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厂转让:博客來書籍館>操控潛意識,訓練更厲害的自己!:在家自修的心想事成課,開發你還沒用到的9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17:15

操控潛意識,訓練更厲害的自己!:在家自修的心想事成課,開發你還沒用到的90%

内容简介top
  ○简单催眠+自我暗示,改变”现状”没这麼难!
  ○潜意识的力量超乎我们想像,但我们能向潜意识许愿、指派工作吗?它是怎麼运作的?
  ○「催眠」是什麼?為什麼有人可以利用催眠加入自我建议,让自己的潜意识发展力量?
  ○亚马逊书店读者一致推荐「真正能照著做的潜意识开发书」,从「彻底放鬆」到「简单催眠」,阅读本书不只是让你更了解潜意识,更可以实地操作,让你可以在家长期练习使用潜意识的心智。

  根据统计,一般人只用到了10%的潜意识力量,想开发这个你我过去可能都听闻过有巨大力量,但却难以探索甚至体验的自我领域,本书就是你「找到另一个更厉害的自己」的敲门砖。

  本书蒐集了目前关於潜意识有强大力量的许多证据,同时每个章节均附上潜意识引导者的引导用话,读者可以按著这些部分练习进入与潜意识对话。

  事实上,潜意识并不是什麼神秘的领域,它可以在我们许多日常生活中的角落被发现,同时我们也可以由这些跦丝马跡中寻找到使用我们这种强大内在心智的方法。例如:

  潜意识能比显意识更能多工处理及深度记忆:

  假想你想要同时间「拍头」并「顺时针抚摸肚子」。一开始会做不到,但是你很快把其中一项动作送进潜意识以后,就变得很容易。如果你要转换这两个动作的功能,改成摸头和拍肚子,又会开始觉得困难。不过你可能只需要数秒时间学习其中一项功能,并把这项任务交代给潜意识后,又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成功做到两个动作。

  潜意识的「想像」有时会比显意识的实际训练更来得有效,这一点在现代的运动员训练中已被採用:

  心理学家曾利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让初学者学习全新的技能,训练受试者「掷标枪」(这些人过去没有接触过这项玩意)。实验方式是:第一组听课,了解「掷标枪的艺术」。第二组则是实际练习掷标枪。第三组则练习使用想像力掷标枪:第三组受试者坐在舒服的椅子上,阅读让自己放鬆的步骤,然后试图在脑海裡,描绘出将掷标枪射进牛眼的英姿。在每一组练习一段时间后,想像组总是表现得很好,或优於其他两组。

  人类在童年时植入的潜意识,对未来的表现有深刻的影响:

  幼儿要学习翻身、学习爬行、学习走路、学习拿一杯牛奶,并学习喝牛奶的时候不会溅出来等,这些活动都要透过庞大的程式执行。而这些程式需要赶在「时窗」(time window)关上前建立。时窗关上后,写入程式时将会遭遇限制,而如此限制很难被解除。专家表示,婴儿半数的脑细胞,因為没有被使用的缘故,在五岁时死亡。

  「视力视窗」的开放时间,则从出生到两岁。这项概念已经透过1970年的一项实验证实:实验者将刚出生的猫的眼皮缝上,两週后解开缝线,却发现小猫已终生失明,因為视力的神经元,已经被挪去发展其他功能。

  「语言时窗」的开放时间,则是从出生到十岁。我们都有注意到,小朋友学习新语言的速度,往往比大人快。人类除非是在年幼时学到新语言,否则终生都会带著口音。

  除此之外,潜意识的记忆容量惊人(有些事你甚至不知道它记得,像是童年的不愉快而造成对某项事物很抗拒),完成使命的能力也更高(只要你懂得引导它)。

  虽然潜意识的力量这麼强,但我们一般难以使用,因為主管思考和知识的显意识会使我们压制潜意识的出现。本书会教你不妨先丢掉「我办不到、失败了怎麼办」的这种显意识思考,学习让潜意识在适当引导下,「不知不觉」地為你完成那些自己一直以為很困难的真正心愿。

  本书作者是一名退休的太空工程师,九岁时曾被心臟科医生宣布得了不治之症,但经过潜意识治疗后而神奇复原,他从而成為终身的潜意识研究者,本书就是这位学科学的作者献给一般大眾的最精简个人化潜意识实作书籍。

本书特色

  本书将可助你轻鬆学会操控潜意识。你将可以真正习得:

  ● 专业的催眠用语,让你进入潜意识的状态,并且深度放鬆
  ● 在潜意识中设定心智目标(以「覆写」的方式挥别让你不愉快、但你本身不知道的恐惧经验)
  ● 给自己的潜意识植入「身心健康」建议,让你能对潜意识掌管的身体各器官沟通,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及自癒力

