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vi轴承: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各地在创先争优中发力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54:24
盛若蔚,杜榕. 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各地在创先争优中发力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N].  人民日报,2011-11-08(0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眼下,一场干部下基层的热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从东南沿海到西部边陲,从省级领导到普通干部,各地党员干部纷纷走出大楼,不打招呼,轻车简从,沉入农村、企业、社区,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七一”讲话精神,以实在成效将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用真心和真情奏响了一曲曲“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的时代强音。

  走近你——身入基层、心入基层

  技术再发达、信息再通畅、交通再便利,都代替不了干部驻村入户、蹲点调研

  “交通通讯发达了,干部却离群众远了。”这是当前不少党员干部的切身体会。回想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若想了解百姓疾苦就要进村入户。现如今,各种文件、汇报、会议甚至电话、视频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隔阂,缩小了空间距离的同时也增加了心理距离。

  换届结束后,江苏省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利用“十一”长假,深入乡村开展驻点调研。在潼阳镇山羊村,村党支部书记万玉明把他带到农民集中居住区山羊新村,安顿好行李,他就和万玉明一起骑车走访。跟大学生村官座谈,去地里帮群众收玉米,到镇政府信访接待室接待来访群众……晚上9时,当他回到房东老张家,打开“网络会客厅”,已有群众对他这次驻村调研发帖评论。“群众工作就是一面镜子,它随时提醒我们,你为发展贡献了什么,你为群众做了什么,群众自有公道。”这是蒋建明驻村工作和生活了两天半后得出的结论。

  没有发文件、下通知、打电话,没有精心“踩点”、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广大党员干部轻车简从、租住百姓家,把身心真正沉入基层,把创先争优深化在一线。

  揣着几分紧张与忐忑,怀着几分新鲜与兴奋,扛着“铺盖卷”,带着“锅炉灶”,6月11日,山东省青州市军干所办公室副主任赵新宇来到了邵庄镇西峪村,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活。“蹲点调研住下来,才能真正接近群众、了解真情。”如今,已经驻村5个月的赵新宇越发地体会到驻村蹲点的价值。

  “白天,为了不耽误群众干农活,天一亮我们就翻山越岭,进村入户,田间地头,挨家挨户与群众座谈,调查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并做好记录;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伏案灯下,对白天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制定帮扶计划,为谋划帮扶措施打好基础。”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国土资源局驻河头镇田心村干部杨群辉在他的驻村扶贫日记中这样写道:“一周下来,我和几位驻村工作组成员黑了、瘦了,鞋也走破了,回到家里,连6岁的女儿都差点认不出爸爸了。”

  “早饭是小米焖饭、玉米面疙瘩,中午吃手工拉面或猫耳朵,晚饭是和子饭、煎饼,还有土豆丝、苦菜、酸菜之类的小菜,晚上就睡在房东的土炕上……”一些下到基层的干部在调研手记中,纷纷记录下“蹲点”时的点滴细节。

  “蹲点”生活虽然不长,却让很多党员干部都十分感触:

  ——“下基层和不下基层大不一样,沉下去与走马观花大不一样。”

  ——“只有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只有‘身入’群众、‘心入’群众,才能听到群众心声、摸到基层实情,制定的政策措施才能符合民意、顺应民心、促进民生。”

  ——“下乡驻村的收获和感受,从文件、材料和从听汇报中是得不到的,许多东西会在心中扎根,会长久起作用。”

  ……

  在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东、云南、陕西、新疆等省区,省主要领导带头示范,大规模选派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广大群众交口称赞:“当年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只有真正深入下去,才能切实转变作风。下到基层的干部普遍反映,技术再发达、信息再通畅、交通再便利,都代替不了干部驻村入户、蹲点调研。只有在基层,干部才能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才能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

  请教你——吸收养分、汲取力量

  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人们发现,下到基层的各级党员干部不是来发指示、作指导的,而是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山西省晋城市委副书记冯建平,从7月6日到7月20日,先后两次到陵川县西河底镇偏桥底村下乡驻村两天半,调查了8个家庭,除重点与干部群众商量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事情外,还就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细致的调查。他发现,对偏桥底村而言,农民收入翻番的难点集中在纯种地的农户和季节性出去打临工的农户;影响农民生活条件提高、改善的有三件事:冬季取暖、下水道、垃圾处理;对重症病人特别是慢性重症病人如何有一套基本医疗、基本药品免费的办法迫在眉睫……最后,他和村干部们研究出了3个农民增收门路:长抓林(地梗核桃林),短抓菜(大棚菜、大田菜),不远不近抓畜牧。

