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除尘器设备:运气学说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44:50
干支甲子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甲子,是因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相合而得名。古人用甲子来纪日纪月纪时纪年,并推算四时节气,而运气学说则是以甲子作为演绎工具,来推算运气盛衰和测知气候变化,所以中医运气学研究气运规律和发病规律,都离不开天干地支。
一、天干
概念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称十天干或十干,最早是用来纪日的。
阴阳属性
干支各具有不同的阴阳属性。一般而言,天干属阳,地支属阴。然而在天干、地支中又可再分阴阳,其划分是以奇偶数为依据的,即:天干之中,甲、丙、戊、庚、壬属阳,又称阳干。乙、丁、己、辛、癸属阴,又称阴干;
五行属性
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天干与五行的配属,是以五行之气的性质,结合五方五时生物生长收藏的规律为依据而确立的。如甲乙属东方,东方为木位,应于春季,春气主生,万物萌发;甲乙为万物初生,破甲乙屈之象,故属木。余可类推。
天干的阴阳五行属性表
天干










五行属性





阴阳属性










二、地支
概念
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称十二地支或十二支,最早是用来纪月的。
阴阳属性
地支之中,子、寅、辰、午、申、戌属阳,又称阳支,丑、卯、巳、未、酉、亥属阴,又称阴支。
五行属性
在地支中,寅卯属木,巳未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
地支配属五行,主要是根据方位与月建(北斗星的斗柄所指)来确定的。依月建所指,每年农历的正月属寅,二月属卯,三月属辰,四月属巳,五月属午,六月属未,七月属申,八月属酉,九月属戌,十月属亥,冬月属子,腊月属丑。因木为东方之气,旺于春,寅卯月建是正、二月,位于东方,所以寅卯属木。火是南方之气,旺于夏,巳午的月建是四、五月,位于南方,所以巳午属火。金是西方之气,旺于秋,申酉的月建是七、八月,位于西方,所以申酉属金。水是北方之气,旺于冬,亥子的月建是十、十一月,位于北方,所以亥子属水。土为中央之气,寄旺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辰未戌丑建于三、六、九、十二月,位于四方,所以辰未戌丑均属土。
地支的阴阳五行属性表
地支












月份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行属性









阴阳属性












三、天干纪运
据天干配五行以定岁运的方法,称为“十干统运”,亦称“十干纪运”。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意谓先明确当年的干支甲子,再依据其年干确定岁运之气。具体的配属方法,正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甲已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参见下表。
天干纪运
五运





天干










理:《内经》五气经天之说。十干化五运是由二十八宿在天体上的方位来确定的。

据五气经天图所见,牛、女二宿在北方偏东之癸位,奎、壁二宿当西北方戊位,“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所以戊癸主火运;心、尾二宿当东方偏北之甲位,角、轸二宿当东南方己位,“黄今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所以甲己主土运;危、室二宿当北方偏西之壬位,柳、鬼二宿当南方偏西之丁位,“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所以丁壬主木运;亢、氐二宿当东方偏南之乙位,昴、毕二宿当西方偏南之庚位,“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所以乙庚主金运;张、翼二宿位于南方偏东之丙位,娄、胃二宿位于西方偏北之辛位,“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以丙辛主水运。
所谓丹、黄今、苍、素、玄,即红、黄、青、白、黑五色之气;牛、女、心、尾等乃古代二十八宿之名。图中天门、地户的命名,是依据太阳在天体的位置及时令气候的变化而来的。当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位于奎、壁二宿时,正值春分,乃由春入夏之时,是一年中白昼变长的开始,此时,温气流行,万物生长,阳气开启,故曰天门。角、轸二宿为巽位己分,乃由秋入冬之时,见一年白昼变短的开始,此时凉气流行,万物收藏,阳气始敛,故称地户。
四、地支纪气
地支纪气,即十二支化气。十二支配六气是结合三阴三阳来完成的,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其意是说逢子午之年,为少阴君火之气所主;丑未之年,为太阴湿土之气所主;寅申之年,为少阳相火之气所主;卯酉之年,为阳明燥金之气所主;辰戌之年,为太阳寒水之气所主;巳亥之年,为厥阴风木之气所主。参见下表。
十二支配六气表
十二支
子午
丑未
寅申
卯酉
辰戌
巳亥
三阴三阳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厥阴
六气
君火
湿土
相火
燥金
寒水
风木
五、甲子
甲子,是以天干和地支配合起来纪日纪月纪时纪年的一种方法。
具体的配合方法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按着干支原有的次序,以次相加,五个阳干在上与六个阴支在下相配,阴阳相合,则成五、六之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成六十甲子,为甲子一周。

天干
地支




















天干
地支




















天干
地支




















天干
地支




















天干
地支




















天干
地支




















在甲子纪年中,每年都由一个干支甲子为纪年符号。
六十甲子顺次而转,如环无端,无有止息。正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岁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司皆见矣。”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32:48)
五运
五运,是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简称,具体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在天地间的运行变化。五运有岁运、主运、客运的不同。
一、岁运
(一)概念
统主一年的五行之气。又名中运(五行之气处于天地气机升降之中)、大运(统主全年运候)。
(二)基本规律
根据十干统运(亦称“十干纪运”)确定。各年的岁运不同,以五行相生的次序轮转,每五年循环一周。具体的配属方法,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言:“甲已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三)推算
先明确当年的干支甲子,再依据其年干确定岁运之气。
如甲子年,甲为土运,岁运主土。
岁运有太过、不及之分,甲子年为土运太过,称“太宫”;己酉年为土运不及,称“少宫”。
二、主运
(一)概念
主运指主持一年中的五季之运,它反映一年五时气候的正常变化,年年如此,固定不变,故称为主运。
(二)基本规律
每年的主运分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种,以五行相生的次序,始于木而终于水。五运中每运主一时,即各主73日零5刻,计365日零25刻,与周天之数合。
各主运的交运时间分别是
初运木运在大寒节当日
二运火运在春分节后13日
三运土运在芒种后10日
四运金运在处暑后7日
五运水运在立冬后4日。
(三)推算
主运分主五时,虽然常年不变,但主运五步却有太过不及的变化。在推算时,必须运用“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和“五步推运”的方法。
1.五音建运
五音,即角、徵、宫、商、羽。为推算方便,分别将五音建于五运之中,并用五音代表五运,具体是角为木音,徵为火音,宫为土音,商为金音,羽为水音,然后根据五音的太少来推求主运五步的太过和不及。五音建运不仅适用于主运,而且也同样适用于客运。
五音建运表
2.太少相生
太,即太过、有余;少,即不及、不足。五运的十干分阴阳,凡阳干属太,阴干属少。五音建五运亦有太、少之分,其分属是:甲己土运主宫音,甲属阳土为太宫,己属阴土为少宫;乙庚金运主商音,乙属阴金为少商,庚属阳金为太商;丙辛水运主羽音,丙属阳水为太羽,辛属阴水为少羽;丁壬木运主角音,丁属阴木为少角,壬属阳木为太角;戊癸火运主徵音,戊属阳火为太徵,癸属阴火为少徵。太少相生,是指建于五运的五音太少,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发生变化,以成运气阴阳变化之理。
五音建运太少相生表
3.五步推运
主运始于木角,终于水羽,年年不变,但主运的各运受岁运年干阴阳属性的影响而阴阳太少之别,因此要明确各年份各步主时之运的太少,还必须用五步推运之法来推求。
五步推运的方法,是根据当年年干的阴阳太少,并在“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图”找出其主时之运,然后按逆时针方向,上推至角,以确定初运木角的太少,继而依太少相生确定二、三、四、终运的太少。如下表
主运五步推运太少相生表
年干
初运二运三运四运终运