  经常练习及使用本书的方法,以下的最常见个人困境都可以寻求心智中解决:

  ● 甩开恶习
  ● 增加自信
  ● 学得更快、记得更久
  ● 获得成功
  ● 增加记忆力(其实是回溯能力)
  ● 更有创意
  ● 促进身心健康
  ● 和潜意识沟通,能够分析直觉和解释梦境等
  ● 教导你的潜意识和显意识好好合作,而非保持对立
  ● 激励自己改善工作习惯
  ● 监控进入自己潜意识的意念
  ● 更加完全放鬆,并更能一夜好眠
  ● 快速抛开坏情绪,转成好心情

作者简介

哈利.卡本特(Harry W. Carpenter)

  现已為退休的太空工程研究员,卡本特由於幼年歷经过潜意识治疗的神奇体验,因此一生都在从事这方面主题的研究,他也在加州长期担任相关主题课程的讲者。

  本书是他在多年推广潜意识训练后,首次以系统性的介绍及方法汇整出版的潜意识开发DIY入门书。有关更多卡本特的报导及他的潜意识施作理念,可以上本书的官方网站:www.thegeniewithin.com参阅。

译者简介

申文怡

  在台北市出生长大。中山女中毕业后考上台湾大学,并获国企、外文双学位;兴趣广泛,喜爱文字工作。曾担任《LiveABC》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编辑,、《电子时报》编译等职,目前则任职於投资机构。
 
目录top

前言 练习心想事成的8堂课
潜意识不是神蹟,而是力量
第1课 心智是超强的主宰
让人们不药而癒、超越极限的信念
第2课 各有所长的两个自己
让潜意识与显意识携手合作
第3课 你的超级生物电脑
让潜意识辨认目标、使命必达
第4课 潜意识的法则
期待,就是预言的自我实现
第5课 和潜意识沟通
怎麼许愿,你的精灵才会懂?
第6课 操控潜意识I
指派工作、让它為你全力以赴
第7课 操纵潜意识II
打开你的「喜乐中心」
第8课 操控潜意识III
用经典制约找回身心健康
附录:后续课程 潜意识裡的祷告
让宇宙心智听见你的声音
序top
  「你们可能会失去这个孩子,即使奇蹟出现,让他继续活下去,往后还是得缠绵病榻。」

  这项消息对於迟暮之年的父母而言,简直是晴天霹靂。我的爸妈想必非常痛苦。身為独子的我,当时才九岁,是个活蹦乱跳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某个秋日下午,我感到些许不适,一开始并未放在心上,第二天却觉得非常难过,所以父母带我去看家庭医生。医生只能确定是我的心臟出问题,其他却一无所知。我被送到芝加哥的瑞典盟约医院(Swedish Covenant Hospital),接受顶尖心臟科医师检查后,医生对我父母宣布可怕的消息:他们宣判我罹患罕见的心臟疾病,而且无药可医。往后一年,我在家养病,缠绵病榻的我变得憔悴衰弱,并失去意识。

  我的父母没有宗教信仰,他们从不上教会。但幸好去世已久的外婆是基督科学信仰治疗师,所以我父母对心智治疗有些概念。他们决定放手一搏,為我请了名治疗师。

  我不记得治疗师究竟说了什麼,不过他让我的小脑袋知道,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的病可以治得好。而我真的好了!还是完全康复。这不是在一夜间发生,但往后数月,我的体重和力气都增加,心臟也恢复正常。这让医生相当惊讶,某位专科医师甚至為此撰写了一篇医学报告,并在医院报告我这个「奇蹟康复」的病例。我会记得是因為他把我带到医院,发表报告时让我坐在台上,证明我的确已然康复。

  治癒的力量来自潜意识这点,在我的小脑袋中留下了印象。病癒后,我热切地探索潜意识,想了解如何运作并使用潜意识。

  因此我发现了这个每个人都有的脑内精灵,也学到如何使用脑内精灵。现在我要帮你找到并使用你的精灵。好消息是你不需要寻找,因為你早就拥有自己的精灵—就是你的潜意识。你的潜意识就像善良的精灵一样,会应允你任何愿望。他可以帮你达成目标、甩开恶习。你要努力的部份,就是成為他的主人而非傀儡。

  本书将可助你轻鬆学会操控潜意识。你将可以:
  甩开恶习
  增加自信
  学得更快、记得更久
  获得成功
  增加记忆力(其实是回溯能力)
  更有创意
  促进身心健康
  和潜意识沟通,能够分析直觉和解释梦境等
  教导你的潜意识和显意识好好合作,而非保持对立
  激励自己改善工作习惯
  监控进入自己潜意识的意念
  更加完全放鬆,并更能一夜好眠
  快速抛开坏情绪,转成好心情