  下基层不能走马观花,必须“沉得下去”;不能只听赞扬与感激,而要了解民情民意。广大干部在田间地头,听到最多的、感触最深的、对未来工作影响最大的,就是农村发展的问题、农民增收的需求、农业增长的需要。

  倚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庭元家的炕头上,河北省涿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安树认真聆听老王讲述五堡村的“一清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今年国庆期间,安树花了3天时间,深入到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五堡镇五堡村,就基层组织建设、农村“两委”换届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进行调研。

  “‘手里没有米,叫鸡也不理’,没有集体经济,解决不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也就无从谈起。”这次调研让安树深刻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快与慢是检验农村基层班子建设的好与坏、强与弱的试金石。

  蒋建明在走访中发现,几乎每家的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空心村”问题确实严重,同时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留守老人赡养、田地耕种等问题日益突出,“消除‘空心村’,这是我们需要花大力气做的工作。”

  “湖广村当前已有7户人家缺粮,24户人家因干旱饮水困难,而目前群众的饭桌上基本没有叶菜,群众生活之艰辛,令人心酸……”9月6日,贵州省都匀市民政局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宋青桦驻村蹲点时发现,如果旱情继续发展,到冬令期间缺粮户将达全村的40%,“看到群众因旱而艰难度日,我们没有理由推卸肩上的责任。”

  从地头回到大楼,作决策更有准头。广大党员干部坦言,只有读懂了基层的实际,读懂了群众的需求,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党和政府的“大事”来做,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事”当作各级部门的“实事”来抓,科学发展才有说服力,创先争优才算见了实效,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不少党员干部下到基层后十分感慨,纷纷在蹲点日记里表示,“精彩在基层、奉献在基层、创新在基层、经验在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汲取营养、汲取力量!”

  事实上,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正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为了你——情为民系、利为民谋

  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深厚感情,从来是在一起摸爬滚打中产生的。只有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只有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通过15位座谈群众的发言,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民利大于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顺民心、重民意、保民权、兴民利。”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委书记曹秀明驻点顺河镇蔡老庄村后感言,“只要做到这些,拆迁工作将不再会是‘天下第一难’。”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曹万新在吕梁市离石区红眼川乡新舍科村调研时,了解到这个采煤沉陷区的村民不愿搬迁,主要是担心从山区移居市区后,水、暖、电、煤气等方面生活支出多,负担加重,生活受影响。“我感到很内疚,自己过去了解的情况只是表面问题,没有了解到群众的真实想法。”他坦言,“一种力量和责任在不停地呼唤我,一定要为群众做点实事。”

  很多干部“蹲点”后感言:“党员干部下基层,一定要放下架子,带着深厚感情、带着政治责任、带着敬畏之心,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多与普通百姓交朋友。这样,才能听到真心话、建立真感情,真正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群众才能相信我们,一起去克服困难。”

  到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不是“作秀”,与群众共同劳动也不是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党员干部下基层要发现问题、重视问题、解决问题,为各级各部门的创先争优做出榜样。

  “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基层的国家大事。”重庆市开展的“三进三同”活动,要求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1周时间,新提任领导干部、新招录公务员用1个月时间,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3年来,重庆全市共有34.7万人次参加“三进三同”活动,“结穷亲”57.6万户,干部们走进田间地头,集智助力帮农民解决出行、饮水、就业等难题,共撰写民情日记139.1万份、调研报告14.1万份,制订发展规划13.2万份,为入住农户送去致富项目23.5万个,帮扶钱物19.9亿元,资助贫困学生16万人,帮助就业24.9万人,解决具体困难86.9万个……串串数字背后,无不倾注着广大干部在基层洒下的汗水;点点滴滴之间,无不寄托着基层群众的安危福祉。

  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各地扎实推进的干部下基层活动不仅是干部转变作风、推动工作的前提,更体现出创先争优的内在要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只有多用脚步丈量民情,百姓才有更多幸福可以期待。

  江西省开展“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湖北省推进“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山西省“六个一五个不准”促干部下乡驻村常态化,安徽省“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内蒙古自治区组织“万名干部下基层”,西藏自治区集中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人们欣喜地发现,各地党员干部不光基层“下访”蔚然成风,一系列从下基层中总结出的好经验好做法正在固化为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持久地发力。

  只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各级党员干部用一双双粘满泥土的脚板,已经并继续夯实着一条宽广的大路——

  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