木—→太生少—→火—→少生太—→土—→太生少—→金—→少生太—→水

木—→太生少—→火—→少生太—→土—→太生少—→金—→少生太—→水

木—→太生少—→火—→少生太—→土
—→太生少—→金—→少生太—→水

木—→少生太—→火—→太生少—→土—→少生太—→金—→太生少—→水

木—→少生太—→火—→太生少—→土—→少生太—→金—→太生少—→水

木—→少生太—→火—→太生少—→土—→少生太—→金—→太生少—→水

木—→少生太—→火—→太生少—→土
—→少生太—→金—→太生少—→水

木—→少生太—→火—→太生少—→土
—→少生太—→金—→太生少—→水

木—→太生少—→火—→少生太—→土—→少生少—→金—→少生太—→水

木—→太生少—→火—→少生太—→土
—→少生少—→金—→少生太—→水
注:有□的为太,没有□的为少。  从上表可见,主运的太过不及是五年一循环,十年一周期。各年主运的太过不及,与该年岁运的太过不及是一致的。如戊年岁运为火运太过,则该年主运之二运火运也是太过。再如辛年岁运为水运不及,则该年主运之终运水运亦为不及。由此可知,推算主运的简便方法是:看该年的岁运是什么运,是太过还是不及,则该年的主运与岁运是一致的,再用太少相生前后一推便知。如甲年岁运为土运太过,则该年的主运三运土运也是太过,前推二运火运为不及,初运木运为太过,后推四运金运为不及,终运水运为太过。
三、客运
(一)概念
一年五季中气候的异常变化规律。客运与主运相对而言,亦是主时之运,但因其十年之内年年不同,如客之来去,故名客运。
(二)基本规律
与主运共同主持着每年五步的每一步。每年的客运也分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种。客运与主运的相同点是:五运分主五时,每运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均按五行相生之序,太少相生,五步推运。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客运随着岁运而变,年年不同,而主运则始于春角,终于冬羽,年年不变。
(三)推算方法
第一步是先立年干,确定岁运的阴阳太少;
第二步是以当年的岁运为初运,依五行太少相生的顺序,分作五步,行于五运之上,逐年变迁,十年一周 期。
举例:甲年岁运为阳土太宫,当年客运的初运亦为太宫,五行太少相生,其二运为少商,三运为太羽,四运为少角,终运为太徵。余可依此类推。见下图。
岁运 初运 二运 三运 四运 终运
甲年 土(太宫) 金(少商) 水(太羽) 木(少角) 火(太徵)
己年 土(少宫) 金(太商) 水(少羽) 木(太角) 火(少徵)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34:07)
六气
六气,指风、热(暑)、火、湿、燥、寒等六种气候变化。六气分为主气、客气、客主加临三种,主气测常,客气测变,客主加临则是一种常变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一、主气
(一)概念
主气,即主时之气,主治一年四季的正常气候变化。主气包括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种,因其年年如此,恒居不变,静而守位,所以又称为地气。
(二)基本规律
1.主气分主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即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分属于六步之中,每步主四个节气,计60天87刻半,始于厥阴风木,按五行相生次序,终于太阳寒水,年年不变。
2.一年四季始于春,从大寒至春分,为初之气,属厥阴风木所主;从春分至小满,为二之气,属少阴君火所主;从小满至大暑,为三之气,因君火相火同气相随,故属少阳相火所主;从大暑至秋分,为四之气,属太阴湿土所主;从秋分至小雪,为五之气,属阳明燥金所主;从小雪至大寒,为六之气,属太阳寒水所主。(见下图)

(三)相互关系
六气之间具有承制关系,维持自然气候的正常变化。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位之下,阴精承之。”
《素问·六微旨大论》
二、客气
(一)概念:
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因其客居不定,与主气之固定不变有别,所以称为“客气”。客气和主气一样,也分为风木、相火、君火、湿土、燥金、寒水六种。
(二)运行规律
客气运行六步的次序是先三阴,后三阳,具体次序是:一厥阴风木,二少阴君火,三太阴湿土,四少阳相火,五阳明燥金,六太阳寒水。
“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
《素问·六微旨大论》
(三)推算
客气随着每年年支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左右四间气六步。三阴三阳六步之气,按照一定次序,分布于上下左右,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间气,以六年为一周期,演变不息。要推算客气,首先必须确定司天、在泉及左右四间气。
1.司天之气
(1)概念
司天,即轮值主司天气之意。司天之气主司上半年的气候变化,位于正南主气的三之气上,也称“岁气”。
(2)规律
司天之气的轮值是以纪年的地支来推演的。凡子午之岁,为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岁,则为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岁,为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岁,为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岁,为太阳寒水司天;巳亥之岁,为厥阴风木司天。

2.在泉之气
(1)概念
在泉之气亦属岁气,主管下半年的气候变化,在泉之气位于正北主气的终之气上。
(2)规律
在泉之气与司天之气的位置及阴阳之气的多少均是相对应的,可以根据司天之气来确定在泉之气。
一阴司天,则一阳在泉;二阴司天,则二阳在泉;三阴司天,则三阳在泉。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子午少阴君火与卯酉阳明燥金,丑未太阴湿土与辰戌太阳寒水,寅申少阳相火与巳亥厥阴风木,均两两相对,互为司天在泉。
3.间气
(1)概念
客气六步,除司天、在泉外,其余的初之气、二之气、四之气和五之气,统称间气。
(2)规律
间气位于司天、在泉的左右,而有司天左间右间和在泉左间右间的不同。
司天左右间气的确立
面北而定左右。司天的左间,位于主气的四之气上,右间位于主气的二之气上
在泉左右间气的确立
面南而定左右。在泉的左间位于主气的初之气上,右间位于主气的五之气上。

4.客气胜复变化
胜,指胜气,偏胜之气。复指报复之气。客气的胜复变化指客气有所胜则有所复。
有一分胜气,便有一分复气,复气的多少及轻重由胜气的轻重来决定。即司天的上半年若有超常的胜气发生,则下半年可发生相反的复气以克制之,如上半年热气偏胜,下半年即有寒气克制。有胜有复为常,有胜无复则亢而为害。
5.客气的不迁正、不退位
“不迁正”,是应值的司天之气不及,不能按时主值;
“不退位”,则为已应值的司天之气太过,应退去而留而不去。
如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湿气太过不去,至使第二年仍出现湿气太过的气候特征,便是太阴湿土不退位。
在上述不迁正、不退位的情况下,左右间气也当升不升,应降不降,从而会导致整个客气规律失序,变乱丛生。
三、客主加临
(一)概念
将每年轮值的客气六步,分别加于固定不变的主气六步之上。由于主气只能概括一年气候的常规变化,而气候的具体变化则取决于客气,因此只有将客主二气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把握当年气候的实际变化情况。
(二)规律
将司天的客气加于主气的三之气上,在泉之气加于主气的终之气上,其余的四气则分别以次加临。加临之后,主气六步不动,客气六步则每年按三阴、三阳次序,依次转移,6年一转,运动不息。(见下图)

上图所示是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的客主加临情况,只要将图中客气圈逐年向左转动一格,便可获得各该年的客主加临图。
(三)意义
一是主客之气的得失。凡主客之气相生或主客同气,为相得;主客之气相克,为相失或不相得。相得则气候正常,不易生病;相失则气候反常,易于生病。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二是主客之气的顺逆。凡客气胜(克)主气,或客气君火加临于主气相火,为顺;凡主气胜(克)客气,或客气相火加临于主气君火,为逆。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胜逆,客胜从。”《素问·六微旨大论》亦说:“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顺则气候平和,人体少病;逆则气候反常,人体多病。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35:07)
运气同化
运气同化,指岁运与岁气同类而化合的关系。所谓同化,是运与气彼此性质相同而相遇时,往往会产生同一性质的变化及气象反映。如木同风化,暑同火热化,土同湿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之类。在六十年中,运与气有二十六年的同化关系。
由于岁运有太过不及,岁气有司天在泉的不同,所以运气同化还有同天化、同地化的区别,而表现为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和太乙天符等五种类型。
一、天符
(一)概念
指岁运之气与司天之气五行属性相符合的同化关系,故称“天符”。

(二)年份
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即己丑、己未年,土湿同化;
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即戊寅、戊申、戊子、戊午年,火与暑热同化;
金运之岁,上见阳明,即乙卯、乙酉年,金燥同化;
木运之岁,上见厥阴,即丁巳、丁亥年,木风同化;
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即丙辰、丙戌年,水寒同化。

二、岁会
(一)概念
指岁运之气与岁支之气五行属性相同的同化关系。

(二)年份
丁卯年,丁岁木运,卯位于东方属木,故称“木运临卯”;
戊午年,戊为火运,午位于南方属火,故称“火运临午”;
甲辰、甲戊、己丑、己未四年,甲己为土运,辰戌丑未分别位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方属土,故称“土运临四季”;
乙酉年,乙为金运,酉位于西方属金,故称“金运临酉”;
丙子年,丙为水运,子位于北方属水,故称“水运临子”。