课程大纲

  我会在书中提出潜意识的运作模型,并会根据此运作方式,提供10个方法,让你利用潜意识达成目标。本书提出的运作模型和方法既简单,也很有逻辑。但不要误以為这些方法因為太简单,所以没有用。神学家奥坎(William of Occam)在哲学课上提出的「奥坎剃刀」(Occam’s Razor)原则,即主张在各式解释现象的理论中,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是最正确的解释,正如同自然界往往寻找捷径。

  我可以提供复杂的方式,背后还是根据简单、基本的原则。你透过复杂的方式,的确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不过却得花费更多时间。但是,如果我提供的方式太复杂,你可能会失去兴趣,也无心实行。所以,简单的方法,应该让大家谢天谢地。

  这个模型完全正确吗?可能并不尽然。太过简单吗?也的确有可能。人脑相当复杂,没人能完全了解其中奥妙。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家华生(James Watson)表示:「人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发现。」目前要对活脑进行研究,依旧相当困难。不过,推陈出新的非侵入性测试,以及超级电脑的问世,让学界研究增加了脑部的研究。你读完本书的第一部份,就会了解本书介绍的模型很有逻辑,你可以把模型当成地图,并学习将潜意识当成自己的精灵使唤。

  第1课举例让你看到潜意识的强大,并探讨心智的4项状态,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第2课会以一般人都看得懂的用语,介绍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分别。
  第3课探讨如何将潜意识当成达成目标的生物电脑。想了解你的电脑如何运作,并如何有效率地使用你的电脑,本部份的内容至关重要。
  第4课会包含某些细微却重要的潜意识法则。
  第5课讨论显意识和潜意识沟通的重要,并提供5项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想让潜意识和显意识合作无间,必须先学习和潜意识沟通。对於解释梦境、分析直觉,和了解发病原因也有帮助。
  第6课至第8课提出10项简单的方式,教你有效使用潜意识,及达到完全快乐的状态。
  最后一课教你应用第1课至第8课学到的内容,让你的祈祷更有力。

  你拥有让你美梦成真的精灵,但想要心想事成,却不能靠摩擦神灯,或打开神奇的罐子。你的精灵就是潜意识,要让他成為你强大的僕人之前,必须了解潜意识如何运作,及使用潜意识的方式。本书就是你的使用手册。

  这本书不是介绍让你「感觉良好」的故事,或「拥有信心」的陈腔滥调。而是以一般人都能了解的方式,让你足以使用美妙强大的潜意识。

  人类的自我意识往往低估了潜意识的能力。自我意识(就是显意识)认為自己了解一切,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比潜意识好。显意识的确拥有较多知识,但却远不如潜意识强大和能干。愿你(有意识地)带著开放的心态阅读本书,也希望你在学习操控精灵时,不要让你的自我意识成為阻拦。
反效果

  你睡不著,你越想睡,却越睡不著。

 

  或是你快要赢得高尔夫比赛,首度胜利在望。只要再一桿,你就取得胜利。你告诉自己,不要去想你前面的水,但是你越努力不去想,就越想到水。结果你表现失利,将球挥入了水中。

 

  还有其他关於反效果法则的例子。此法很微妙,但也很重要。我会用两种稍微不一样的方式切入。

 

  首先,逾一个世纪以前,库威(Emile Coue)写道:「当意志(显意识)和想像(潜意识)起衝突时,想像(潜意识)总是获胜。」例如,某人走向你时,你试图想起她的名字,你明明知道此人的名字,却怎麼样就是想不起来。你想要把这位女士的名字,介绍给和你在一起的朋友认识。你担心自己会非常丢脸,因為你明明知道这位女士的名字。可是,怎麼样就是想不起来,让你觉得很沮丧。你越努力回想她的名字,就越觉得沮丧。担心(潜意识)丢脸,凌驾了你努力回想此人名字的意志(显意识)。

 

  不过,当这位女士走向你,并向你道歉自己正在赶时间,无法留下来的时候,你鬆了一口气,觉得放鬆(你停止催逼自己的意志),这位女士的名字,突然在你的脑海中出现。

 

  库威用数学算式去解释他的看法。他说,想像(潜意识)的能力,是意志(显意识)能力的平方值:

潜意识的能力=显意识能力2

  因此,你越努力压迫意志,想像的能力就会越大,并呈现等比级数增加。所以,「记不得」便因此获胜。你越努力命令显意识做事,反弹的力量便越大。所以,克服的撇步是,不要為你想要的东西努力,让一切自然发生。你的显意识必须放手让潜意识完成目标,你的显意识必须保持被动,并且置身事外。

 

