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德维克官网:别拿自己的前途和不喜欢的老师赌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34:29
 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由此可见知己是可遇不可求的。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我们也会和许多人打交道,但是能够成为知己的朋友却是少之又少,也许只有那么一两个。这就是说,我们与绝大多数所遇之人的交往都只是泛泛之交,除泛泛之交者以外,还有一些人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与之沟通或接近,最后只能是见面打招呼或者形同陌路。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灵魂(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精神因素)不同,所成长的环境和遭遇不同,对他人的思想和心理认识不同等,所以在两人的沟通或接近很难引起共鸣,有时甚至是反感。这就意味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并不一定都是让我们认同和接受的,反过来说,我们认识的每一个人也不一定都认同和接受我们。这就在主观和客观上造成了有些人与我们格格不入,这些人的任何行为都会让我们排斥或讨厌,这就像物理学之中的振动波能否引起共鸣一样,共鸣与否完全取决于材质,无论其共鸣与否我们都觉得正常。

  对于那些与我们发展与成长无关紧要的人来说,与其沟通或接近很难引起共鸣甚至是反感的情况,我们可以不去与他交往或沟通,但是与其沟通或接近很难引起共鸣甚至是反感的人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发展与成长的关键人物。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一句话就是:我可以不接受你的为人处世行为,当然我也没有权利改变你,但是在知识学习之上我必须以积极主动地思想和行为向你的思路靠近,并力争以积极的行动与自己发展与成长的关键人物保持合作关系,以满足自己发展与成长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始终要牢记:我不能左右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改变容颜,但我可以展现笑容;我不能控制他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我不能预知未来,但我可以利用现在。怀着感恩的心,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只要您有意识地这样去做,而且时时刻刻去践行,那么也就意味着您的心理和思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了。

  作为社会重要构成部分的个体,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既然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就需要师长来传授前人所遗留下来的生存的知识和经验,只有我们学会社会生存的技能和技巧,那么我们才能更好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之上,所以学会与师长沟通,以积极主动地思想和行为向师长的思路靠近,并力争以积极的行动与师长保持合作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有必要明白“学生”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所谓“学生”,就是学习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技能技巧。这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汲取知识,丰富自己,为将来成为优先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做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另一方面要通过学校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合作精神,成为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因此如果处理不好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不但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也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

  从老师的角度来讲,人无完人,无论多么出色的老师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也许他经常读错别字但是却能背下一本成语词典,也许他经常占用自习课、活动课,还有可能如您所说“用那么多的弯弯绕来解题”,这其实是为了您们更好的理解问题等,这正说明他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学生的任务是从老师身上学知识,而每一个老师都以教出好学生为己任,这便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最大的共识,共同需要完成的任务,老师和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达到成功教学。在教学中,单方面的付出是不够的,可能还会造成负面影响,老师天天说让学生一定好好学习,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对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青春期的学生。教学是双方的,是一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完美合作,如果一方出了问题,另一方要在完成教学的大的目标下尽量地包容对方,配合对方,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有些难以办到,所以才会产生您所所提到的烦恼。另外,在我国目前教育环境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环境里,学校仍然是一切围绕着分数转——平常班奖金、荣誉与年级平均分名次挂钩;毕业班奖金、荣誉与“升学率”、“重点录取率”挂钩;带重点班与普通班还离不开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等。教师在“分数”的高压之下,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和行为就赤裸裸的表现了出来,比如对那些学习不认真、不遵守纪律、调皮捣蛋的学生或冷眼相对,或负面评价、批评或指责等等。这些行为和表现虽然有失偏颇,但并不表示老师有什么恶意,其实说白了也是对您的另一种“爱”的表现形式。

  那么作为当事人,如何克服抵触情绪,化消极为积极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呢?