三、同天符
(一)概念
同天符,是指岁运太过之气与客气在泉之气相合而同化的关系。
(二)年份
甲辰、甲戌,岁土太宫,太阴湿土在泉,土湿同化;
庚子、庚午,岁金太商,阳明燥金在泉,金燥同化;
壬申、壬寅,岁木太角,厥阴风木在泉,风木同化
上述六年,同为太过的岁运之气与客气在泉之气属性相合而同化的关系,故均为同天符。其中,甲辰、甲戌两年既属同天符,又为岁会。
四、同岁会
(一)概念
同岁会,是指岁运不及之气与客气在泉之气相合而同化的关系。
(二)年份
在六十年中,“同岁会”共有六年。
癸巳、癸亥、癸卯、癸酉为阴干火运不及之年,而客气在泉之气分别是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属不及之火与在泉之君火、相火相合而同化。
辛丑、辛未为阴干水运不及之年,其客气在泉之气是太阳寒水,属不及的水运与在泉的寒水相合而同化。

五、太乙天符
(一)概念
太乙天符,既是天符,又是岁会的年份,是指岁运之气与司天之气、岁支之气三气相合而主令。
(二)年份
六十年中,戊午、己酉、己丑、己未四年属于太乙天符。
如戊午年,既是“火运之岁,上见少阴”的天符年,又是“火运临午”的岁会年,故为“太乙天符”。
运气同化之年,往往气象单一,表现为一气独胜,容易给生物和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素问·六微旨大论》“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一般情况下,岁运、司天、在泉在一年中各行其令,一旦三者相合而同化,就可产生单一剧烈的气候变化,所谓“执法”“行令”、“贵人”便是对其力量和作用的形容。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36:02)
五运六气推算方法
一、运气推演的主要内容
(一)五运的正常与失常
平气:运太过而被当年司天之气所抑或运不及而得当年司天之气的资助。
如戊辰年(1988)火运太过而得司天太阳寒水之气的抑制。[乙酉年(1975)金运不及但得司天阳明燥金之气的资助(该年为太乙天符岁会)]
又如辛亥年(1971)水运不及,但得北方亥水资助;癸巳年(1953)火运不及,但得南方巳火资助。
另外:若岁运不及之年,其交运的日干或时干与运同属,亦为平气之年。如丁丑年(1997)木运不及,但交运时日(大寒日1997年1月20日)壬戌,丁、壬同运,故亦为平气。[甲申年(2004)交运为2004年1月20日己亥,甲己同运,但甲申为阳土太过,故不属平气。]
平气之年气候比较正常,亦较少疾病流行。
太过:岁运为阳干之年则为太过之年。岁运太过若得到司天之气的抑制,亦可为平气之年。
岁运太过,主要出现本脏及其所胜之脏的病变。
不及:岁运为阴干之年为不及之年。若得司天或在泉之气的资助则为平气之年。
岁运不足,除本脏之气为所胜之气所抑制而致病之外,亦会出现“己所胜”之气“轻而侮之”的病变。
胜复:岁运不及,为相胜之气所胜,胜气当令一段时期后,被抑的不及之气会产生相生之气来报复胜气。如岁木不及,燥气大行以后,会产生火气来复。
另,岁运太过,亢盛失常以后,亦会出现胜己之气出来报复的情况。
在胜复情况下,气候变化较大,病变亦比较复杂。
郁发:五运之气受到制胜而过度被抑制,则可郁极而发。如木运过胜,土气过度受抑,则可郁极而爆发。
郁发时气候常有剧烈的变化,发过之后则气归于平。其病变则与郁发之气有关,如土郁之发多病心腹胀满、肠鸣下利、呕吐霍乱、痰饮、水肿等病。
(二)六气的主客变化情况
1.主气的常变
六气正变(常):主岁之气,应时而至。说明气候比较正常,疾病亦不会有太多的异常。
六气胜复(变):主岁之气未至而至,是为太过,太过则本气过亢而所胜之气受病。所胜之气又会产生复气,复气过甚亦会使气候和疾病出现较大异常。
2.客气的司天、在泉
司天和在泉之气对一年的气候和疾病亦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司天主要影响上半年,在泉主要影响下半年。
3.客主加临
客气加临于固定不变的主气之上,按其五行生克关系判断其常变顺逆。客主相同或相生为常为顺,相克则为逆。君相二火则以“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
(三)运气合治的周期变化
五运5年(10年)一个小周期,六气6年一个小周期,运气合治,故30年为一纪,60年为一周,其德、化、政、令全部出现。掌握60年的运气格局纪能推算任何年份的气候和疾病情况。(七篇大论,特别是《六元正纪大论》有了推算。)
二、运气推演举例
例1:癸未年(2003年)
运:少徵火(阴火不足,伏明)
气:太阴湿土司天;左间少阳相火,右间少阴君火。
太阳寒水在泉;左间厥阴风木,右间阳明燥金。
[交司时刻:初运起于壬午年(2002)大寒日(农历12月18日癸巳亥时初刻)
五运格局:
客运:火(少徵)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木(少角)
主运:木(太角)火(少徵)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
六气变化格局:
初之气(大寒\惊蛰 1.20\3.21)客气厥阴(风木);主气厥阴(风木)
二之气(春分\立夏 3.21\5.21) 客气少阴(君火);主气少阴(君火)
三之气(小满\小暑 5.21\7.23)客气太阴(湿土);主气少阳(相火)
四之气(大暑\白露 7.23\9.23)客气少阳(相火);主气太阴(湿土)
五之气(秋分\立冬 9.23\11.23)客气阳明(燥金):主气阳明(燥金)
终之气(小雪\小寒 11.23\04.1.21)客气太阳(寒水);主气太阳(寒水)
运气特点: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
运气合参:运生气——小逆。
客主加临:客主相得。
气候:上半年寒湿流行,下半年偏寒燥。
病况:二之气温疠大行,证兼寒湿。 (2000年庚辰“三年化(金)疫”)
初之气:风湿相薄;血溢,关节痛。
二之气:湿热蒸薄;温疠大行。
三之气:应热不热,多雨湿;身重浮肿,胸腹满。
四之气:湿热;腠理热,血暴溢,浮肿。
五之气:干燥寒冷;皮肤病,寒性外感。
终之气:寒冷;关节痛,腰背痛。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避……民病寒湿,腹满身……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初之气)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气)其病温疠大行,远近咸若。(三之气)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四之气)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胀,甚则胕肿。(五之气)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终之气)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例2:甲申年(2004年)
运:太宫土(阳土有余,敦阜)
气:少阳相火司天;左间阳明燥金,右间太阴湿土。
厥阴风木在泉;左间少阴君火,右间太阳寒水。
[交司时刻:初运起于癸未年(2003)大寒日(农历12月30日己亥寅时初刻]
五运格局:
客运: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木(少角)火(太徵)
主运:木(太角)火(少徵)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
六气变化格局:
初之气(大寒\惊蛰 1.21\3.20)客气少阴(君火);主气厥阴(风木)。
二之气(春分\立夏 3.20\5.21)客气太阴(湿土);主气少阴(君火)。
三之气(小满\小暑 5.21\7.22)客气少阳(相火):主气少阳(相火)。
四之气(大暑\白露 7.22\9.23)客气阳明(燥金);主气太阴(湿土)。