  第二个关於反效果的现象是:当你努力命令自己去作某事时,便带著更多失败的恐惧。恐惧是强烈的情感。如果失败的恐惧强过想要努力成功的意念,你的恐惧会获胜。失败的恐惧被你的潜意识接受,并且胜过显意识想要成功的心。

 

  想想下面的心理实验。想像一块四吋宽的木板,悬在半空中,离地六吋。你踏上木板,走来走去,很简单吧。好,现在想像这块相同的木板在两栋30层楼高的摩天大楼中。现在再走在木板上!比较困难,对不?这明明是同样的实验,同样的木板,后者却带给你莫大的恐惧。「如果我掉下去了,怎麼办?我会死翘翘!往下看好可怕!每个人走在这麼窄的木板上,都会滑下去。」不管你多努力命令自己走在木板上,你的恐惧还是更强烈。要走在木板上,需要对自己的能力有高度自信,这样的自信要大到相信自己必能成功在木板上来来去去。

 

  又比如你在大群观眾面前打高尔夫球,你想要来个漂亮的发球,但是你担心发球失利。你越努力命令自己放轻鬆,并击出250码,可以一路打到球道,你就变得越紧张,导致发球失利。老虎伍兹(Tiger Woods)对自己非常有自信,所以他不会想到恐惧,而是放轻鬆,成功挥桿,并且先驰得点。

 

  你要和反效果法则对抗,必须要有信心,以驱散恐惧,另外你必须期待自己会成功。至少你要有中性的态度。你也必须抵抗使用显意识的欲望。

 

  在一家心理开发教育商席瓦国际公司(Silva International)的进阶课程上,我曾经目睹了关於探测棒的心理实验。我回家后告诉太太,她要我在她面前重复这项实验。我当时还沉浸在课堂上带来的兴奋感,所以我很有自信地认為,如果老师做得到,我也做得到。

 

  首先,我离开房间,让太太把车钥匙藏起来。当我回到房间时,我使用探测棒,并朝棒子指引的方向走去。当我经过一桶日本柿子时,探测棒突然交叉,我把柿子移开,发现了我的钥匙。哇!我们两人都惊叹不已。

 

  然后我请太太想像房间某处有一道墙,我开始绕著房间走,经过某处时,探测棒又在她想像有墙的地方交叉了。哇哇哇!

 

  可到了下次我上课的时候,我觉得我也可以进行相同的表演。但之后我想:「如果我失败了,不但丢脸,班上同学也会对我没信心。」所以,你可以推断,下次我如法炮製探测棒实验时,我果然失败了。对失败的恐惧│担心让学生失去信心的恐惧(这对本课程相当重要),击败了我的意志,让我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

 

表现的法则

  表现的法则,是指每个意念都会影响身体的反应。

  把眼睛闭上,并想像一个多汁的柠檬。你的双唇噘起,并开始分泌唾液。

  把眼睛闭上,并想像某人用指甲刮黑板,这个声音让你背脊发冷。

  看书或看电影的时候,是否因為悲惨的爱情故事而硬咽呢?

  这些反应都是表现的法则的例子。心灵和身体是合一的,因此两者互相影响。

 

  知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表示:「其实没有什麼意识,因為感觉、情感、或意念,并不是直接亲自影响某些活动。这些活动不一定事透过外在的衝击,可能只是脉搏(心跳)改变,例如满脸通红或满脸苍白等等。但不论如何,当有意识的时候,并以信念為基础,上述现象便会以某种形式存在。就像当代心理学中,最后获得了信念的概念,即意识处理任何资讯时,必须要经过开放或隐藏的活动。」

 

  每个想法都会造成生理反应。如果刺激可以经过显意识,到达潜意识,并被潜意识接受。这样的意念或想法,必须透过语言或动作表现。如果某意念或想法,一再地被重复,此想法就会表现在生理上,例如:

  忧虑= 胃溃疡

  愤怒 =释放肾上腺素,血液循环、精神、脉搏或呼吸等都改变

  恐惧=神经质、胃不舒服

  食物=飢饿

  1百多年前,有位医生在一名胃部受到枪伤的男子进行实验。这名外科医生让这名男子住在家裡,给他一个房间,交换条件是这名男子可以让胃部的开口保留一段时间,让外科医生进行研究。透过一窥胃部的奥秘,外科医生发现,所有心情都会影响这名男子的消化作用。

 

  哈佛大学的加农(W. B. Cannon)博士发现,常常培养情爱,会让眼睛发亮、并可改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但是恐惧、嫉妒、和仇恨却会带来反效果。这些负面想法也会减少红血球的製造。

 

