法,对评选的各级各类学校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予以重奖,经过考核测评,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在县教育局或城区学校任职。
(七)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和教学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由县教育局督导室对问题学校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责任人、督办人,限期整改。对情节严重、整改不力的学校和个人,坚决予以问责。
主题词:教育 振兴工程△ 计划 通知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检察院,县人武部。
利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11月24日印发
共印8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