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之怒的之的用法:转型:多做些“打第一枪”的事 综合新闻-解放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58:56

转型:多做些“打第一枪”的事

市人大举行“十二五”规划大讨论专题座谈会

2010年4月16日   06:综合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王海燕

    “转型”是今后上海发展的关键词,如何在下一个五年,谋划好上海发展一盘棋?昨天市人大召开“十二五”规划大讨论“发展转型”专题座谈会,与会常委会委员和代表纷纷献计献策,他们认为,在制定重要战略思想和理念上,要创新思路、慎重决策。

转型要有实质性突破

    “十二五”将是上海在经济发展转型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时期。周锦尉委员说,目前改革已进入到深水区,转型期的矛盾一一凸显,如国企改革,中小企业的发展,福利保障制度的推进,金融制度的改革等都急需破冰解决,而在解决思路上,我们要多做一点高端的事,也要多做一些“打第一枪”的事。

    “到了‘十二五’规划,市政建设不是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第一位。”张幼文代表认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在于把握好科学决策和风险投资机制方面两者的关系,并将政府职能改革转型作为突破口。“不能因为决策效率高就缩短了决策程序,另一方面不能因为行政体制障碍造成决策程序太慢太滞后,导致丧失发展机遇。”

    “上海是寸土寸金之地,在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落沪同时,也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在刘樱代表看来,各区县应根据自身的市场特点和历史优势去选择合理布点,而不要大家互相抢夺资源,政府也应从中因势利导,合理规划布局。张幼文强调“集聚”这个词,他说,现在上海就像一个好的大学,有太多重点学科,资源就分散了,如果对产业开发区政策加以明确定位,就可以起集聚作用,效率会更高。

考核要突出环境指标

    “下一个五年,上海应在低碳经济方面做点文章。”黄仁伟代表亮出观点,“十二五”期间,上海发展低碳经济占据“天时地利”。一个是世博后效应。“世博中低碳的各种技术和理念,如果都能推广开来,这是一个大的机会。”另外,上海新上的几个大项目都属于服务业,在GDP的总量中会减少排放碳的产业比重。

    “但这些还不足以实现低碳经济。”黄仁伟建议,首先从碳排放最高的部门做起,如钢铁、化工、建材业,“他们只要降20%、30%,总量就降下来了。”另外,要设立一套低碳指标,如单位GDP的能耗以及单位能源的产出效率,并试验实行低碳配额,即把产品和GDP和低碳配额挂钩。

    黄仁伟还建议,在本市建立低碳示范区,另外还要加快低碳立法。

    “不唯GDP论,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毛文佩委员认为,随着绿色新政和低碳经济的推广,考核方式也要变,“十二五”规划制定中,要淡化GDP的指标,突出环境节能指标,突出结构效益的指标,突出民生指标,通过指标体系的改革把各方面的精力和着力点真正转移到解决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来。

惠民利民更要富民

    在“十二五”期间,坚持民生优先,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体现在惠民、利民、富民上。讨论中,不少代表特别提到了“富民”概念。周锦尉认为,在规划思路上要突出多做一点“富民”的事。如何来“富民”,他说,首先体现在福利保障上,政府在制度设计中不仅要考虑“绩优性公平”,还要考虑“托底性公平”;他建议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考虑逐步缩小收入差距,让更多人富起来。

    “政策和资源不要只注重投向高端。”蔡鸿生委员认为,在服务业的发展升级中应考虑兼顾两方面,一方面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业,比如IT软件业、咨询、高端金融产业等,同时也要发展以就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普通服务业,如各类生活服务业、物流及运输业,也可延伸到一般的教育、卫生产业等。

    张爱民委员提到,在就业、社会保障、居民收入、旧区改造等社会民生领域,不断面临新问题和老矛盾,如公共服务的供给还不能满足人口增长和需求增长的要求,公共服务均衡化仍存在差距,教育、医疗服务上的财政投入压力仍然很大。“这些都是具有上海特征的问题,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应着重考虑。”不少代表还认为,编制“十二五”规划要考虑如何进一步解决居民居住需求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豪、周禹鹏、王培生、蔡达峰出席会议,副主任杨定华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