  第3课提到的器官语言,就是重复的意念,外显於器官上的例子。但柏(H. F.Dunbar)博士在其作《情绪和生理改变》(Emotion and Body Change)中指出,「长时间沉浸在某情绪中,会造成器官组织改变,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在尚未得到科学证实以前,贝利(Bailey)在30年多前的著作中,已提出了下面优美的描述:「人类用整个身体思考,每个细胞都有零星的思考能力。人类不只是拥有大脑的身体,而是身体影响大脑运作,身体由大脑塑造而成,大脑想什麼,身体也想什麼,身体想什麼,就变成什麼。」

 

  贝利用一个例子解释,他有个病患不喜欢自己的岳家,但是他太太坚持每週日都要去娘家串门子,病人压下了他的嫌恶,因此得到了关节炎,这便让他有藉口留在家裡。

  今天有很多科普书,提到了心智和身体之间的连结,这些知名作者,包括波利森科(Borysenko)、佩特(Pert)、多西(Dossey)、乔普拉(Chopra)、帕勒提亚(Pelletier)。其中,佩特博士夫妇和多西在其著作都曾提到,我们的细胞会和潜意识对话。

 

  古谚有云:「不快乐的时候,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你就会变得快乐。」嗯嗯,医学已经為这句话提供了证明。医学已经发现:大脑使用的细胞,可见於器官各处。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快乐,就会表现出不快乐的行為。皱眉会让你闷闷不乐。但如果你难过时依旧表现出快乐的样子,神经递质就会将身体细胞传回大脑,让你的心情,改变成快乐的状态。


潜意识的法则

 

期待,就是预言的自我实现

 

  就像算数时,你必须遵守数学的法则,才能得到正确解答。儘管有时候没有遵守法则,还是可以得到正解,不过这种事并不常发生。潜意识的运作,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很想说,如果你遵守本课潜意识的法则,你一定成功,但却没有人敢这样保证。不过我敢说,不遵守潜意识的法则,和的确遵守法则相比,前者比较不可能成功。有些法则很简短,解释起来也很简单。我不会為了增添这些法则的重要性,而加长解释篇幅。

 

重复、重复、重复

  让潜意识接受的程式,需要加以培养。在潜意识中写入程式时,需要重复此一状态,直到被潜意识完全接受為止。程式被接受后,会週期性循环,确保此程式运作无碍。

 

情绪

  植入建议时,加入情绪会更有效。在潜意识中情绪就是力量。在潜意识中写入程式时,你必须使用情绪以获得成功。

 

现在式

  显意识活在我们所知的时间,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潜意识只活在现在。在潜意识中,过去只是现在的往事,未来则是现在的预测。

 

  下面的例子,将解释使用现在式的重要性。对於潜意识来说,「我将会快乐」是表示你现在不快乐;但是你未来会快乐。首先,未来从未到来。所以不要要求潜意识在未来替你做事。首先,对潜意识来说,未来就像是夸父逐日一样,永远都追不到。再来,「不快乐」会成為你交代潜意识现在达成的目标。然后,你的潜意识就会以让你不快乐為己任。

 

  正确的用语,是使用现在式:「我很快乐。」但是你可能会说,你的宠物猫或宠物狗刚刚死去、你考试砸锅,或是你被国税局约谈的时候,你并不快乐!好好,但是你想要走出阴霾对不对?那你就要想:「我现在很快乐。」「现在觉得快乐」,就是你交办给你潜意识完成的任务。神经递质双向运作:从心智传送资讯到身体,也从身体传送资讯到心智。当你的潜意识接受「要快乐」的指令后,此讯息就会传遍全身所有细胞,让你的身体以快乐的表现回应。

 

一次只採用一个概念

  潜意识一次只接受一个指令。一个以上的概念(想法、习惯、程式)可以同时并存在潜意识中,不过只有一个会被执行。因此,当潜意识认定某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会显现在你的行為中。

 

  除非有更强势的新概念掘起,打败旧势力,潜意识才会放弃原有採用的概念。重点是概念无法被抹灭,因其已经嵌在你的潜意识中,而你的潜意识不会忘记。而负面概念必须被更强大、更积极的概念击败。好消息是潜意识不会追究概念的来源,所以只要用积极的概念取代即可。

 

  想像你是一个大天平,两隻手分别向旁边展开,并与地面平行,另外,两隻手上各放一个秤盘。想像你是个「摇晃的」天平。只要将东西放在天平的一端,天平就会倒向那一边。此天平衡量的是,你对某事採用的概念。你的右手拿著秤盘,上面放著负面的想法,左手手上的秤盘,则是装著跟自己有关的,正面积极的概念。

 

天平会导向优势概念那一端。

  假设你在正常健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父母给你很多爱和照顾,你培养的自我形象,就是沉稳和自信。所以,左边的正面概念当道,天平会往左倾。你长大后会表现出自信。

 