  1、敬师达意。人们常说“尊师重教”,这不仅仅是说社会应该这样做,更重要的是学生更应该这样做。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指出:敬人者,人恒敬之。尊敬他人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学生最起码的一条就是尊敬老师。试想一个在师长面前大言不惭,为所欲为的“痞子”,师长有好的态度和情绪去谆谆教诲他吗?再说老师也是喜怒哀乐七情俱全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您尊敬他,他难道不会以良好的心理情绪对待您吗?一般来讲,每个学校高三年级所配的老师,无论是在学识上还是品德上都是学校的佼佼者,只要学生有礼貌且尊师在先,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良好的行为相应的对待学生的。当然,老师也是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在所难免,有时还可能出现一些让人不可理喻缺点和错误,如果因为老师在工作中偶尔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就不理解、尊敬老师,那么就把老师看作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了,当然也就不会以人的心理或行为去看待老师了。对老师偶尔出现的缺点和错误看待,可以从同学、朋友那里多收集一些老师可敬的事实,这有利于我们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我们的态度和行为达到向师性。

  另外,还可以利用传统或特殊节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纪念品赠给老师,一方面沟通情感,另一方面为师生进一步交流埋下伏笔。如果老师有困难或身体不适,主动询问能否帮助老师做什么事情,关心之情溢于言表,进一步拉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为自己与老师交流、听老师的教诲打开了通道。

  2、心理换位。要能变换角度看问题:我们的情绪体验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经常取决于我们能看到什么,从而感受到什么。对于老师在工作中偶尔出现的缺点和错误,我们首先要知道老师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情绪不好时出现缺点和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其次,与老师相处时宜心理换位:在学校生活中学生难免与老师或同学发生矛盾,这些矛盾冲突也易造成伤心、气愤等不良情绪,若不及时消除,就会导致抵触心理,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下降,甚至激化师生双方的关系。改变这种不利境地的最为理智的办法,就是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去感受,就会发现老师的难处,甚至有时得无可奈何,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自己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3、交流沟通。保持学习有兴趣和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的愉快,与老师的抵触情绪是心理和谐宁静的大敌,它直接的后果是产生不愉快学习的体验,当然成绩退步和下降亦在情理之中。实际上对老师的尊重并不在于认同老师的对错与否,而在于以诚挚的心理与老师交流,对老师有意见在交流的过程中向老师提出来,相信老师会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但是交流需要讲究一些策略,最好是在事后找老师谈心,说明实情,消除误会。这既是一个让老师更好地了解您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真诚地爱护和帮助老师的机会。有些学生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于是不愿意上那位老师的课,作业不爱做,勉强应付,结果师生关系恶化,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滑坡。

  有的学生由于害羞、胆怯,与老师面对面沟通心理发怵。这种情况,最好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先理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缺点、自己的意愿,在尊敬老师的前提下如实写出来,向老师汇报,请求老师的指导、帮助。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打算、措施。这样的内容,可以写成单独的书信,也可以写在周记本、日记本里,请老师批阅。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主要产生于沟通不当或沟通缺乏。很多时候,随着沟通的顺利进行,矛盾也就化解了。

  4、坚定学习取决于自己的理念。许多同学认为学习成绩取决于老师,往往把老师看得极为重要,因此出现了很看重老师的态度,并经常对老师察言观色,思虑老师的言行并于自己对号入座。这实际上是对老师的过分依赖,说明自己缺乏独立自主性和自立自强性。学习的成败主要在于自己,老师只不过是“引导”者和“伴奏”者,他仅仅是给我们指出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以及思路,更重要的还需我们自己涉猎。所以,除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外,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以及查阅资料,自我总结、推导、拓展、贮存就显得更加重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在人生的任何时期,绝对是至理名言。

  学习是我们自己为了长知识,增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以及拥有美好的未来。所以,老师的个性及对我们态度的好坏,不该是我们学习的动力,而只是一个影响因素而已,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上某位老师的课,也没有理由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去好好学习他所教的课程,只有通过与老师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才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请记住,在您的成长过程中,老师仅仅是一个外在条件。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清楚:您的未来掌握在您自己的手中。您的朋友杨永龙祝您早日走出困惑,为将来发挥自我的最大价值而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