五之气(秋分\立冬 9.23\11.22)客气太阳(寒水);主气阳明(燥金)。
终之气(小雪\小寒 11.22\05.1.20)客气厥阴(风木);主气太阳(寒水)。
运气特点:岁土太过,雨湿流行。少阳相火司天,气候炎热(湿热)。
运气合参:气生运顺化。
客主加临:客主相得
气候:先天,比较平和。
病况:疫病流行可能性小(初之气温病乃起)。
初之气:风温;温病乃起。
二之气:火受郁,潮湿温暖;头痛身热,咳逆,呕吐,疮疡。
三之气:暑热盛;热中,疮疡,咳呕,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气:燥湿同化,凉乃至;腹满身重。
五之气:寒乃来,雨乃降;寒邪为病。
终之气:多风气雾露;心痛,咳嗽。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37:01)
运气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运气学说在医学中主要是用以推测每年的气候变化,预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指导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一、推测每年的气候变化
(一)推测每年气候的一般变化
1.主运与气候
主运之五步,分别主治一年五时的正常气候。
初运木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大寒至春分,相当于每年的春季,气候由寒转温,为风气主令,所以春季的气候特点以风(温)为主;
二运火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清明至芒种,相当于每年的夏季,气候由温转热,为火气主令,所以夏季的气候特点以暑热(火)为主;
三运土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夏至至处暑,相当于每年的夏秋之交,气候多余热未尽而多雨湿,为湿气主令,所以长夏的气候特点为湿为主;
四运金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白露至立冬,相当于每年的秋季,气候由热转凉而干燥,为燥金主令,所以秋季的气候特点以燥为主;
五运水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立冬至大寒,相当于每年的冬季,气候由凉转寒,为寒气主令,所以冬季的气候特点以寒为主。
2.主气与气候
主气分为六步,每步主司四个节气。
厥阴风木为初之气,从大寒至春分,相当于每年的初春,为风气主令,其气候变化为多风;
少阴君火为二之气,从春分至小满,相当于每年的春末夏初,为火气主令,其气候变化为多热;
少阳相火为三之气,从小满至大暑,相当于每年的夏季,为暑气主令,其气候变化为多火;
太阴湿土为四之气,从大暑至秋分,相当于每年的暮夏初秋,为湿气主令,其气候变化为多湿;
阳明燥金为五之气,从秋分至小雪,相当于每年的秋冬之间,为燥气主令,其气候变化的特点为多燥;
太阳寒水为终之气,从小雪至大寒,相当于每年的严冬,为寒气主令,其气候变化为多寒。
每年气候的一般变化规律是春季多风,夏季多暑热,长夏多湿,秋季多燥,冬季多寒。
(二)推测每年气候的特殊变化
每年气候除表现为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的一般变化规律外,还可因各年值年大运及客气而反映出某些特殊性的变化。
1.岁运与气候
(1)岁运五行属性与气候
如甲已年,岁运是土运,当年的气候变化便以湿为特点,其四季的气候除了风暑湿燥寒的变化外,还可表现出湿的特殊变化。
乙庚年,岁运为金,当年的气候除了风暑湿燥寒的变化外,还可表现出燥的特殊变化。
(2)岁运太过、不及与气候
岁运太过之年,当年气候多为本气流行,同时本气太过还会克制所不胜之运而表现出所不胜之运的气候特点。
如甲辰年,为土运太过之年,当年的气候便以湿为特点;同时因土能胜水,因此除了湿气偏盛外,还要考虑寒气的影响。
岁运不及之年,当年气候多表现为本气不及而所不胜气流行的特征。
如乙亥年,为金运不及之年,当年气候除了以燥为特点外,还会出现所不胜火气流行的变化,因此乙亥年的气候主要表现为燥气不及、火气偏胜的特殊变化。
某气太过或不及时,往往随之会有复气产生,以制约其太过的偏胜之气,因此在具体分析岁运太过、不及的气候特点时,还应同时考虑相应复气的影响。
(3)平气与气候
平气之年,是因运太过而被抑,或运不及而得助所形成,其气候特点表现为本气特征而平和。
如辛亥年,岁运水运不及,但因亥子属水,使其不及的水运得到资助,因而成为平气之年,气候特征表现为寒冷平和而无太过、无不及。
客气主治的节气年年不同,各年值年的司天在泉之气可直接影响其所主半年的气候变化。由于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在泉之气主管下半年,所以其气候变化则是上半年反映司天之气的特点,下半年反映在泉之气的特点。
如庚子年的年支是子,逢子午年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因此当年上半年属火气主事而气候较往年为热,下半年属燥气主事而气候较往年为燥。但是,由于司天之气还可影响在泉之气及四间气而主管全年气候,因此下半年的气候除燥胜之外,往往还表现为热的特点。
二、预测疾病的发生及流行
(一)主运与疾病的发生及流行
主运可以预测疾病发生及流行一般情况。
木为初运,主于春,风为春季主气,风气通于肝,故春多肝病。表现为一是易患肝病,二是已患肝病者,易于复发或加重,如肝肾阴虚者,此时春阳升发,肝阳易亢,甚至化火生风,可致头痛、眩晕、中风等病证。从疾病流行来看,本季多风,以风邪致病为多见,外感急性热病之风温也常发生于本季;
火为二运,主于夏,火为夏季主气,火气通于心,故夏多心病。表现为一是易患心病,二是已患心病者,易于复发或加重,如心火素旺之人,此时心火易亢,常可导致心烦、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甚至迫血妄行而发生吐血、衄血等病证。从疾病流行来看,本季多火,以火邪致病为多见,外感温热病中之疫病也常发生于本季;
土为三运,主于长夏,湿为长夏主气,湿气通于脾,故长夏多脾病。表现为一是易患脾病,二是已患脾病者,易于复发或加重,如素有脾虚失运之人,此时易被湿困,而引起头重、身困、大便溏泄、脘腹胀满等病证。从疾病流行来看,本季多湿,以湿邪致病为多见,外感温热病中的湿温也常发生于本季;
燥为四运,主于秋,燥为秋季之气,燥气通于肺,故秋多肺病。表现为一是易患肺病;二是已患肺病者,易于复发或加重,如肺阴素亏之人,此时易被燥伤,而引起咽干鼻燥、咳血、便秘等病证。从疾病流行来看,本季多燥,以燥邪致病为多见,外感病中的秋燥也常发生于本季;
水为五运,主于冬,寒为冬季主气,寒气通于肾,故冬多肾病。表现为一是易患肾病;二是已患肾病者,易于复发或加重,如肾阳素亏之人,此时易感寒邪,而引起恶寒、发热、头痛、咳喘等病证。从疾病流行来看,本季多寒,以寒邪致病为多见,外感热病中的风寒重证也常发生于本季。
(二)主气与疾病的发生及流行
六气变化与发病的关系,与五运基本相同。
六气之主气分为六步,初之气为厥阴风木,其所主之节内多易患或流行肝病、风湿病、风病。二之气为少阴君火,其所主之节内多易患或流行心病、火热病。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其所主之节内多易患或流行心病、暑热病。四之气为太阴湿土,多易患或流行脾胃病、湿病。五之气为阳明燥金,多易患或流行肺病、燥病。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多易患或流行肾病、寒病。
(二)岁运与疾病的发生及流行
1.岁运的五行属性与疾病
甲己化土,逢甲逢己之年,其大运为土运,疾病以湿病、脾病为多见,且一年四季均可在所患病变的基础上,反映出湿的特点或与脾病相关。
丙辛化水,逢丙逢辛之年,其大运为水运,疾病以寒病、肾病为多见,且一年四季均可在所患病变的基础上,反映出寒的特点或与肾病相关。
2.岁运太过与疾病
岁运太过之年,除了本气本脏之病外,还可病及所胜之气和脏。
如:

3.岁运不及与疾病
岁运不及之年,除了本气本脏之病外,还可病及所不胜之气和脏。
如:

(三)客气与疾病的发生及流行
各年气候和疾病方面的特殊变化与客气中司天和在泉之气紧密相关。一般而言,司天之气主司上半年,故上半年的疾病多受司天之气的影响;在泉之气主司下半年,故下半年的疾病多受在泉之气的影响。由于司天之气可通过影响在泉之气和左右间气而主管全年,因而对于下半年的疾病还必须同时考虑其司天之气的影响。此外,司天与在泉之气的五行生克关系也是影响疾病变化的因素之一,预测分析时也当一并考虑。
如:
癸未年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所以上半年为湿气主事,表现为湿病、脾病较多;下半年寒气主事,表现为寒病、肾病较多。

三、指导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预测疾病发生和流行季节

岁木太过之年,疾病发生和流行的规律是,风气流行,肝木太过,脾土受邪。肝木之气太过,则可见善怒、眩冒巅疾、两胁疼痛等病证;木胜克土,脾胃受病,则可见飧泄、食减、肠鸣腹满、呕吐等病证。预防上,逢岁木太过之年,宜采用抑肝扶脾之法来进行预防。如疏肝郁,畅七情,以防止肝气太过;和饮食,安肠胃,以补脾气之虚,兼防脾气受制。
(二)指导临床用药
运气学说将季节气候变化与治疗用药有机联系起来,使治疗用药有规律可循。
1.司天之气不同,治疗用药有相应的区别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太阳司天之年,“岁宜苦以燥之温之”;
阳明司天之年,“岁宜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
少阳司天之年,“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
太阴司天之年,“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
少阴司天之年,“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
厥阴司天之年,“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
2.客气司天在泉及六气胜复所致病证的治疗用药规律
《素问·至真要大论》
“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泄之,以甘缓之。……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
(三)指导疾病治疗
临床过程中,根据各年的气候和疾病变化和流行情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既参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又参考随时随地的气候变化来进行疾病的治疗。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皆应在考虑主时之气和主时之胜的一般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随当时当地的实际气候而泻有余、补不足,以逆其胜气、抑强扶弱为宗旨。
如:春之时,其气温,通于肝。若其气温而太过,则应注意随木气之胜而以清制温,健脾益肺以抑肝之太过;若阴雨太过,则应注意随土气之胜而以辛燥制温,健脾扶肝,若当温不温,凉燥大行,则应注意随木气不及、金气之胜而治以温润,补肝疏肝抑肺以扶肝之不及。
四、灵活运用运气理论
运气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通过对天人关系长期的生活观察及临床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时间气象医学理论。尽管它与今天的气候学、气象学相比还相当朴素,然而其独特的宏观研究方法及几千年的反复验证,充分证明了其自身的科学价值。运气学说在生活、生产及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由于历史条件、科学水平的限制,运气学说对自然界复杂的气候变化及其与疾病相关性的推断也并非尽善尽美和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要求在运用时要灵活掌握,因时识宜,做到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特别在临床上切不可胶柱鼓瑟,刻板应用。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39:37)
运气医案
医案1:罗谦甫治参政商公,年六旬余。原有胃虚之症,至元已巳夏上都住,时值六月,霖雨大作,连日不止,因公务劳役过度,致饮食失节,每旦则脐腹作痛,肠鸣自利,须去一二行,乃少定,不喜饮食,懒于言语,身体倦困。罗诊其脉,沉缓而弦,参政以年高气弱,脾胃素有虚寒之证,加之霖雨,及劳役饮食失节,重虚中气。《难经》云:饮食劳倦则伤脾,不足而往,有余随之。若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鹜溏。今脾胃正气不足,肾水必挟木势,反来侮土,乃薄所不胜,乘所胜也。此疾非甘辛大热之剂,则不能泻水补土(舍时从症)。虽夏暑之时,有用热远热之戒。又云:有假者反之,是从权而治其急也。《内经》云:寒淫于内,治以辛热。干姜、附子,辛甘大热,以泻寒水,用以为君,脾不足者,以甘补之,人参、白术、甘草、陈皮,苦甘温,以补脾土,胃寒则不欲食,以生姜、草豆蔻辛温,治客寒犯胃,厚朴辛温,厚肠胃,白茯苓甘平,助姜附以导寒湿,白苟药酸微寒,补金泻木,以防热伤肺气为佐也,不数服良愈。(璓按:此症是中寒,谓中气虚寒,非中寒也。)《名医类案·卷一·中寒》
医案2:真定府赵吉夫,年三旬余,至元夏间,因劳役,饮食失节,伤损脾胃,时发烦躁而渴。又食冷物过度,遂病身体困倦,头痛,四肢逆冷(断不在臂膝),呕吐而心下痞(此厥冷乃热深厥亦深,何也?以有头痛可辨。若厥阴头痛,当吐痰沫,不当呕吐,盖呕吐属半表半里者居多,或太阴少阴亦有,断无头疼之症)。医者不审,见其四肢冷、呕吐,心下痞,乃用桂末三钱七,热酒调服,仍以棉衣覆之,作阴毒伤寒治之,汗大出。汗后即添口干、舌涩、眼白、睛红、项强硬、肢体不柔和、小便淋赤、大便秘涩,循衣摸床,如发狂状。问之,则言语错乱,视其舌,则赤而欲裂,朝轻暮剧,凡七八日,家人辈自谓危殆。罗诊脉七八至,知其热证也。遂用大承气汤,苦辛大寒之剂,一两作一服,服之利下三行,折其胜势。翌日,以黄连解毒汤,大苦寒之剂二两,使徐徐服之,以去其热。三日后,病十减五六,更与白虎加人参汤,约半斤服之,泻热补气,前症皆退,戒以慎起居,节饮食,月余,渐平复。《内经》曰:用药无失天时,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又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当暑气方盛之时,圣人以寒凉药,急救肾水之原,补肺金之不足。虽有客寒伤人,仲景用麻黄汤,内加黄苓、知母、石膏之类,恐发黄发斑,又有桂枝汤之戒。今医用桂末,热酒调服,此逆仲景之治法,其误甚矣。《名医类案·卷一·伤寒》
医案3: 黄十六病伤寒,发狂谵语,歌笑不伦,手足厥逆(热深厥亦深),身冷而掌有汗,诊其脉,两手沉滑而有力。翁曰:阳胜拒阴,火极而复,反兼胜己之化,亢则害,承乃制也,热胜血菀,故发狂而诲语,火性炎上,故歌笑不伦,阳极则反,故身冷厥逆,泄其血,则火除,抑其阳,则神宁,乃用桃仁承气汤下血数升,益以黄连、竹沥、石膏之剂,大汗而解。《名医类案·卷一·伤寒》
医案4: 韩飞霞旅寓北方,夏秋久雨,天行咳嗽头痛,用益元散、葱姜汤调服,应手取效。日发数十斤。此盖甲己土运湿令,痰壅肺气上窍,但泻膀脱下窍而已,不在咳嗽例也。《名医类案·卷三·咳嗽》
医案5:江汝浩治程秋山,夏末,因腹内有滞气,医用硝黄之类下之,遂成胀满之症。江诊其脉,右关举按弦缓无力,余脉弦缓,按之大而无力:经曰:诸弦为饮,为劳,为怒。又曰:缓而无力为气虚。又曰:大而无力为血虚。又曰:胀满者,浮大则吉。据脉论症,则知弦为木,缓为土,木来侵土,热胀无疑也。且此时太阴湿土主令,少阳相火加临,湿热太盛,疾渐加剧,急宜戒怒,却厚味,断妄想,待至五气阳明燥金主令,客气燥金加临,疾渐减,可治。须大补脾土,兼滋肺金,更宜补中行湿。以薏苡三钱,白术、莲肉各二钱,人参、茯苓、山药各一钱,赤豆一钱半。水煎热服一服,是夜能转动,次遭即视见脐。二服胀消大半。《名医类案·卷四·痞满》
医案6: 省郎中张子敬,年六十七,病眼目昏暗,唇微黑色,皮肤不泽,六脉弦细而无力。一日,出示治眼二方,问可服否。罗谦甫曰:此药皆以黄连大苦之药为君,诸风药为使,且人年五十,胆汁减而目始不明。《内经》云:土位之主,其泻以苦。诸风药亦皆泻土,人年七十,脾胃虚而皮肉枯,重泻其土,使脾胃之气愈虚,而不能营运荣卫之气,滋养元气,胃气不能上行,膈气吐食,诸病生焉。况已年高衰弱,起居皆不同,此药不可服。只宜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此不治之治也。张以为然。明年春,除关西路按察使,三年致仕还,精神清胜,脉亦和平,此不妄服寒药之效也。《内经》曰:诛伐无过,是谓大惑。岂不信哉。《名医类案·卷七·目》
医案7: 江汝洁治程石峰乃尊吐血,六脉俱浮大而无力。江曰:浮而无力则为虚。又经曰:浮而无力为芤。又曰:大则病进。又曰:血虚脉大如葱管。据此,则知心不主令,相火妄行,以致痰涎上涌,火载血而上行。且岁值厥阴风木司天,土气上应,眚在于肾,肾水既虚,相火无制,灾生无妄,治当滋血,则心君得以主令,泻火,则痰涎可以自除。以甘草四分,黄芪三钱,白芪、生地黄各一钱,川归五分,水煎热服,一二剂而愈。《名医类案·卷八·血症》
医案8: 萧万舆治郑友患淋经年,屡治罔效。曰:淋症有虚实寒热之殊,今君年未三旬,元气充实,因修途劳役,饮食不调,复喜火酒,脾受湿气。时当炎令,丁火司权,丙火协应,故心移热于小肠,五火因而内灼,上则肺燥口渴,下则肾燥淋结。前服八正、五淋,只专治淋,而未知清水上源,滋益肺金,故不效。以二陈、小柴胡加龙胆草、知母、木通、麦冬,(雄按:此法谓之清湿火则可,何尝润上下之燥哉?)一剂减,数剂全瘦。《续名医类案·卷二十·淋浊》
医案9:李民范目常赤,戊子年火运,君火司天,其年病目者,往往暴盲,火运灾烈故也。李是年目大发,张以瓜蒂散涌之,赤立消。不数日又大发,其病之来也,先以左目内眦赤发牵睛,状如铺麻,左之右次锐眦发赤,左之右赤贯瞳子,再涌之,又退。凡五次,亦五次皆涌之。又刺其手中出血,及头上鼻中皆出血,上下中外皆夺,方能战退。然不敢观书及见日。张云:当候秋凉再攻则愈。火方旺而在皮肤,虽攻其里无益也。秋凉则热渐入里,方可擒也。惟宜暗处闭目,以养其神水,暗与静属水,明与动属火。所以不宜见日也。盖李因初愈后,曾冒暑出门,故痛连发不愈如此。涌泄之后,不可常攻。使服鼠粘子以退翳。方在别集中。《续名医类案·卷十七·目》
医案10:潘埙曰:予夏秋之交,火嗽月余,昼夜不辍声,不能伏枕,几殆。群医皆主故常,曰:西方金司令,肺气盛耳,当泻。或曰:久嗽肺虚当补。或曰:敛之愈。予曰:金初司令,稚金也,火尚未伏,壮火也。壮火能烁稚金,泻之金愈弱,火愈炽,此嗽所以不能止也。经曰:无违时,无伐化。又曰:无伐生生之气。今气初生而泻之,伐化也,殆于不可。况五火相煽,肺失清化之令,补之恐反助火,敛之恐不能散火,请更思之。医不听,各主所见,馈药不敢尝,日饮解毒凉膈散,去硝、黄,加白术以助胃气,晨服童便,不时服梨汁瓜浆各十数杯。医乃暗投人参、五味煎以予饮,而予不知也,饮之则愈嗽加喘。乃专主己见,饮前药,数日火退嗽止而病廖矣。解毒凉膈散:大黄、芒硝、甘草、连翘、黄苓、薄荷、栀子,为未,加竹叶生蜜。《续名医类案·卷十五·咳嗽》
医案11:体丰阳虚,饮聚气滞,理来久矣。交春木气司令,肝胆易动,顺乘阳明,逼动心营,以致脘腹攻胀,心悸头晕,耳鸣舌光,少寐多汗,火升足清,食减不饥。虽痰饮吐咯,究难清澈痰火胶结。津气易夺,大气升泄之时,犹虑气火妄动,汗液易泄也。今脉得寸关濡弦滑数,总属痰火二者,交相为病,病即是火,平气即所以清火,汗多亡阳,敛汗即所以和阳,再加涤饮以和胃,胃和则啖饮渐安,而心营自不妄动,肝胆自不至僭扰也。《宋元明清各医类案续编·中册·张千里医案·痰饮》
医案12: 湿肿病延四年,发于夏,衰于秋,愈于冬。今值辛丑,太阴湿土司天,湿令早行,肿病举发,腹膨腰满,少腹坚硬,腿足肿而木硬,成为石水之症,小溲数而不畅,似觉不禁,动则作喘。脾肾阳衰,气不化湿,故拟东垣天真丹温下法,以逐寒湿。《宋元明清名医类案续编·马培之医案·肿胀》
医案13:雍正十年,昆山瘟疫大行,因上年海啸,近海流民数万皆死于昆,埋之城下。至夏暑蒸尸气,触之成病,死者数千人。汪翁夭成亦染此症,身热神昏,闷乱烦躁,脉数无定。余以清凉芳烈,如鲜菖蒲、泽兰叶、薄荷、青蓄、芦根、茅根等药,兼用辟邪解毒丸散进之,渐知人事。因自述其昏晕时所历之境,虽言之凿凿,终虚妄不足载也。余始至菎时,惧应酬,不令人知,会翁已愈,余将归矣,不妨施济。语出而求治者二十七家,检其所服,皆香燥升提之药,与证相反,余仍用前法疗之,归后有叶生为记姓氏,愈者二十四,死者止三人,又皆为他医所误者,因知死者皆枉。凡治病不可不知运气之转移,去岁因水湿得病,湿甚之极,必兼燥化。《内经》言之甚明。况因证用药,变化随机,岂可执定往年所治祛风逐湿之方,而以治瘟邪燥火之证耶?《宋元明清名医类案·二·徐洄溪·瘟疫》
医案14:嗜酒烦劳,一者皆伤阳气。阳虚者湿必胜,况酒易酿湿乎!今夏湿土司令之时,胃纳骤钝,则中阳益虚,以至足跗先肿,湿胜于下也。浸假而至肿势日上,渐及腿髀、茎囊、腰腹,则肿胜于下者,当先治其下也。肿盛必端,是湿浊上干清阳也。今溺少而黄,肤腠似斑似瘰似痱,皆湿火内蕴之据,况舌胖大而鲜赤,阳明亦有火矣。脉沉迟,宜专以扶阳化湿,宗古人病在躯壳经隧者,毋犯脏腑之训,缓以图功。《宋元明清名医类案续编·张千里医案·肿胀》
医案15:崇祯十一年岁项丁丑,为运克天气不和之年,此年杀气乃行,自此至由山东、大兵荒乱,杀虏黎民无数。至十二年戊寅,亦是刚柔失守,天运失时,其年大旱。十三年己卯亦是阴阳不得升降,饥荒岁年,饿死者,瘟病死者无数,此乃刚柔失守,天气不和之验也。清·马印麟《五运六气瘟疫发源》
医案16: 康熙二十五年,岁次丙寅,亦是刚柔失守,天运失时,运克天气不和之年。初之客气君火而兼相火司天主春气大温,草木早荣,二之气主气君火,此年君火当降在泉,遇水运承之,降而不下,君火返郁,火不务其德,则炎暑流行,火气太过,热极之变也。火极太甚则水来复之,甚则云趋雨府,洪水冲决,此年主天下大水,青州大桥水崩,亦是此年民患大疫疠热症。清·马印麟《五运六气瘟疫发源》
医案17:康熙三十年。岁次未末,乃天刑之年。阴阳不得升降,土下克水故曰不相得。天时寒喧不时,则田禾亦不能丰收,民病暴死乃生,郁疠乃化,多生热症,陕西省大歉,饿死病死者无数。康熙三十四年,岁次乙亥,为天气不和之年。山西洪洞县六月初四日地震,城崩地裂,及一切楼房倒坏,饿死病死者无数,此乃天型之年一验也。清·马印麟《五运六气瘟疫发源》
医案18:雍正元年,岁次癸卯,为运克天气不和之年。天时孔府文庙火灾,二年岁次甲辰,亦是运克天气不和之年。朱夫子文庙火灾,此二年民多患瘟疫热症。惟济南府,此七县更甚,病死者元数。三年岁次乙巳,亦是运克天气不和之年,天时春旱,夏秋多雨,济南东昌雪二府,民患水灾大难。以至此直东三府,青莱登天时多患虫灾,田夭半收,此冬天气大温不寒,皆因在泉之气相火,终之客气亦是相火,二火交炽,畏火司令,故主冬温不寒,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岂不是天气不和,客气流行之验也。(《瘟疫则验》)
医案19:凡遇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夕食 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胁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癫疾。为金所复。则反胁痛而吐。甚,则冲阳绝者。死。
苓术汤 治脾胃感风。夕食 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忽忽善怒。眩冒。颠晕。或左胁偏疼。
白茯苓 厚朴(姜汁制炒) 白术 青皮 乾姜(炮) 半夏(汤炮去滑) 草莫(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宋·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医案20:凡遇六丙年。流衍之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则腹大。胫肿。喘亥欠 。寝汗。憎风。为土所复。则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甚,则神门绝者。死。
川连茯苓汤 治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病。喘亥欠 。自汗。甚,则大肠便血。
黄连 茯苓(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车前子(炒) 通草 远志(去心姜汁制炒各半两) 半夏(汤洗去滑) 黄苓 甘草(炙各一分)宋·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医案21: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气化运行先天。初之气。乃少阳相火。加临厥阴风木。民病瘟。身热。头疼。呕吐。肌腠疮疡。二之气。阳明燥金。加临少阴君火。民病气郁中满。三之气。太阳寒水。加临少阳相火。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四之气。厥阴风木,加临太阴湿土。风湿交争。民病大热。少气,肌肉瘦。足痿。注下赤白。五之气。少阴君火。加临阳明燥金。民气乃舒。终之气。太阴湿土。加临太阳寒水。民乃惨?孕死。治法。用甘温以平水。酸苦以补火。抑其运气。扶其不胜。
静顺汤 治辰戌岁太阳司天。太阴在泉。病身热。头痛。呕吐。气郁。中满。瞀闷。少气。足痿。注下赤白。肌膝疮疡。发为痈疽。
白茯苓 木瓜乾(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 牛膝(酒浸各三分) 防风(去叉) 诃子(炮去核) 甘草(炙) 干姜(炮各半两)宋·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丑未之岁,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气化运行后天……民病血溢,筋脉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瘦……发之,泄之,赞其阳火,令御其寒。
备化汤
木瓜乾 茯神 牛膝 附子 熟地 覆盆子 甘草 生姜宋·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42:03)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藏。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帝曰:非常而变奈何?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42:57)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岐伯曰: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帝曰:善。请言其应。岐伯曰:物,生其应也。气,脉其应也。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帝曰:何谓当位?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帝曰:非位何如?岐伯曰:岁不与会也。