  相反地,假设约翰从小在不正常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往往被负面想法轰炸:「你不好。」、「你以后一定一事无成。」、「你是坏孩子。」、「你怎麼做都不对。」、「你永远学不会。」他20年来都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常常(重复)听到这些负面的评价,而父母常常带著愤怒或讽刺(情绪)责骂他。

 

  几年过后,约翰(在他的显意识)知道他很聪明、受过良好教育,也长得俊俏,但是不知為何,他(潜意识)总是自我形象低落。当显意识和潜意识衝突时,潜意识总是占上风。

 

  為了将低落的自我形象扭转為自信,约翰不需要了解他从哪裡得到低落的自我极、健康、建立自尊的确认。他必须在天平的左边增加重量,直到天平不平衡,并且,嘿嘿!让潜意识接受积极的概念。现在自信心这个概念当道,并影响约翰的行為。

 

  约翰之前暴露於负面评价之下。他要如何在短时间内击败掌权多年的负面特性呢?他可以本书之后介绍的课程,透过在alpha状态写入积极程式,加速取代过程。

 

  葛雷瑟(William Glasser)医生在其著作《没有失败的学校》(Schools Without Failure),建议将此概念纳入学校体系。葛雷瑟医生建议强调积极正面的回应,并减少负面的回应;老师不要责骂学生,也不要有不及格制度,因為如此学生毕业时,会有较佳的自我形象,也会学习地更快、更轻鬆,也更开心。葛雷瑟的想法有很多优点,不过并未获学校系统採纳。


2.「期望」是什麼

  你在之前的课程,已经了解潜意识是目标导向的电脑。你给潜意识什麼目标,潜意识都会使命必达。真心诚意的期望,就是你下达给潜意识的目标。因此,潜意识的法则是:当潜意识期待某事,某事就会成真。以下有好几个例子:

 

  ○ 志愿者接受结核菌素的注射,结核菌素装在红色的针筒中,注射在右臂后,会產生红肿的现象。因此,每次注射完,右臂都会一如预期地红肿。同时,左臂也接受生理食盐水的注射,针筒则呈现绿色,左臂也一如预期地没有出现任何状况。经过三个月的注射后,结核菌液和生理食盐水在志愿者不知情的状况下交换针筒:结核菌液装在绿色针筒,而生理食盐水装在红色针筒。志愿者接受注射后,右臂依旧一如预期地出现红肿,左臂却没有任何反应。上述实验果和医学理论相反,人体其实按照潜意识的预期反应。

 

  ○ 社会学家研究特洛布雷昂群岛(Trobriand Islands)的文化发现,岛民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為,却不能接受婚前怀孕。土著并未避孕,但是他们的婚前性行為却未造成怀孕。上述根深蒂固的文化制约了土著,因此他们完全不期待婚前怀孕。

 

  ○ 你可能听说过不孕的夫妻领养小孩后,太太很快就怀孕。有人认為,这是因為,领养小孩解除了她不能拥有自己孩子的想法。在此再度强调:期待就是预言自我实现。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潜意识法则被纪录有案的现象:安慰丸。

 

安慰丸

  「安慰丸」的意思是「我一定会开心」。製药业者在测试新药时,一定纳入了「安慰丸效用」。 安慰丸看起来和一般受试的药丸没有两样,但是却没有任何疗效。不过,所有相关的研究,都指向了同一种结果:至少30%的病患使用安慰丸后,疗效和使用真药的病人一样。除了病人相信安慰丸具有疗效,是能解释安慰丸效果的唯一理由。

 

  当病人不知道医生给他们服药,安慰丸效果便烟消云散。病人不知道,就没有期待。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安慰丸效果是出於期待,而非其他理由。

 

  史坦巴哈(Sternbach)医生,在1964年将没有疗效的药丸,给了其中一组志愿者服用。初次给药的时候,医生告诉他们,药丸会让他们胃痛。第二次则告诉志愿者,药丸会减轻胃部活动,让他们感到饱足。第三次告诉志愿者,药丸是安慰丸,可以进行调节作用。虽然史坦巴哈医生每次都给一样的药丸,但是三分之二的受试者的胃部活动,竟然呈现史坦巴哈医生的嘱咐。这表示,受试者胃部反应,是根据受试者的期待反应。

 

  很多研究也已经证明,病人的信念可以改变医药的疗效。大药丸的疗效优於小药丸。彩色药丸的疗效也优於白色药丸。苦药丸的疗效优於没味道的药丸。注射也比吞药来得有效。医生的嘱咐比护士的叮嚀有效。穿白袍的医生,比穿便服的医生的话更有效。病人对医药的相信,也来自医生给药的过程。班森(Benson)医生在作品《永恒之药》(Timeless Medicine)表示,安慰丸的疗效,是真药的九成,而医生开立真药的方式,也会影响到真药的疗效。

