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锦城6期业主群:我是这样提高中英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张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3:46:47

张杨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普通大学生,但是他紧紧抓住了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听听张杨同学的自述,或许有所感悟……

 

苦练英语口语,我成了朱总理的追星族

刚进入大学的那一阵子,我仍是像高中生一样,每天记几个单词,听老师上课,然后做课后习题。和班上其它同学一样,我只是暗暗羡慕老师标准流利的口语,从未奢望自己也可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理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我对英语的看法。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路过学校中心广场,我发现那儿熙熙攘攘,许多人在用英语交谈,我也好奇地挤了进去,只见一个女同学正侃侃而谈,后来我才知道,通过自学,在不久前的GRE考试中,她超过了不少英语专业学生取得了武汉地区最高分的好成绩。她的谈话让我感受到了英语口语流畅的美感,但也让我生出了遗憾——由于记忆里仅一道道答案为A、B、C、D的选择题,所有的单词凑起来还拼不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我只能默默站在她身旁,竟没有和她说一句话。

 

我终于尝到哑巴英语的苦头了,第二天,我就跑到校门口的图书城买了一套疯狂英语《Premier zhu in Press Conference》(《朱总理记者招待会实况录音》)、书很薄,再加上朱彤小姐字正腔圆的翻译确实很吸引人,我决心把书背下来。背完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跑到英语角,将里面的内容稍加改编,和别人聊了起来。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凭着这一本书的“实力”,竟然站在一个英语大四生的面前,大侃特侃我国经济形势,新政府施政纲领,那位师兄大概没发觉我说的内容可以一字不落地在某一本英语书里找到,直夸我是他迄今为止遇到的最深刻的parterner。

 

第一次吃到甜头,我更加“如饥似渴”了,刚好当时朱总理访问美国及加拿大,WTO问题成为当时的热点,于是,每天我都会跑到图书馆,找到当天的China Daily上关于朱总理出访的报道,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将生词一个一个地查出来,搜集到自制卡片上,然后尽量复述报道的主要内容。在英语角,我自然能够“神态自若”地报道朱总理出访近况,以至于当时一室友说我都快成朱总理的追星族了。

 

做总理的追星族那段经历,给予了我自信,也培养了我锻炼英语口语的兴趣,这时恰逢湖北省教委旨在促进英语教学而举办的首届英语演讲比赛报名工作开始,我也不知“天高地厚”地报了名。

 

初赛有十个预设题目,每个题目必须有一篇四分钟的演讲稿,在上场前五分钟,抽签决定讲哪一篇,这就是说,我必须在两周内写好并背熟十篇各四分钟的稿子。为了写好这十篇稿子,我找到了当时一切可以找到的大学生演讲稿,其中有四年来全国21世纪英语比赛的演讲稿。我开始模仿它们的语言,它们的结构。梁励敏的稿子的首尾呼应以及大段的排比,刘欣的演讲用一个小故事开头然后娓娓道来,还有蔡力、苒成钢……十篇稿子涉及到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十个方面,它们扩展了我的眼界,让我能够用英语更好地表达自己。

 

当然,仅仅背熟十篇稿子远远不够,比赛的重头在于即兴问答,也就是评委根据参加者演讲的内容,当场提出2-3个问题,演讲者即兴回答8分钟,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也是对临场心态的考验。为了准备这8分钟的即兴回答,我准备了30页公文纸的问题,拿My own view on laid-off workers这个题目来说,我准备了近十个问题,如“如果你的父母双双下岗,你会如何面对? ”“如果你和一个朋友竞争同一个职位,你会如何处理?”“你觉得产生下岗工人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一时间,我又从一个“秘书”变成了一个“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大政治家了。

 

在准备比赛的两周里,我居然找到了“囊萤映雪”的感觉,原因是我白天必须写稿,晚上只能站在卫生间里昏黄的灯光下背稿子。为梦想拼搏的人总是动力十足的,我终于克服了一切困难,自信地走进了赛场。

 

第四个上场,我没有任何压力,一心只想着别辜负这两周的苦功就行了。我抽到了“大学生创造力之我见”这一题,是我写的第一篇稿子,背熟自然不成问题,很自信地背完以后,老师大概觉得我的口音、语调还不错,微笑着对我点点头,随后问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应如何培养创造力,一切在我意料之中,我从主客观两个方面予以分析,最后居然还引用了李白的一句唐诗: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是我在江泽民主席以内瓦裁军大会演讲稿中发现的,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看来,有备总是会“无患”的。一番慷慨陈辞,我得到了一个暂时的最高分,而这个最高分,竟然一直保持到最后一名选手的分数公布——我以学校最高分进入了湖北省首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决赛了。决赛中,我获得了亚军。

 

中文演讲,与老太太一块闻鸡起舞

大一时不敢听学校广播,因为只要一听到校广播台那清晰标准的普通话,就会联想起自己报考广播台的惨败经历。

 

那一次,校广播台考官那条“老龙恼怒闹老农”的绕口令叫我这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倍受打击。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的遭遇深深刻在我心中。当时正好在准备英语演讲比赛,我索性狂讲英语,不再理会汉语标音,以至于后来同学们说我英语比汉语讲得还顺。

听到这种话,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知道,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是一个中国记者必须具备的,想到这里,我溜到学校为师范类学生开设的“教师口语”课堂,开始了普通语的正规训练。

 

给我们上课的何老师是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我一堂不落地听完了她讲的每一节课,也更深入地掌握了普通语的种种技巧:如鼻音、边音的区分,轻声与儿化,平舌和卷舌,前鼻音和后鼻音。于是,除了“囊荧映雪”,我又“闻鸡起舞”。练习普通语是需要大声朗读的,早上的校园里人不太多,我总是站在树林里,大声地读。那段日子,由于常伴着几位老太太练太极拳的音乐,室友戏称我的演讲里能够听出大彻大悟的味道,想必这和常听太极拳音乐有关。

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我的普通话长进不少,在全省的普通活测试中,我得到了91分的好成绩。练好了基本功,人有施展拳脚的豪情,我参加了当时学校举办的“把雷锋精神带人21世纪”的演讲比赛。

 

大概是新闻系的缘故,我很喜欢白岩松的新闻评论式的演讲风格,这样的演讲言之有物,切合现实,避免许多演讲的空洞飘忽感。于是,他的那篇获得全国新闻系演讲比赛一等奖的《做人是最高的学问》成了我的模本,我参照他那通过一两个真实事件引出思考的写法写完了演讲稿。稿子写完后,给班上同学念一念,他们都觉得文章写得不错,只是我的演讲太欠火候——语速过快,缺乏表情,手势单一等等。总之,不能很生动的表达演讲的内容,不能调动听众的情绪,得出结论:表演功力太差,适合主持焦点访谈,不太适合参加演讲。

比赛还有两天就要举行了,而此时的我却还没有进入状态,我差点失去参加比赛的勇气,进退两难。

 

我决定与我当年参加英语比赛一样再拜师学艺,我找了当时校广播台的副台长,曾经得过湖北省一二·九诗赛特等奖的一位同学,请她告诉我应如何处理演讲时的表情手势。大概虚心学习的人总能遇到好老师,她一句一句地给我做示范,我很快就找到了感觉。那次比赛中,我拿了全校的冠军,并将奖品送别了她作纪念。

 

随着参赛经验的丰富,我的中文演讲不断成熟,今年6月,我终于在“湖北省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演讲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这是我第二次走上省级演讲比赛的领奖台。“有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人生的付出与收获总是成正比的。领奖时,比赛准备过程中的每一幕仍历历在目。我庆幸当初没有放弃,将奢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