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岐伯曰: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
天符岁会何如?岐伯曰:太一天符之会也。
帝曰:其贵贱何如?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
帝曰:善。愿闻其步何如?岐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
帝曰: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帝曰:求之奈何?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
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
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
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所谓六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帝曰:初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
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帝曰:善。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闻乎?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帝曰:何谓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帝曰:善。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48:51)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天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可得闻乎?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纪也。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阳太徵太阴戊辰戊戌同正徵,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太阳太宫太阴甲辰岁会甲戌岁会,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太阳太商太阴庚辰庚戌,其运凉,其化雾露萧,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满。
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太阳太羽太阴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运寒,其化凝惨凓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谿谷。
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凝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写血热。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湣-氵)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帝曰:善。阳明之政奈何?岐伯曰:卯酉之纪也。阳明少角少阴,清热胜复同,同正商。丁卯岁会丁酉,其运风清热。少角太徵少宫太商少羽阳明少徵少阴,寒雨胜复同,同正商。癸卯癸酉,其运热寒雨。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角阳明少宫少阴,风凉胜复同。己卯己酉,其运雨风凉。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太徵阳明少商少阴,热寒胜复同,同正商。乙卯天符,乙酉岁会,太一天符,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太宫阳明少羽少阴,雨风胜复同,辛卯少宫同。辛酉辛卯其运寒雨风。少羽少角太徵太宫太商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凓癃閟,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慄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49:11)
帝曰:善。少阳之政奈何?岐伯曰:寅申之纪也。少阳太角厥阴壬寅壬申,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少阳太徵厥阴戊寅天符戊申天符,其运暑,其化暄嚣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郁,血溢血泄心痛。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少阳太商厥阴甲寅甲申,其运阴雨,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体重,胕肿痞饮。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少阳太商厥阴庚寅庚申同正商,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胸中。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少阳太羽厥阴丙寅丙申,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凓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上民下日)愦脓疮。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抑其运气,賛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
帝曰:善。太阴之政奈何?岐伯曰:丑未之纪也。太阴少角太阳,清热胜复同,同正宫,丁丑丁未,其运风清热。少角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太阴少徵太阳,寒雨胜复同,癸丑癸未,其运热寒雨。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太阴少宫太阳,风清胜复同,同正宫,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其运雨风清。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太阴少商太阳,热寒胜复同,乙丑乙未,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太阴少羽太阳,雨风胜复同,同正宫。辛丑辛未,其运寒雨风。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太商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辟,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月真)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其令寂,其谷黅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也。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月隹)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帝曰:善,少阴之政奈何?岐伯曰:子午之纪也。少阴太角阳明壬子壬午,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折,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少阴太徵阳明戊子天符戊午太一天符,其运炎暑,其化暄曜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血溢。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少阴太宫阳明甲子甲午,其运阴雨,其化柔润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少阴太商阳明庚子庚午同正商。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少阴太羽阳明丙子岁会丙午,其运寒,其化凝惨凓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眥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月隹)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霿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岁宜咸以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帝曰:善。厥阴之政奈何?岐伯曰:巳亥之纪也。厥阴少角少阳,清热胜复同,同正角。丁巳天符,丁亥天符,其运风清热。少角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厥阴少徵少阳,寒雨胜复同,癸巳癸亥,其运热寒雨。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厥阴少宫少阳,风清胜复同,同正角。己巳己亥,其运雨风清。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厥阴少商少阳,寒热胜复同,同正角。乙巳乙亥,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厥阴少羽少阳,雨风胜复同,辛巳辛亥,其运寒雨风。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太商
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其令速,其谷苍丹,间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疸而为胕肿。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49:32)
帝曰:善。夫子言可谓悉矣,然何以明其应乎?岐伯曰:昭乎哉问也!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帝曰:胜复之气,其常在也,灾眚时至,候也奈何?岐伯曰:非气化者,是谓灾也。
帝曰:天地之数,终始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毕矣。故曰位明,气月可知乎,所谓气也。帝曰:余司其事,则而行之,不合其数,何也?岐伯曰:气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帝曰:愿闻同化何如?岐伯曰:风温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暝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帝曰:五运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愿闻同地化者何谓也?岐伯曰: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岁也。帝曰:愿闻其所谓也。岐伯曰: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癸巳癸亥少徵下加少阳,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阴,如是者三。戊子戊午太徵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太徵上临少阳,丙辰丙戌太羽上临太阳,如是者三。丁巳丁亥少角上临厥阴,乙卯乙酉少商上临阳明,己丑己未少宫上临太阴,如是者三。除此二十四岁,则不加不临也。帝曰:加者何谓?岐伯曰:太过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岁会也。帝曰:临者何谓?岐伯曰:太过不及,皆曰天符,而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帝曰:夫子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余未知其然也,愿闻何谓远?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谓时与六位也。帝曰:温凉何如?岐伯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帝曰:善。其犯者何如?岐伯曰:天气反时,则可依时,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帝曰:善。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岐伯曰:臣请次之。甲子甲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
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丙寅丙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羽水运,下厥阴木。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
丁卯丁酉岁,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戊辰戊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徵火运,下太阴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己巳己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庚午庚子岁,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辛未辛丑岁,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下太阳水,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壬申壬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土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癸酉癸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甲戌甲辰岁,上太阳水,中太宫土运,下太阴土,寒化六,湿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乙亥乙巳岁,上厥阴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相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丙子丙午岁,上少阴火,中太羽水运,下阳明金,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热,下酸温,药食宜也。
丁丑丁未岁,上太阴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戊寅戊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徵火运,下厥阴木,火化七,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己卯己酉岁,上阳明金,中少宫土运,下少阴火,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庚辰庚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商金运,下太阴土。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辛巳辛亥岁,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壬午壬子岁,上少阴火,中太角木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药食宜也。
癸未癸丑岁,上太阴土,中少徵火运,下太阳水,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甲申甲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宫土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雨化五,风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乙酉乙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七宫。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丙戌丙辰岁,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丁亥丁巳岁,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戊子戊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徵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
己丑己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庚寅庚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
辛卯辛酉岁,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壬辰壬戌岁,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风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