 

  例如:医生测试胃溃疡的新药时,发现如果告诉病患,这是「强而有力」的新药,会带来70%的成功率,但是如果医生只告诉病患,这是「实验阶段」的新药,成功率只有30%。

 

  最近的研究也显示,医病关系会带来推波助澜之效。如果医生将病人看成积

极参与的合作伙伴,安慰丸的效果,会比病人对医生听命行事的关系,还要来得更强。

 

  安慰丸效果甚至在手术也有效。摩斯利(Bruce Moseley)医生,宣称对五名病患施行关节镜手术(对小伤口进行的手术)。不过这五名患者实际上进行假的手术,医生的确切开伤口,但是并未进行实际的手术。两年后,患者认為手术顺利,手术后代来的好处,和疼痛减轻的程度,与实际接受手术的病患相同。其中四名安乐完效果的受试者,甚至还对朋友推荐此手术。

 

  在1957年发表的莱特(Wright)案例,更证明了安慰丸效果的妙用。莱特先生患了癌症,他的医生克罗弗(Bruno Klopfer)宣布他只剩下几天寿命。不过,莱特发现有种抗癌新药叫Krebiozen可以治疗癌症,因此哀求克罗弗医生為他注射Krebiozen。虽然克罗弗医生觉得莱特先生已经回天乏术,但是出於怜悯,他还是在週五為莱特注射了Krebiozen。

 

  当克罗弗医生礼拜一回到医院时,他猜想病人可能已经魂归西天。孰料莱特先生还在世。更令克罗弗医生惊讶的是,莱特竟然还活蹦乱跳。而克罗弗医生发现,莱特的肿瘤,就像「融化在热锅上的奶油」一样。莱特先生出院回家,并过著正常的生活,直到他发现Krebiozen没有用。因此莱特先生再度入院,并奄奄一息。

 

  克罗弗医生知道,是安慰丸效用治好了莱特先生。所以他告诉莱特先生,新闻报导的Krebiozen是旧药,克罗弗医生又為莱特先生打一针,并告诉他这是新的Krebiozen。结果莱特先生的肿瘤,再度像融化在热锅上的奶油。之后又有一篇报导指出Krebiozen真的没用,这次莱特先生三度入院,并在数日后过世。

 

  在此我要引用库辛斯的话,结束对安慰丸效应的讨论。库辛斯写过好几本书,并在大学研究所授课,主题是他自己如何从绝症中痊癒:他利用笑声刺激自己的免疫系统(人体的自癒系统)。

 

  库辛斯说:「长久以来,医学已经发现了人体的基本系统,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但是还有两种系统对人体运作至关重要,也需要多加强调,即『治疗系统和』、『相信系统』,这两个系统相辅相成。治疗系统让人体动员所有资源对抗疾病,而相信系统则往往扮演了啟动治疗系统的角色。」

The Genie Within:Your Subconscious Mind: How It Works and How to Use It

作者:哈利.卡本特

出版日期:2010 年01 月 19 日

總計3 頁,第2 頁 回上頁

內容連載

01 02 03


「期望」是什麼
  你在之前的課程,已經了解潛意識是目標導向的電腦。你給潛意識什麼目標,潛意識都會使命必達。真心誠意的期望,就是你下達給潛意識的目標。因此,潛意識的法則是:當潛意識期待某事,某事就會成真。以下有好幾個例子:

  ○ 志願者接受結核菌素的注射,結核菌素裝在紅色的針筒中,注射在右臂後,會產生紅腫的現象。因此,每次注射完,右臂都會一如預期地紅腫。同時,左臂也接受生理食鹽水的注射,針筒則呈現綠色,左臂也一如預期地沒有出現任何狀況。經過三個月的注射後,結核菌液和生理食鹽水在志願者不知情的狀況下交換針筒:結核菌液裝在綠色針筒,而生理食鹽水裝在紅色針筒。志願者接受注射後,右臂依舊一如預期地出現紅腫,左臂卻沒有任何反應。上述實驗果和醫學理論相反,人體其實按照潛意識的預期反應。

  ○ 社會學家研究特洛布雷昂群島(Trobriand Islands)的文化發現,島民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為,卻不能接受婚前懷孕。土著並未避孕,但是他們的婚前性行為卻未造成懷孕。上述根深蒂固的文化制約了土著,因此他們完全不期待婚前懷孕。

  ○ 你可能聽說過不孕的夫妻領養小孩後,太太很快就懷孕。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領養小孩解除了她不能擁有自己孩子的想法。在此再度強調:期待就是預言自我實現。現在我們再來看一個潛意識法則被紀錄有案的現象:安慰丸。