癸巳癸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徵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帝曰:善。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者也。帝曰:请问其所谓也?岐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帝曰:其发也何如?岐伯曰: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化气乃敷,善为时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月真),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以其四气。云横天山,浮游生灭,怫之先兆。
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霿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故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山泽焦枯,土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五。夜零白露,林莽声凄,怫之兆也。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51:17)
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雰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月隹)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暝,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也。
火郁之发,太虚肿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首四支(月真)愤,胪胀,疡痱,呕逆,瘛瘲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憹,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岁,五气不行,生化收藏,政无恒也。
帝曰: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昧,何气使然?岐伯曰: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其气,甚者兼其下,徵其下气而见可知也。
帝曰:善。五气之发,不当位者何也?岐伯曰:命其差。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帝曰:气至而先后者何?岐伯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帝曰:当时而至者何也?岐伯曰:非太过,非不及,则至当时,非是者眚也。
帝曰:善。气有非时而化者何也?岐伯曰:太过者当其时,不及者归其己胜也。
帝曰: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
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帝曰:善。
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请遂言之。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雰,时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气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德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羽化,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羽化,阳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暝;少阳所至为光显,为彤云,为曛;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里急;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阳明所至为浮虚;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支痛;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慄,谵妄;太阴所至为稸满,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阳明所至为鼽,尻阴膝髀(月耑)(骨行)足病;太阳所至为腰痛;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緛戾;少阴所至为悲妄衄衊;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阳明所至皴揭;太阳所至为寝汗,痉;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胁痛呕泄,少阴所至为语笑,太阴所至为重胕肿,少阳所至为暴注、(目閏)瘛、暴死,阳明所至为鼽嚏,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病之常也。
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报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帝曰:自得其位何如?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帝曰:愿闻所在也。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帝曰:六位之气盈虚何如?岐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帝曰:天地之气盈虚何如?岐伯曰: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此之谓也。
帝曰:善。论言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余欲不远热,不远热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岐伯曰:无者生之,有者甚之。帝曰:生者何如?岐伯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目閏)瘛肿胀,呕,鼽衄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閟之病生矣。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时必顺之,犯者治以胜也。
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写之。帝曰:假者何如?岐伯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所谓主气不足,客气胜也。帝曰:至哉圣人之道!天地大化运行之节,临御之纪,阴阳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请藏之灵兰之室,署曰《六元正纪》,非斋戒不敢示,慎传也。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52:09)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顷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火芮),冰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谿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眥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月耑)(骨行)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寢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疿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目闰)酸,善怒,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凋,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膕(月耑)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目閏)瘛,目视(目巟)(目巟),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其眚四维,其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支。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其眚西,其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谿谷(月耑)膝。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岐伯曰: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火芮)。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凓冽,其灾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帝曰:夫子之言岁候,不及其太过,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帝曰:其应奈何?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也;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应近则小,应远则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徵,是畏候王。
帝曰:其灾应何如?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徵应有吉凶矣。
帝曰:其善恶,何谓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帝曰:六者高下异乎?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故人亦应之。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其动而复之耳。
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
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53:26)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天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
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己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著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54:09)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逥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目閏)瘛,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其数七。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其化凝坚,其类水,其政流演,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鳞,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
故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
委和之纪,是谓胜生。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凋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緛戾拘缓,其发惊骇,其藏肝,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其病支废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萧飋肃杀,则炎赫沸腾,眚于三,所谓复也。其主飞蠹蛆雉,乃为雷霆。
伏明之纪,是谓胜长。长气不宣,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伏,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其发痛,其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徵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徵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凓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蕓去草頭令)淫雨。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雨乃愆,收气平,风寒并兴,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粃也。其气散,其用静定,其动疡涌分溃痈肿。其发濡滞,其藏脾,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倮毛,其主飘怒振发,其声宫角,其病留满否塞,从木化也,少宫与少角同,上宫与正宫同,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振拉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其主败折虎狼,清气乃用,生政乃辱。
从革之纪,是谓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庶类以蕃。其气扬,其用躁切,其动铿禁瞀厥,其发咳喘,其藏肺,其果李杏,其实壳络,其谷麻麦,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鸡羊,其虫介羽,其主明曜炎烁,其声商徵,其病嚏咳鼽衄,从火化也,少商与少徵同,上商与正商同,上角与正角同,邪伤肺也。炎光赫烈,则冰雪霜雹,眚于七,其主鳞伏彘鼠,岁气早至,乃生大寒。
涸流之纪,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玄,甚畜彘牛,其虫鳞倮,其主埃郁昏翳,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其病癃閟,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显狐(犭各),变化不藏。
故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虐无德,灾反及之,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发生之纪,是谓启陳,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坚外坚,其病怒,太角与上商同,上徵则其气逆,其病吐利。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邪乃伤肝。
赫曦之纪,是谓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化长,其气高,其政动,其令鸣显,其动炎灼妄扰,其德暄暑郁蒸,其变炎烈沸腾,其谷麦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玄,其味苦辛咸,其象夏,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其藏心肺,其虫羽鳞,其物脉濡,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上羽与正徵同,其收齐,其病(疒至),上徵而收气后也。暴烈其政,藏气乃复,时见凝惨,甚则雨水霜雹切寒,邪伤心也。
敦阜之纪,是谓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员,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黅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藏脾肾,其虫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满,四支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坚成之纪,谓收引,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气繁布,化洽不终。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动暴折疡疰,其德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藏肺肝,其虫介羽,其物壳络,其病喘喝,胸凭仰息。上徵与正商同,其生齐,其病咳,政暴变,则名木不营,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流衍之纪,是谓封藏,寒司物化,天地严凝,藏政以布,长令不扬。其化凛,其气坚,其政谧,其令流注,其动漂泄沃涌,其德凝惨寒雰,其变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枣,其色黑丹黅,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藏肾心,其虫鳞倮,其物濡满,其病胀,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大雨时降,邪伤肾也。故曰: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此之谓也。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凑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帝曰:其有寿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火芮),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曰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疒上君下巾)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月隹)痛,动转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否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帝曰: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倮虫育,鳞虫不成。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所谓中根也。根于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成熟有多少,终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治。
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写之,久新同法。
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藏,虚则补之,药以袪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天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顷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帝曰:善。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54:50)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已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疾。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巳,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帝曰:间气何如?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也。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火芮),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雪,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正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帝曰:病生之变何如?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帝曰:主岁何如?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帝曰:善。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55:35)
至直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帝曰:间气何谓?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帝曰:善。岁主奈何?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帝曰:其主病何如?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帝曰:先岁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帝曰:司气者何如?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帝曰:岁主藏害何谓?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帝曰:善。平气何如?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岐伯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膕如结,(月耑)如别。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慄。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写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帝曰:善。天气之变何如?岐伯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蛰虫不去,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月真),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胕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谿绝,死不治。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鶩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颓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眥,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火台),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藏也。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写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写之。
帝曰:善。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岐伯曰: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帝曰:其司天邪胜何如?岐伯曰: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燥火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帝曰:六气相胜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大风数举,倮虫不滋,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鬲咽不通。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腰(月隹)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颓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太阳之胜,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囟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写。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写之。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写之。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写之。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写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写之。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火芮),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瘖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淅恶寒,振慄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疿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大雨时行,鳞见于陆,头顶痛重,而掉瘛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写无度。太谿绝,死不治。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艹热),介虫乃耗,惊瘛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目閏)瘛,火气内发,上为口麋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慄,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尺泽绝,死不治。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病生胠胁,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鬲中,头痛,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头痛善悲,时眩仆,食减,腰(月隹)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死不治。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写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写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軟之。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写之,燥之,泄之。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軟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耎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写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
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帝曰:愿闻其道也。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帝曰:复而反病何也?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火燥热也。帝曰:治之何如?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帝曰:善。客主之胜复奈何?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帝曰:其逆从何如?岐伯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
帝曰:其生病何如?岐伯曰: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暝,甚则胕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胕肿,呼吸气喘;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瞀。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熛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内为瘛瘲;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热。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衄嗌塞,心鬲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太阳司天,客胜则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则咳;主胜则喉嗌中鸣。
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瘛,外为不便;主胜则筋骨繇并,腰腹时痛。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月耑)(骨行)足病,瞀热以酸,胕肿不能久立,溲便变;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鬲中,众痹皆作,发于胠胁,魄汗不藏,四逆而起。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写,及为肿,隐曲之疾;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甚则为疝。少阳在泉,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恶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格中而呕。少阴同候。阳明在泉,客胜则清气动下,少腹坚满而数便写;主胜则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为鶩溏,则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
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己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岐伯曰:木位之主,其写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写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写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写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写以咸,其补以苦。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写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写之,以咸收之。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写之,以甘缓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写之,以咸軟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写之,以苦泄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写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帝曰:善。病生于本,余知之矣。生于标者,治之奈何?岐伯曰:病反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
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帝曰:其脉至何如?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濇,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岐伯曰: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濇,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其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帝曰:幽明何如?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帝曰:分至何如?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写奈何?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汙,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軟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帝曰:请言其制。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政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帝曰:善。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56:15)
干支:
是天干地支的简称。甲子,是因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相合而得名。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56:32)
天干:
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称十天干或十干,最早是用来纪日的。
传承中医 (2009-11-12 12:57:36)
地支: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称十二地支或十二支,最早是用来纪月的。
甲子:
是以天干和地支配合起来纪日纪月纪时纪年的一种方法。
五运:
是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简称,具体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在天地间的运行变化。
五音建运:
五音,即角、徵、宫、商、羽。为推算方便,分别将五音建于五运之中,并用五音代表五运,然后根据五音的太少来推求主运五步的太过和不及。