安慰丸
  「安慰丸」的意思是「我一定會開心」。製藥業者在測試新藥時,一定納入了「安慰丸效用」。 安慰丸看起來和一般受試的藥丸沒有兩樣,但是卻沒有任何療效。不過,所有相關的研究,都指向了同一種結果:至少30%的病患使用安慰丸後,療效和使用真藥的病人一樣。除了病人相信安慰丸具有療效,是能解釋安慰丸效果的唯一理由。

  當病人不知道醫生給他們服藥,安慰丸效果便煙消雲散。病人不知道,就沒有期待。本實驗的目的,是證明安慰丸效果是出於期待,而非其他理由。

  史坦巴哈(Sternbach)醫生,在1964年將沒有療效的藥丸,給了其中一組志願者服用。初次給藥的時候,醫生告訴他們,藥丸會讓他們胃痛。第二次則告訴志願者,藥丸會減輕胃部活動,讓他們感到飽足。第三次告訴志願者,藥丸是安慰丸,可以進行調節作用。雖然史坦巴哈醫生每次都給一樣的藥丸,但是三分之二的受試者的胃部活動,竟然呈現史坦巴哈醫生的囑咐。這表示,受試者胃部反應,是根據受試者的期待反應。

  很多研究也已經證明,病人的信念可以改變醫藥的療效。大藥丸的療效優於小藥丸。彩色藥丸的療效也優於白色藥丸。苦藥丸的療效優於沒味道的藥丸。注射也比吞藥來得有效。醫生的囑咐比護士的叮嚀有效。穿白袍的醫生,比穿便服的醫生的話更有效。病人對醫藥的相信,也來自醫生給藥的過程。班森(Benson)醫生在作品《永恆之藥》(Timeless Medicine)表示,安慰丸的療效,是真藥的九成,而醫生開立真藥的方式,也會影響到真藥的療效。

  例如:醫生測試胃潰瘍的新藥時,發現如果告訴病患,這是「強而有力」的新藥,會帶來70%的成功率,但是如果醫生只告訴病患,這是「實驗階段」的新藥,成功率只有30%。

  最近的研究也顯示,醫病關係會帶來推波助瀾之效。如果醫生將病人看成積
極參與的合作夥伴,安慰丸的效果,會比病人對醫生聽命行事的關係,還要來得更強。

  安慰丸效果甚至在手術也有效。摩斯利(Bruce Moseley)醫生,宣稱對五名病患施行關節鏡手術(對小傷口進行的手術)。不過這五名患者實際上進行假的手術,醫生的確切開傷口,但是並未進行實際的手術。兩年後,患者認為手術順利,手術後代來的好處,和疼痛減輕的程度,與實際接受手術的病患相同。其中四名安樂完效果的受試者,甚至還對朋友推薦此手術。

  在1957年發表的萊特(Wright)案例,更證明了安慰丸效果的妙用。萊特先生患了癌症,他的醫生克羅弗(Bruno Klopfer)宣布他只剩下幾天壽命。不過,萊特發現有種抗癌新藥叫Krebiozen可以治療癌症,因此哀求克羅弗醫生為他注射Krebiozen。雖然克羅弗醫生覺得萊特先生已經回天乏術,但是出於憐憫,他還是在週五為萊特注射了Krebiozen。

  當克羅弗醫生禮拜一回到醫院時,他猜想病人可能已經魂歸西天。孰料萊特先生還在世。更令克羅弗醫生驚訝的是,萊特竟然還活蹦亂跳。而克羅弗醫生發現,萊特的腫瘤,就像「融化在熱鍋上的奶油」一樣。萊特先生出院回家,並過著正常的生活,直到他發現Krebiozen沒有用。因此萊特先生再度入院,並奄奄一息。

  克羅弗醫生知道,是安慰丸效用治好了萊特先生。所以他告訴萊特先生,新聞報導的Krebiozen是舊藥,克羅弗醫生又為萊特先生打一針,並告訴他這是新的Krebiozen。結果萊特先生的腫瘤,再度像融化在熱鍋上的奶油。之後又有一篇報導指出Krebiozen真的沒用,這次萊特先生三度入院,並在數日後過世。

  在此我要引用庫辛斯的話,結束對安慰丸效應的討論。庫辛斯寫過好幾本書,並在大學研究所授課,主題是他自己如何從絕症中痊癒:他利用笑聲刺激自己的免疫系統(人體的自癒系統)。

  庫辛斯說:「長久以來,醫學已經發現了人體的基本系統,如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自主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神經系統,以及免疫系統。但是還有兩種系統對人體運作至關重要,也需要多加強調,即『治療系統和』、『相信系統』,這兩個系統相輔相成。治療系統讓人體動員所有資源對抗疾病,而相信系統則往往扮演了啟動治療系統的角色。」
最前頁 上一頁 01 02 03 下一頁 最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